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世界的连接:从陆地到海洋

2017-09-13 LAF 景观设计学

主题:世界的连接,从陆地到海洋

时间:2017年9月10日

地点:北京市朝阳区启皓北京中庭客厅

主讲:薛铭仁 游雅 邢晓晔 田乐 佘依爽

摄影:王楠


由《景观设计学》期刊主办的“世界的连接:从陆地到海洋——《景观设计学》新刊主题沙龙”于9月10日在启皓北京中庭客厅成功举办!【点这里,了解更多本次活动的信息】



本期新刊主题为“沿海景观”。近一个月以来,台风“天鸽”肆虐中国东南沿海地区,飓风“哈维”侵袭美国德克萨斯州,随之而来的暴雨、洪泛也带来了严重的人员和财产损失。


海岸带地区如何有效应对灾难?我们的城市如何才能更具弹性?受到损害的生态系统如何能恢复平衡?本次“沿海景观”新刊沙龙与你共同探讨。【点这里,了解本期杂志详细内容】


直播回放来啦!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g0547lq4maf&width=500&height=375&auto=0



世界的连接:从陆地到海洋

观点陈述 | 座谈问答


观点陈述

嘉宾:田乐

《景观设计学》期刊责任编辑

(29:20~40:15)



田乐把人类对海洋的情感大致分为三类——

 

心向往之:自古以来,人们都对海洋寄予了一种特殊的文化上的含义,提到海洋,很多人想到的就是广博、浩瀚,神秘而遥远,这也是海洋有别于其他滨水空间之处。

 

心存感激:海为我们供给食物、提供能源,也为鸟类等野生动植物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栖息地。

 

而如今,我们更应该心怀敬畏……



从2004年的印度洋海啸,到上个月的台风天鸽,海洋巨大的破坏力正在逐渐显现。国家物理海洋研究室的研究员表示,现在没有一个专业的交流平台可以将研究成果进行分享,用以实际指导那些沿海城市的规划和发展。而海洋变化的时间又非常长,效应是累积起来的,时间周期可以达到20年~30年,当我们注意到它的时候,往往已经造成了巨大的、持续性的灾难。


人们对海洋风险的定义、评估各不相同。密西西比河发洪灾后,居民认为风险就是城市被淹没;渔民认为风险就是渔场沼泽的盐度被改变了;科研团队认为洪泛的过程是海陆形成的重要过程,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如果我们不同的利益团体只审视自己的利益区间的话,长此以往人们将陷入僵局。


原创实践栏目:《有生命的防波堤》

© SCAPE


这张图片拍摄于我国苏北地区,远处星星点点的红色是油田,它背后或许有很大的经济利益。前面橘红色的广袤的一片非常难得的天然滩涂,然而被人工构筑的公路切断,当地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扰动。


探索与过程栏目:《重拾地理氛围》

© David del Valls


这是“重拾地理氛围”文章中的一张航海图,色块颜色越深代表海水越深,这让我想起加勒比海盗中的一句话:“up is down。”


我们只知道我们眼前的这个世界,但不知道一汪海水之下发生着什么,我们用非常触目惊心的方式来摧毁着海岸——这条物质与能量交换的纽带,我们在拼命攫取而不知保护。


最后,我想用俞孔坚老师的一句话来结束我的分享——“如果说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话,人类也只有一条海岸线。”



嘉宾:薛铭仁

景观/城市设计师

Sasaki高级主管

(40:40~50:55)


薛铭仁从小在台湾长大,那时他对海和环境的概念只是每年暑假的台风,直到进入专业学习后才慢慢了解到背后的一些事情。

 

他向我们介绍了3件事——海平面上升,海岸带重建以及墨西哥湾国家森林公园的设计。他说,要先定一个小目标,这样才能有第一个改变、第二个改变、第三个改变……当目标定的太大时,人们往往会忘记我们要做的事情。


我想从这个全球地图来开始我的介绍——关于整个城市海洋和陆地的关系。


横屏观看

台风、飓风的起始点和路线


这张图就是过去5~60年间台风、飓风的起始点和路线。其实我们整个沿海岸都是受飓风冲击严重的地方,美国相对来说没有那么多台风飓风冲击,甚至在西岸的某些地方几乎没有,但美国非常警惕这种自然灾害。


波士顿可能会被海淹没的区域


今天要讲的第一件事就是海平面上升。Sasaki总部所在地波士顿其实是一个依港建城的地方,但预计在100年后,海平面会上升两米,将波士顿的主城区淹没,同样的预测可以套用到国内的上海等很多沿海城市。



很多人认为应该会有人帮我们想这件事情吧?但其实没有。每个人都要去想为什么、怎么样去处理这个问题。以此为出发点,我们将相关研究策划成展,提出了一些大的策略。但波士顿是一个非常老的城市,需要用一些点状的策略来改善现有的基础设施。



