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深度 | 北斗产业的泡沫与出路

2016-12-09 廖永生 泰伯网

泰伯网

有看点的空间地理信息资讯都在这,你还在等什么?


全国各地出现大量的北斗产业园是否正常?北斗系统未来市场前景真有那么大吗?其发展需要那么多产业园吗?


众所周知,我国的高科技产品在全球的地位越来越高,其中一些领域的产品已经达到世界领先,而这其中之中,最令国人自豪的当属中国的高铁、宇宙飞船、量子通讯卫星、超级计算机等,此外还有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导航卫星系统(以下简称北斗系统),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也是继美国GPS和俄罗斯的GLONASS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定位系统。该系统从2000年进行实验、2007年开始组网至今,已经发射20颗北斗导航卫星。2016年,北斗系统在轨16颗卫星,已经可以为中国以及周边国家提供导航定位服务。


与北斗系统建设同时展开的,是北斗系统的产业化,即北斗产业,严格来说是北斗系统带动的导航定位产业经济。早在北斗系统开始组网阶段,便出现了少量打着“北斗”旗号的企业,随着北斗组网的不断深入以及实现了区域导航服务,大量的北斗导航产业企业不断出现,在政府的支持、指导甚至直接参与下,我国各地的北斗产业园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不但在发达地区有大量北斗产业园,在经济欠发达的广西、山西、甘肃和江西等省市自治区,也出现了大量的北斗产业园或产业基地。


鉴于我国的产业园建立都是政府行为,北斗产业园的建立,也体现了各地政府对北斗产业的热衷和看好。然而,全国各地出现大量的北斗产业园是否正常?北斗系统未来市场前景真有那么大吗?其发展需要那么多产业园吗?北斗产业园的主要产业工作是什么?其是否存在泡沫,而未来这些泡沫是否会破灭崩溃?我国北斗产业未来应如何发展?


市场前景广阔 商机诱人


毋庸置疑,北斗系统市场是巨大的。例如,我国目前一些智能手机中集成了北斗系统解码芯片实现了对北斗导航系统的兼容,同时兼容GPS和北斗的智能手机,其导航定位反应速度远高于只有GPS功能的手机,未来将会有更多的手机集成北斗系统解码芯片,而按照2015年全球智能手机14亿部销量计算,如果所有手机都集成北斗系统解码芯片,每个芯片的价格在10元-100元,其产值确实是一个巨大的数字,而这仅仅是北斗系统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的一部分。


由于北斗系统在国家的战略地位和潜在巨大的经济效益,因此国家是非常重视和鼓励北斗产业的发展,其目的非常明显。


首先,我国确定了市场为主体的经济发展模式,不可能由国家政府部门负责北斗各种产品的研发和销售,要推动北斗成为产业,必须落实于市场。同时尽可能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北斗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推广。


其次,更多企业和科研部门参与,其创新力更强,出现更多新产品。


最后,能够实现北斗和地理信息软件结合,大力推动LBS产业和空间信息产业的发展。


虽然国家鼓励北斗系统实现市场经济效益,促进行业发展,让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决定产业发展。但是政府对经济同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特别是地方政府的引导作用。


最具体的方法就是采用各种政策和鼓励机制建立创业型企业或吸引企业,毕竟一种产业要是能够发展,可以解决就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而且可以增加政绩资本。因此很多新兴产业一旦出现,各地都会出现一哄上马的情况,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全国各地都经历过很多这样的案例,然而各地政府并不吸取教训,仍然犯同样的错误。


乱象丛生,泡沫涌现


北斗的4000亿的市场,自然是一块让很多人心动的大蛋糕,很多政府和企业都想分一块,因此现在北斗产业同样遇到类似的情况。


在政府支持下,我国很多地方都建立北斗产业园,其中包括了一些落后省区,有些省区甚至建立了不止一家北斗产业园。从产业地图上看,几乎覆盖了全国除新疆、甘肃、内蒙、西藏、云南、黑龙江、吉林以及宁夏外的全部省区,不可谓不一片繁荣。


然而,其真实情况如何呢?


