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众议《摔跤吧!爸爸》 “宝莱坞逆袭好莱坞”启示录

2017-05-22 王倩 综艺

导读

《摔跤吧!爸爸》究竟魅力何在,为何会在与好莱坞大制作的正面交锋中获胜?它在票房与口碑上的双赢将给正面临产业升级的中国电影业带来哪些启示?《综艺报》采访了几位业内学者、行业专家和影评人的专业意见,以飨读者。


出乎预料地,5月的中国影市被一部宝莱坞影片点燃。《摔跤吧!爸爸》,这部5月5日上映的2D版运动传记片,以开画13%的全国平均排片率低开高走,打败同日以60%排片开画的3D版漫威科幻IP续集《银河护卫队2》,走出一条华丽的逆袭曲线,并连续打破多项内地影史纪录。5月20日,《摔跤吧!爸爸》在上映第16天的第三周周六,单日票房破亿,并在第二天总票房突破7亿元,最高上座率超过58%,这在中国内地影市尚属少见。


观众赞誉与口碑是将《摔跤吧!爸爸》推上巅峰的核心力量。影片上映以来,该片获得猫眼9.8分,豆瓣9.2分、好于98%运动片、好于99%传记片的稳定评价,并获得《人民日报》、新华网等主流媒体的盛赞,而大部分业内外人士都认为这样的评价实至名归。这样一部宝莱坞中体量励志故事片究竟魅力何在,为何会在与好莱坞大制作的正面交锋中获胜?它在票房与口碑上的双赢将给正面临产业升级的中国电影业带来哪些启示?《综艺报》采访了几位业内学者、行业专家和影评人的专业意见,以飨读者。



《摔跤吧!爸爸》是一部有情怀、接地气的电影,对它目前取得的佳绩我也有一定预感,因为虽然在它之前上映的几部好莱坞大片取得了很好成绩,但5月12号上映的《亚瑟王:斗兽争霸》票房却出现下行,市场给别国影片带来了机会。


印度电影的工业体系相对完善,讲故事的方法更成熟,还有创作者的真诚度等因素,都是这部影片取得好票房的关键。我国对印度影片的引进其来有自,比如上世纪50年代的《两亩地》,80年代的《流浪者》《大篷车》等,都在中国拥有很好的口碑和传播度。近年来,《三傻大闹宝莱坞》《我的个神啊》等优质作品也为印度电影在内地积累了人气。《摔跤吧!爸爸》在一定程度上受惠于此前建立起的好口碑。当观众对好莱坞出现一定审美疲劳时,这部电影应运而生;加之影片上映同期恰逢我国“一带一路”峰会的召开,形成了积极的社会氛围,影片占到了天时地利人和,是各种合力作用的结果。观众口碑的发酵是《摔跤吧!爸爸》票房胜出的关键,中国电影受互联网传播影响越来越大,这为该片的高票房贡献了很大力量。


《摔跤吧!爸爸》为中国电影人带来一些启示。


其一,该片在与《银河护卫队2》的对抗中胜出,证明了一部电影最重要的是要有好故事,要有情怀表达,还需要用电影的方式把它们表达得入情入理,打动人心。中美TWO重启谈判在即,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摔跤吧!爸爸》的出现对中国影市和世界电影市场都有着一定的特别意义。正如印度电影已经与本土观众建立了良性互动关系,中国电影也应该与自己的观众建立同样的良性互动关系。归根结底还是要从生活出发,扎根人民,寻找具有中国精神的中国故事,并用电影的方式讲好故事,同时还要有发自内心的诚意和表达,真正打动观众的内心。毕竟中国观众的很多心理需求只有国产电影才能真正满足。未来,也只有真正以电影的专业化和敬业精神来提高电影品质,才可能持续赢得观众,同时激发观众新的需求,最终实现中国电影的可持续发展。


