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阿克苏苹果红了之我的巴郎在内地 | ​“浙江就是我们的‘家’” ——阿克苏籍内高班学生的心里话

2017-12-15 阿克苏零距离


“浙江就是我们的‘家’”

——阿克苏籍内高班学生的心里话

11月27日,阿克苏籍内高班学生家长库尔班·铁拉克和阿孜古丽·吉力力来到杭州市萧山区第三高级中学,与同学们分享新疆特产。


“我们在浙江学习、生活了两年了,这里就是我们的‘家’。”这是杭州市萧山区第三高级中学内高班学生买合普来提·库尔班的心里话,也是众多内高班学生学习生活的真实写照。


内高班学生的4年求学路:严父慈母般的老师、兄弟姐妹般的同学让他们在浙江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


真心相助援疆情


阿克苏到杭州距离4500多公里,但在阿克苏籍内高班学生的心里,两个“家”紧密相连:自从浙江省对口支援阿克苏之后,沪阿两地人民交往交流交融,成为休戚与共的“一家人”。


2010年8月,杭州市萧山区第三高级中学接到在该校增设内高班的通知后,打算建设新疆部,却发现附近没有合适的扩校场地。为如期施工,学校最终决定:投资2500万余元,将校园一处公园改建为新疆部,并于当年10月立项动工。“虽然那个公园没有了,有点可惜,但是为了新疆的孩子能按时来上学,一切都是值得的。”该校副校长、新疆部主任陈浩说。


新疆部建成后,吸纳优秀师资又成了学校的头等大事。“这些孩子远离家乡,来到我们这里求学,我们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还要让他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尤其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长。”陈浩说,从2010年开班以来,每位新疆部的老师都信奉“先做父母,再做好老师”的原则,坚持“爱、严、细”的教育理念。目前该校新疆部已毕业4届学生,每位学生成绩均达二本线,其中2017年重本率达93.9%,居全国第二。


同样,作为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的宁波中学,对开设新疆内高班高度重视,在硬件、软件建设上追求一流水平。宁波中学副校长陈杰回忆,2000年,宁波中学是全国13所首批开办内高班的学校之一,没有任何可以借鉴的经验。凭着老师们的执着和热情,一路探索,至今教学管理模式已十分成熟。“每个年级增设4个班,意味着我们本地优质学生生源减少了4个班,考入本校的竞争力很大。但无论如何,我们这4个新疆班的规模没有压缩。”陈杰说。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杭州市萧山区第三高级中学、宁波中学均采取封闭式教学管理模式,并根据国家标准,全年生均分别补贴1.8万元、1.6万元,实行专款专用,用于学生的学费、生活费等。两所学校的食堂专门聘请了新疆厨师,阿克苏苹果、香梨等触动味蕾的家乡特色果品经常出现在学生的餐桌上,给学生“家”的感觉。


阿米娜木·阿布都热依木是叶城县职业高中教师,今年是她当内派老师的第4年。在她看来,内高班的开办,既让新疆孩子有了享受良好教育的机会,也体现了浙江省援疆真情,进一步促进两地团结互助、共同进步。


严父慈母师生情


学生再图尼古丽·哈力克在宁波中学读高二。当老师告诉她,你父亲将会来学校时,她激动得一晚上都没睡好。


11月28日,再图尼古丽·哈力克正在上语文课,父亲哈力克·艾力木在副校长陈杰的带领下,来到班级门口。“再图尼古丽同学,你爸爸来看你了!”陈杰的话音刚落,再图尼古丽·哈力克兴奋地冲到教室门口,拥抱着父亲,此前打了很多遍草稿的话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两行热泪顺着脸颊流淌。事后,她告诉记者,见到父亲时最想说的第一句话是:“我在这里特别好,请您放心吧!这里的老师给了我们家庭般的温暖。”


得知学生家长要从新疆来看孩子,再图尼古丽·哈力克的班主任徐依依连夜在电脑上整理相册,将再图尼古丽·哈力克的所有照片挑选出来,并洗出来放在相册里,赠送给她父亲哈力克·艾力木。


