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观点】成功电影的“三板斧”

2016-11-01 赵军 综艺


【导语】

找到当代生活的痛点是现实主义态度,“没底线”“无信用”正是社会生活的痛点;电影艺术能够以价值观的反思走进寻找“怎么办”的冲突当中,不啻针对痛点开出“治世救人”的良方。


电影是民族和社会文化属性的标识之一,当某种风格的影片在不短时间内迅速风行、成为流行品位时,我们就会发现,所谓“文化属性”已经展示。


过去无法想象譬如《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中陈末(邓超 饰)这样的人物能够成为市场追捧的主人公,就像过去我们不会想到从《疯狂的石头》开始,经过《失恋33天》《北京遇上西雅图》《泰囧》《中国合伙人》,当代国产片会出现《让子弹飞》《小时代》《左耳》《煎饼侠》《后会无期》《心花路放》等作品;也无法理解怎么《分手大师》《恶棍天使》会赢得高票房。中国当代电影已经表现出流行的真实文化属性,它们都具有以下三种明显特征。


第一,影片主人公大多是放弃底线或者说没底线的一群。在上述颇具代表性的影片当中,很多主人公正是这类角色。他们或者做事没有底线,或者做人没有底线,又或者在糟践自己形象上没有底线,例如《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中的陈末和《失恋33天》中的王小贱。



在人物性格的刻画上,这些影片早就不满足于表现普通人和小人物。损人不利己,损己不利人,以自毁三观为自我标榜,正是陈末、王小贱、耿浩和郝义(《心花路放》)的共同特色。这些角色扮演甚至成就了一批明星。不是电影奉献了这种社会流行文化,而是文化属性造就了这样的电影市场和电影明星市场。


第二个特征是“无信用”。这是上述影片角色身上展现矛盾焦点的戏核所在。很多让今天观众纠结的影片情节都在不讲信用的故事中展开。看看《让子弹飞》是怎么把关于欺骗的故事串成一部悲喜剧的吧——“县长”是假的,“师爷”是假的,“县长”的老婆也是假的,“黄四郎”给自己找了替身——也是假的。在一连串“假的”故事中,每一个角色都在追逐着自己的“梦想”。当人们不因以“假”来遮掩自己的欲望感到羞耻时,无信用就成为正常的谋生之道。电影中常常出现的是对爱情的无信用,对婚姻的无信用,对承诺的无信用……故事就在其中一再发生。当真的东西变成假,假的反而成为真,我们再难简单以诚信判断是非。


在“没底线”+“无信用”的故事之后,中国当代电影的深层意义直指“怎么办”,这是第三个特征。精彩的剧情往往在“怎么办”上直戳人性的悲欢,开始怀疑、否定、批判“没底线”“无信用”。也正因此,我们对当下社会的文化属性依旧抱有正面期待——找回底线,找回信用和诚信,这才是结论。


找到当代生活的痛点是现实主义态度,“没底线”“无信用”正是社会生活的痛点;电影艺术能够以价值观的反思走进寻找“怎么办”的冲突当中,不啻针对痛点开出“治世救人”的良方。


大部分成功的中国当代电影最终都是喜剧,不是因为舍此不能讨好票房,而是电影人坚信一种共同价值——诚信与善良是世上所有事情的坐标。只有找回它们,重建它们,只有自己的生活中拥有它们,世界才会重新美好。从“没底线”“无信用”到“怎么办”,是成功的当代电影所以成功的剧情套路。说电影是造梦也罢,是灵魂的工程也罢,电影终归是生活的理想。中国电影当今的文化属性因此不是其他,是建立在世俗(真实)基础上的对幸福生活的期盼,是世俗的理想主义回归。


上述三种特征之所以被称为文化属性,是因为它们已在当下社会生活中成为习惯。我们每天都在与这些文化属性抗争,又都生存其中,都在为终于走出“怎么办”的窘境而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因而继续活下去。


文章版权归属《综艺报》,欢迎转发至朋友圈。如需转载请在文章开头注明来源,并附上原文链接。更多资讯请登录手机版“综艺+”m.zongyijia.net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