其二,随着这些年国产电影工业化发展的加速,重工业电影在中国市场的号召力和比重越来越大,轻体量的电影作品越来越难在市场取胜,在此方面,《摔跤吧!爸爸》也能成为很好的参照。轻工业和重工业是相对的概念,应该辩证看待彼此关系。《摔跤吧!爸爸》对于中国电影人学习如何靠故事和情怀取胜有很大借鉴意义,但也要看到,中国电影现在已经发展到需要提升工业化水平、进行整体性升级换代的阶段。中国电影需要“轻电影”跟好莱坞打“游击战”,也需要有重工业产品跟他们打“阵地战”,所以我们既需要具有多样性的中小成本电影与美国电影做差异化竞争;同时也需要更多重工业产品,通过电影工业的升级换代来争取更广泛的观众。所以,对于轻重电影“两手都要硬,两手都不能软”。基于以上认识,中国电影评论学会正在筹备中国电影工业升级换代(中国电影工业新标准)高峰论坛。


其三,《摔跤吧!爸爸》是很好的印度电影“走出去”的范例。我之前一直反复强调,中国电影要想走出去是一个“技术”问题,必须上升到战略层面来实现。印度电影在工业化基础、国际化水平、语言等方面相对我们有一定优势。中国电影需要在内容生产能力以及渠道建设等方面同步推进,才能创造国际传播的新局面和新格局。从这个意义上讲,“一带一路”为中国电影的国际传播提供了机会。全世界都在寻找更好的方式来突破好莱坞电影全球霸主的地位,“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有可能带来新的契机。“一带一路”为中国电影可持续繁荣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特别是为中国电影的国际传播提供了新的历史性机遇。对电影而言,古代丝绸之路,现代“一带一路”战略,蕴藏着极其丰富多彩的故事资源,是电影的富矿和金矿,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中国电影独特的战略性资源。如果我们有足够的智慧和能力把这种独特的战略性资源转换为现实的电影生产力,不仅可以以文化软实力助推完成民心相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且还有可能突破全球化背景下世界电影好莱坞一枝独秀、一家独大乃至绝对性垄断的地位,以多样化、多元化的电影新格局有效改变世界电影的地理版图和文化版图,实现全球化背景下电影领域的“全球化再平衡”。



《摔跤吧!爸爸》很让我感动,也颠覆了我的很多既有认知。我们经验里票房爆发的要素,它几乎一个都不占。乍一看这部影片是个“三无产品”,无明星、无大投入、无唯美画面;再加上档期不好,前有《银河护卫队2》的围堵,后有《拆弹·专家》《记忆大师》《喜欢·你》《春娇救志明》《速度与激情8》等几大追兵,面对的是优质国产片和好莱坞大片的四面夹击;而且宣传力度也不够,映前行业大都不看好。它最终的逆袭再次验证了“内容为王,口碑致胜”的硬道理。


从题材上来看,《摔跤吧!爸爸》犯了卖座影片的两个“禁忌”——人物传记片和体育片,按以往惯例而言,涉及其中任何一种都可能“必死无疑”。再说卡司、视听冲击力和画面美感,跟同日开画的《银河护卫队2》比起来,《摔跤吧!爸爸》都不占优势,甚至显得有些土里土气。但偏偏这么一部“土得掉渣”的影片却赢得了“高大上”的票房,可以成为我们学习的经典案例。


这既是一部经典的励志电影,也是一部特色的适合全家观看的电影,观众不分男女老幼,不分层级,也不分种族。它的普世性与好莱坞不同,完全是由印度本土现实出发,用小人物带动大能量。首先,影片的人物塑造很成功。影片讲述的是小人物如何改变命运、实现梦想的故事,很接地气,对观众来说有天然的亲切感。而且这个人物突破了“马斯洛需求金字塔”的层序,他是身处在“生理需要”层级却追求着“自我实现需要”,是个心无旁骛、非常纯粹的形象。在这样的前提下,《摔跤吧!爸爸》体现出超强的讲故事能力,没有任何道德说教色彩。全片娓娓道来,循循善诱,好像一幅缓缓展开的画卷,润物细无声般地让观众自己领悟。影片通过娴熟的镜头语言和一个个巧妙的细节设计,表达父女两代对梦想的追求,也传递出父亲对女儿的爱——告诉她用什么方法改变命运,告诉她命运永远掌握在自己手中,告诉她只有通过个人努力和坚持才能成功。特别是影片最后,父亲点醒女儿,获得冠军不只是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而是为了更多热爱这项运动的人,为了改变更多印度女性的命运。站在这样高度的爱与我们生活中寻常所见的父母之爱不同,是普世的大爱,所以也格外能引起观众的精神共鸣。


