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现场】11月最强银幕厮杀 李安对话冯小刚都说了啥

2016-11-07 王倩 综艺


【导读】

华语世界声名显赫的两位大导,首次恳谈,不发狗粮不言IP、文化与商业的对立,只聊电影本身、电影产业发展、创作突破技术创新,以及与范冰冰等明星的相处之道。


对话嘉宾:李安  冯小刚

主持人:贾樟柯



11月7日晚7点,电影《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在清华大学举办了中国首映第二场活动——“我们的第一次”李安VS冯小刚对谈。导演贾樟柯担任活动嘉宾主持。李安导演和冯小刚导演的新作《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和《我不是潘金莲》将分别于11月11日和18日登陆全国院线,前者采用史无前例的120帧/4K/3D拍摄技术,后者则是首部尝试圆形画幅的国产影片,都将挑战观众的传统观影习惯。

 

贾樟柯:两部电影我都看了。两位导演有一个共同点,都是36岁拍第一部影片,而且最新的这两部都是改编自小说。这两部作品是什么样的元素和细节打动两位导演,让你们下了决心。


李安:《少年PI的奇幻漂流》是我第一次接触3D电影,也是第一次拍数位电影,之前一直用胶片,对数码电影一点兴趣都没有,拍了之后发现了之前很多从没有怀疑过的东西,产生了很多问题,想找出解答。例如能不能完成对感官上的开放。小说讲的是一群赴伊拉克军人回到美国的一场中长秀,庆祝战争胜利。大众对战争的感受与当事人不同,很有荒谬感,于是产生兴趣。如果不是用新的这个媒体,我可能不会做这部小说,因为它是思绪性的小说,都是主人公在脑子里的思索,而且是一个中年的知识分子的锐利观察,在影像上不好表达。用新的技术可能更容易实现,所以忍不住出发。原来我最高用60帧,这次跳跃到120帧,感觉像上战场。


冯小刚:非常高兴与李安导演一起把原本比较冷的一个月份托热。之前我跟刘震云有过4次合作,我对他的小说特别有兴趣的是,他的作品中的戏剧性,以及他对人的认识,对生活的感受。他的小说对我们的民族性有不同于我们之前所受过的教育的认识,让我很感兴趣。写中国的苦难和困境时,大多数作家都是用苦难、忧伤的方式,刘震云则是用幽默的方式来写,让我特别有欲望拍成电影。《我不是潘金莲》里李雪莲和围绕她打交道的28个男人,这些形象看小说时我脑子里都有了。


贾樟柯:最初影迷接受到的信息都是关于技术方面的,一方面这些新技术给我们很多畅想,带来新的视听感受;另一方面,能发现技术很好地融入到叙事中去,用新技术来展示导演想要表现的世界。在技术与内容的结合过程中经历了怎样的选择?


李安:当初我拍一个拳击片,想用3D拍,但发现技术上不可行,所以我转而拍《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用3D拍和用2D拍完全不一样。2D是XY轴,没有Z轴,3D的幻象是我们技术做出来的,有一种表演的方式。2D镜头经过100年的历练,成为伟大的艺术,3D有自己的特质,用数码也与之前不同,就像篮球和足球的区别一样大。这个120帧不是随便选择的,是我们比较熟悉的20、30的倍数,未来转换起来比较方便。


这个尝试是对既有观念的冒犯,与之前的游戏规则和观赏态度不同,120帧开始有一个主观的感觉在里面,让观众有参与感。开始的时候我也很纠结,电影需不需要参与感?所以,考虑要不要从60到120,我用了1年时间。过去很多很熟练的东西不能使用,包括打灯等,所以开始只能拍很少很简单的镜头,心里也不知道准头在哪里,毕竟观众没有形成观影习惯。所以我就像重新学走路,一方面很冒险,一方面很幸运,跟新兵去打仗的心态一样。


不过,不管技术怎么样,都是为人和戏剧性服务。对于电影而言,看法和内容是一样重要的。怎么看它是很重要。我觉得,电影很久没有改了,可以做一个新的开始。冯导应该也是一样的想法吧。


