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纪录片《航拍中国》:“俯瞰”的技术与艺术

2017-02-23 陈丹 综艺

导读

《航拍中国》火了!播出期间,央视纪录频道晚8点时段的收视率较以往增加一倍;互联网上,《航拍中国》口碑也在发酵;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上,很多观众成了这部纪录片的“自来水”;在B站,《航拍中国》每集弹幕评论量几千条。







“从身边的世界到远方的家园,从自然地理到人文历史,50分钟的空中旅程,前所未有的极致体验,从现在开始和我们一起天际遨游!”


春节期间,纪录片《航拍中国》火了。


根据CSM全国网数据,《航拍中国》播出期间,央视纪录频道晚8点时段的收视率较以往增加一倍;互联网上,《航拍中国》的口碑也在发酵;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上,很多观众成了这部纪录片的“自来水”;在B站,《航拍中国》每集弹幕评论量几千条。



由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出品,央视纪录国际传媒有限公司承制的纪录片《航拍中国》共34集,分五季推出,涉及全国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航拍中国》(第一季)推出了上海、新疆、海南、黑龙江、陕西六个分属中国东、西、南、北、中,且地形地貌、气候环境、自然生态各不相同的省级行政区域。


合家欢纪录片



春节假期,《航拍中国》总导演余乐跟家人一起观看了这部纪录片。全家上至九十多岁的奶奶,下至十几岁的孩子都看得津津有味。 “那一刻我不禁想,全国有多少家庭像我们一样?会不会有人看到这部片子,然后把家人也叫过来一起看?”


对于余乐的期待,观众给予了正面反馈。问答社区 “知乎”中“如何评价央视纪录片《航拍中国》”的话题引起网友热议,其中一位网友写到:“公公喜欢新闻,婆婆喜欢看地方戏,老公喜欢体育,孩子喜欢歌舞动画,我喜欢电视剧电影。所以,虽然电视机是家的中心,我家的电视机在《航拍中国》之前很少聚齐一家人……《航拍中国》让我们开始商量出行计划,并且都是国内路线。看这种纪录片,更多的是一种情怀,一种自己生于中国的幸运和自豪。” 



《航拍中国》收获的热度在意料之外,亦在情理之中。余乐表示,项目成立之初《航拍中国》的定位就很清晰——面向大众,以普通观众的观看需求为创作出发点。“我们在设计中反复思考,播放节目时每位家庭成员最有可能的感受。”


与以往纪录片沉稳华丽的解说声线不同,《航拍中国》的解说亲切而有活力,文案细腻生动。“我们想把这部纪录片打造成一个‘空中旅程’,无论是解说、文案还是设计皆出于此。余乐在与解说员沟通时,首先提出的一点就是声音要能带给观众旅行的感受,增强交流互动感,弱化播音腔。



“飞行器这个闯入领地的不明物体,或许是个不错的假想敌,但要追上它的速度,老虎还需要多加努力。”《航拍中国》生动有趣的旁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在文案设计上,《航拍中国》撰稿组采取与观众平视交流的姿态进行撰写,做到有细节、有趣味、有记忆点。负责文案的编导团队,年龄涵盖70后至90后,从最初经过调研和精选后形成的15万文字素材,到最终呈现在观众面前六七千字的旁白,每集文本至少进行了近十轮的调整。



在后期剪辑上,《航拍中国》选择了长短镜头结合的方式。“中国幅员辽阔,每个地区可拍摄的内容非常多,如果都用长镜头,至少需要舍弃一半以上的内容。此外,不同于电影院,电视无法提供沉浸式的观看环境,50分钟的内容,仅通过长镜头很难抓住观众的注意力。长短镜头结合,既不失航拍片的特质,也避免了过于单一的节奏。


呈现完美高空视角



高空作业,天气是首先碰到的难题。为了达到最佳效果,摄制组往往要等上一个星期。



“我们对影像有特别的要求,比如选择中高调的影调,尽可能把现实场景中丰富的明暗层次和细节都体现出来。为了做到这点,不仅要求在大光比的场景中将摄影机的色彩模式调到灰度模式,而且在天气和拍摄时间的选择上也是有针对性的。举个例子,航拍摄影习惯在日出日落时进行拍摄,那样进行低平角度的拍摄能够获得出色的光效,这种拍摄肯定需要。除此之外,我们也要求在中午或者阴天拍摄,因为俯视角度较大的俯瞰,甚至是90度拍摄时,地面物体的影子有时会破坏画面原有的简单构成,此时,避开早晚的阳光就很有必要,这么做还能更好地表现大地的色彩。”余乐介绍。



