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WeChat ID lafrontiers Intro 《景观设计学》(LAF) 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定期发送简讯、活动宣传 转眼已经到了2016年年底,今年的压轴刊也重磅出炉啦! 说是重磅可一点也不夸张,不仅页数是全年之最,内容也很丰满奥! 作者来自中、美、法,甚至伊朗、挪威、意大利、西班牙(小编恨自己不会那么多语言,编辑起来好辛苦的T^T); 项目涵盖景观、规划、竞赛、装置,甚至摄影、拼贴画。 那么,你认为景观能够传达什么?应当传达什么?又该如何传达? 快跟小编一起来看看本期LAF给出的答案: 景观空间是设计师通过设计语言向使用者传达设计意图的媒介。好的景观设计一定是能够将场地的人文内涵以及设计意图体现的场所精神和美学特质有效地传达给使用者,并引发其思考的作品(这其中涉及到一个递进的过程,即感官刺激—理念认同—引发思考)。 在“景观传达”这一主题中,我们呼吁设计师:1)对场地的地域环境和文化拥有全面的认知及深刻理解;2)树立宏观层面的、高尚的、生态友好型的审美观,拥有通过设计表达感染公众的能力;3)能够运用景观中的空间布局及形态,合理调动人们的感官及情绪感受,进而激发思考;4)相关设计理论与实践的实验。 © 景观设计学   在主编寄语中,本刊主编俞孔坚将景观比作一本书,而每个村子都有属于自己的那一本。其以徽州西溪南为例,讲述了一段语句朴实、断句纤巧、娓娓道来却曼妙无限的寻常故事。同时,他也表明了对我们这一代不孝的子孙们正将这样魅力无限而意味深远的景观之书毁掉的担忧。   本期的观点与评论可谓是大!牛!云!集!   来自麻省理工学院景观设计与规划系的教授Anne Whiston Spirn用诗意的语言为我们讲述了景观所“说”的内容。她认为,景观会说话,且具有意义,它的含义是复杂、多层次且多义的,甚至可以隐喻事件、故事、想法或艺术作品。人类一直都懂得景观的语言,而在对景观语言的使用趋于碎片化的今天,我们有必要重新学习并更新这一语言,以此来讲述城市与乡村生活中新的智慧。 瑞典斯德哥尔摩林地公墓及其中的“纪念之丘” © Anne Whiston Spirn   OLIN景观设计事务所的景观设计师蔡哲铭也就这一主题采访了其所在事务所的创始人、世界著名景观设计师Laurie Olin。针对蔡哲明提出的信息时代中景观设计的意象与表现问题,Olin提出了个人体验和摄影技术的出现这两点影响因素。随后,其以“当代乡土风格”为例,说明了自己对于本土化与全球化的看法——当代乡土风格是指那些全球化的、模糊了地域限制的事物。 而法国国家注册景观设计师安建国则采访了其在法国留学时的导师、著名美学及艺术哲学教授Catherine Grout。Grout以肢体感知的教育方法为切入点,说明不论是肢体语言还是陈述措辞都会影响我们对于内在意识的表达。在与雕塑家、舞蹈家等其他艺术工作者共同授课的过程中,Grout感受到了使用者和设计师的感知差异,以及充分考虑多重因素对工作方式和项目进程的影响的重要性——而这些都会影响设计师将其设计意图最大限度地表现出来。 “空间构建”研讨课程要求学生通过记忆画出其身边发生的事情 © Catherine Grout   还包括对著名艺术史学家、批评家、策展人巫鸿在北京大学的一场讲座的回顾,其探讨了“空间”与“缺席”两大主题,“缺席”表达了关于“空间”的想象,是创作者有意地把一些东西抽走以强化作品的信息。巫鸿通过一些作品(涵盖美术、雕塑、建筑、景观、城市等)漫谈对“空”的思考:离开、死亡、回忆、生命、灵魂、穿越。现场嘉宾张旭东、丁宁、李迪华、王军、俞孔坚等人则分别从文学、设计等角度解析了空、文化、废墟、桃花源等“空”的载体,与演讲形成了很好的补充。   主题实践也同样精!彩!纷!呈!   来自法国Atelier Jacqueline Osty & Associés的巴黎马丁·路德·金公园提出了季节、身体和水三个主题。在季节主题中项目根据季节选择栽植植物,使公园从南至北的4个区域分别以一个季节的景观为特色;身体主题则根据活动需求设计不同的空间;而在水主题中,水也分为技术的、景观的、环境的以及嬉戏的水4种形式。