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 地区争当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排头兵工作纪实

2018-04-27 阿克苏零距离


扶到点上根上 确保实现如期脱贫

——地区争当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排头兵工作纪实


4月25日,温宿县召开产业扶贫攻关现场会。该县今年加大培育扶贫产业力度,注重推行“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生产模式,在全县11个深度贫困村大力发展防风林、经济林及庭院种植30万个黑木耳菌棒,助农增收致富。通讯员 颜寿林 摄


4月2日,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全国在阿克苏调研时要求,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贯彻新发展理念,当好打赢“三大攻坚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党的十八大以来,地区坚决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疆方略,聚焦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决做到综合施策、精准发力,扶到点上、扶到根上,确保实现如期脱贫。


精准施策 补脱贫短板

春天的阿克苏,草长莺飞,鲜花盛开,一派生机盎然。4月17日,在沙雅县古勒巴格镇音其开村一户农家小院的拱棚里,56岁的村民图拉汗·赛买提正忙着给西红柿、茄子、辣子等蔬菜苗浇水。看着绿油油的各类蔬菜,图拉汗·赛买提开心地笑了。


“我们是第一次种植拱棚蔬菜,完全没有经验,干部们不仅教我们种植技术,政府还免费给我们提供菜苗,这种好事过去想都不敢想,这样的党和政府我们从心底拥护。”图拉汗·赛买提说。


2018年是脱贫攻坚的关键节点,地区将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把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作为突破口,细化脱贫措施,举全地区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三年攻坚战首战告捷。


把帮扶举措精准到户、精准到人,地区在“精准”上下足功夫,帮助贫困户发展大棚、小拱棚种植蔬菜等就是精准扶贫的具体体现。地区扶贫办业务科相关负责人吴亚杰告诉记者,今年地区既定的脱贫人口约3.5万人。按照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帮扶举措精准到户到人的要求,根据贫困村民的实际情况,做到帮扶举措一户一策、一人一策,切实做到扶到点上、扶到根上。


地区扶贫办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地区已启动实施了扶贫发展项目186个,计划总投资4亿余元,项目包括产业增收类、小型手工业类、庭院经济类等,让贫困村民早日实现脱贫。


建长效机制 培养“造血”能力

4月6日,记者在拜城县布隆乡牙斯热木库鲁奇村见到正在养殖圈里干活的艾沙·玉素甫夫妇。去年,在当地政府实施扶贫羊项目带动下,短短一年时间,艾沙·玉素甫就实现了顺利脱贫,不仅摘掉了“穷帽子”,还被村民称为“致富能人”。


停下手中的活,艾沙·玉素甫笑呵呵地说道:“2017年年底,我家人均纯收入8000多元,再也不是贫困户了。这要感谢党和政府,感谢党的好政策,让我们挺直了腰杆子。”


或许艾沙·玉素甫不曾想到,他今天生活所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得益于地区在脱贫攻坚中采取培养扶贫“造血”能力带来的实惠。


今年56岁的艾沙·玉素甫家有4口人,多少年来守着10亩耕地过日子,因为没有其他增收渠道,家庭一直处于贫困状态。他也曾想过外出打工,可是由于妻子体弱多病无法离开;也曾想到发展养殖业,但又没有资金。眼看着越来越多的村民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他只能干着急。


正当艾沙·玉素甫整天愁眉苦脸、哀叹生活对其不公之时,2016年拜城县把他列为建档立卡扶贫对象,并给他家发放了14只扶贫羊,又帮助他解决了2.5万元的贴息贷款,帮助购买了1头奶牛。有了牛羊的艾沙·玉素甫像忽然年轻了20岁的青年小伙,每天精力旺盛、干劲十足,起早贪黑,精心饲养牛羊。仅一年多时间,羊的数量由14只发展到目前的50多只,不仅生活宽裕了,还有了存款。


玉素甫·艾沙说:“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就是好。现在只要肯努力,就一定能过上好日子。我要抓住这个机会,今年力争发展羊到100只。同时,用我的故事,引导村里的贫困户,共同脱贫致富。”


党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人民利益和幸福出发,提出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战略思想,并要求扶贫工作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地区扶贫工作不再局限于给贫困户送油送米、送衣送被的传统“输血”扶贫模式,而是让农民学会自力更生,实现由“输血”到“造血”的功能转化。


吴亚杰介绍,围绕特色林果产业、养殖业、劳动力转移就业、庭院改造等方面,地区充分发挥“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单位对口帮扶及各类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扶贫的作用,大力帮助贫困户提高自身“造血”能力,探索走出了一条农民持续增收和精准脱贫之路。


今年,地区把通过转移就业、发展产业和土地清理再分配作为脱贫攻坚的关键路径,精准施策发力,增强贫困户的自身脱贫能力。


精准扶贫 提高脱贫攻坚实效

走进贫困户吐尔逊·库万的家,新建的院落井井有条,暖圈、青贮窖、小菜窖、葡萄架、菜地、小拱棚应有尽有。看着眼前的这些变化,吐尔逊·库万整天乐呵呵的。


吐尔逊·库万是阿依库勒镇阔纳巴扎村的贫困户,全家5口人只有少许的耕地。九年前一场车祸,导致他腿部残疾,一家人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子女打零工。针对吐尔逊·库万致贫原因和家庭实际,2016年,镇政府及村“两委”班子为他定制了精准扶贫计划,帮助他两个在家待业的女儿在阿克苏市找到了工作。同时,还在村里的农贸市场为他的妻子安排了一个摊位,每周巴扎日到市场上卖凉粉。


现在,吐尔逊·库万的妻子每个星期可以赚300元钱,家里的生活也变得越来越好了。在帮助吐尔逊·库万一家有稳定收入的同时,村里还对他家的庭院进行改造,帮助他发展养殖、种植业。新建了一座暖圈、青贮窖,还搭起了葡萄架、盖起了小拱棚,通过实施精准扶贫措施,吐尔逊·库万一家全年总收入不低于4万余元。


“非常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我做梦都没有想到过会过上今天的好日子。” 吐尔逊·库万说。


扶贫精准到人,脱贫没有水分,群众才会认可。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发出脱贫攻坚战总攻令:“确保到二〇二〇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当前,地区的脱贫攻坚工作到了关键期,到了真正啃硬骨头的时候。根据自治区调整后的“十三五”脱贫攻坚战滚动计划和年度计划,2018年地区要完成59个贫困村退出,8187户贫困户脱贫目标。为此,地区采取超常规举措,成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县(市)书记、县(市)长任组长,层层抓落实机制,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工作,不让一个贫困群众在全面小康路上掉队。


为做到脱真贫、真脱贫,坚决防止数字脱贫,地区确定了“六个一批”“三个加大力度”的脱贫路径,将重点实施“转移就业扶持一批”、“发展产业扶持一批”、“土地清理再分配扶持一批”、“转为护边员扶持一批”、“实施生态补偿扶持一批”、“综合社会保障措施兜底一批”等“六个精准”,让贫困户有脱贫致富技能和门路。


地区以脱贫任务倒逼帮扶责任落实,在紧盯今年脱贫目标的同时,巩固已经脱贫的成果,确保真脱贫、脱真贫,坚决当好脱贫攻坚的排头兵。


来源:阿克苏日报 记者  刘红文



您点一个

小编干劲更足了!


编  辑:李    琴

审  稿:张铁玲


投稿请发到邮箱 :tougao.aksrb.cn

阿克苏零距离∣阿克苏地区最权威的微信平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