其次,影片很善于从幽默中展示人性的真实,让观众在哈哈一笑中产生认同。反观我们自己的电影创作,确乎存在某些与“填鸭式”教育类似的思维惯性,有些时候总是习惯先讲道理,灌鸡汤;《摔跤吧!爸爸》不同,它先讲故事,立人物,还能让你觉得轻松愉悦。再说运动题材。影片把单调且专业性强的摔跤比赛拍出战争大片的紧张感和刺激感,凸显了宝莱坞的专业水平。我们自己近两年来也生产过一些体育题材的影片,拍得美则美矣,但总感觉扣人心弦的东西少,深层次的表达少。


有人说《摔跤吧!爸爸》取得的成绩与当下中国影市的现状直接相关,我并不认同。我觉得这部影片就是靠内容取胜,无论放在什么样的环境下,放在什么档期上映,同样会取得好成绩。风沙吹尽始见金,好电影永远不会被埋没,要相信我们观众的鉴赏能力。


对于这部影片,我们行业和媒体的反应是滞后的,只有观众最敏感。究其原因,正是因为我们身处自媒体时代,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摔跤吧!爸爸》正是凭借好口碑和观众的助推反败为胜。所以,这部影片让人惊艳的票房,可以说是“人民的名义”使然。这从排片走势上就能看出来,真是硬靠观众好口碑推起来的,他们倒逼市场提高排片,这是任何院线都抵挡不住的。我预计,它的总票房能达到10亿元,超过《银河护卫队2》不成问题。


这部影片的走势跟之前的《夏洛特烦恼》类似,预期不高,开画不高,由上座率支撑着逐渐提起来。大地院线刚开始的排片率是15.9%,当时全国平均排片是13%;周日我们提高到18%,周一到20%,周二到26%,大盘当时是20%,现在我们排片超过30%。影片上映之初,大地举办了“光影会谈”活动给影迷进行了推荐。


这部电影为行业所津津乐道的一点是,它以中小制作体量完成了对好莱坞大制作的逆袭。以小制作打败大制作,它并不是孤本,早在《失恋33天》《战狼》《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夏洛特烦恼》等影片上映时,我们的市场上就已经出现过。而《摔跤吧!爸爸》在今年这个当口出现,又有另一层意义。今年年底WTO保护期到期,国内电影市场可能会面临更激烈的竞争,是挑战也是机会。而《摔跤吧!爸爸》恰恰告诉我们,好莱坞不是不可战胜的,世界电影的格局也不只是一元的,坚持自己特色的宝莱坞这次就做得很好。宝莱坞以前给我们展现的是歌舞,这次展现的是故事。他们编剧、拍摄、表演的能力让人钦佩。这都是电影的基本功,也是我们的产业现在有所缺失的地方。所以,中国电影要想真正壮大,不能只是一味模仿,还需要创新,坚持走自己的路;要回归电影本质,苦练基本功,心无旁骛地做好分内事,这是对我们最大的启示。



回顾刚刚过去的4月,“清明档”上映的国产片不少,虽然大都是商业类型片,但除《嫌疑人X的献身》表现不错外,其他几部的票房都颇为平淡。《速度与激情8》随后内地上映,首日票房拿下4.8亿元,总票房超过26亿元,令影院经理们欢欣鼓舞,一扫4月前两周市场不温不火的焦虑。可这也让一些国内电影创作者感到茫然,究竟如何才能抓住更广大电影观众的眼球,让他们为国产电影买单?


