巴黎三方会,背后的荒诞与较量!
由于某种原因,很多文章不能在这里发表,喜欢本号的朋友,请点击下方卡片关注我们的新号,获取更多精彩好文
文︱陆弃
12月7日,巴黎圣母院的重开仪式成为一场国际政治的荒诞舞台。特朗普、马克龙和泽连斯基三方会晤,这场象征俄乌局势“和解”的外交秀表面上充满仪式感,实质却是各怀鬼胎的利益角逐。三个人,三种算计,合力上演了一场笑料百出的地缘政治闹剧。所谓“和平”成了掩饰内心勾心斗角的幌子,最终留下的只有赤裸裸的权力博弈。
特朗普的“王者归来”依旧是一贯的高调登场。迟到40分钟的出场,这位戏精十足的前总统选择以“别扭握手+半拥半拒”的方式重新标榜自己的“特立独行”。共和党内支持者的吹捧随之而来,称特朗普用一次握手让马克龙沦为“小跟班”。这一刻的特朗普,仿佛在向全世界宣告美国“再次伟大”。这种操作虽荒唐却极为精准,正切中了他的支持者对“强势领袖”的幻想。共和党众议员罗尼·杰克逊毫不掩饰地踩上一脚拜登,直言“强势特朗普归来,美国重新站起来了”。然而,背后的逻辑是,特朗普不过是在用这种表面文章掩盖内里的空虚。他的“和平论”喊得震天响,但每一个字都经不起推敲。
看看泽连斯基的遭遇,就知道这场会晤的底色是多么的虚伪。乌克兰总统局促不安地站在特朗普身旁,仿佛一个被冷落的配角。曾经是国际舆论焦点的“战时领袖”,如今却穿着粗犷的黑色卫衣努力扮演“硬汉”形象,但却只赢得了美国顾问罗杰·斯通的冷嘲热讽。这身“战袍”被讽刺为“对美国的不尊重”,更暴露了泽连斯基如今在国际舞台上的边缘化地位。从与特朗普握手时的生硬姿态,到与马克龙的合影中明显的隔阂,这一切都让泽连斯基的形象从国际舞台的中心逐步滑向了边缘。他努力寻求特朗普的支持,但换来的只有冷淡的敷衍。
马克龙在这场闹剧中的表现同样充满投机气息。他大张旗鼓地邀请特朗普来参加巴黎圣母院的重开仪式,还特意安排三方会晤,表面上看是为俄乌局势提供外交突破口,实质却是为自己国内的烂摊子找一个体面的掩饰。法国国内抗议浪潮汹涌,经济和社会问题层出不穷,马克龙的支持率更是岌岌可危。他试图通过这次“高规格”外交活动拉抬形象,但这场表演在国际舆论中显得更像一次无用功。与特朗普摆拍亲昵照的同时,他努力装作和解的推动者,但全世界都看得出他不过是在试图掩盖法国政府的无能。
三方会晤的结果更是彻底揭穿了这一场戏的空洞本质。泽连斯基会后称会谈“富有成效”,但对实际成果却语焉不详,甚至拒绝提及具体细节。特朗普则在社交媒体上呼吁“立即停火”,泽连斯基却立刻发文唱反调,强调和平不是“一张纸和几个签名”能够解决的事情。这种自相矛盾的表现,只能让国际社会更加质疑这场会晤的意义。所谓的“和平谈判”,不过是各方利用外交舞台展示自己的工具,实际效果为零。
最具讽刺意味的是特朗普对中国的强行“拉入”。在呼吁和平的同时,特朗普再次试图将中国拖入这场俄乌冲突。他呼吁中国提供帮助,但这背后分明是美国一贯的甩锅策略。正如特朗普在阿富汗撤军时试图让中国接手烂摊子一样,他的这番表态不过是想让中国分担美国搅局后的成本。中国的稳健外交显然不会轻易入套,特朗普的操作只不过是再次暴露了美国试图利用他国资源为自己谋利的算盘。
与此同时,拜登政府并未闲着,利用这场会晤暗中拆台。就在特朗普与泽连斯基会谈的当天,拜登宣布向乌克兰提供9.88亿美元援助。这一消息如同一记耳光打在特朗普的“和平呼声”上,彻底击穿了三方会晤的政治意义。这笔巨款不仅未能缓解乌克兰的困局,反而让五角大楼的财政更加吃紧。拜登的这一操作既是对特朗普的直接反击,也让外界看到美国外交策略中的分裂与混乱。
这场会晤的本质,就是一次赤裸裸的利益较量。特朗普利用国际舞台重塑自己的政治形象,泽连斯基在夹缝中艰难求存,马克龙则试图借此为自己的国内问题转移视线。所谓“和平”只是这场博弈中的道具,最终的赢家并非世界和平,而是这些政客各自的政治利益。
对于中国而言,这场闹剧提供了一个再清楚不过的警示:在地缘政治的舞台上,强行介入别人的战争从来不会带来真正的利益。中国的冷静与智慧,在于始终以和平与发展为核心,坚持多边合作,拒绝被拖入不必要的冲突。与其像特朗普一样高呼“和平”却暗中搅局,不如通过实际行动推动真正的全球稳定。中东乱局、俄乌冲突、巴黎闹剧,这些都是中国坚定不站队、不掺和的最好注脚。
三方会晤表面上是为了“和平”,实则是一场各自为政的表演。特朗普的高调、泽连斯基的无奈、马克龙的投机,共同构成了当今国际政治的荒诞缩影。所谓“和平”的幌子背后,是利益的交锋与较量。而对于真正的和平,这场会晤并没有提供任何有意义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