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诸子2022•时间的镜像——工笔画八人展

.


诸子2022•时间的镜像——工笔画八人展


参展画家

陈林魏治明、刘派、隋金池、杜亚璇谷晓伟、孙玮、寒林

策展人

李军、赵军

展览日期

2022年10月15日~2022年11月15日


开展时间

2022年10月15日15:00


展览地点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江东北路111号东宝大厦诸子艺术馆


主  办

南京诸子艺术馆


协  办

梓轩茶庐美学空间




时间的镜像


古罗马的先贤奥古斯丁说“时间究竟是什么?没有人问我,我倒是清楚,有人问我,我想说明,便茫然不解了”。“时间分为过去的现在,现在的现在和将来的现在,比较确当。这三类时间存在于我们心中,别处找不到。过去的事物的现在便是记忆,现在的事物的现在便是直接感觉,将来的事物的现在便是期望。”哲学家阐述、理解时间性质的时候都离不开人的主体问题。具体来说,他们对时间的理解总是同人主体的认识、意识、心理体验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唐代诗人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写道“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表面在追问是谁最早在江边看到月亮,而江上的月亮又是什么时候开始朗照人间。实际上是以永恒的宇宙历史映照短暂微小的人类文明历程,凸显人类生命的渺小易逝,却在抵达虚无的荒诞与焦灼中,转而眷注于人生分分秒秒的情愫,将生命的哀感转化为丰盈的美感,从而获得了超越与释然。作为画家,在时间中去磨砺对于自然、宇宙和人类生命精神的沉思,领悟生命的真谛。在追求表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哲学家的工具是语言和逻辑,而画家擅长的是色彩和图象,也因此成为另一种形式的“时间”哲学。


时间的镜像——工笔画八人展,诸子艺术馆邀请了以陈林为首和杜亚璇、谷晓伟、寒林、刘派、隋金池、孙玮、魏治明7位皆与他有师生之谊却画风卓异的新工笔画家矩阵,用他们的作品诠释了时间的内在矛盾性,时间的张力不仅可以激起人们对自身命运的悲悯与深思,更能通过永恒的自然和短暂的人类的对比感受时间的消逝,品味生命感觉的点滴,去主动追寻人类永恒不朽的生命价值。画家通过作品去呈现每一帧埋藏在心理时间之流中的镜像。


首先,工笔画本身就是一种非常讲究时间的绘画形式,工笔画家依靠“三矾九染”薄涂厚染的技法在绘制的过程中用薄薄的颜色反复的分染、晕染和罩染,直到在最后的画面上达到色彩厚重又透明飘逸的效果,厚和薄、浓重和透明这些矛盾和对立在画面中协调统一起来了。这种特殊的美感正是通过时间渐进的力量累积后所形成的,那也是画家捕捉时间流逝的痕迹和深刻细微的心绪体会。其次 “新工笔”最大的特点就是呈现图像背后的隐喻,你表面上看到是一个世界,但深入进去比你看到的世界会更多,画面不仅仅是时间的镜像,更是画家自身觉知和情感的镜像。在画面中,我们看到时间的深度,有可能通过重叠了非常多的空间维度来递进嵌入,线性的时间被变成多维立体的时间,汇聚在一个平面中,过去、现在、未来、现实、虚幻交织在一起,我们可以看到正常物理时间下看不到的心理时间和空间。达芬奇告诫绘画者要通过镜子来观察自己的作品,更容易发现问题所在。他强调的是只有保持距离才能更为客观的认识自己,挖掘出表象背后隐藏的真谛。恰恰工笔画本来漫长的创作档期,又给予了画家更为适当的距离来客观地审视自己的作品,从作品的镜像中反复挖掘自身对于时间流逝所埋下的痕迹,一个暧昧的表情,一个回望的眼光,一种始终无法说出来的欲望,一枚吃剩的果核,一幅骑行在路上头脑里突然闪过的古代画卷,一些曾经在瞬间心动的宠物姿态……也许,工笔的细腻和安静,最适合把这些时间之河中的生命之美缓缓打捞,缱绻体味。


于此可见,当我们再次回望本次展览作品时,对图像的优选、去除、规避或现实再现,还是植入对文本的梦幻重塑,那既是对时间的深入探讨,也是在重新调整我们“看的方式”。通过凝视他人的种种时间镜像,也许我们看到的是我们自己的时间点滴,我们在镜像中一次次被唤醒的审美、觉知和感动,它们涓滴如清泉,让我们被时间焦灼的生命感重获滋润与欢欣。


诸子艺术馆





部分参展作品赏析


陈林《云起·十洲听松》49.6X80.5cm


魏治明《清素》之六 68.5X56cm


刘派《半糖之三》63X71cm


隋金池《其华系列之二》45X68cm


杜亚璇《游·乐之一》45X60cm


谷晓伟《瑶台境》64X84cm


孙玮《净》107Ⅹ77cm


寒林《浮生若梦系列之八》50X37cm








主办:诸子艺术馆

协办:梓轩茶庐美学空间

深藏于|诸子艺术馆内的梓轩茶庐


请点击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