第二件事情是海岸线的重建。这是一位非常著名的建筑摄影家拍的飓风之后断电的曼哈顿之夜。美国人从没想过灯火通明的曼哈顿竟然有一天会断电,这让他们感到非常震撼。


通过设计重建


通过政府自上而下的努力,纽约和纽泽西州海岸带开始重建(Rebuild by Design),我们有幸参与了纽泽西州一部分海岸线的重建。我们在设计的过程中涉及了很多公众参与,遇到最大的挑战是很多人不愿意放弃他们认为是家的地方,但那其实是非常危险的地方。


墨西哥湾


第三件事关于墨西哥湾。墨西哥湾是一个非常经济旺盛、生态敏感、政治敏感的区域。


上图中,海底地形图在左边呈现,右边展示的是经济油田。德州是一个产油的地方,在海上挖油田是政府的一部分经济来源。


《美国国家地理》关于漏油事件刊登的图片


这张图片右半部分把所有油田、钻孔的地方都标识出来,左边是它对应的水底世界。


你可以看到水底下的世界是多么丰富、有趣味、完整,无论是植物多样性还是动物多样性,都是我们完全没有想象到的。


当我们以经济为导向的开发介入以后,这两件事情开始产生冲突。漏油事件发生了,使得有些区域彻底变成了无氧状态,极大的破坏了当地的环境。


淡水和海水交接——海洋的动态性与敏感性

© sasaki

墨西哥港湾阿拉巴马州国家公园规划剖面

© sasaki

多层次、健康、深厚的沙丘系统

© sasaki


这个森林公园有几百公顷的大小,我们没有办法一寸土一寸土的去考虑,我们要做的是去研究当地的生态系统,想办法恢复当地的生态系统,并基于此构建出一个完整的结构。


左图为将切断整个生态系统的高速公路改为自行车道

© sasaki

台风“哈维”侵袭引发暴雨洪泛


美国当地时间8月25日,德州遭遇了飓风“哈维”侵袭,形成了1米多的积水,此刻的美国也正在下雨。这是德州的一个自然河道,还好有这个河道,乘了这么多的水,但是试想,如果我们没有这条河道,这场大雨将对城市造成多大的影响?




嘉宾:游雅

景观规划设计师

McGregor Coxall事务所

(51:50~65:00)


游雅来自澳大利亚McGregor Coxall事务所,她认为对沿海景观的重视性和地域有很大关系。


当她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读书时,感受到美国对海岸带无比的警惕,但当她来到澳大利亚,从政策到公民意识都对海洋威胁不太重视,这大概可以用薛铭仁老师的第一张图来解释:澳大利亚所在的区域不经常被台风、飓风侵袭。

 

但McGregor Coxall事务所与海洋非常亲近。它地处海边,形成了午休冲浪的公司文化,也完成了许多在海外的沿海项目。这次沙龙,游雅为我们介绍了其中的5个。


McGregor Coxall事务所是一个跨景观设计、城市规划、环境修复、环境科学的设计团队,有独立的生态学家、环境工程师,也和澳洲高校联合建立了景观生态城市主义研究所。

 

在我们项目实践过程中,沿海环境问题一直是贯穿很多项目的焦点,其中一些大的、我们认为有共性的问题:


生物的栖息地、空气和水体污染、饮用水供应不足、洪涝灾害与极端天气频繁

© McGregor Coxall


我们在应对这些问题的时候,通常采取的策略是可以整合生态系统、都市系统的协同设计手法,我们认为每一个作品都不应该是从单方面切入考虑的,通常我们需要考虑各方面,比如经济、交通、基础设施、技术、食物供应、废弃物治理,把它们统筹在一个系统当中,这样出来的设计才能真正连通大陆和海洋之间的能源和物质交流。


© McGregor Coxall


接下来,我以五个项目对在不同环境背景下的沿海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做一点解释。


1、临港“候鸟机场”鸟类保护湿地公园

2、陆家嘴金融城二期上海船厂文化公园

3、悉尼Ballast Point & Former BP水岸公园

4、巴拉马塔河流城市发展战略规划

5、FAR ROC国际竞赛



© McGregor Coxall


临港“候鸟机场”鸟类保护湿地公园


这是一个在东亚-澳大利亚西亚候鸟迁飞带上的项目,它是天津渤海湾在过去十年快速填海造地的过程中遗留下来的没有被充分开发的区域。开发商协同设计师,希望将湿地的功能保留下来,为已经失去栖息地的可怜候鸟,特别是鸻(héng)鹬(yù)类的候鸟建立一个以鸟类保护为主题的湿地公园。


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数据统计

© McGregor Coxall


我们能在这样一片地区里做什么呢?


