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杨绛先生写过的那些书

2016-05-25 文化视窗

 提示点击上方"文化视窗"↑ 可快速订阅



 今天凌晨,作家、翻译家和文学研究家、钱锺书夫人杨绛(1911年7月17日-2016年5月25日)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享年105岁。除了翻译《堂吉诃德》等作品,杨绛的散文集《干校六记》《我们仨》、小说《洗澡》等,都引起很大反响。


   

  杨绛祖籍江苏无锡,1911年7月17日出生在北京一位开明的知识分子家中,未满百日,便随父母南下,移居上海。少年时代,杨绛在上海读书。从小就学习好,但最淘气顽皮,曾因为上课说话被罚站示众,却因不服两人说话只罚一人而大哭到下课。在苏州东吴大学求学时,杨绛是班上的“笔杆子”,中英文俱佳。

  杨绛排行老四,在姐妹中个头最矮,爱猫的父亲笑说:“猫以矮脚短身者为良。”杨绛八岁回无锡、上海读小学,12岁,进入苏州振华女中。

  在父亲的引导下,她开始迷恋书里的世界,中英文的都拿来啃,读书迅速成为她最大的爱好。一次父亲问她:“阿季,三天不让你看书,你怎么样?”她说:“不好过。”“一星期不让你看呢?”她答:“一星期都白活了。”下面就让我们盘点下这位中国出名的“才女”都写过哪些书?


1《称心如意》剧本

  《称心如意》是杨绛先生的著名现代戏剧之一,是杨绛先生的话剧处女作。她于1942年冬完成了其第一部剧作《称心如意》。该剧43年被搬上舞台并由著名导演黄佐临执导,著名演员李建吾、林彬出演,反响极大,颇受欢迎。 

  故事发生在30年代的上海,讲述了当时富人们所谓上流人物的下流品性,看到了大上海的小社会全貌。李君玉因为失去父母前来投靠亲戚,却遭到各位舅舅舅妈的排挤,被踢来踢去无人愿意收留,而最终却歪打正着的得到了朗斋舅舅的爱怜,认作孙女可谓称心如意…… 

  剧本创作另有:《弄假成真》、《游戏人间》等剧本。 



2《记钱钟书与<围城>》 

  由1986年湖南人民出版社收人“骆驼丛书”出版。说它是书,其实只有一万人千字,比起曾经有过和以后还会有的许多“专著”以及洋洋大观的“传记文学”或“文学传记”来,它实在是微不足道的。但它的确是一本书,不仅因为它是设计朴素、装帧精美的“骆驼丛书”之一,而且因为它完全可以容纳足可称为“书”的内容:只要放纵想象,“据实构虚”,就可以写出数十万言的传记来。以杨先生的手笔,也完全可以写得“优美动人”。杨先生只用了两个小标题:“钱钟书写《围城》”、“写《围城》的钱钟书”,并以她写《干校六记》那种平淡清丽的文风,记叙了《围城》是如何被“捏造”出来的,以及“捏造”它的作者从小就具有怎样的“痴气”。与“想人非非”的写《围城》的夫婿相反,杨先生不容许自己想象,不作主观的“自我介入”。她“既不称赞,也不批评,只据事纪实”。 

  同年出版小说:《回忆我的父亲》、《回忆我的姑母》 



3《从丙午到流亡》  

  2001年出版,本书分三部分:《丙午丁未年记纪事》、《干校六记》和《从“掺沙子”到“流亡”》,所记的都是“文革”期间,她和钱钟书二人所经历的人和事。其中《从“掺沙子”到“流亡”》是对“钱钟书打林非、杨降咬肖凤”这件文坛公案作了完整的记,让读者自行断案。


4《我们仨》 

  《我们仨》是杨绛先生在92岁时所著,该书以简洁而沉重的语言,回忆了先后离她而去的女儿钱瑗、丈夫钱钟书,回忆一家三口那些快乐而艰难、爱与痛的日子。 

  作者为我们讲述了“我们仨”共同走过的一段悲怆而温暖的旅程和一个人思念仨的凄美情思。全书想要向读者表达的是:家庭是人生最好的庇护所。


5《走到人生边上》    

  《走到人生边上》是杨绛先生在96岁高龄之时著作,其首次坦陈自己对于命运、人生、生死、灵与肉、鬼与神等根本问题的思考。并以多篇精彩随笔对自己的看法加以佐证。该书思路缜密,文笔优美,内蕴激情,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6《杨绛文集》

  杨绛先生为文集出版撰写了《作者自序》、《杨绛生平与创作大事记》,卷首的《作者自序》,简略说明了自己的创作情况及《文集》的编选规则;卷尾的《杨绛生平与创作大事记》,是杨绛先生根据回忆和记录亲自撰写和编订的,它相当于一部微型的《杨绛传记》。杨绛女士还亲自为文集选定了照片和插图80幅,其中大部分图片为首次发表。精装本形式出版非常适合图书馆、阅览室、资料室收藏和借阅以及杨绛作品爱好者研究和珍藏之用。 


7《海外出版作品》 

    《干校六记》、《隐身衣》、《洗澡》、《乌云的金边》等。 




Wenhua.cntv.cn  |  中国文化视窗

微信ID:wenhuashichuang

长按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