冯小刚:刘震云小说里事、人都特别写实,但整个故事却非常荒谬。我开始在想用什么样的方式来拍。这个小说的结构启发了我,小说的序十几万字,正文几千字。而且这个故事是非常有中国特色的故事,中国人从几千年的人情社会到法治社会的过渡期,会出现思维方面的错乱。李雪莲面对的就是这样的困局,所以要找到一个非常中国的方式来拍。此前张艺谋导演曾经拍过《秋菊打官司》,我怎么从其中的形式中走出来,之前很长时间都是用纪实的拍摄方式,我想能有一种改变。李安导演比我大4岁,他还是有这样的勇气和决心来做实验,这是令人兴奋的新的方式,我也一样。所以想到了南宋时期,出现了一批文人画,都是用的山水花鸟团扇,西方也有拉斐尔等与宗教有关的圆形的画。我选择了婺源这个水乡,扩到圆形里,很相得益彰。等慢慢深入进去才发现所有系统都变了。构图、景别都变了。反而把银幕缩小了,景别却松了。镜头的光线也变了。


贾樟柯:《我不是李雪莲》中拍人物很多用了拉远的镜头,对这样的处理范冰冰小姐有没有生气?


冯小刚:我想帮助范冰冰成为李雪莲,但发现她的符号性太强了,所以不妨把镜头放远一点,对她塑造人物是有帮助的。我对她说,她必须要与我创作的思想融为一体,虽然你是女主角,但真正的主角是与你合作的那28个人,这些人共同构成了刘震云小说中的社会意义,你在里面是一个介绍人的身份,如果接受的话一定能拍出一部好电影。她的悟性是非常高的,她接受了。


贾樟柯:李安导演可能做的事是跟冯小刚导演是相反的,离演员那么近,细致入微。


李安:对于拍摄方式我之前也跟演员做过交流,他们都很愿意投入,让我非常敬佩。这种逼真不是讲起来那么吓人,我希望不管外表怎么样,而是希望去展现真正的人的内在美。3D最擅长拍的是我们的脸、我们的眼睛,因为那个东西是最真实的。皮肤的层次细节都能呈现出来,演员内在的感情、脑筋的思绪都可以通过眼神看到,不太有表演的痕迹。如果有化妆的话,就把真正的表演盖住了。演员表演时情绪非常多,镜头就变得很有弹性。本身讯息的冲突,本身就有美感,能带来观众的同情心,这时候一个人的脸比很多的大场面都要丰富。因为有很多细微的东西,所以我用的光很扁平。当然第一次很多还不太上手,但个人的习惯是,细节里面是有美感。


贾樟柯:我被男主角的表演打动,表达出了很粘稠的情感,他的思绪非常打动人,也被摄影机捕捉下来。这一次是怎样选择演员,怎么指导让他进入角色。


李安:我对有天分的年轻演员很敏感,也希望这个演员要跟我比较像。他长得很秀气,很容易让观众对他产生同情心,他的表演的天分是相当顶级的。他跟上次表演PI的小演员不一样,他有表演功底,他也比一些有经验的演员要叫得多。我要告诉他很多的思绪,让他看起来比较灵活一些,更像一个活的人,这样更生动。他的角色比PI要复杂。他是很有天分的演员,其实不用教,只需要提醒他找到他已经知道的东西。


贾樟柯:里面有一段到一个伊拉克家庭中搜查的场景,里面那个小男孩的眼神很让人印象深刻。


李安:小演员是在伊拉克当地找的,那两个小孩让我拍完很抱歉,拍完抱了他很久。关于真正的战争,每个人的观点都不一样。


贾樟柯:冯导这次为什么选择范冰冰出演?