3年的相处,徐依依与学生们的感情十分深厚。当日,她见到再图尼古丽的父亲时,两人语言不通,在再图尼古丽·哈力克的翻译下,一句句交流。当听到徐依依说“您放心,孩子在这里很好,我们把她当自己的孩子对待”时,60岁的哈力克·艾力木热泪盈眶,紧紧握着徐依依的手,泣不成声。


在徐依依的印象里,新疆孩子很真诚,知道感恩。“我们班36名孩子、11个民族。开学时,我让大家推选各民族代表,分别介绍各民族文化等,我从中也受益匪浅。”她说。


内高班孩子远离家乡,如何了解学生的内心,是老师们关注的重点。“孩子们远离家乡,我们就是他们的亲人。学生每周都会上交一篇周记,老师为每个学生写评语。如果遇到某个学生思想波动较大,我们会找学生单独谈心。”杭州市萧山区第三高级中学高一年级组组长汪佳萍说。


对于很多接触内高班学生的老师来说,从开始的一无所知到现在的“新疆通”,每个老师都有说不完的感慨。杭州市萧山区第三高级中学预科语文老师叶洪波对内高班的孩子评价很高 ,她也十分珍惜和孩子们相处的机会。“我们这里少数民族不多,以前我连少数民族的姓和名都分不清。接手新疆班之前 ,我做了‘预习’,尽量了解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叶洪波说,只有了解,才能走进孩子内心。


该校高一(2)班学生阿丽米热·买买提见到妈妈后,对学校夸赞不停,让妈妈一定放心。“在学校,我们的老师就是爸爸妈妈,同学就是兄弟姐妹,学校特别有家的感觉。如果我们生病了,老师、同学都会给我们带饭,照顾我们。”阿丽米热·买买提的一番话,让她妈妈心里暖暖的。


亲如手足同学情


曾经,他们是陌生人,分散在新疆各地。因上内高班的缘分,让他们组成一个“大家庭”,形成亲如手足的同学情。


3位家长代表来看阿克苏籍内高班的孩子时,都带了家乡特产:手抓肉、馕、巴旦木、葡萄干……塞满了整个行李箱。孩子们看到礼物后,激动、兴奋,第一反应就是和班里的同学一起分享。


记者注意到,所有礼物中,要数乌什县家长阿孜古丽·吉力力带的礼物最“走心”:临行前,连夜做的油馕、饼干、手抓肉等。“我怕肉坏了,还专门找了一家加工店真空包装。”家长阿孜古丽·吉力力说,只要女儿喜欢,她付出再多都愿意。


11月27日晚,在高一(2)班教室,同学们将课桌拼成一圈围坐在一起,买合普热提·库尔班和父亲库尔班·铁拉克忙着给同学们发新疆美食,大家边聊边吃,十分热闹。


“我们内高班学生感情特别深,不管谁家寄来了好吃的,都会带到班里大家一起分享。这次虽然不是我的家长来,但我仍然很高兴,就像见到了自己的爸爸一样。”学生阿尔祖古丽·阿布都艾尼说。


在宁波中学新疆部,内高班学生一样情同手足。该校的新疆学生为民考汉,共600名,由17个民族组成,沙雅县籍学生再图尼古丽·哈力克所在的班有11个民族的学生,大家共同学习、生活。


走进再图尼古丽·哈力克的宿舍,最显眼的就是墙上的一张名为“我们的快乐”的手绘姓名表,每人均有外号,既有“小仙女”“小可爱”,也有“小美女”“小歌神”等,而再图尼古丽·哈力克的外号是“小勤快”。“在新疆,我们彼此都不认识;来到浙江,我们组建成一个‘大家庭’,感觉特别幸福。”再图尼古丽·哈力克说。


朝夕相处让班级凝聚力逐渐增强,让只身在外求学的学生找到了家的感觉。“我们不仅让新疆部学生之间沟通交流,还会通过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外出实践活动等,让新疆孩子和我们本地孩子谈心、交朋友。我相信,内高班的4年,值得他们一生去回味。”宁波中学副校长陈杰说。


来源:阿克苏日报  记者 刘丽

您点一个

小编干劲更足了!

编  辑:刘    莉

审  稿:张铁玲

 投稿请发到邮箱 :tougao.aksrb.cn

阿克苏零距离∣阿克苏地区最权威的微信平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