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刘欣:汽车是大件IOT设备,未来两三年智能网联车迎来爆发期

TB 泰伯网 2021-04-28

阿里巴巴AliOS产品总监 刘欣



近期,在WGDC2018开发者星球—AI技术大讲堂上,阿里巴巴AIiOS产品总监刘欣做了关于自动驾驶与车联网等方面的主题演讲。他认为,在汽车智联网方面,中国正在领跑全球,未来两三年将会迎来爆发的阶段。

以下为演讲实录。

刘欣:

可能大家以前听说过我们有一个操作系统叫YunOS。最近有人问我YunOS和AliOS有什么关系,其实是延续过来的:去年我们做了一个整体的品牌升级,把YunOS正式更名为AliOS。

马老师对阿里巴巴有一个愿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我们也提了一个愿景:在现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我们希望作为汽车信息化的底盘,帮助合作伙伴在新的出行时代实现商业红利。首先是下面的核心系统,中间会有大量的数据,因为现在大家在讲所有的AI其实都离不开数据。AI三大元素,数据、算法、计算能力,这些我们都是可以在整个操作系统层面考虑的。最上面是出行,因为现在我们主要聚焦在汽车领域,汽车是一个强出行相关的,滴滴在这里面解决了另外一环,把出行服务化,节省大家的精力和时间。

整个车联网现在非常火爆,CES基本变成了另一个车展。发展趋势里可以看到,汽车整个产业链里,软件的比重在不断上升,传统的主机厂也有这个意识,也在拼命拥抱变化:不管是自己研发还是跟互联网公司合作,都在朝这个方向努力。

为什么要从操作系统来做出行?因为阿里对操作系统投入了很多年,我们从2010年到现在做了8年,我们觉得在面向一个万物互联、面向AI的时代,操作系统需要有很多新的思路。在整个环境里,数据对应用越来越重要,刚才提到了很多的算法和深度学习等等,都是需要数据的。我们传统的方式是操作系统本身并不是天然的为在线化的数据同步设计的,所以要做数据统计,比如有第三方的工具提供给大家,AliOS一开始就考虑到了这种场景,所以把数据分析能力作为一种天然的能力。

另一个是AI,现在不管是IoT的设备还是手机,都有越来越多的传感器、摄像头、语音等面向算法的应用,对开发者来讲,他们需要从头开始做很多基础的东西。我们觉得一个面向AI的操作系统,应该把这种AI能力作为一个基础设施提供出来。交互也是非常重要的,大家可以看到,最近几年整个智能产品的进化是从以前的纯手机触摸屏到了音箱、语音,这是一个大的趋势。车里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重交互场景,因为你在开车的时候双手是不自由的,你的精力也需要专注在路上,不能跟着屏幕看太久,所以整个交互的方式和人在PC以及手机上都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在构建一整套的系统里,充分考虑了车的场景下,人怎么跟汽车用更好的方式交互,不管是语音、手势、触摸,甚至是一个眼神和动作结合在一起,车也可以了解你的意图。

解决这个问题以后,车里面越来越多的内容也随之而来。以前车只是一个驾驶工具,传统的车厂在过去一百年做的事情就是怎么让座椅更舒服,让车更安全好操控。但是随着车的屏幕越来越大,大家对于互联网内容的服务需求期待越来越高,所以我们背靠阿里,希望建立这样的服务生态。

整体来说,我们觉得车也算是一个IoT设备,算是大家可以消费得起最大的IoT。我们更多的智能服务已经都在云上发生,端在这里面只是配合,里面很多的行为发生在端上,当它跟云上的所有大数据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可以提供更智能化的端上的体验。

从之前跟车厂合作的结果来看,我们觉得把这样一个操作系统放在车里,确实能提升品牌价值。我们和上汽合作的车分了很多的车型版本,其实上汽一开始也不是特别有信心,这种高端联网的车型到底是不是可以卖很大的比例,实际最后的比例是超过了70%,有更多的用户愿意接受一个有屏幕、有互联网能力、更智能化的汽车。销量也不用说,这款车自从上市以后每个月几乎有两万台的销量。后来不仅仅是RX5这一个车型,现在上汽在售的包括荣威、名爵、大通等自主品牌全系列新车,有十几款汽车都用了我们的系统。不管是买了车的用户,还是汽车行业的专家,对车整体的体验都是非常认可的。

