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闻其详 | 建筑学院
学院介绍
学院的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53年创办的西安建筑工程学校,1979年改名西北建筑工程学院 (原建设部直属七所高校之一),成立建筑系,2000 年三校合并组建长安大学,原公路交通大学建工学院部分师生并入建筑系,2003年更名为建筑学院。
长安大学建筑学院目前面临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为应对共建“一带一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等国家重大战略,助力西北国土空间的现代化治理水平提升,支撑碳达峰碳中和急需学科专业领域发展,“土木建筑”“中国制造”转向“智慧城市”“智能建筑”“中国设计” 的广阔前景,西安市“设计之都”与“综合性科学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地域优势,都让学院的未来充满希望。在长安大学双一流建设的国家级平台,以及一流生源、一流研究的基础上,建筑学院正在打造国际化教育高地,汇聚全球顶级学者与设计大师,创建有鲜明长大特色、国际一流的国土空间、城乡建设与建筑景观设计领域的西部一流、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开放学院。
特色鲜明、体系完整的人居环境科学一级高端学科平台;
西部领先、国内一流的规划建筑景观设计人才培养基地;
理论创新、实践卓越的西北智慧城市绿色建筑科研重镇。
成立西部新型城镇化碳中和研究院
并聘请刘加平院士任院长
开设专业
学院现有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三个本科专业,其中建筑学、城乡规划专业通过住建部专业评估认证,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院现有城乡规划学、建筑学两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三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一个城乡人居环境建设工程二级学科博士授权点。近年来,学院积极探索应用数字技术将历史、文化、科技与建筑、规划、景观深度融合,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元宇宙等数字化手段赋能智慧城市建设。
学院本科以“建筑类”大类招生,一年级末进行大类分流。本科生培养实行完全学分制,采用弹性学制,4-7年内完成培养计划规定学分即可毕业。
教学科研及实验室建设
学院下设三系二所一中心,即建筑系、城市规划系、风景园林系、建筑科学与技术研究所、美术与设计研究所、实验中心。经长期的学科建设与发展,学院已形成了涵盖本-硕-博的多层次、高质量综合人才培养体系。学院师资队伍力量雄厚,业务素质高,一大批具有博士学位或从国外留学、进修归来的中青年教师工作在教学和科研第一线,并承担多项国家及省部级教学改革、科研及生产实践项目,取得突出成绩,在国内外城乡建设领域享有很高的学术声誉。几十年来,学院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国际交流、设计实践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我国城乡建设领域培养了大量的人才。
学院实验中心设有建筑物理实验室、城乡规划信息技术实验室、视觉造型实验室(建筑模型实验室和雕塑与陶艺实验室)、建筑历史实验研究中心、数字建筑实验室及长安大学人居环境与建筑节能实验室。另有科研为主的长安大学西部新型城镇化碳中和研究院、城市研究所、人居环境与建筑节能研究所、城乡发展历史与遗产保护规划研究所、城乡空间-交通协同发展研究中心、绿色工业建筑研究中心、长安大学旅游规划设计研究所等7个研发机构。
中国—葡萄牙文化遗产保护科学
“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西安研究基地揭牌仪式
建筑学院名誉院长刘加平院士开展专题讲座
特色培养
学院依托长安大学优势学科资源,立足西北地域的自然、文化、聚落特征,顺应“新常态”下科学研究的特点和趋势,紧密结合我国“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紧跟高校“双一流”建设步伐,抓住西部大开发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机遇,在人居环境与绿色建筑、建筑技术科学、地域文化与地域建筑、乡村规划技术与方法、城乡发展历史与遗产保护、城市土地与交通规划及城乡生态规划与技术等领域研究形成学院特色。
学院秉承“高质量学术研究为引领,启发式综合教学为根本,创新型实践营建为支撑”的办学思想,全力打造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三位一体”的建筑类专业体系,学—产—研“三轴互动”的教学模式,基础理论、设计与实践、人文艺术素质“三线并进”的课程结构,培养基础扎实、工作踏实、作风朴实、动手能力强的“三实一强”人才。
住建部高等教育建筑学专业评估专家组
对我院建筑学专业本科、硕士办学情况进行教育评估
长安大学建筑学院与中国建筑学会乡土建筑分会
共同举办 “筑境长安—乡土建筑教育与创作论坛”
本科生参观长安大学校史馆
升学就业
建筑学院综合去向落实率(含升学)近90%,保持稳中有升态势,毕业去向落实率高于长安大学平均水平。毕业生就业范围不断拓展,遍布各级政府机关、各类事业单位(如城市规划及建设管理部门、园林绿化部门等)、各种设计机构(如省市级规划或建筑设计院、风景园林设计院等)、新能源行业(如隆基绿能、比亚迪等)以及大中专院校等,就业质量不断提升。
回望长安人才培养论坛
建筑学院近年来升学率不断提升,每年有40%毕业生继续深造。国内升学主要集中于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东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重庆大学、厦门大学等国家“双一流”名校。境外深造则主要集中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的知名院校。同时,学院还与美、澳、日等国名校和科研机构签署合作协议,常设双学位、短期交换生等项目,不断探索新型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