冯小刚:我拍这部片子有个想法是跟自己习惯性的想法做一个反对,我跟冰冰12年前就有合作,知道她的悟性。消息公布后,我看到网上很多留言,很多人不看好,我想如果就用一个大家不看好的演员,在电影里就有一个挑战。整个拍摄过程,我都在跟自己的习惯作斗争,摆好镜头都会跟摄影师思考是不是又回到习惯的老路?要不要换一种方式。经验会让我们拍的没有创造性,而我这次就像拍处女作,每天都是在学习,这也是让我最开心的。


贾樟柯:我也没想到《比利林恩》开片使用一个很模糊的视频镜头,之后才进入超清晰的画面,特别是带个人剧烈震撼的战争场面,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


李安:演练的很久,找了战争专家,拍摄只用了4天,经费、资源非常有限,但想了很久,这是非常戏剧性的表达,生死关头的极大戏剧感。为了表达混乱的场面来表现人物的惊恐、慌乱,其实镜头都没有动。真实的战场战事是在短时间收到非常多的讯息,所以我们也希望拍出来后也能看到很多的细节,很清晰很简单地看到。所以很多细节,人物的发抖、炮灰等等都要让观众看得很清楚。男孩们怎么变成真的士兵。由此这场战争才能从外在达到内在,所以设计了下水道的空间,用近身的方式表现人的搏杀,制造一种亲密感,它影响到男主角的心里状态,不是表现英勇,而是表现内心的强烈感受。


贾樟柯:李安导演的影片中很震撼我的是中场秀中遇到的各色人等和误解,球队老板、舞台工人、经纪人的冲突,非常大的挑战是大众怎么看这些军人,展示的是自我的认同和社会的认同之间的冲突,对特定职业的不同看法。您在里面是不是就是那些军人?是不是有自己的投射?


李安:是的,我确实觉得有时候自己就是在做中场秀,就像比利站在球场中央,满足公众的想象,他脑子里想什么东西,没人知道。就像《偷自行车的人》,他们在在半场秀里遇到各色人,被各种解释,甚至最后被打了一顿,他们彼此说我爱你,内心是很痛心的感受。其实这个电影讲的是,真正的军人去打仗,但所谓的“战争”是所有各种形形色色的人想象里的战争。


贾樟柯:《比利林恩》里有个镜头引发哄堂大笑——里面说要去中国找钱拍电影。李安导演对中美这两块市场有怎样的心得。


李安:这句话在2004年还是笑话,但现在已经成了现实。现在的美国电影业比较僵硬,我也在里面发了发牢骚。片场的制度非常僵硬,没有活力。这边的电影市场有资本,有憧憬,大家有模模糊糊的自由和希望。这很宝贵,希望中国电影能做起来,能健康发展起来。现在可能也有不健康的地方。我对冯导提到的担当也很有体会。总之,对中国市场的活力,我觉得是很有希望的。


贾樟柯:冯导怎么看现在的市场?


冯小刚:很多人都跟我说要顺势而为,市场喜欢什么,观众喜欢什么,为什么不投其所好?我说我想顺心而为。


贾樟柯:李安导演很久没拍华语片了,未来有计划吗?


李安:我很希望再回来拍华语片。我也有这个感觉了,已经连拍六七部英文片了。等拍完拳击片之后吧。我这一次也不知道是开拓了新的希望,还是捅了新的篓子。我希望这次通过新技术讲真实,但里面既有可能性和美感在里面,也有模糊性,所以我希望在下一部里尝试能不能很轻松地用这个技术做一些别的类型(以此证明)。我们都是爱电影的人,都在经历,触摸到电影就充实。


冯小刚:非常认同,借李安导演电影里的一句话,《比利林恩》的结尾处B班说:原来觉得战场特别危险,走了这一遭,才发现回到战场对他们是最安全的。我们电影人面对生活复杂的关系,也都很紧张,之后回到电影里才是最安全的。


推荐阅读



李安微访谈爆金句:我做电影容易,天分吧


刘震云、冯小刚、李安、江志强保驾护航的电影《一句顶一万句》到底什么成色?


文章版权归属《综艺报》,欢迎转发至朋友圈。如需转载请在文章开头注明来源,并附上原文链接。更多资讯请登录手机版“综艺+”m.zongyijia.net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