大家知道阿里是很大的集团,旗下有很多不同的子公司和部门,我们希望通过这样一个操作系统可以把阿里整个生态里面的核心服务整合在一起。你在车里我们有端上的操作系统,背后有阿里云可以帮助你满足数据的存储、计算。斑马是我们重要的合作伙伴,也是阿里和上汽合资的,面向车厂做更个性化、深入的服务。高德是现在出行行业非常重要的一个玩家。千寻位置也是阿里巴巴和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合资的,提供高精定位的解决方案。上面列的这些都是我们已经在售的车型,下面这些,是从整个集团来说已经合作的,不仅是跟AliOS合作的,但是我们都有机会建立更深入的合作。

现在大家都在说汽车的四化,共享化、网联化、电动化、驾驶自动化,这四化本质都指向一个目标,把出行变成一种智能服务。因为衣食住行对于人的生活太重要了,所以出行是所有消费微电子或者汽车行业都关注的本质的东西。

我们对出行打了一个标签,叫新出行。这里面分为两个层面,一个是新的方式,像Uber、滴滴带给大家的。我在手机客户端叫一个车就可以上去睡觉,然后下车,不用担心付钱的问题,自动结算。新体验的角度来讲,刚才也提到了车变得越来越智能,信息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对功能和交互提出很多新的挑战。

现在很多的主机厂在面向出行服务化的过程里还是非常上心的。我们可以看到,有很多传统主机厂在强调转型,以后他们的主要业务可能就不是单纯的造车卖车了。他们觉得既然汽车要变成一种服务,那么就一定要参与进来。

滴滴做的非常好,但是对于这些车厂来讲可能还不够,因为车厂希望用一些自己的方式做运营。我们则会帮助这些车厂或者新的运营玩家,提供一些基础的平台性的解决方案。如果你要去做一个业务,要做很多基础的车辆管理,包括一些运营的管理,我们就可以给大家提供这样的服务。

这是很基础的东西,了解这个行业的人都非常清楚,首先你的车辆要加一个Tbox,通过网关实现控制等等,要做远程的诊断和用户的管理,还有订单的管理。整个过程可能就分为出行前、出行中、出行后,我们现在提出了一个概念叫做车效,你去搭建这样一个平台运营起来是很简单的。如果去类比零售业,大家讲了一个词平效,也就是我租了一个很贵的店,每平方米到底能创造多少利润?这对于一个商店能不能活下来至关重要。这对滴滴也是一样的,也就是怎么提升效率。

我们接触到了很多这样的客户,确实遇到了这个痛点,他买了很多的车做了很多投放。因为车的运营成本更高,不像共享单车,共享单车全部到了一个地方,运营的管理人员发现不行了,就派一个人开一辆车,丢到卡车上。但是汽车成本比较高,首先投资就很重,运营的效率如果提不起来,这是致命的,公司可能就活不下去。因此,我们围绕整个出行的过程,怎么去提高效率、分解很多的能力,包括我们和大的生态服务打通,因为人出行不仅仅是我坐在车上这段时间,整个城市角度来说,其实需要一个统筹。阿里也做了城市大脑,很多的公众出行数据高德也会参与在里面,阿里云也会参与,这对一个城市整体的交通状况和需求以及对于大家的需求更有判断,包括人、车、停车场、道路等等这些资源的预判,会做一些智能化的调度,这些都反映在我们背后的AI算法里。

同时AI也体现在你坐在车里的状态,你定一辆车,这个车装了摄像头,可以做到人脸识别,知道你是定的这个车,可能走到你面前自动就解锁了。你在车里的时候,我们回到to C的用户体验,新体验就是在这个过程里发生。车也会有越来越多的AI,比如我用手势做一些操作,或者AR导航的技术。其实现在很多量产车已经出来了,比如驾驶疲劳检测,还有小的创意,车的后排也可以装摄像头,不仅对于运营公司的管理是有价值的,对于用户也是有价值的。比如你定了一辆车,这个车里到底什么状况,你可以提前看一下。可能你把东西放到后座,下车的时候忘掉了,车门已经锁了,这个时候如果我们有全车智能AI的技术,我们是可以知道这个车原来是什么样,你放了什么东西进去,下车的时候如果不小心遗漏了物品也可以提醒你。

新体验,刚才我说了,其实AliOS还叫YunOS的时候,我们怎么体现云在OS里面的定义呢?大家谈到互联网,现在就会觉得打开手机要下载一个APP,所有的服务都是通过APP完成的,其实以前不是这样的,只是大家现在接受了这种形态。如果早十年,大家想上网,就打开笔记本电脑或者台式机,再打开浏览器、输入网址、打开搜索引擎搜索想要的东西。