长安大学建筑学院师生赴日本
参加樱花科技计划交流活动
学院师生获挑战杯国赛一等奖
学生分享
祁瀚洋 | 2018级建筑学专业本科
曾任班级团支书、党支部副书记、校级优秀团干部、优秀抗疫青年志愿者。现推免至天津大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攻读硕士。
对建筑学的喜爱源于高中,执着于选择富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继续我的建筑学学习,由此选择位于古都西安的长安大学。建筑学的综合性、实践性、社会性赋予其独有的学科魅力。本科期间,我持续关注传统建筑要素在当代设计语境的表达,很感谢众多老师的指导与鼓励,让我更加坚定自己的研究方向。
通过五年的学习,使我对建筑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它有人性的光辉,有灵感的迸发,也有着现实的挑战,有外界的质疑。酸甜苦辣中方得人生志趣,建筑学的学习是对自身的认识,坚定自己的理想、发掘自己的天赋,确定人生的选择,这是本科建筑学学习给予我最大的感悟。
优秀学生代表——祁瀚洋
黄雨嫣 | 2018级城乡规划专业本科生
曾获“长大之星·标兵奖·长大之星(个人)”“长大之星·卓越奖·双创之星”“国家奖学金”等,现已推免至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乡规划学攻读硕士。
踏入长安大学建筑学院的那一刻起,我就深知自己将在这里开启一段不平凡的学术旅程。作为城乡规划专业的一名学生,我不仅仅学到了专业知识,更在这里感受到了深厚的学术氛围和人文关怀。在长安大学建筑学院的学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感受到了老师们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深厚的专业素养,更是在建筑学院这个平台上拓宽了我的视野,结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同窗,使我逐渐成长为一名具备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我衷心希望更多对城乡规划专业感兴趣的学子,能够选择长安大学建筑学院作为自己梦想起航的地方。在这里,你将接受到最专业的教育,感受到最深厚的学术氛围,收获最宝贵的成长经历。长安大学建筑学院期待你的加入,让我们一起为城乡的未来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优秀学生代表——黄雨嫣
吴冼焱 | 2017级建筑学专业本科
历任班长、校青媒副主任、党支部副书记、校宣讲团成员,共青团员标兵。现保送至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攻读硕士。
城市、环境、人文、地理、经济······建筑学横跨了理工、人文、艺术等多个学科。我最初对建筑学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建筑设计上,经过本科阶段的学习,我才逐渐迈进了建筑学的大门,惊叹于其背后庞杂的经济社会关系,折服于其高超精巧的建筑技术,感动于其环境塑造背后的人文关怀。建筑学的学习经历改变了我对生活的态度,改变了我看待世界的角度。当然,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要成为一名负责的建筑师对我而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将带着这份责任,为成为更好的自己,创造更好的人居环境不断努力下去!
优秀学生代表——吴冼焱
金晨 | 2017级城乡规划专业本科
中共党员,共青团标兵。现保送至同济大学城乡规划专业攻读硕士。
西安是一座具有文化底蕴的城市,求学四年,我逐渐沉迷于西安这座古城的魅力。在城乡规划系老师们的教导下,我感动于规划的人文关怀和市井生活的烟火气,在学习中不断突破自我,获得国家、国际级设计竞赛奖7项,发表期刊论文3篇。在后智慧城市转型的今天,我体会到规划设计对于城乡地域性特色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未来我也将继续秉持这份“长大规划情”,以人为本,用心规划,激活更多的文化自信与人文关怀。
优秀学生代表——金晨
郭雁池 | 1983级校友
1983年进入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学专业学习,1987年毕业,一级注册建筑师、正高级工程师,北京大兴机场建设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历任中国民航机场建设集团公司建筑院院长、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总工程师、副总经理。主持完成济南遥墙机场、呼和浩特白塔机场等航站楼建筑设计,沈阳仙桃机场、重庆江北机场等总体规划和航站楼方案投标。
王军 | 1987级校友
1987年进入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学专业学习,1991年毕业。1995年8月进入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中建西北院)工作至今;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教授级高级建筑师、高级室内建筑师、英国皇家特许建造师。现任中建西北院党委书记、董事长,兼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生导师、陕西省政协委员、西安市政协委员、第九届陕西省优秀企业家等职。
联系方式
学院联系人及咨询电话:
邓老师 刘老师 029-82337292
信息来源 / 建筑学院
编辑 / 田雨鑫
值班编辑 / 马雪萍
初审 / 尹丽娟
终审 / 杨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