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海,“卫星互联网”之战的赢面在产业链

沐子 泰伯网 2022-05-16

报道数字经济  


  定义转型中国


泰伯网 沐子 | 撰文

“长久以来,上海给人的印象基本是金融业发达,但缺乏互联网行业基因,比如腾讯、阿里都诞生在其他地区,而不在上海,即便政府极力弥补。”类似的说法反复被网友拿出来说道。
如今看来,这一现状正在发生改变。与创立时间超过20年的“BAT”相比,新生代互联网“方阵”已在上海悄然崛起。
先后涌现一批商业航天企业,上海卫星互联网产业链开始日趋完备:本土包括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上海格思、欧科微等,外来如欧比特、九天微星等一批企业先后落脚,再加上上海沪工等老牌企业,以及跨界企业车厂吉利集团等。

01
国家队、民营队合力

三年前(2017年9月),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揭牌,已然为上海卫星互联网的发展奠定了产业制造基础。
目前研究院临港卫星研制基地北区卫星总装厂房已具备承担30-50颗吨级卫星的研制生产能力,后续南区项目建成投产后将具备承担600颗商业微纳卫星的研制生产能力。
显然,依托国家队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航天八院)、中科院微小卫星研究院,进行星上产品研制,上海卫星制造基础较为雄厚。
此外,处于产业链上游的民营卫星公司也已跃跃欲试。
成立于2006年的上海格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原是中科院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独立投资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2015年,公司参与组建卫星研制和应用企业上海欧科微航天科技有限公司,公司组建完成后,随即启动了系列卫星制造计划。
据介绍,欧科微计划在2021年前发射28颗卫星,组成低轨通信卫星“翔云星座”,信号覆盖全球,为跨境运输、石油电力、工程机械、海洋岛屿、环境监测、紧急通信等行业用户提供“天基物联探测”服务。
如今,“翔云星座”已于2018年11月发射“嘉定一号”卫星,预计2020年12月之前2、3、4号卫星入轨,完成组网。“不过现在公司的核心骨干离开,后续计划的具体动向尚未可知”,有业内人士陈晨(为化名,下同)坦言。
而九天微星物联网星座计划于2020年底前部署完成72颗低轨卫星。据公司方面介绍,其上海分公司(上海)九天微星航天科技有限公司,正计划往通信协议开发方面拓展业务。
民营梯队中,不少业内人士看好跨界企业吉利集团旗下的时空道宇。在陈晨看来,“发展卫星互联网要有一定的产业基础。比如SpaceX有类似特斯拉这样的汽车批量生产能力,与此类比,吉利集团旗下的卫星公司——时空道宇落地上海。”
时空道宇方面称,公司进行卫星通信系统、数据处理技术等业务的研发和探索,将在今年年底前发射两颗自制地球同步低轨道卫星。
不过早前,作为最早从事商业卫星总装的民营上市公司,上海沪工已设立上海沪航卫星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卫星业务平台,专注于为商业卫星提供配套产品及服务。沪航卫星表示,卫星互联网将为商业航天领域带来广阔发展机遇。

02
配套产业链“抢跑”