这里原先是一片海滩,甚至是一片海洋,但填海后变成了一片泥泞的、被城市建成区包围的空间,我们希望为野生动物提供具有一定功能性、依然能够生存的栖息地环境。


场地现状

© McGregor Coxall


第二我们希望能够为公众提供一定教育功能,让公众知道我们在和什么样的环境、什么样的生物共存,并且让公众知道这个地方本身的面貌是什么样的——这里不应该成为完全城市化的过度开发的城市公园,应该是一个以滩涂为主的湿地公园。


典型鸟类栖息地剖面

© McGregor Coxall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个项目涉及到一些非常具体的目标物种的保护和栖息地营造,我们对场地上可能、已经来访的鸟类进行了非常细致的研究,也非常详细的分析了未来会面对的威胁,根据这些分析,设计了非常具体的栖息地营造,包括植被的情况。


* 受篇幅限制,本文只简单介绍第1个项目(细节收录在“沿海景观”新刊),其余4个项目也非常精彩,希望大家可以通过回看直播视频了解更多信息!




嘉宾:邢晓晔

景观设计师

OLIN事务所

(65:20~79:30)


邢晓晔来自Olin事务所,她对水一直非常感兴趣,此次分享,她以自己参与的三个项目——纽约的生命线(Hunts Point Lifelines,Olin事务所项目)、宾夕法尼亚大学小组联合完成的项目以及在宾大读书期间的studio作业为例。


这三个项目在三个不同的国家,你会从中发现,虽然海平面上升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但每一个国家对于它的理解和重视都是不一样的,并且对于每一个基地的威胁程度也是不一样的。


我对水的问题一直非常有兴趣,水的动态性和不确定性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机会和挑战,首先最常见到的问题是洪涝灾害和海平面上升。


© Olin / PennDesign


洪涝:洪涝灾害之所以广为人知是因为它可以在短时间内造成极大的破坏,但其他的问题是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的人居系统、生态系统;


陆地陷落:淡水区的水质下降,会导致陆地陷落,这个时候就有可能造成海水倒灌的问题,在新奥尔良,海水倒灌导致原本淡水湖里的生态系统全部被破坏,但是又没有新的物种能适应咸水的环境;


三角洲沉积:由于是入海口,加上洋流方向问题,会造成很多沉积现象,就会有不同的疏浚工程,一方面耗费人力物力,另一方面不停的在破坏生态系统,海下的物质循环会不停的被扬起;


污染:海洋主要的污染源是石油泄漏,也有一部分沿海的水产工厂向海中排放污水,这些会造成近海域海水的富营养化;


侵蚀:很多国家喜欢在沿海地区建设自己的居住地,但随着海水被侵蚀,海平面不断的退后,这也导致了一些居民丧失了他的家园;


干旱:很多人会觉得,沿海地区怎么会有干旱呢?但恰恰是因为咸水太多,以及结合海水倒灌的问题,导致这个地方的淡水源非常匮乏。


这些问题的出现要求景观要具备很多特性,包括它要是动态的,要能适应气候的变化,并且在灾难和极端条件来临的条件下,要能快速响应这些变化,同时他要是有弹性的,要有快速恢复其自身功能的能力,同时他还要结合我们自身的基础设施系统,为人居以及生态环境提供防御。


从左至右

飓风桑迪后纽约街头的出租车  ©  AP Photo/Charles Sykes

飓风桑迪后无法补货的超市 © Olin + PENNDESIGN

纽约高风险人群研究 © Rebuild by design research group


我首先介绍的第一个项目是Olin的纽约的生命线(Hunts Point Lifelines,第一位嘉宾薛铭仁提到的纽约海岸带设计重建的竞赛),在这个项目中,Olin的切入点非常有趣,是位于曼哈顿的一个食物运输中心。


© Olin / PennDesign


桑迪飓风过后,纽约城区的人们居民非常难以获得食物,因为纽约基本上60%的食物都是通过这个运输中心运送的。它包括蔬果中心、肉类中心、鱼类中心类。但因为桑迪飓风阻断了路桥的连接,使得飓风后人们无法得到足够的食物。


最重要的一点,大部分的Hunts Point都处在预计的2050年海平面以下,这个对纽约至关重要的城市功能节点很有可能会消失。


所以Olin提出了几条生命线来拯救了食物中心,并且让它在极端灾害条件下有更多的作用。


生命线1:整合防洪

南布里克斯绿道总规(2005)与防洪设施整合

© Olin / PennDesign


第一条是整合防洪,纽约在2005年开发了南布朗斯维克的绿道系统规划,Olin的第一个提案是建立在这个系统规划之上。通过在这个系统上建立防洪体质,包括洪水疏导、泄洪区,对这个沿海工业区整个的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所用的材料进行试验的实验室。


