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系统协同设计
《景观设计学》2017年第1期
025 | 水系统协同设计
主编寄语 | 论文 | 观点与评论 | 主题实践 | 探索与过程
LAF
水系统是自然与文化交织的复杂系统,承担着防洪排涝、维持生态平衡、提供城市开放空间等多重功能。随着城市的发展,人居环境所面临的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水生态系统退化、洪水泛滥、内涝频发、城市开放空间难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等实际问题日益突出。这些问题涵盖从局地到流域的不同尺度,且涉及水利工程、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雨洪管理、景观设计等多个专业。打破专业之间的壁垒、加强区域之间的协作、促进职能部门之间的交流的协同设计是水系统有效管理的重要方向和必然趋势。
在“水系统协同设计”这一主题下,我们探寻针对复杂水问题基于对水自然与水文化过程的理解而展开的的跨学科、跨行业、跨流域的设计研究与方法,呈现多种可能的工作框架与解决方案,讨论各种难点及重点问题,希望为研究与实践提供具有借鉴意义的思路。
© 景观设计学
在主编寄语中,本刊主编俞孔坚由故乡白沙溪的鱼、鸟、野兽数量和多样性的锐减,引发了一系列思考——人类如何与水共生?水生态系统如何提供自我调节、承载生命、丰产和供给等服务?水又何以成为人类精神之寄托和文化之载体?其认为,只有农业文明和后工业文明,即生态文明才能予以解答。
在论文栏目,来自重庆大学资源及环境科学学院的袁兴中、建筑城规学院的杜春兰及来自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景观学院的袁嘉在阐明自然界塘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发掘传统乡村各种塘系统的生态智慧,结合长江三峡水库消落带多功能基塘的设计与实践案例,探讨塘生态智慧在具有季节性水位变化的水库消落带的生态恢复和景观优化中的运用。
汉丰湖多功能复合景观基塘系统
在观点与评论栏目,我们有幸采访到中国工程院院士、水文学家王浩。其指出,我国水资源面临着供需矛盾突出、水旱灾害频发、水污染严重、水生态系统退化等严峻问题。通过对目前广泛开展的海绵城市建设工作进行评述,王浩院士指出应在政策法规、技术标准、体制机制等方面推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协同。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环境设计学院教授G.Mathias Kondolf及其学生史书菡就美国河流生态修复的教育和实践,及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展开了对谈。Kondolf认为,对于河流修复,最好的方法就是保留功能性过程和栖息地,留出供河道演变的区域。其亦从地理学、河流地质学、环境规划等角度,为中国的河流修复提出了一针见血而又切实可行的建议。
而《景观设计学》编辑部主任佘依爽则聚焦中国新型城镇化标准化试点之一的浙江省温岭市东部新区。通过实地调研及采访,其总结了开发方、城市管理机构、施工方、景观设计师等与该地海绵城市建设直接相关人群的实践经验与心路历程。
小编还记得2010年7月26日温岭特大洪水留下的悲痛,看到我们从事的行业正在帮助人们摆脱这些灾难,觉得感动满满,而又责无旁贷。
融合城市海绵、城市公园、城市农业的都市农园
© 一方天地环境景观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上海海洋大学教授张饮江则从水陆交错带营建、水生生物的共生关系、水生生物栖息地营建等方面,探讨了城市水体生态修复与景观的协同营建。
在主题实践中,Superpositions集团带来的瑞士日内瓦艾尔河修复项目以一组菱形图案为基
础,为水流开凿出一系列复杂而流向不定的河道。河水的流动带动了各种材料、碎石和沙子的位移,最初的菱形几何矩阵也转变为极其多样的河流地貌。在Kondolf的对谈中,也提到了这一项目对于河流修复的示范性意义。小编十!分!推!荐!大家去看看www.superpositions.ch中完备的全过程记录。
2013年10月至2015年8月拍摄的艾尔河的一系列航空照片