《摔跤吧!爸爸》在这个当口出现,对中国电影人具有重要意义。


电影作为文化产品的一种,和其他消费品得以区分的明显要素之一是——具有强烈的文化属性。这种差别源自地域、民族、语言、国情、社会形态等因素的天然不同。文化差别首先存在于观众的欣赏习惯里,进而影响他们对影视作品的选择原则。有时候,观众想要去看与自己生活反差大的、甚至完全脱离现实的影视剧;有时候,他们又想要看能准确触及社会痛点的影视剧。这里所说的“痛点”可能是观众喜怒哀乐中任何一种强烈的情绪,也可能是他们内心里有共鸣的情感,或者是他们最想了解的事。


回望2015年开始的IP热中大量的玄幻题材、穿越题材、玛丽苏故事等影视剧,它们基本属于前一种“与自己生活反差大”的类别。多数在大银幕上以声光效果取胜的美国大片也同属此类。


《摔跤吧!爸爸》不同,它所讲述的在女性社会地位低下语境中的励志传奇,虽是印度故事,但因为同为东方国家,其中的情节、人物所面临的困境、爸爸所采用的极端方式、贫困女孩试图改变命运的梦想等,都能轻易唤起中国人民的理解和感动。


如果将这种只属于本时代国人情感的题材和故事归入现实题材,那么浏览今年各档期公布的片单时,我们会遗憾地发现这类题材影片并不多见。也许,这是因为有的出品公司和电影制作者认为观众去看电影就是为了逃避现实。诚然,电影被称为“白日梦”,在影院里遁世两小时确是观影心理诉求之一。但这不意味着中国观众不希望用另一种心态去看电影,与“遁世需求”一样,感动和共鸣也同为观众的观影心理诉求。


相对于好莱坞熟练精准制作的超级英雄和特效大片,也许这种唯有国人才最熟悉的现实题材,才是中国电影人更占优势的领域。当然,前提是找到正确的讲述方式、价值观表达,以及与之相匹配的合格的编导摄录美表等主创人员。


拍自己熟悉的人和社会生活,按说应该不是什么难事。可惜的是,以我作为老师教学所接触到的学生也好,或者作为制片人所认识的从业者也好,有部分人缺乏对现实的观照、观察、体会,更别提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一些新导演乐此不疲地玩结构、织线索,却怎么也无法做出扎实有血肉的人物,所以只能用层叠堆砌的情节去制造炫酷的感觉。


笔者认为,中国电影人若想真正在中国电影市场有稳定的立足之地和市场份额,除了学习好莱坞的技术、管理外,学学伊朗、印度、日本等近邻,多关心关心中国社会和现实中普通人的情感故事,不啻为有益选择。



从不同角度考察《摔跤吧!爸爸》的成功,可能得出的答案不尽相同。先从印度电影角度来看。说起宝莱坞,很多人都有一个刻板印象——一定是俊男美女,载歌载舞。这在《摔跤吧!爸爸》中有明显变化,虽然影片当中仍有歌舞元素,但已经相当克制。当宝莱坞的歌舞成为其最主要标识时,并不利于更大众化的传播,因为本土性太强。《摔跤吧!爸爸》里的印度歌舞则完全在普通观众可接受范围内。这只是个例子,它表明印度电影开始逐渐放下对自己传统的执着,在保留原有特质的前提下,让自己变得更适合国际化传播。这意味着,曾经被赋予强烈本土化标签的宝莱坞文化,已经发生了变化。宝莱坞和好莱坞一样,开始有了向全世界传播的欲望,并且也拥有与之相匹配的能力。在心态上,它调整得非常好,不犹豫,很坦然。对于印度电影来讲,这是非常大的进步。这对中国电影走出去同样有借鉴意义。“走出去”之前首先要知道我们的文化传统是什么,如何把其中有益的血脉保留下来。其次,还需要做中国传统的现代化转变,这个“现代化”就是要考虑在国际传播中需要放弃的部分,这是一种演进,也是策略上的调试。