《航拍中国》采用了直升飞机和无人机相结合的拍摄方式。直升机各种高度、各种角度都能拍摄,不仅可以悬停,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拍摄速度,而无人机则更加灵活,与直升机在拍摄范围和适用环境中交叉使用实现了画面的完美呈现。例如第一集海南篇中,无人机镜头贴近地面更好地记录下了海滩上爬行的微型蟹;在第三集新疆篇中,为了凸显祖国山河的宏伟壮阔则需要用飞得更高的直升机来展现。



“航拍解放了以往拍摄的空间局限,你会觉得世界无限大,自然无限美。”余乐称,“《航拍中国》想要表达的主题是爱,是人类对自己所生存的这片土地的深情,是对其置身的这个世界的凝望,这份感情是超越时间和空间的。”纪录片播出后,有评论写道,“看完这部纪录片,会有点想哭。终于能理解艾青的那句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为了多方面呈现中国广袤大地上的不同景观,节目组在拍摄前期做了大量调研工作,每个省都整理出一本厚厚的拍摄目标书。正式拍摄从2016年3月下旬开始,六支团队分赴六省。从春天的斑斓、夏天的蓊郁、秋天的金黄,拍到冬天的雪白。导演组直到2017年1月份才拿到最后一批素材。采访余乐是在元宵节的晚上,采访结束后,他还需赶到机房,对尚未播出的第五、第六集内容做剪辑修改。



对话《航拍中国》总导演余乐  解析“1+6”新型拍摄模式



《综艺报》:从去年三四月份开始拍摄到大年初一正式播出,你们是如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拍摄和后期制作的?


余乐:第一季项目启动后,在央视纪录频道的大力支持下,央视纪录国际传媒有限公司以面向全国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了北京天目远航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横店锐智九州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大疆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中视航通国际传媒有限公司四家专业航拍公司作为航拍执行机构。拍摄执行阶段,我们有一套完善的拍摄流程和组织方式。在前期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选定拍摄地点,并根据不同拍摄点的具体内容,设计确定飞行路线、飞行高度和角度,画出分镜头本,从而形成一本完整详细的拍摄目标书。


为了更高效灵活地进行拍摄工作,我们运用了“1+6”纪录片新型拍摄模式,即创作和制片保障团队在北京总部与六个省市自治区同时进行拍摄的拍摄团队形成一对多的交互协作模式,航拍团队以详实的拍摄目标书为基础规划现场拍摄,并及时将现场拍摄的画面传送给导演组,导演组提出调整意见后航拍团队继续执行,最终拍摄素材审核通过才算是完成拍摄任务。



《综艺报》:《航拍中国》的音乐配乐也受到网友的好评,在主题音乐以及背景音乐的设计上是怎样的思路?


余乐:《航拍中国》的编曲、作曲和选曲是结合在一起进行的。整部纪录片的主题音乐由作曲家王备操刀,他也是《芈月传》的作曲。音乐创作上,我与王备老师达成的第一个共识是表现爱,对大地之爱。而爱只是一个大轮廓,还需其他音乐将空中旅行的线路串联起来,让人能够感受到空中循环的连贯感。对于高空的静谧,我们没有单纯选择宏大叙事的音乐,更多采用了灵动的曲子。



推荐阅读



专访央视新闻中心副主任杨华: “所有的评价都要在行动中获得”


专访“央视段子手”朱广权: 新闻可以“高”,但不能“冷”


三大视频网站大佬首次聚齐,他们对“天价片酬”如何看?


如需转载请在文章开头注明来源,并附上原文链接。更多资讯请登录手机版“综艺+”m.zongyijia.net

*“综艺”订阅号投稿及业务联络:182-1013-1956,135-2158-7321

*“综艺”订阅号已入驻今日头条、一点资讯、新浪微博、网易、搜狐、百家号、UC订阅号、UC头条号、360众媒、界面媒体平台。


现在请长按二维码图片,关注我们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