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F•新刊出炉丨2015年第6期“健康土壤”
2016年转眼已经到来,2015年的最后一本杂志也如期出炉啦!小编觉得LAF018真是诚意满满,为2015年划下了一个漂亮的句号。
当我们审视当下,会发现城市中大面积的土地已被钢筋混凝土所覆盖,土壤养分耗竭、板结化、盐碱化、污染物沉积,一系列关乎我们生存的问题已迫在眉睫。然而在景观设计中,土壤往往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要素。在本期中,我们关注在景观设计学视角下的土壤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途径,实践过程中的土壤管理措施,土壤污染治理修复的理念、方法与案例,以维护健康的土壤、创造拥有真正健康生命力的景观。
为了为大家呈现高品质的、高度契合主题的文章和项目,编辑们可谓煞费苦心。可是最终的成果也让编辑们觉得,经历这一遭,值得!
在主编寄语中,俞老师从两个“生动的画面”——一个来自其记事不久的儿时经历,另一个来自遥远的历史——入手,以亲身经历讲述土壤环境恶化对生活带来的改变,剖析人类与土的渊源。
在论文栏目中,我们邀请到了澳大利亚土壤科学协会顶级认证土壤专家罗伯特·凡·德·格拉夫(Robert van de Graaff)——这位83岁的老爷爷堪称LAF最年长作者,从土壤改良原理到改良方法,再到克蓝本皇家植物园这一实例说明,小编已深深为其谦逊和敬业精神所打动。
©Paul THOMPSON
另一篇论文来自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助理教授郑晓笛,也是国内对土壤污染与景观研究领域的代表性学者。其从“棕色土方”的视角对德国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进行解读,探讨该项目是如何通过风景园林学途径应对棕地再生过程中的多重挑战与困境。在写作过程中,郑教授曾多次与设计者彼得·拉茨进行直接沟通,在文章中,她也间接将其设计理念传达给读者们。
©郑晓笛
在观点与评论中,我们采访到土壤学专家陈能场。在“土十条”即将颁布之际,其对中国土壤环境现有问题及有关土壤的法律体系和立法过程进行了梳理,并从土壤学角度为景观设计师们提出忠告与建议。
另外,我们还请到了SWA集团助理董事张志维。在《景观设计学》总第4期中,他就曾结合水系统生态设计这一主题,讲述过土壤与水的关系。此次他将关注点转向食品安全,将从土壤到餐桌的故事娓娓道来:从看似无害的农药残存物质引发蜂群崩溃症候群以及农业损失,到用植物治理污染土壤的工作,以及中国在土壤治理上的潜力等。
©Eric TOURNERET
这期的主题实践,我们首先要为大家推荐的是2015年获得ASLA研究类荣誉奖的“愈深愈远:城市种植系统的长期绩效研究”项目,由Reed Hilderbrand事务所主创设计师Eric Kramer率领的研究小组应邀,详述了该团队城市种植系统中的土壤研究过程与成果。此文是该研究小组特意为《景观设计学》撰稿,全球首发!LAF倍感荣幸,也希望把这项“愈深愈远”的探索,和这种实实在在做研究的精神与更多的读者分享。
©Eric KRAMER, Stephanie HSIA, Robert UHLIG, Bryant SCHARENBROCH, Kelby FITE
本期还收录了HMWhite设计事务所的纽约市布鲁克林植物园游客中心项目,及“美国普罗维登斯土壤探索”项目,它们从实际建设和设计畅想两方面为我们提出了土壤设计的种种可能。
©HMWhite
©Samantha DABNEY
最后,是West 8的长木花园总体规划与主喷泉花园设计。主喷泉花园的土壤设计来自Landis土壤设计顾问公司,而Landis的老大正是Barrett L. Kays博士——《景观设计学》本期也曾向其约稿,但因种种原因,最后只得搁浅。没想到绕了一个大弯,还是见识到了Kays博士所说的“每年承受1千万游客量也能坚持使用18年”的土壤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WEST 8
探索与过程栏目一如既往地脑洞大开,将土壤的概念扩充壮大,将其引申为“泥土”和“塑地”。
为我们展示“泥土”这一部分的是艺术家奥纳基德·沙巴克,她将14位艺术家对于“泥土”隐喻的思考呈现于一个名为“泥土:Dirt Yuta Suelo Udongo Tè”的展览上,希望能够引发围绕诸多文化与社会因素如何影响人与泥土之间关系的讨论。
©Onajide SHABAKA
另一个项目是来自景观设计学硕士蒂莫西·卫的毕业设计——“塑地耕作”。其对大规模的土壤移动进行的地形重塑进行探索,从贯穿全文的英文“terraforming”一词的字面含义,即“地表塑造”入手,通过大尺度的地形设计创造适宜耕作的微气候,继而维系农业持久性。
©Timothy WEI
2015年的最后一期,满满都是卖点,小伙伴们还在等什么!欲知详细信息,就快买买买吧!
可以直接通过《景观设计学》的官网www.lafrontiers.com进行订购,亦可致电编辑部010-62747841进行咨询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