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幸福在奋斗的新时代 | 全国人大代表库尔班·尼牙孜的梦想

2018-03-13 阿克苏零距离

       15年前,库尔班·尼亚孜的梦想是在家乡乌什县前进镇办一所学校,教孩子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虽然当时困难重重,但是他坚持了下来,最终梦想成真,他也因此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15年来,他从农民之子到自治区人大代表,再到全国人大代表,今年53岁的库尔班·尼亚孜的人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奋斗书写人生


        3月3日10时,在全国人大代表入住的北京某宾馆,库尔班·尼亚孜拿出准备好的发言材料,仔细地看着并不时加上一些新想法。


        “很快就要见到总书记了,我非常激动。”他说,父亲为他取名“库尔班”,是希望他像库尔班·吐鲁木大叔一样,做一个爱党爱国、奉献于民的人。为此,他一直在努力。


        2003年,库尔班·尼亚孜将事业的重心放在教育上,拿出全部积蓄建学校,在村里办起了一所小学。


        作为乌什县前进镇走出来的第一个大学生,库尔班·尼亚孜深知学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改变农村孩子命运的必经之路,而且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信念像划破黑暗的明灯。库尔班·尼亚孜寻找着自己的同伴,李红、申蕾等一批批教师陆续加入他的团队。


        15年来,学校教师从4名增加到40名。学校的名气越来越大,学生也从80余名增加到800余名。


        追求永无止境


        15年前秋季开学时,库尔班·尼亚孜挨家挨户找学生的画面,至今令他记忆犹新。这几天,又到新春开学季,学校门口却围满了给孩子报到的家长。


        在库尔班·尼亚孜看来,吸引家长们蜂拥而至的,除了升学率,还有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有些家长反映,孩子不仅比过去学的知识多了,也比以前懂事多了,对待长辈有礼貌,能理解父母不容易,力所能及做家务。周末和假期回家后,孩子们会主动学习、洗衣服等,不让家长操心。”库尔班·尼亚孜说,2016年,国家投入1700多万元,给学校建了8700多平方米的新校舍。国家给予一所民办学校这么大力度的支持,他倍增信心。乌什县每年财政资助学校76万元,用于发放教师工资,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学校的经济压力。


        新校舍投用后,在校园里处处可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痕迹。教育家名言等校园标识让全体师生时时处处受到文化浸润;国学课堂上,孩子们泼墨挥毫,在一笔一画中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悠悠古韵陶冶着孩子们的艺术情操……


        “现在,我们有150多个学生会拉二胡、弹古筝、写毛笔字,这学期我们计划把国学普及到每个班级,让所有的孩子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库尔班·尼亚孜说,通过“小手拉大手”的形式,孩子们将学到的先进文化带进了一个个农村家庭,将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热潮带进了一个个村庄。


        与时代共前行


        习近平总书记说:“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住脚跟的根基。”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这让库尔班·尼亚孜信心倍增。这学期开始,学校将开办每周五“家长课堂”。“这是家长们要求的,看到自己的孩子学得那么好,他们也想重回校园听听课。”库尔班·尼亚孜笑着说,这样一来,每周五接学生的家长就不用站在校门外干等着了,可以坐在孩子所在班级的后排听课,和孩子们一同进步。

来源:阿克苏日报  记者 邓丽娟

您点一个

小编干劲更足了!

编  辑:任春红

审  稿:张铁玲

 投稿请发到邮箱 :tougao.aksrb.cn

阿克苏零距离∣阿克苏地区最权威的微信平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