此外,该项目设计周期长达15年,这期间也满含着使用者与设计师的双向传达,以促使景观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推进。 马丁·路德·金公园从南至北的4个区域分别以一个季节的景观为特色 © AJOA   张唐景观的北京五道口优盛大厦广场改造项目开始是源于设计师们围绕场地“宇宙中心(U-Center)”这一戏称的轻松交谈,而后提出以可旋转的广场暗指宇宙的永恒旋转这一设想。除了介绍项目本身之外,作者展开了对直觉与理性、景观语汇及可持续性的讨论。在文末,作者提出,也许设计师的指向未必就是受众的理解,而设计师的意图能否被受众感受到,也许,并不重要。 五道口优盛大厦广场旋转平台 © 张海   挪威3RW建筑事务所在挪威于特岛建立的“林中空地”纪念性景观试图以大自然的疗愈功能消除曾在这里发生的悲惨事件的痕迹。在于特岛722枪击惨案后,3RW在岛上选择的一处没有在惨案当天见证一个个生命的骤然逝去的场地,开辟出了一处圆形区域,并在其上吊起一个镂刻了遇害者名字的圆环。场地中栽植了可以吸引蝴蝶前来的植物,其中的黄缘蛱蝶更是因其形态被视为悲伤和演变的象征。 枪击案4周年“林中空地”纪念现场 © 3RW   临界工作室的共同的洞穴是其在巴米扬文化中心国际竞赛的参赛项目,临界工作室借鉴了阿富汗乡土建筑“穴居”,将这些洞穴以隧道连接,组成形成一系列新与旧、明与暗、粗糙与细腻的强烈对比。同时采用与当地氛围相契合的混凝土、碎石、木材及生土砖等材料,强化了这种对原有地形的特殊的纪念意义。 巴米扬文化中心洞穴类型 © reMIX Studio   我们的公园是第12届“LA先锋奖”研究创新类一等奖的获奖项目,来自吉林建筑大学的奚碧莹。其以北京园博园为例,从理性的角度出发对事件性景观的永久建设进行反思和批判,希望提出一种模范式的全周期运营模式,以引起社会对这类景观建设项目的重视和思考。除了单纯的从意象到形式,思考的传达也是景观设计师能够通过自己的作品传达的内容之一。 “我们的公园”推行的全生命周期下事件性景观项目流程 © 奚碧莹   本期的探索与过程也超!级!养!眼! Mikel Landa、Alazne Ochandiano及Luke Duggleby以文化景观纪实项目“大地之盐(Salz de Erde)”向我们呈现了如何以摄影为有效工具对大地之语进行翻译。从埃塞俄比亚到中国,从玻利维亚到西班牙,从塞内加尔到日本,27个分布于全球各地且运营至今的的古法制盐地区呈现出制盐手艺、文化聚落及其塑造的独特景观。 马耳他德利马纳的盐田 © Mikel Landa   而在意大利建筑师Beniamino Servino的笔下,一系列相辅相成的短诗与意向拼贴的图像组成了景观之语。其将景观视作字句细细品读,并将其转变为抽象的拼贴画。在阅读这些图像时,读者会将自己的经验和观点融入其中,得到相去甚远的理解。“异变之景”、“旭日之笼”、“记忆的承负”——快告诉小编看到这些小标题,你们都想到了什么? 采石场中的梯座和剧场 ©Beniamino Servino   此外,本期的论文栏目讲述的话题是伊朗的野餐文化,是一篇探讨文化习俗与景观的关系和相互之间的影响的文章,颇有意趣又耳目一新!在2017年我们也将有“文化人类学与景观设计”这一主题的专辑呈现,希望能对这一话题有更深入的探究,欢迎大家赐稿,并拭目以待!   记得去年年末征集对LAF的建议的时候,很多读者反应说希望可以看到更多其他国家的项目和文章,不知道年末的这一期是否为大家交上了满意的答卷? LAF一直在努力,也希望大家看到并认可我们的努力!   LAF现已推出官方微店,长按图片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直接订购奥!也可以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官网购买。 本文编辑:秣陵(Wechat ID: wangmoying002) Reward 长按二维码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 Scan QR Code via WeChat to follow Official Account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