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武汉大学窦贤康等5名空间科技专家当选中科院院士

2017-11-28 刘小贤 泰伯网

泰伯网

有看点的空间地理信息资讯都在这

你还在等什么?


其中也有2名外籍院士来自空间科技领域。

28日早间,中国科学院官网公布了《2017年新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名单》和《2017年新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名单》。2017年中国科学院选举产生了61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16名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在新当选的院士中,按照专业划分,空间科技领域涉及的新增院士有3人,他们分别是来自武汉大学的窦贤康(空间物理学专业)、来自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潘永信(固体地球物理专业)和来自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的杨孟飞(空间技术专业)。其中窦贤康为武汉大学现任校长。


同时,新当选的外籍院士也有2人来自空间科技领域。他们分别是俄罗斯科学院空间观测科学研究所的瓦列里·邦杜(Valery Bondur)(空间对地观测专业)、瑞典哥德堡大学的陈德亮(Deliang Chen)(地球科学专业)。


此前,在8月1日中国科学院公布的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中,来自空间科技领域的共有5人,他们分别是史培军、孙和平、张良培、窦贤康、潘永信、杨孟飞(上述排名均按中科院名单顺序)


窦贤康,男,汉族,1966年1月生,安徽泗县人,1987年7月参加工作,1985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现任武汉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


1983年9月至1987年7月在中国科大地球与空间科学系学习,获学士学位。

1989年10月至1993年6月在法国巴黎第七大学学习,获硕士、博士学位。

1993年6月至1995年2月在法国国家科研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

1995年2月起在中国科大任教,2000年1月晋升教授。

2010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11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资助,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97年5月至2001年2月任中国科大地球与空间科学系副主任;

2001年2月至2002年1月任中国科大地球与空间科学系副主任兼党总支副书记;

2002年1月至2003年11月任中国科大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常务副院长兼党总支书记;

2003年11月至2004年6月任中国科大校长助理兼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常务副院长、党总支书记;

2004年6月至2005年9月任中国科大校长助理兼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执行院长

2005年9月至2015年5月任中国科大副校长、党委常委;

2015年5月至2016年12月任中国科大党委常务副书记(正局级)、副校长;

2016年11月当选第十届安徽省委委员;

2016年12月任武汉大学校长(副部长级);

2017年4月任武汉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


2006年8月在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参加部分高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

2009年11月参加中管高校领导干部专题培训班学习;

2015年9月至2016年1月在中央党校参加第39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一班学习;

2016年10月至11月在中央党校参加高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


长期从事中高层大气理论、观测与实验综合研究。带领团队独立自主研制了Mie-Rayleigh-Na荧光双波长激光雷达和车载多普勒测风激光雷达两种先进的实验系统,并建立了相应的观测基地,在国内首次利用激光雷达实现对流层以上中高层大气的风场观测,为中高层大气动力学研究奠定重要基础。基于自主研发设备设计观测试验,在中层顶区域大气动力学和光化学等领域的研究取得了系统性和创新性成果,发现中层顶复杂变化与电离层和低层大气波动之间的对应关系。在JGR等国际权威SCI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SCI论文总引用800余次,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9项。2013年起,任中国科学院近地空间环境重点实验室主任,建立了中高层大气研究团队,其中包含3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名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和1名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2009年获得教育部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奖。作为项目负责人,目前承担着中科院重点部署项目、863重大项目等多项国家重要科研项目。

资料来源:武汉大学

潘永信,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985年于武汉地质学院获学士学位,1988年于中国地质大学获硕士学位,1998年于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获博士学位。


主要从事古地磁学、生物地磁学、生物源磁性纳米矿物磁学与应用、岩石磁学等基础研究。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80余篇,其中SCI论文160余篇,SCI他引2671次,SCI-H因子32;获发明专利4项;主编国际刊物专辑3部。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德国洪堡基金、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科学院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奖等。中科院创新团队国际合作伙伴计划、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


学术经历: 
2002--至今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 研究员 
1999-2002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 副研究员 
1998-1999

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 副研究员 
1988-1995 

太原理工大学(原山西矿业学院)地质系助教、讲师 

2010年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地球、大气与行星科学系 访问教授(3个月) 

2003-2004

 德国慕尼黑大学地球与环境科学系 洪堡学者(14个月) 
2000-2001 

英国利物浦大学地球与海洋科学系 皇家学会访问学者(12个月)


