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韩寒带你《乘风破浪》 他帮韩寒实现时空想象

2017-02-03 王倩 综艺

导读

王阔,先后在《三枪拍案惊奇》《金陵十三钗》《王朝的女人·杨贵妃》《长城》《乘风破浪》等影视作品中担任美术设计、美术指导工作。


王阔


韩寒执导的第二部电影作品《乘风破浪》于1月28日上映,在已发布的预告片和物料中,“很韩寒”的视觉风格和美学特征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作为全片美术风格的设计者和实施者,美术指导王阔带领团队为影片营造了上世纪90年代南方小镇的独特质感和影像氛围。



“80后”王阔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自2004年进入电视剧《开创盛世》剧组实习步入影视美术行业以来,已参加过近20部影视剧的美术设计工作,其中不乏《北平往事》《中天悬剑》《北方有佳人》等大型历史剧作。2009年,王阔开始涉足电影美术设计,在张艺谋执导的《三枪拍案惊奇》担任副美术师,从此将更多精力转到电影领域。《三枪拍案惊奇》之后,他先后担任《金陵十三钗》《咆哮无声》《王朝的女人·杨贵妃》等影片美术指导。在2016年年底备受关注的《长城》中,王阔承担中方美术指导,带领中方的美术团队与好莱坞美术团队共同打造了这部具有重要产业价值的中美合拍魔幻大片,这也是王阔与导演张艺谋的第三次合作。


电影《金陵十三钗》雪后的天主教堂

电影《金陵十三钗》天主堂内景装饰详图


“美术设计是帮助导演实现关于时空的想象”。王阔如此概括自己的工作。“做电影美术创作,特别是在面对历史题材时,一定程度上要尊重历史,要可信,不能无节制、甚至无节操的夸张,但也有一定的自由度,美术师毕竟不是考古工作者,如果只是一味复原,没有创造性,最后做出来的东西就会很枯燥,没有生气。所以要把握好两者的分寸。”王阔认为,这个分寸的拿捏在于,既要尊崇大的历史背景,也要在细节和造型上辅以适当的美术设计。


电影《王朝的女人·杨贵妃》长生殿露台气氛图


《乘风破浪》:还原独具质感的90年代


当2016年6月《乘风破浪》制片人拿着韩寒的第一稿剧本来找王阔时,就很笃定地对王阔说,“我们就想找你”。王阔回忆说,当时就在酒店大堂角落快速读完剧本的初稿,“韩寒写的故事很率真,我很喜欢,后面档期也比较合适,就答应下来。”


影片描写的是上世纪90年代发生在一座南方小镇上的父子兄弟感情故事,韩寒希望王阔能在环境营造上尽量接近自己对作品的想象。“韩寒是在上海金山区亭林镇长大的,他剧本中的小镇就是自己小时候生长的亭林镇。我们很快达成一致,美术并不是考古工作,非得把那个消失的亭林镇挖出来不可,但我们会把时代的质感还原出来。”王阔说。


《乘风破浪》的故事被设定在90年代末期,但在美术风格的设定上却选择了90年代初的视觉风格,王阔解释说,因为到了90年代末,中国小镇街道的整体视觉面貌开始混杂,“什么得有,老的也有,新的也有,新的又看上去很廉价,类似彩钢板、喷绘、小广告这类东西太过零碎,无法形成整体的风格,从美学条件来讲并不理想。”美术团队在画册上找到一些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照片,“那时候街道还比较整洁,视觉元素也比较统一,无论是环境还是陈设都有更多手工感在里面,这些手工感让人感到有岁月沉淀,不廉价。”于是确定以这一时期特点为美术标准。

 

电影《乘风破浪》选景时的吴市镇街道

电影《乘风破浪》美术加工改造后的吴市镇街道


美术组着手实地勘景,但到达亭林镇后发现那里早已被改造的面目全非,完全不符合拍摄要求。“中国的城镇化改造在这20年间是最快的,中国乡镇的面貌变化很大。韩寒的第一部电影《后会无期》也只是在亭林镇的台球厅取了一个内景,并没有把镜头带到街道,因为感觉完全变了。”亭林镇街道被放弃,只能选择其他小镇代替。


