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是中科遥感?为什么是中农批?

刘小贤 泰伯网 2021-04-28



中农批冷链物流是星座建设资金的主要提供者,它在数字农业领域的需求推动了本次星座计划。一方面,“千眼”有望解决传统卫星遥感一直以来较难解决的精细化监测问题。另一方面,星座将重点获取农作物从种植到走进卖场的全流程数据,并与通信和导航数据结合,以实现全程溯源和监测。

泰伯网 刘小贤 报道

Tryul 责编


星及空间大数据服务商中科遥感,开始逐渐打破其数据业务边界,推进其卫星项目。

8月22日,中科遥感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农批(北京)冷链物流有限公司共同宣布,计划投资150亿打造一个名为“千眼”的卫星星座,旨在获取地面雷达遥感和高光谱遥感数据并实现物联网协同。

据泰伯网了解,“千眼”星座建设共分两期,一期建设将持续4-5年,资金由中农批冷链物流提供。一期中的2颗光谱微纳卫星为实验用途,成熟后将应用于二期。

此前披露的信息显示,一期建设总投资45亿元,主要由8颗雷达卫星和3个地面站构成。一期建设完成后,可实现中国全域覆盖能力小于7天,全球任意区域重访周期小于1天。

尽管卫星造价不菲,但对于“千眼”一期,45亿元也显得绰绰有余。有业内人士却并不这样认为,他告诉泰伯网,用卫星数量、造价衡量成本是一个常见的误区。该人士举例,海外卫星服务商的资金部分用于卫星制造和发射,但由于卫星寿命等原因,仍需一大笔资金投入以确保服务和应用能力的稳定。

中农批冷链物流是星座建设资金的主要提供者。与传统遥感卫星先发射、后应用有所不同,中农批在数字农业领域的需求推动了本次星座计划。一方面,“千眼”有望解决传统卫星遥感一直以来较难解决的精细化监测问题。过去,精细化农业通常靠无人机实现。另一方面,星座将重点获取农作物从种植到走进卖场的全流程数据,并与通信和导航数据结合,以实现全程溯源和监测。

早在2018年年初,中农批就与中科遥感成立了子公司“中科数农”。资料显示,子公司的重要业务就是研发“数字农业基础服务开放式平台”,并将运用大数据、遥感卫星和物联网技术。中农批冷链物流总裁林沫阳日前也在活动中介绍,卫星科技可与全球冷链市场渠道、实物溯源体系很好的结合。

不仅如此,据了解,除了满足中农批的定向需求,“千眼”数据在未来也会用于其他商业化用途。

数据服务能力是中科遥感发射自有卫星的必要性之一。一直以来,中科遥感除了代理世界范围内包括Planet、Terra、高分卫星的遥感数据以外,还开展了大量应用业务,因此被视为国内重要的遥感数据服务商之一。但已有数据多为光学卫星数据,受天气和环境限制较大。以北京为例,每年有超过200天的时间光学影像处于缺失状态。因此,为满足客户需求,发射雷达卫星和高光谱卫星被列入计划。

但也有商业航天领域的人士对星座计划表示担忧。他们认为,虽然项目投资巨大,但雷达卫星的应用场景有限,后续运营要避免让“星座”空转,成为概念。

除了本次披露的“千眼”星座,2017年9月,中科遥感还启动了其雷达卫星星座中“深圳一号”项目。事实上,“深圳一号”也是“千眼”星座的一员。同年12月,公司还参与了海南卫星星座中“海南一号”遥感卫星项目。

尽管有不同声音,但是国内日渐优化的商业航天环境也提高了“千眼”星座方案的可行性。中科遥感并不打算成为一家卫星制造商,因此它的卫星计划将寻求诸多供应伙伴的帮助。

过去,我国卫星设计、制造和发射作为重要生产资料集中在国企和部分高校手中。而随着商业航天的发展,部分由国企创立的商业化运作的子公司和民营企业也开始掌握这部分生产资料。因此,星座建设是否会有民营企业力量加入也是焦点之一。

根据资料,此前“深圳一号”项目中,中科遥感联合了航天科技集团、中科院遥感所等单位的力量。虽然这些并非“民间力量”,但在未来合作伙伴的选择上,泰伯网了解到,“千眼”星座“从制造到发射都将采取纯商业模式,未来不排除任何一家参与的可能性。”

目前,我国少数几家私营企业对外称其拥有火箭发射能力,但截止目前还没有卫星借由民营企业制造的火箭入轨太空。但根据公开信息显示,如一切顺利,由蓝箭航天研制的“朱雀一号”将在今年第四季度实现太空入轨。






深入阅读|点击图片或标题


高精地图决战2020:wayz.ai走漏了风声



精读

王家耀院士:新型智慧城市的“大脑”就是时空大数据平台

陆奇聊发少年狂

地理信息向左,产业向右

卫星商人王靖想静静

童庆禧:遥感将助力智慧城市建设,让人们生活更加美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