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大磊与《八月》:金马奖是怎样炼成的

2017-01-13 杨涵溪 综艺

导读

整部影片类似于“生活流”拍摄方式,节奏也相对平缓,与时下青春怀旧题材常见的莽撞之气和一些新导演急于自我表达的状态相比,《八月》更像冷静的观察者和记录者


张大磊(左)与小男主角孔维一(中)在53届金马奖颁奖典礼上。


当张艾嘉在53届金马奖颁奖典礼上宣布《八月》获得“最佳影片”奖时,透过镜头,观众们都清楚地看到该片导演张大磊惊讶的表情,后来他多次表示得奖完全出乎意料,所以才有慌乱中将嚼着的口香糖随手放进衣袋的一幕。


许多人是在当晚才认识张大磊的,网络上他的履历也只有寥寥几笔:1982年出生于内蒙古呼和浩特,成长于内蒙古电影制片厂大院,是个爱好音乐的文艺青年,2006年毕业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影视大学导演系。


张大磊和《八月》因金马奖一贯独立的艺术品格和观照人性的情怀有机会走入大众视野,此前,许多影评人都表示在《八月》中看到了侯孝贤、杨德昌,甚至贾樟柯、塔可夫斯基的影子,或许正是因为金马评审们在怀旧中感受到了影片与台湾电影新浪潮的共通之处,才让他们更为便捷地进入到了作品本身。


做时代的观察者和记录者



电影的名字本来叫《昙花》,里面也曾多次出现昙花的意象,但后来为了留白,给观众更悠远的思考空间,才改成了意境上更开放和写意的《八月》,英文名The Summer is Gone也流露出时光流逝的淡淡忧伤。


故事讲述20世纪九十年代,生活在内蒙古电影制片厂家属院的晓雷一家,在晓雷小学毕业那个漫长而悠闲的暑假所经历的生活琐碎,展现了国企改制带来的社会转型对普通工人家庭产生的影响。整部影片类似于“生活流”拍摄方式,节奏也相对平缓,与时下青春怀旧题材常见的莽撞之气和一些新导演急于自我表达的状态相比,《八月》更像冷静的观察者和记录者。


张大磊表示,对《八月》的创作冲动更多是“情之所至而为之”的结果。虽然实拍的并不是他最早创作出来的剧本,但从2008年产生创意,到2012年完成第一稿,再到2015年开拍,“我对它的兴趣没有减弱,一定要把它做出来。”随着城市不断发展,那些本想在《八月》中记录下来的老城区、老厂房在张大磊眼前正加速被拆除,这让导演既感慨又遗憾,“好多生活和时间被抹除了。”正因为不想让“昙花”永远凋零,才有了晓雷一家在银幕上的呈现。


素人演员质朴的表演方式让《八月》的细腻没有太多做作之气,“他们相信我说的,也愿意用心去体会,我没有要求他们表现自己生活之外的东西。除了孩子,对于《八月》里的时代和人,每个演员都是有生活经验的,而且他们对那个时代很有感情,也有天赋将这种感情投射在角色上。”张大磊表示,小主角孔维一因为身上特有的“静”的气质,进入“晓雷”的状态并不困难,只需稍加解释便很容易理解在人群中的热闹之余,突然抽身旁观“他人”的孤寂诗意。最终,孔维一的理解力和表现力令金马评委惊艳,拿下“最佳新人奖”。 



电影采用独特的黑白色调,拉开了故事与现实间的距离,张大磊说:“黑白片首先给人很静的感觉,这不光是听觉或者视觉上的,而是整个感受上的,未经过色彩的渲染,完全是很纯粹的东西。我希望观众在看完之后,能够在自己的脑中为它上色。”在摄影师吕松野执掌的镜头下,《八月》的黑白光影以节制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花一木间流淌的气息。


在叙事中,张大磊选取了大量九十年代初的生活素材——边境小城、普通人家,但他表示“我的情结不是当下,而是比较关注八九十年代的城市,我关注的人物也不能统称为‘小人物’,而是更倾向于一类人——那种敏感、容易受到伤害,又完全不懂方法,只能用自己的感知和本能本性去面对生活、面对别人的人。”