王阔希望能找到一个没有太多旅游气息,具备生活感的小镇。剧组以上海松江地区为中心跑了大概四五十个乡镇,最后选定四五个镇子,拼凑出一个格调相对统一的环境。“最难找的是街道,最后在常熟的吴市镇遇到一条六七十年代保留下来的街道,相对比较完整,我们将其作为拍摄的主街道并进行加工改造,恢复成八九十年代过渡时期的面貌。”


除了外景,美术组还需要搭建不少的内景,“90年代的很多环境已经消失,那时候的歌舞厅现在都成了KTV,要拍摄这种环境就只能在摄影棚搭建,而且还得尽可能贴近那个年代的施工材料。”对于一些找不到的材料,例如90年代流行的墙面软包,就只能使用现有物料模拟,还不能显得太LOW,既要有那个年代的特点,还要保有时代的美感,美术组颇费了一番心思。


 电影《乘风破浪》“你好歌舞厅”街道气氛图(后更名为挚爱歌舞厅)


《乘风破浪》全片场景很多,剧本有120多场戏,场景就有90多个,差不多一场戏一个景,美术组的置景量和道具量都相当大,有时候工人师傅需要多组分头开工。“有些场景我们加工了好长时间,实拍时间却很短。”影片里有一个90年代的看守所,是由一座老工厂改造而来,“这个景我们置了10天左右的景,实际上拍摄不到一上午就结束了。”不过王阔并不觉得遗憾,“做美术设计从来都是这样,只要辛苦设计的场景最后能出现在影片里,我们就心满意足了。”


电影《乘风破浪》选景时的“看守所门口”

电影《乘风破浪》美术加工改造后的“看守所门口”


《长城》:国际标准的工业化美术设计


2016年底上映的魔幻巨制《长城》被业内称为国内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中美合拍大片,因为在此前《三枪拍案惊奇》和《金陵十三钗》中的工作得到张艺谋的认可,王阔出任了《长城》的中方美术指导。他主要负责影片后三分之一段——汴梁皇宫部分的美术设计,并参与了长城部分和关城部分的设计。


电影《长城》皇宫大殿外景气氛图

 

由于是投资1.5亿美元的国际级大制作,《长城》从开拍前1年就开始筹备,王阔也是在那个时候进组,“我们2014年3月勘景,寻找中国有哪些自然环境可以作为拍摄景地,确定‘长城’搭在哪里,7月底正式进组,开始做设计方案,2015年3月影片开机。”筹备加拍摄一共花费一年半,是王阔从业以来时间最长的一部电影。


这期间,王阔与中方美术师与来自好莱坞的美术师并肩作战。回顾起这段经历,王阔感慨良多。“能够参与《长城》这样的影片拍摄受益匪浅。目前,作为中国美术师很难有机会去好莱坞全程参加某个项目,与这么多全世界优秀的电影人一起工作和学习。在这次拍摄过程中,我们可以亲身体验到好莱坞的工业标准。这个标准不是教课书上的一二三四,而是我们自己亲身参与其中体验出来的,中国电影的工业化太需要这样的经验。”比如好莱坞美术团队的细致分工、科学精准的时间流程都给王阔留下深刻印象。“在中国,一个比较大制作的电影美术组也就10多个人,每个人身兼数职;而《长城》的美术组仅设计人员就有30多人,算上美术各部门管理人员和制作人员有几百人之多,是一个超大的美术团队。《长城》制作的时间流程也会准确到哪个设计师从哪天工作到哪天,什么时候要出什么图,我们只要安心美术创作就好,不用分心于管理像国内美术组那样过多的行政事务性工作。时间和经济的投入是慢工出细活的保证。”