© EasyToMap
分享一段美美的小视频: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c03808qd5nn&width=500&height=375&auto=0
© Superpositions Group
Turf设计与环境事务所集结并领导了一个由设计、艺术、科学和生态等多学科共同协作的设计团队,合作完成了悉尼公园水资源再利用项目。该项目旨在通过在本地蓄水并将之再利用的方式来满足城市用水需求。并将水的故事可视化,使公园所具备的蓄集和净化水资源的功能与过程,通过可直观观察到的在景观中的涨落和流动而变得清晰。
悉尼公园项目中公共艺术的应用
© Ethan Rohloff
德国汉诺威水有限公司在湖南省常德市进行了大量的水修复设计与实践,常德市穿紫河流域生态治理实践则为代表性工程之一。通过与城市排水、水利工程、生态工程、湖泊学、景观设计等专业紧密配合,其探索了黑臭水体城市环境治理的循环经济途径。
沿滨河道路设置雨水渗沟
© Wasser Hannover GmbH
Sasaki设计事务所的上海市苏州河两岸城市设计及SWA休斯顿分公司的路易斯安那州巴吞鲁日湖修复项目,则分别聚焦污染废弃河道和濒危湖泊系统,从规划层面探索恢复健康水系,重建与周边环境的关系,改善栖息地品质,并重焕昔日活力的方案。
上海市苏州河整体鸟瞰
© Sasaki
巴吞鲁日湖总体规划
© SWA Group
景观测知——新自然的诞生是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景观系2016年的“最佳毕业设计”。作者Leif Estrada力求探究将响应式基础设施应用于调整河流景观行为及其流体形态的潜力。这一具有测知能力的“景观机器”试图从其所处的环境中不断学习,以实现对洛杉矶河河流景观的实时响应式调节。
实时的响应模型“协调者”
© Leif Estrada
在吉大港的融渡之地中,作者Beata Hemer试图在孟加拉国的戈尔诺普利河沿岸“植入”两个无论在材料层面还是概念层面都紧密相连的景观干预策略——沙龙和花园,架构起水与土壤之间新的联系,亦提供了一处供本地居民分享知识、激发环境责任意识的新空间。
展示沙龙用途的拼贴画
© Beata Hemer
本期目录
┃ 主编寄语
○ 故乡水是白沙溪 / 俞孔坚
┃ 论文
○ 适应水位变化的多功能基塘系统:塘生态智慧在三峡水库消落带生态恢复中的运用 / 袁兴中,杜春兰,袁嘉
○ 通过“场地可持续性设计行动计划”评级体系推动绿色基础设施与生态系统服务发展 / Danielle PIERANUNZI,Frederick R. STEINER,Susan RIEFF
┃ 观点与评论
○ 协同合作缓解中国水资源问题 / 王浩
○ 结合科学与社会方法的河流修复:访G·马蒂亚斯·康道夫 / G.Mathias KONDOLF,史书菡
○ 协同设计与创新管理—温岭东部新区海绵城市建设经验谈 / 佘依爽
○ 城市水体生态修复与景观的协同营建 / 张饮江,李凤莹,吴文明
┃ 主题实践
○ 设计一处河流花园—瑞士日内瓦艾尔河修复 / Superpositions集团
○ 悉尼公园水资源再利用项目 / Turf设计与环境事务所
○ 常德市穿紫河流域生态治理实践 / 彭赤焰,Rob GROTEWAL,郑能师,杨昶
○ 上海市苏州河两岸城市设计 / Sasaki设计事务所
○ 由生态濒危区向文化保护区的转变—路易斯安那州巴吞鲁日湖修复 / SWA休斯顿分公司
┃ 探索与过程
○ 景观测知—新自然的诞生 / Leif ESTRADA
○ 吉大港的融渡之地 / Beata HEMER
┃ 简讯
- THE END -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订购!
更多优惠,请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景观设计学》官方店铺!
点击下图,即可回看新刊主题沙龙视频:
《景观设计学》期刊
《景观设计学》(Landscape Architecture Frontiers,简称LAF)由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高等教育出版社联合主办,俞孔坚教授担任主编。LAF为双月刊,刊号为CN10-1467/TU,ISSN号2096-336X,邮发代号80-985。全彩页印刷,每期主题集中阐述,中英双语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