首先,从政府立项上看,很多北斗产业园建设中跟风、盲目上马的意图非常明显,甚至没有经过严格的论证、考察和分析。从很多地区的政府立项文件上看,北斗产业园的发展目标非常模糊或者类似,无外乎北斗导航系统元器件和设备研发制造、核心芯片研发制造以及软件研发等,而一些地方的北斗产业园更是要发展卫星应用大数据中心和位置监控服务中心,而对于如何发展,却基本没有清晰脉络。但是规划却是雄心壮志,动辄几年后将会有几十亿上百亿甚至千亿的产值,想以此吸引投资者眼球。


其次,从发展规划上看,绝大多数北斗产业园都是以吸引国内外(以国内为主)企业进行投资集中建立北斗相关产业的生产基地,但是很多北斗产业园所在的地方根本没有相关产业经验和基础,卫星导航产业基础基本为零,而微电子和软件产业极弱,严重缺乏人才,根本不具备吸引企业进驻的能力,而要自行创业更无从谈起。


最后,从目前全国各地的北斗产业园的初步成果上看,虽然目前北斗系统仍然处于建设阶段,北斗产业仍然在发展。但是,其中一些北斗产业园已经建立超过3年时间,而取得的成果寥寥可数,很多产业园已经开始处于荒废状态,甚至成为房地产开发商进行房地产开发的用地。例如,南方某市在2013年开始建立的北斗信息产业园,原计划2015年形成30亿元产值规模,而截至2016年底,真实产值远未达到该设计目标,园区很多地块都未开发,北斗产业的泡沫已经初现。


针对我国遍地兴起建设北斗产业园的热潮,很多行业专家都提出了警告。早在2014年,我国卫星导航定位专家杨元喜院士就指出“全国有上千家北斗导航企业,企业用北斗的牌子圈地,向政府申请项目和经费。”《证券时报》也曾报道,“房地产在全国范围内绑架新兴行业,北斗产业也没能幸免。目前,不少省市都兴建了北斗产业园。对于这些产业园,北斗研究专家普遍认为,‘北斗产业园意义不大,通常产业园最后都成了房地产’”。


可以说,目前我国北斗产业遍地开花(不知道是否会结果)的情况,其原因是非常明显的,但是也与各地政府工作人员甚至一些企业人员不理解北斗系统和北斗产业真实情况有关,对北斗系统存在严重误解。这种误解甚至可能导致未来产业发展出现严重失误,导致产业泡沫泡灭。


拨开泡沫,看北斗产业发展之根本


那么,北斗系统的真实情况是什么?北斗产业未来应该如何发展?我国政府应如何引导以及企业应该如何应对?


首先,在所有对北斗系统认识中,最大的错误就是将北斗系统从GNSS中独立出来,甚至认为北斗系统本来就是一个独立的系统。


北斗系统是我国独立研发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对于我国的国家安全非常重要,其中有很多我国独立研发的技术,但是,北斗的基本理论方法与其他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是一样的,并不是独立的理论技术;同样,在测距电波码方面,与GPS、伽利略和GLONASS一样,民用的频段和代码都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兼容多个卫星导航系统的设备,其各方面的性能和功能以及可靠性都更高,而且也是目前和未来导航定位设备发展的大趋势,未来的卫星定位服务肯定也是基于GPS、伽利略、GLONASS和北斗四大卫星导航系统共同构建的GNSS体系。


因此,无论在技术、应用服务还是产业上看,北斗系统都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这就决定了我国的卫星导航产业不应是仅限于北斗导航卫星的产业,而是一个兼容多个卫星导航系统的产业,即GNSS体系产业。因此,我国发展的卫星定位产业,不仅仅是基于北斗导航系统,而是兼容全部GNSS系统的产业,如果仅限于北斗一个系统发展卫星导航产业,无论针对国内还是国外市场,最终都将是失败。因此,中国卫星导航产业的前途是GNSS产业,而非北斗产业。


其次,对北斗或者GNSS产业服务定位要有清晰的把握。很多产业园的规划中还有很多根本不属于产业范围内的工作,如将北斗数据中心和位置监管运行中心作为北斗产业园的一部分。


这种规划同样是基于对卫星定位系统的误解,卫星定位系统的注入系统站和管理系统站的数据并非产业,由国家相关部门统一管理,并非企业能涉及。而普通地面差分站的数据,对于多数用户基本是无用的。


目前,很多省份的测绘地理信息部门都建立了GNSS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CORS),这些差分站将逐渐升级兼容北斗系统的差分参考站,但是很多人对这些参考站系统同样存在严重误解,认为可以提供亚米级甚至厘米级定位优势很大,可以作为产业园的价值点。