提到不可回避的降成本话题,上海芯片与组件设计制造的产业基础与发展潜力优势渐显。“卫星互联网建设中有很大的一部分成本来源于发射成本。降低发射成本,实现一箭多星,势必要把卫星做小,这需要有集成电路的能力,而上海在集成电路国产化这块做的比较好”,陈晨如实说。
目前,张江科学城以人工智能、航空航天为新兴产业,已成为国内集成电路产业最集中、综合技术水平最高、产业链最为完整的产业集聚区,有200余家集成电路设计、芯片制造、封装测试、设备材料等领域企业落地。“不过,因该环节投资大周期长,还需要持续关注。”业内从业人员张帆(为化名,下同)表示。
从地面设备制造环节来看,代表企业有中国电科、上海杰盛通信设备有限公司等,“随着国家卫星星座计划的布局实施,市场需求在未来2至3年内会显著增加。”
因卫星互联网的基础设施还处于建设期,卫星运营服务还没有形成市场服务能力,但已有不少企业提前布局。
例如时空道宇表示将推出的OmniCloud平台,便计划将航天AI数据、工业互联网等行业进行融合,以卫星技术(通信、导航、遥感)为核心,以卫星信息服务为内容,提供卫星云产品、定制化行业解决方案等在线服务。
而刚成立3个月的上海通导遥企业发展有限公司立足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遥感及其一体化应用等卫星互联网新技术,发力卫星互联网——6G 组网(国产芯片)、6G 接入(地面终端,国产仪器)、6G 服务(国产软件)、应用(人工智能)等产业链。
在业内人士杨强(为化名,下同)看来,卫星运营服务环节可作为上海卫星互联网产业未来增长点。不过,“卫星互联网业务虽前景广阔,但大规模应用的瓶颈在于用户终端。卫星互联网要普及,首先必须能够为用户提供高性能、低成本、轻量化的终端产品。”
而在卫星发射环节,民营火箭初创公司在上海几乎没有布局,但随着长三角地区的建设推进,浙江蓝箭航天等未来是否会和上海深度合作,也未可知。陈晨感慨道,“发射场资源短缺确实是当前痛点之一”。

03
国家卫星互联网工程加码

距离“即将要成立的国家卫星互联网央企集团总部将落地上海”的消息曝出已经过了近两个月。
“目前统称国网星工程,简称星网,在建设层面上应该跟原来相差不大,也是各家都会一块来参与,区别是现在卫星都归属于国家。”据杨强透露。
即便这一落地尚未有更为明确的消息,这一计划已为上海扛好“卫星互联网”大旗增添了不少底气。
“卫星互联网这张网络是把国家的信息边界拓展到全球了。”对此,杨强称,“低轨卫星互联网是一个立体性网络,不局限在国界线之内,而应该将服务推广到全球。在第一个阶段要补充5G,未来势必会有其他的业务拓展。”
在他看来,“上海的国际化程度高一些,适合这一工程落地。毕竟要建设的星座将面向国际市场和合作。”
正如赛迪顾问物联网产业研究中心等机构发布的《“新基建”之中国卫星互联网产业发展研究白皮书》中提及的,“上海版”新基建行动方案引领通讯网络天地融合发展,创新资源优势明显。
“新基建政策也好,国网计划也好,可以明确的是国家希望建一个比较大的卫星网络。但仅仅靠国家队还不够,还需要商业卫星制造商做补充。因此也可以预见,以后通信类卫星的订单将会越来越多。”某民营企业从业人员预测。
摆在面前的是,“如何跟市场对接,即军民两用,体制内外如何协同创新”的难点。“航天资源集中在体制内,项目一般由体制内背景的单位,但是体制内效率较低,而体制外要考虑盈利模式,要求快”,陈晨对此表示出自己的顾虑。
这一点上,上海卫星互联网的故事刚刚开始。而一批覆盖卫星、火箭配套到运营全产业链的卫星互联网企业加速集聚,正是上海这座城市产业崛起、价值链持续走高的底气所在。
加群提示

泰伯网目前建有六大领域社群:泰伯航空航天爱好者群、泰伯智慧出行交流群、泰伯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交流群、泰伯信息技术交流群、泰伯智能制造交流群、泰伯全球读者交流群,入群请加泰伯小姐姐(微信:17864105751),同时备注您想进的群。


提供新闻线索请发送至邮箱:news@taibo.cn




深入阅读点击图片或标题

产业加剧分化,新老图商遭遇高精地图分水岭

《精读》

自然资源管理深度拥抱卫星遥感:15项主体业务应用,500余项应用需求 | 独家解读独家 | 成都商业航天欲雄起,新基建重点布局卫星互联网产业山东:大数据驱动自然资源政务服务流程再造测绘职业资格取消在即!注册测绘师的明天又在何处自然资源卫星应用体系迎来三年建设高潮,遥感需求全面释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