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供应商洗牌,自然资源信息化成“必争之地”

墨子苏 泰伯网 2022-05-16

报道数字经济 


 定义转型中国


泰伯网 墨子苏 | 撰文

以为去年已经相当艰难,但2020年用扎堆的“黑天鹅湖事件”证明,2019年只是个“孩子”。此时,市场稳定、潜力巨大的自然资源信息化领域,成为艰难岁月中的“必争之地”。

去年业界还在担心的“跨界打劫”,今年已成常态,HBAT等互联网企业的参与早已见怪不怪,通信、大数据、商业航天企业也各显神通。

在测绘资质进一步放开的整体趋势下,自然资源信息化领域供应商迎来新一波洗牌,传统地理信息企业则在努力适应局面,在“合纵连横”中寻找机会


01
洗牌

先来看一组近期的消息:

7月15日,河南省自然资源厅、中国移动与鹤壁市政府签署地理信息+5G融合协议,三方表示:“此次合作是5G技术和地理信息的融合,促进5G、北斗、大数据、边缘计算等新技术融合的重要探索”;

6月22日,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规划局、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与腾讯就国土空间规划与位置大数据领域展开合作;

5月12日,国家林草局与中国铁塔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对森林草原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沙尘暴预测预报、野生动物疫源疫病、森林草原资源保护等情况开展实时监控;

同月消息,墨迹科技中标北京市大气污染区域传输监控(2020)-气象预测数值模型资料整理与分析项目,发力环境监测信息化业务......

时间往前追溯,早在2018年,阿里云就与自然资源部建立合作关系。当时阿里云自然资源行业首席架构师沈坚曾对泰伯网介绍,其与自然资源部的合作体现在两方面:其一是阿里云方面将积极参与自然资源部相关垂直领域的信息化云平台建设,其二是面向自然资源部之于统筹化的信息管理与应用的需求,结合互联网产品的运营理念,提供针对数据的采集、管理、开放、流通,以及从AI应用到商业化服务和开放生态构建方面的云服务架构支持。

至于早被“盯上”的灾害防治和环境监测领域,百度去年和应急管理部通信信息中心签订了合作协议,华为公司与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签署了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化智能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其他大厂也与各地方相关部门开展类似合作。

不知不觉间,HBAT、通信运营商等跨行业入局者的触手已经不再局限于智慧城市、时空数据等场景,而是逐渐深入到地理信息大数据、国土空间规划、林草大数据、地灾防治、气象信息化等自然资源信息化领域。

变化并非发生于一朝一夕之间。

“从前年开始就发现,互联网等企业开始慢慢进入地信相关领域,包括但不限于自然资源。这跟大的经济形势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都有关系,近两年,大家都发现地理信息的重要作用,所以在逐步切入进来。”某知名地信企业地信事业部负责人李向南(化名)向泰伯网表示。

李向南认为:“地理信息其实和新基建的概念比较契合,就像5G、大数据中心一样,是一个比较基础的能力,可以理解成是空间新基建。从业务的角度来说,肯定会一直有事情可做。但从行业视角来看,地理信息会越来越向基础服务能力转变,各个行业像用水、用电一样使用地理信息和时空数据。”

“和整体经济形势有关,大家都在找To G 这样稳定的市场切入。单纯看地理信息产业,这个圈子并不大,是一个比较专业的行业,测绘、国土、自然资源等,都是部委和地方政府的需求。”箩筐技术公司总裁张东普表示:“入局者越来越多,竞争也会更加激烈。”

 
02
冲击

“不管是大厂,还是其他类似企业的入局,都对整个地信行业带来了很大变化,对传统地信企业的冲击也很大。”

冲击来自各个方面。

李向南感慨:“大厂不管是做数字政府还是智慧城市,还是做大的自然资源集成平台,拿大单的把握都相对更大,这对我们做相关项目带来很大冲击。互联网公司和地信企业的风格有挺大差异。怎么说呢,他们的工作风格明显比我们‘拼命’地多。本身技术能力也比较强,这种‘拼命’让他们成果产生更快,输出得更多。

“而且,原本地理信息是一个比较专业的业务,现在被他们做得越来越‘平民化’‘傻瓜化’了。无论是百度的专网地图,或者阿里的时空数据引擎,都是让用户和大众更容易去接受、理解和使用,而不仅是专业人员才能使用。”

在李向南看来,各种变化之中最直接的冲击还是人才的流动:“很多地理信息的专业人才,从地信企事业单位流向了互联网大厂或其他大型企业,毕竟大厂薪资有竞争力,有的企业甚至是整个团队被挖走。而薪资水平的整体增长,也带来了成本的压力。”