为追求顶级视觉效果,《长城》在场景和道具、陈设上的投入占全片投资的很大比重,仅用来展现饕餮演进史的十多幅画作都是请兰州画院几位国画老师画了十多个版本,精装细裱而成;电影中出现的长城砖,剧组大概制作了几百种不同大小和尺寸、不同质感、不同磨损程度、不同色彩的砖块去适合不同的场景和环境。王阔告诉《综艺报》,在影片整体美术设计基调上,张艺谋导演在拍摄中反复强调的有两点,一是《长城》虽是魔幻题材,但不能魔幻到人力所达不到的程度。“影片里的是1000多年前真实存在的人,他们能砌多高的墙,能修成多大规模的宫殿,可以有夸张,但是不能超出人力范畴。”美术组在设计这些场景时,力求在真实的基础上夸张。“很多道具和机械设计之后,都会先制作出样品,亲自给导演演示其可操作性,确保1000年前,如果真的有饕餮来犯,在科技比较发达的宋代,我们的祖先是能够造得出来这样的东西去抵御它的。”


电影《长城》长城内部水动力机械装置

 

张艺谋强调的第二点是——一定要“很中国”。“从我第一次参与他的电影,张导嘴里就从没有离开过这三个字。不是一般的中国,而是要‘很’中国。”所以影片中中国的典型元素层出不穷,甚至到每个细节。王阔以刘德华饰演的王军师的“翰渊阁”举例。“那是整部戏里最丰富的一个场景,王军师的定位是科学家,除了房间中心区域有研究长城的机械、攻打怪兽的机关之外,还有很多天文地理医疗方面展现中国宋代科技发展水平的元素,比如地动仪、浑天仪,包括古代的医书、针灸用的模型等。”


电影《长城》王军师翰渊阁场景

 

在王阔负责的汴梁皇宫部分,也是被要求尽量做到中国特色并具备拍摄时的可实操性。《长城》的美术总监是好莱坞知名美术师约翰·迈尔,曾凭借《艺伎回忆录》和《芝加哥》两次拿过奥斯卡最佳美术奖。“初次见面时,他看了我以往作品的设计图,很坦诚地对我说,西方人对中国古建筑很陌生,无法在短时间内完全掌握。他把全片后三分之一的场景汴梁皇宫的设计完全交给我来做,给了我的极大的支持和发挥的自由度,我很感谢他。”


电影《长城》皇宫内景立面装饰图

 

琉璃塔是《长城》最后出现的场景,也是整个剧组设计耗时最长的一个场景,“从我们进组就开始设计琉璃塔,一直在修改,整个影片中修改次数最多的第一是饕餮,第二就是琉璃塔了,有100稿以上。”王阔表示,琉璃塔的难度首先从造型上,“中国的皇宫中几乎没有塔状建筑,但是应剧情需要,我们又不能让观众感觉到奇怪。首先要把塔的造型宫廷化,让其跟周围的建筑能够融为一体。其次,中国的古塔都是阁楼样式的,站在上层看不到下层,而且楼梯特别陡,这都不符合拍摄的要求。”美术组把中国的古塔和中国古建筑天井的结构做了结合,既能够看到下面的情况,又在楼层间顺畅地跑动。其次,在色彩上,因为张艺谋希望通过光线在琉璃上的折射展现彩色光影在人物身上的变化,要求琉璃窗既要有多种色彩柔和的过度,又要能打出彩色的光束。“为此我们几乎是做了一场科研试验,用了好多材料去试,经过多次的失败最终得以实现。”


电影《长城》琉璃塔设计图

电影《长城》琉璃塔外景搭建部分

电影《长城》琉璃塔场景内部


对于《长城》上映后遇到的争议,王阔表达了自己作为亲历者的看法,“对于这个项目,张导背负了很大的压力。中国电影产业要走向真正的工业化,需要更多像《长城》这样的大片的实践,只有把好莱坞成熟的经验、好的制作流程引进来,我们才能让这个产业越来越规范,越来越标准。反之,如果一些粗制滥造的中低成本的制作越多,中国电影生产的作坊化程度就会越高。”

 

推荐阅读



2017值得关注的15个电视剧


热剧《唛姬Maggie》的另类体验


图说2016电影圈的那些小事


请收下这份祝福

如需转载请在文章开头注明来源,并附上原文链接。更多资讯请登录手机版“综艺+”m.zongyijia.net


*“综艺”订阅号投稿及业务联络:182-1013-1956,135-2158-7321


*“综艺”订阅号已入驻今日头条、一点资讯、新浪微博、网易、搜狐、百家号、UC订阅号、UC头条号、360众媒、界面媒体平台。


现在请长按二维码图片,关注我们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