经过了十年的发展,现在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甚至成为人的另一个器官,所以App这个概念已经根深蒂固。也就是为什么YunOS以前在手机上做得很艰难,因为生态,因为大家这种习惯很难打破。

但是我们讲这样的概念:当内容越来越多,信息越来越爆炸,我们提供给用户的信息应该是降低维度的,信息的维度越低,大家接受起来越容易。举个例子,地图很难操作,地图是二三维的,甚至有些人都看不懂地图。而信息流是一维的,对用户来说操作非常简单,只需要看不需要思考,朋友圈、新浪微博和抖音其实都是这种。

在车里我们其实是同样的思路,但不一定用同一种方式,因为内容多了,你一定不能去做一个很复杂的多级菜单。我们也不觉得你需要在车上提前下载一百多个APP,其实你在手机上下载的很多软件都不会点开或者不常用,而在开车的时候,可能连软件图标都看不清。所以在车里我们想让你忘掉APP的概念,就告诉汽车现在想听谁的歌,想去什么地方,帮我看一下中关村是不是堵车,车就可以智能的回答这些内容。

大家都做地图,我们在车上做的地图有什么不同呢?我们的地图不是APP,是一个桌面,这是我们在两年前发布首款量产互联网汽车荣威RX5时提出的。地图作为一个桌面永远存在,而应用是长在地图上的,这是一个关键的改变。车的屏幕变得越来越大,而这些应用也许是一段纯语音,也许是一个卡片,也许有一些复杂的界面,但是都可以通过一些API跟地图产生互动。这是具体的案例,都是在地图的基础之上作为拓展应用或者说一个插件存在的,这个是我们把这些能力开放给合作伙伴和第三方开发者的,以及独立的应用或者服务的经营商。

刚才提到了车会变得越来越智能,智能对大家的影响就是上面这些,语音的交互现在越来越重要。我们现在还在提一个新概念,叫做VGUI,是AliOS希望把语音和UI整合多模态互动的能力,下沉到操作系统,变成一个很基础的能力。举个例子,如果用过国内或国外的SDK语音提供商,大家是很头疼的,怎么跟自己的应用做整合是很头疼的,你需要很多学习的成本,开发成本也非常高。而AliOS重新设计了一套多模态交互的框架,我们叫做CAF的框架,也就是CloudApp Framework。这个框架天然的是为语音优化的,支持一些基本的交互方式,你只需要按照传统的去写纯GUI的方式,只需要简单的标注,你写的这些应用天然具备了语音的交互能力,到时候我们会把这些相应的文档放到网站上。

除了语音,图像识别也非常重要。刚才说到了,在车里双手是被禁锢的,所以在车里需要借助一切方式。HUD现在越来越重要,阿里也投资了一家非常先进的做HUD的公司WayRay。目前来说它是我看到的激光投影解决方案里效果和性能最好的,并且体积也是最小的。我们后面会跟WayRay继续合作,把真正的HUD和AR的体验放在车里。

最下面,车的智能离不开感知,感知离不开传感器。现在车里的传感器越来越多,传统的汽车供应商有一些很经典的,大家知道像博世之类的,比如有倒车雷达等等,但是我们觉得这是一个纯基于传感器的近场感知。车内的感知基于摄像头和其他的传感器,车外的感知,像激光雷达、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等。

云上感知是什么?其实这个跟滴滴在用大数据解决问题是一样的,这些数据回来以后有很多的共性。高速公路在不断发展,大家在说自动驾驶的时候,路也很重要,车路要协同,大家都说V2V、V2X。我们觉得所有的合在一起,形成一整套车内车外再到云上基于数据的整体感知,它会让我们对于整个车内不管是应用的体验还是安全度,都是可以提高的。现在国内的V2X标准也在逐步地制定,比方说我走在一个路上,我怎么知道旁边那辆车是什么样的驾驶习惯,是菜鸟还是老司机?但是将来所有的数据可能整合在一起,你的车可以感知到一些不可见的威胁。

中间我们构建了一个服务层,就是基于所有的交互和感知以外,我们去做场景化的服务。我们发现,很多买我们车子的用户都是上班通勤用。人在上班通勤的过程里不需要导航,因为对路很熟。但是我每天从回龙观出来,到底应该走什么路,我不知道,因为每天路况不一样。所以,我们的车会学习用户自己的习惯,平时怎么开车、都去哪儿、会走什么路,再结合高德的实时路况,去做一些预判。你在出门之前可能就在家里告诉天猫精灵,帮我给车加热一下,或者是帮我把空调打开。当你坐在车里,车里也会有相应的信息提示,告诉你今天上班应该怎么选择。