“地信企业的担心也是有道理的,长远看来,这可能需要从行业监管角度入手,从防止垄断等角度出台一些规则和策略,维护企业的创新动力,推动产业健康发展,避免另一种层面的僵化。”张东普表示。

不过,新入局的企业也并非一帆风顺。

“原本地信产业已经形成了一个基本稳固的市场圈层,资金也基本来源于固定渠道,形成了相对闭环的生态,外面的人想进去并不容易。”张东普表示:“新进入的企业身上肯定也会存在之前所在行业的痕迹,需要根据自身特长寻找在这一领域的价值。”

“今年大家可能都过得不太容易,生存是第一位的。”张东普表示:“习惯了服务政府客户的企业,不太容易走出去面向B端、C端,开拓海外市场也存在困难。部分企业内部核心技术不多,更多是以集成为主,那就更难。”

“目前国内软件市场仍然不够成熟,很多客户都希望数据、系统独有,要求绝对安全,各种非标服务的需求让企业很难形成标准化的SaaS能力,无法形成集聚效益。”张东普解释:“这并不只是地信产业的问题,所有行业几乎都面临这个问题,而没有大的SaaS服务商,就还不能称之为成熟的市场。所以,整体还有比较长的路要走。”


03
价值
 

“互联网企业进入这个领域,说对地信企业没有冲击是不可能的。”

尽管如此,苍穹数码软件事业部总经理朱江仍然持乐观态度:“有更多的企业参与进来,这也是市场需要决定的,更多类型的玩家可以在其中形成良性竞争,形成友好合作态势,共同推进产业发展。”

他表示:“当前政府用户仍然是GIS市场的主要驱动力,在承建各种GIS相关的政府项目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和互联网企业打交道。通过沟通,我们也了解到,他们更多的是希望从资源整合、重大专项层面发力,而像是具体的数据整理,与政府业务结合的专题应用等,基本上还是由GIS企业承建。二者还是存在一定的区分,我们地信企业更多是深耕前端市场,深入应用场景,起到连接用户和互联网企业的作用,形成二者之间的中间链条。

对于这一问题,泰伯网也与HBAT等大厂有所沟通,他们的态度均是“做生态,不做业务。”

腾讯位置服务总经理牟蕾此前对泰伯网表示“腾讯仍然需要和测绘地信企业合作,结合各自优势,深入探索更多的应用场景。”华为和阿里也在多个场合反复表示,希望联合伙伴做生态,而不是自己做终端业务。

牟蕾表示,互联网企业虽然在时空数据动态更新方面更具优势,但GIS企业在国土、林草、海洋、矿产等细分领域拥有的数据编译模块和空间分析能力也是相当大的优势。在这方面,互联网企业很难超过深耕细分领域多年的GIS企业。

然而,李向南仍然存在一定担忧:“他们建的是大系统,做的是业态,细分到自然资源领域的业务,会找我们地信企业合作。但是,也可能会同时和几家同类企业建立联系或者签订框架合作协议,根据项目择优选择合作对象。这个过程类似总包和分包的过程,难免出现压价等问题。

对此张东普认为:“HBAT等进入之后,能看到一些新的模式和技术带来的改变,总体对行业来说应该是好事。但只看传统的、与地理信息密切相关的自然资源信息化市场还是比较小众,市场份额有限,需要考虑跟更多的应用场景做结合,推进泛地信应用,挖掘潜在价值。

 “目前各个领域都在发展,政府监管也在进步,市场业态更加开放,未来可能会形成服务标准化的行业氛围,对客户也需要一个学习培训的过程,这就要看谁能抓住机会,发展起来。”李向南表示:“无论如何,打造核心竞争力,完善核心产品才是实现公司价值的立足之本。”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测绘资质的进一步放开,入局者还将增加,供应商的“洗牌”仍将继续。


加群提示

泰伯网目前建有六大领域社群:泰伯航空航天爱好者群、泰伯智慧出行交流群、泰伯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交流群、泰伯信息技术交流群、泰伯智能制造交流群、泰伯全球读者交流群,入群请加泰伯小姐姐(微信:17864105751),同时备注您想进的群。


提供新闻线索请发送至邮箱:news@taibo.cn




深入阅读点击图片或标题

交通运输部:北斗成为新基建重要落脚点,产业进入全民应用新阶段

《精读》

自然资源管理深度拥抱卫星遥感:15项主体业务应用,500余项应用需求 | 独家解读独家 | 成都商业航天欲雄起,新基建重点布局卫星互联网产业山东:大数据驱动自然资源政务服务流程再造测绘职业资格取消在即!注册测绘师的明天又在何处自然资源卫星应用体系迎来三年建设高潮,遥感需求全面释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