生命线2:生活品质

© Olin / PennDesign


第二条是对当地人民生活品质的关注。这个区域是纽约非常贫穷的区域,当地人对灾害的意识并不是特别强烈,在灾难来临时,疾病更加容易在此传播。


让当地劳动力参与并理解气候变化的诱因与危机,并且建立社群经济,提高人们的对于大弹性系统的认知,来建立一个公平基础设施框架。


生命线3:清理道路

© Olin / PennDesign


第三条是清理通路,通过一系列基础设施的建立让Hunts Point变成可达的区域。


道路是一系列能够增减连通性、社交性、空气质量与人行安全的基础设施,例如运输通道、食品通道、商业活动和雨水处理设施。其中最重要的锚点是一座能够保持冷库温度,并将其热能转换成可用能源的应急供能系统。


生命线4:海洋供应链

© Olin / PennDesign


最后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海洋供应链,Olin最大胆的提案就是在这里建立了一个能源转运,当纽约的电力系统被关闭的时候,Hunts Point就变成了第二层的能源备用,与此同时设立了很多港口和站点方便人们运输物质和人口,一旦灾害发生,路桥系统完全关闭,海洋供应链就会作为非常重要的一道防备体系。


© Olin / PennDesign


其实不只是我们在备受洪涝灾害、海平面上升、气候变暖的威胁……这是我一直关注的摄影师的作品,他着重在南北极进行摄影。他说在夏天,基本上很难看见白熊,因为所有冰盖都消失了,很多白熊都濒临饿死……


我们景观很多时候都是和开放商、政府合作,更多的是关注一些和人居环境相邻的生态系统,但是,在很多我们看不到的地方,其他的“居民”是在备受煎熬的……希望我们可以带动更多其他领域关注这个问题。


© Paul Nicklen



座谈问答

我们整理了提问如下,详细内容,请回看直播!




 1  其实自2004年至今,中国对湿地的保护、对于内陆河流水系的保护和检测工作已经开展了,甚至在2013年,已经出台了国家级的湿地保护管理规定。但是沿海景观为什么还没有得到关注和重视?


 2  相对于其他的滨水空间,你们是如何处理沿海的空间?拿到沿海的项目时,你们是更兴奋还是更头疼?


 3  我很好奇这个项目(游雅讲到的天津候鸟机场项目)背后的原因?我们在天津的项目遇到了另外一些基本相反的事情,它也是在填海的过程中,我们提出停止填海、恢复生态的可能,而对方的目标是从经济的角度、建设新城的角度……所以我们没有继续做这个项目,也很羡慕你们可以有把好的理念实现的机会。


 4  我的问题可能稍稍敏感一点……你们与其他领域专家合作的模式是外包的吗?他负责的工作内容是什么?支付的费用占项目预算的多大比重呢?


 5  在项目实现的过程当中,比如说材料的选择、植物的挑选、电网的控制,你们是怎么挑选和自己合作的团队呢?有哪些新的科技可以引入国内呢?


 6  你们在参与项目的过程中,受到的最大的冲击的点是什么?


 7  其实刚才针对铭仁的回答我有个小的疑问,他说他在经济和生态之间纠结,但这个经济指的是成本预算吗?还是未来的一个发展潜力?


 8  沿海的项目最需要哪些专家学者的支持?


 9  公众对于沿海地区灾害的关注度是非常重要的,在提高公众意识的过程中,景观设计师能起到什么作用吗?



照片墙

那些关于沙龙的故事!


讲座前导览

© LAF


主持人佘依爽

© LAF


责任编辑田乐

© LAF


薛铭仁老师

© LAF


美丽的游雅小姐姐

© LAF


美丽的邢晓晔小姐姐

© LAF


丰富的沙龙、展览周边!

© LAF


在线观看人数突破4000人

© LAF


观众终于不是摩羯座最多了,恭喜天秤座荣登第一!

© LAF




文章中的天津候鸟机场、墨西哥国家森林公园以及邢晓晔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的studio项目都收录在本期“沿海景观”!

点击阅读原文扫描二维码进入微店购买杂志





《景观设计学》期刊


《景观设计学》(Landscape Architecture Frontiers,简称LAF)由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高等教育出版社联合主办,俞孔坚教授担任主编。LAF为双月刊,刊号为CN10-1467/TU,ISSN号2096-336X,邮发代号80-985。全彩页印刷,每期主题集中阐述,中英双语呈现。


2014年,《景观设计学》(英文)成为中国国家广电总局首批认定学术期刊;2015年,《景观设计学》成为CSCD核心库期刊来源刊;同年,荣获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年度交流类荣誉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