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数学方法如何助力电影产业研究

2017-02-05 韩小凌 综艺

导读

中国电影行业持续10多年的高速发展,已经在数量上具备了相当大的基数,有了定量分析的基础,产业发展也急需理性的、有前瞻性的研究和预测。


2017年的农历春节特别早,1月底,一年里第一个冲击票房纪录,并为第一季度甚至整个年度打好基础的“攻坚战”马上就要打响。在笔者曾经做发行的记忆里,几乎每年过了11月就会一直忙,忙到春暖花开才能松口气,因为这中间横亘着最长的档期“贺岁档”——包括圣诞、元旦、春节、元宵节,有时候还包括情人节等众多假期。


每个岁末年初,都是用数据分析行业走势的好时机。当把2016年的数据加入到从2006年一直累积下来的统计表格时,就会发现数据曲线呈现出一些有趣的信息:


当把平均票价和场均人次这两个比率值放在一张图上时,能很明显看到两条曲线自2010年后都停止了高速增长甚至出现下滑,其中场均人次下滑严重,自峰值几乎下滑了一半(从34到18人次每场)。体现这些数据关系的计算方式是:平均票价×?场均人次=场均收入,场均收入×放映场次=票房。很显然在平均票价和场均人次持平或者下降的几年里,场均收入也在下降,而年票房却是上升的。可见,这几年以来持续增长的年度票房大都来自放映场次的增加,来自电影院银幕数的增加。


当把票房和银幕数作为一组选项进行比对时,两组数据的正相关最为明显。而当把银幕数量、票房与年国产片数量或者年度上院线的国产片数量进行比对分析时,并不能看出明显相关性。


如果一年里有几部超级卖座的国产大片或进口大片,年度票房就会上升,这也侧面印证了很多人对2016年不够理想的总票房进行分析时得出的——影片品质不够硬的结论。换言之,单片的品质比影片数量对于年度总票房的贡献更大。


上述分析研究,是最基础也最常见的“回归分析法”,而另一种研究方法也许对电影产业的规划、发展、预测更有帮助,即“时间序列分析法”。这是源于对农业和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而产生的方法,根据统计分析过去相当长时间内的多项指标的变量关系,总结规律并预测即将发生的情况。


这种分析法对于电影产业的意义有以下几点。


首先,根据行业普遍规律,影院能排映的影片,最快也是一年或两年以前开拍的。如此回想一下2015年发生了什么,就不难理解为什么2016年票房和口碑双双低于期待。


2015年曾经被各路炒家和媒体称之为“IP元年”,忽然之间,一直被金融业和投资圈认为深不可测、堪比“黑洞”的电影制片领域仿佛一下找到制胜法宝——得IP者得天下。虽说抢购各路IP花了不少冤枉钱,但对于金融投资者而言,钱的金额从来就不是问题,关键在于有没有赚钱的“偏方”。既然有人抛出了IP这个方子,姑且赌一把吧。


与之配套的另一个“偏方”是买票房,这个“偏方”对于金融投资者的意义在于,本来没法控制的市场,变得“可操控”了。这也就满足了金融行业对于风险控制的要求——金融业从来都不怕高风险,怕的是风险不可控。于是对他们来说,所有构成一部好电影所必须的环节和步骤都似乎变得不再重要,只要有了IP,编导摄录美都不重要了;只要有了票补和水军,观众也不重要了。


然而,这些被忽略被轻视的行业重要因素,终归在2016年反击了。可见,大部分情况下,此刻投拍电影的认真程度、水准,会影响到一年或一年半以后电影市场的表现。这是电影产业很明显的特点——以时间轴贯穿的相关性。


其次,电影符合时间序列研究的一大特点:季节性。正如春种秋收的农业渔业一样,电影一样有强烈的季节性。这一方面体现在制作领域,因为气候和文化传统的关系,几乎很少有电影会跨春节拍摄,因此也带来节日前后集中开机和杀青的行业惯性。在发行放映环节,几乎主要档期都是节假日,至少也是周末,因此电影票房数据呈现明显的、以星期为周期的曲线变化,并以大的节假日为节点产生断崖式变化——这些在行业里习以为常的情况,在时间序列的分析方法里皆可以以数字的方式量化,并进而找出以公式体现的规律性关系。


第三,我们一直说“电影产业”,作为产业经济研究而言,严密的定量分析是必须的,但因为电影所具备的上述特征,不考虑时间变量的单纯回归分析只能为已经发生的状况做出解释,却无法像时间序列分析预测那样去预估未来的状况,进而无法尽早做出备案。所以说,时间序列分析法是研究产业经济战略层面所必须的技术手段。


第四,如果能建立这样“时间序列”式的思维方法,完全可以以已知的信息、现有的资源去进行调配,减少互相倾轧或者“大小年”的问题。毕竟时间是恒定资源,一年只有52个星期的周末,节假日也有限,有效档期也固定,因而,如果形成某种档期协调机制,得到的将是诸片方、院线影院、观众多赢的结果。

同理,如果各制片公司有这样的意识,至少在题材选择、档期预订等方面也会有所考虑,而不会一味跟风,导致雷同撞车。


上述所谈及的内容,在过去的行业里一直是以人的经验在做判断和制定相应措施。应该看到,中国电影行业持续10多年的高速发展,已经在数量上具备了相当大的基数,有了定量分析的基础,产业发展也急需理性的、有前瞻性的研究和预测。既然我们说电影“产业”,就应该有战略的长期思维,所有的今天都和一年半、两年以前的态度、政策,以及从业者的选择有关。希望在未来,包括时间序列分析法在内的数学研究方法能为行业带来更多改变。



推荐阅读



2017值关注的10部好莱坞大片


2016影市数据分析与2017前瞻


2017年,如何打造一档爆款的电视节目

如需转载请在文章开头注明来源,并附上原文链接。更多资讯请登录手机版“综艺+”m.zongyijia.net

*“综艺”订阅号投稿及业务联络:182-1013-1956,135-2158-7321


*“综艺”订阅号已入驻今日头条、一点资讯、新浪微博、网易、搜狐、百家号、UC订阅号、UC头条号、360众媒、界面媒体平台。


现在请长按二维码图片,关注我们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