说起电影中流露出来的对时代的守望与思考,张大磊坦言自己在创作时未曾想赋予沉重的社会意义,“它也许只能满足与创作者有同样感受、同样经历或是情感的人。”


守护“迷影创作者”初心


去年,青年导演毕赣凭借《路边野餐》斩获金马奖最佳新导演奖,今年7月,这部电影在院线争取到10天上映期。随后,毕赣与制片单佐龙、影片监制沈暘成立了“荡麦影业”,专注于开发、制作并发行“具有国际合作基因的高品质电影”,有报道称,该公司已获得华策千万级投资。


但刚刚斩获金马奖的张大磊表示,现在的阶段性成功没有改变自己的创作轨迹与工作方式,“有些条件可能比之前有了改善”,但他在短期内不会进入电影工业领域,仍然要以“影迷”的态度去创作,他解释说:“我们是比较幸运的一代电影工作者,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接触到大量影像资源,”包括张大磊心中的导师侯孝贤,也是由此获知并学习的。“从事电影行业需要大量观影,然而一旦陷入创作者的眼光,看电影的时候就会特别功利,不自觉地进行分析,明显想要从里面得到什么。但是影迷不会,影迷是享受电影的,当创作者失去享受的乐趣,就很容易丢掉初心,也会失掉一些灵气。”


《八月》的创作团队几乎都来自导演生活中的朋友圈,这个用情感搭建起来的团队为导演带来了理想中的创作状态,他希望能将其尽量延续下去。他告诉《综艺报》记者,接下来的《蓝色列车》和《FUZZ》两部作品,也将继续沿用现有团队,“我不想自己变成通常大家所认为的那种职业导演,还是希望能够保持跟以前一样的状态,可以做任何事情,只不过电影是我的最爱。”



营销,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八月》的成功吸引了资本的青睐,在此前举行的电影答谢会上,张大磊宣布了影片将于2017年春季上映的消息,电影如何宣发也成为业界对《八月》新的关注点。张大磊表示,尽管获得提名后许多公司纷纷向他表达了参与发行的意愿,但爱奇艺早已慧眼识珠,在金马奖提名前便成为电影出品方之一,顺理成章获得发行权。据悉,爱奇艺将利用其在大数据方面的优势,全面助力《八月》明年的院线放映工作。


爱奇艺影业总裁亚宁曾公开表示,优秀的文艺电影与爱奇艺“悦享品质”的品牌理念契合。爱奇艺在视频平台上搭建了“文艺院线”,弥补文艺片在院线的排片不足,今年《路边野餐》《黑处有什么》《盛先生的花儿》已经上线,前不久刚刚进入院线的《塔洛》也被纳入播放计划。爱奇艺表示,将以“互联网思维”对《八月》进行重新审视,激活适合文艺影片的宣发逻辑,“调动影业在互联网平台上的优势资源进行精准传播,将影片信息真正触达关注此类型的普通观众,并吸引有求新欲望的新群体走进影院。”


对于这部即将进入商业院线的处女作,张大磊坦言还没想好应该用什么“卖点”来吸引观众,“我很不擅长营销,在电影工业话语系统内,我比较认同‘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出品人经常跟我说,只需要把导演的事做好,不要分心。这是对我最大的支持,也能让我纯粹的状态保持得更久一点。”


推荐阅读


中国影业挑战2017


2016中国视频行业规模达609亿


刘奇葆:“中央厨房”是标配、是龙头工程


《网络影评人七大公约》公布 坚决反对网络语言暴力


欢迎转发至朋友圈。如需转载请在文章开头注明来源,并附上原文链接。更多资讯请登录手机版“综艺+”m.zongyijia.net

*微信投稿及业务联络:182-1013-1956,135-2158-7321


*“综艺”订阅号已入驻今日头条、一点资讯、新浪微博、网易、搜狐、百家号、UC订阅号、UC头条号、360众媒、界面媒体平台。


*欢迎加入“《综艺》传媒娱乐精英会”微信群。有意者请加微信(182-1013-1956,m247166703),(敲门砖:姓名+职业+公司)拉你入群


*欢迎订阅《综艺报》,订阅热线:010-86094260;传真:8610-86094247


现在请长按二维码图片,关注我们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