实际上,CORS差分服务以及存档数据只适用于国土、测绘地理信息和科研等少数专业行业部门,也是这些部门管理使用。而基于CORS的GNSS增强服务,是要实现用户端与数据中心端的双向通讯,而不是GNSS的单向通讯,对于普通大众来说很复杂,并不适用于大众领域,大众领域也根本不需要适用复杂的差分设备进行定位。


现在采用GNSS体系的定位精度已经可以优于3米,未来几年内,定位精度甚至可以接近1米,完全超过大多数民用导航定位应用的要求。但是,现在一些民用的位置服务公司竟然也寻求基准站差分服务,其目的令人匪夷所思。


而对于需要位置监管服务的用户,其需求则更加简单,从被监管端到用户自己的监管中心,只需要普通的无线通讯系统即可,不需要依赖第三方作为监控服务端,也不想让位置信息暴露给第三方。因此,在产业园建立数据中心和监管中心,其目标不现实、无市场。


再次,还是前文所述的基础问题。北斗产业作为一种基于电子信息、空间信息和航空航天技术的产业,其产业发展需要以上产业的支持,并不是所有的地区都适合发展。北斗的专家曾经指出,北斗产业应聚集在北上广深等有雄厚技术研发实力的城市,或是与电子产业紧密相关的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西南地区部分城市,其他地方应稳妥、慎重地考虑发展产业园。这并不是剥夺落后地区的发展机会,而是希望一些地区脚踏实地发展适合切身实际的产业,待有一定的基础,可以再发展与北斗产业相关的产业。


最后,从市场发展上看,卫星导航产业虽然其产值巨大,但是不是一个单一行业能推动,更不是北斗一个系统能推动的。我国专家曾经预计北斗产业到2020年产值可以达到4000亿元人民币,这种潜力是存在而且未来应该可以实现,但是却不是单一北斗系统实现,而是基于GNSS体系的空间服务推动涉及到的多个领域和产业的成果,如微电子、航空航天和板卡等硬产业。


随着带导航功能的个人智能终端(手机)逐渐替代传统专用个人导航终端,在个人智能终端,其北斗系统的硬件仅仅有解码芯片等极少设备,因此,硬件产业的比重将越来越小,对于导航产业来说,未来最主要的产值增长点,则是其本身所服务的目标——空间信息产业。


空间信息产业(或称地理信息产业)是我国发展最快的信息产业之一,也是我国未来最有前景的产业之一。空间信息最明显的一个特点是依赖于空间位置的确定,以空间位置的确定来构建空间信息体系并获取空间实体信息,并通过用户空间信息位置来提供服务。因此,空间信息产业与GNSS产业是密不可分的,北斗系统以及GNSS体系构建,极大推动了空间信息产业发展,也是北斗系统产值贡献的重要部分。


北斗或者GNSS为用户提供的,仅仅是空间位置,最简单来说就是经纬度,如果没有空间信息(地图)作为基础,那么,卫星导航为用户提供的信息,将无处可用。因此,北斗不能脱离空间信息存在,北斗产业即是空间信息的推动器,也是空间信息产业的依附者,甚至可以说,北斗产业或GNSS产业,只是空间信息产业的一部分。而从我国各地热衷建设北斗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却较少甚至极少空间信息(地理信息)产业园,这种怪象应亟待扭转。

泰伯网特约撰稿人简介:廖永生,1979年生,毕业于武汉大学,高级工程师,曾获第十二届广西青年科技奖。从事专业工作以来发表在省级以上期刊和会议发表论文十一篇,并多次在《中国测绘报》和《中国测绘》上发表评论和文学作品。主要研究领域包括3S技术集成应用与大数据信息挖掘,曾经首次提出研发我国地理信息X光技术(GeoXary)。现就职于广西地理国情监测院和广西地球空间信息应用联合实验室。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2016第四届GIO企业家年度峰会暨2017新年家宴邀请函H5链接,精彩抢先看!




深入阅读|点击图片或标题


Esri创始人杰克的十大预言,现在都应验了

专业 | 深度 | 独家 | 鲜活

投稿邮箱 | iola.ren@3snews.net


空间商业、创新科技、创业投资,看泰伯网就够了。微信公众号中搜索「泰伯网」,关注我们,扫扫上图二维码,每天参与互动。

欢迎加入泰伯网QQ群:512578815

 

进群请备注:姓名+单位+联系方式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资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