学术兼任职和服务:

中国科学院地球与行星物理重点实验室

副主任(2014-)
中国科学院地球深部研究重点实验室

副主任、主任(2009-2014)
中-法生物矿化与纳米结构联合实验室

中方主任(2008-)
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教授(2015-) 

地球深部结构与过程研究室 主任(2007-2017) 

美国岩石磁学研究所(IRM)评审和咨询委员会委员(2011-2014)

资料来源: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杨孟飞,1962年10月出生在湖南省湘阴县,1982年从西北电讯工程学院(现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毕业后,考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空间计算机应用专业,获硕士学位。1985年留所工作后,历任该所星载计算机研究室副主任、主任、所长助理、副所长、所长及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五院)副院长。2015年7月,当选国际宇航科学院终身院士。任“嫦娥五号”探月工程三期探测器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


长期从事各种卫星星载计算机的研制工作。在我国返回式卫星控制计算机的研制中,提出并实现了三机冗余TMR/S可变结构高可靠控制计算机容错方案,该项技术获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在神舟号试验飞船制导、导航与控制计算机系统的研制中提出了采用前后台处理机任务分担、并行流水线工作的三机容错计算机技术,获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在资源二号卫星控制系统计算机的研制中,提出了采用三机冷备份容错计算机体系结构,实现了长寿命和高可靠的要求,参与研制的资源二号卫星控制系统获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3年被评为中央国家机关百优青年、全国新长征突击手,1994年被评为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996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00年获总装备部载人航天工程第一次飞行试验突出贡献奖。2015年,当选国际宇航科学院终身院士。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瓦列里·邦杜(Valery Bondur),来自俄罗斯联邦教育和科学部/俄罗斯科学院空间观测科学研究所,专业为空间对地观测。

陈德亮,男,1961 年 7 月 21 日出生于江苏省泰州市。


1983 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气象系,1989 年开始在德国 Mainz 的 Johannes Gutenberg 大学,师从诺贝尔奖得主马普所P. J. Crutzen 教授,主修气候学,辅修理论气象学与应用数学,1992 年 2 月获博士学位。国际知名气候学家,瑞典哥德堡大学理论气象学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瑞典航天局大气委员会委员、瑞典自然科学基金会地学部委员,德国气候研究计划国际专家,挪威自然科学基金会国际评审专家等职;现任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科学主任,瑞典皇家科学院 IGBP/WCRP 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海外评审专家,以及气象学报、地理学进展编辑等职。会汉语、英语、德语和瑞典语四种语言。


其主要科学贡献有:

发展了以客观环流分型、典型相关分析、奇异值分解及多元线性回归为基础的统计降尺度方法和模式。


利用瑞典器测资料长的特点,对北大西洋涛动与瑞典区域气候关系的稳定性作了探讨,并同时对这两者在不同尺度上的关系做了研究。


首先提出将统计-动力降尺度方法与全球气候模式相结合,产生未来瑞典的局地气候变化情景,并用此方法估算了未来气候变化情景预测的不确定性。


与德国国家海洋与极地研究所一起发展了一个既能处理能量,又能计算大气中水分平衡的全球一维能量平衡模式。


首次在国际上利用剩余环流概念导出了使用能量平衡模式计算大气环流输送的方法,并率先用此方法估算了大气中 CO2 浓度加倍后,对流层与平流层之间,以及南北半球之间大气交换的变化。

资料来源:原子能出版社 2006 年出版的大型科技专家人物专辑"科学骄子"


在新当选的61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数学物理学部11人,化学部9人,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3人,地学部10人,信息技术科学部6人,技术科学部12人。其中,男性58人,女性3人。新当选院士平均年龄为54.1岁,最小年龄46岁,最大年龄67岁,60岁(含)以下的占91.8%。


2017年新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名单

(共61人,分学部以姓氏笔画为序)


数学物理学部(11人)

化学部(9人)

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3人)

地学部(10人)


信息技术科学部(6人)

技术科学部(12人)


2017年新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名单

(共16人,按英文姓氏字母为序)





记者:刘小贤

科班出身,编辑部稀有动物男编辑之一。

现聚焦智能驾驶领域。



End


深入阅读|点击图片或标题

重磅 | 蒋兴伟等5名空间科技专家当选工程院院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