轻服务,是我们去APP化,把车内的应用变得更容易分发。可以用语音获取,展现形式也不全是传统的UI,可能是语音与UI,也许是仪表盘和HUD信息的组合。当你主动发出一个请求,它给你回应,这是一种方式。还有一种是让服务主动找你,当你停车接近加油站或者进到一个商场,或者去了一个旅游景点的时候,也许是需要它帮你推荐一个餐厅,也许是帮你找到一个停车场,也许是帮你自动完成加油和付费的服务——这些都是通过我们背后的场景引擎,你可以知道现在用户处于什么样的场景,你可以通过这些场景把你的服务复盘出来。

这是一个示意图,假定以后我们整个前挡玻璃的信息都是可以展现的。这里想讲几个概念,第一,它是通过AI和数据来做一些场景化的预判,给你一些云上的服务;第二,它的交互方式是希望可以让你更聚焦在驾驶本身。虽然阿里现在也在做无人驾驶,但AliOS目前的使命还是在漫长过渡的阶段里,怎么去帮助驾驶者更轻松地完成在路上的这一段时间。你可以释放双手和时间,帮助大家赢回丢失掉的时间,这个是我们希望可以做到的AR效果。

今年我们跟上汽会发一款带AR的车,之前做过宣传了,大家关心的话,可能看过一段视频。但是现在的视频可以看到车的硬件是有妥协的,因为时间的关系,今年来不及去把激光投影HUD放到车里,所以我们把AR转移到了仪表盘,去做了另一种AR展现的形式,基本上能满足我们想要带给用户体验的期望。

数据是增强的,当你坐在车里看外面世界的时候,你需要更多信息,因为人比不过机器,人走路、跑步速度并不快。但你在车里,车提高了你行动的速度,扩大了你行动的范围,但是人对于外界环境认知的能力没有进化的那么快,传感器能帮你看到很多肉眼看不到的东西。所以当你在车里的时候,你需要整个车变成孙悟空翻一个筋斗,告诉你前方发生了什么,当数据融合以后,包括V2V、V2X以后,可能就告诉你拐弯的地方发生了车祸,或者这个地方有一个大车,你要注意避让——这是我们希望在车里最终打造的体验。

刚才说了这么多,基本是围绕新出行,行前、行中、行后,打造一整套的方案,作为操作系统。我们肯定知道不可能所有的服务都自己做,一定是跟合作厂商、开发者合作的,操作系统还是主要提供基础能力和基础设施。

现在大家都在说,汽车正在经历类似手机从以前的功能机到智能手机的转型,汽车也会完成这个阶段。汽车是开发者的新机会,现在的移动开发者都是以前从PC转过来的。现在最新的数字,我们跟上汽合作的互联网汽车已经销售超过60万辆。未来两三年,我们预计几乎80-90%新的车都会是联网智能的,这是个巨大的新的机会,一定可以催生出一些新的场景下、新的设备下伟大的公司和服务。

新的机会分为三点,第一个,新交互方式,解决语音和更多的人工智能新的交互方式,一定会带来一些软件设计思路和实现方式的改变。第二个,分发的方式,以前你是需要去提前把应用放到应用商店让用户下载,现在我们觉得在车上是不行的,因为大量新的场景催生了,车有越来越新的硬件和更多的传感器,所以在车里你一定可以作出跟手机和家里不一样的应用,一定有很多新的可能性。

得出一个大胆的结论,因为我们接触了国内外大量的厂商,看了很多新的产品,我明显感觉到现在汽车智联网系统,中国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是领跑者,这个是非常意外的。现在来看整个互联网的发展,中国和美国已经势均力敌了,如果把Top10的互联网公司排出来,中国几乎占了一半。在汽车上,我觉得未来两三年会是爆发的阶段,中国一定可以走在前面的,这个是我们明显感觉到的趋势。

扫码进入大会官网






深入阅读|点击图片或标题



破茧者,四维图新



精读

商业航天怎么玩儿,如何去海外掘金:卫星联盟王大成对话航天世景钱广军、达华卫星王中民、航天宏图郭韬、欧科微马陆

商业航天是不是一个好的投资赛道:知卓王世超对话天仪研究院杨峰、华控基金赵伟、国华基金胡海若、开金控股王二龙

创新者眼中的自动驾驶市场机会:刘时笑对话Mobileye苏淑萍、小马智行胡闻、Momenta谢国富、主线科技李博

陶闯:区块链赋能空间信息产业,下一代BAT正在悄然诞生

潘德炉院士:大数据是「智慧海洋」建设的灵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