从中国电影市场角度来看。《摔跤吧!爸爸》现象的出现对于中国电影市场来讲是标志性事件,说明中国观众一直在成长,他们开始更关注剧情、人物,而不只是看视觉奇观。他们发现这部印度电影更耐嚼、更有味道、更有人性的温暖。相反,《银河护卫队2》更多呈现出冰冷的工业产品的味道。当观众对好莱坞商业大片出现审美疲劳时,正是国产电影崛起的好机会,遗憾的是,当时的国产电影并没能出现像这部印度电影一样的作品——在各个方面都达到很好的平衡,几乎找不到短板。如果将《银河护卫队2》和《摔跤吧!爸爸》进行对比的话,就会发现好莱坞制造的幻想类大片更适合观众带着逃避现实的心态观看;《摔跤吧!爸爸》恰恰相反,它和我们的生活、情感有非常多的贴近性,同时又能让观众从中生发出理想来。“理想”跟“幻想”不一样。打个比方,幻想好像一个人通过烟酒获得了短暂亢奋,紧接着会出现强烈的乏力感,而理想就是这时候喝到的一碗鸡汤。《摔跤吧,爸爸》正是一碗让人充满元气的印度“土鸡汤”。很多观众看完后会带着家人朋友再去看,证明中国观众需要这种以现实主义美学为导向的优秀故事。


再从电影研究角度来看。这部影片带给了我们久违的感动。因为像这样扎扎实实地把一部传记片讲好、而且能讲得充满剧作上的饱满度和力度,我们自己的电影已经扔下很久了。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摔跤吧!爸爸》中表现的印度社会现实问题,包括性别问题、城乡差距问题等,对于中国观众都有着天然的亲切感。所以,这部影片今天能取得这样的成功,也是因为对于中国市场来说,印度影片先天比好莱坞电影更有文化和社会形态上的相近性。


那么为什么这次出来的是《摔跤吧!爸爸》,而不是好莱坞之外的其他国家的影片?这与印度电影的特性有关。对比来看,欧洲电影的创作方法和观念与好莱坞有血缘上的关系,不会让中国观众产生强烈共鸣。日韩因为地缘政治的原因,在电影上也更靠近好莱坞。伊朗电影虽然口碑很高,但它更喜欢比较平实的叙述和批判现实主义的方式。印度电影则不同,印度电影人始终没有放下用电影反思自己民族和社会问题的传统,但对于现实的观照,印度电影人的心态更好,惯于用比较乐观的方式和更加理想化的态度去实现。所以我们看到他们的电影始终把重心放在人物身上,而不是消耗在批判性上,这是非常明显的“艺术”的立场,而不是社会学者的立场。印度电影人牢牢站在艺术和电影本位上,先把艺术做纯粹了,其他的社会功能等都是第二步再要考虑的,这是非常正确的文艺观。这也符合中国乐感文化的传统,我们的观众接受起来没有障碍。


从全球各国电影文化的发展趋向来看,美国电影和日本电影整体呈现下滑趋势,韩国处于持平期,欧洲电影因为欧洲文化的各自为政,没有办法凝聚成在价值观、艺术形态方面特别完整的力量。这为另外的两级力量——中国电影和印度电影带来机会。中国电影现在可能还差一步,就是如何完成大陆、香港、台湾甚至更广范围内的华语电影力量的整合,这个目标还处在努力过程中。而印度电影文化相对来说比较单纯,不存在各种力量拉扯的问题,产业发展正好处于上升期,所以是站在了从本土化向国际化进发的很好的时间点上。



看《摔跤吧!爸爸》时,笔者坐在影院第一排,离银幕略有些近。半仰着头的姿势带来的好处是,可以让时不时盈了眶的眼泪缓冲一会再落下。影评人赞誉某部影片时总喜欢用“全程无尿点”来形容,真正做到的确乎是少数,但《摔跤吧!爸爸》是其中的货真价实者,因为这部电影几乎全程是泪点,满满是感动。


对于《摔跤吧!爸爸》,很多观众的观影感受颇为一致——丝毫未觉察到这是一部时长140分钟的“体育传记类故事片”。好莱坞的类型片“划分大法”到了这里似乎忽然失灵,观众只记得自己看了一部“好电影”,在获得了酣畅淋漓的快感后难以抑制内心的喜悦,于是心甘情愿掏腰包再看几次,或者兴高采烈挤进了“自来水”大军行列。


鲜有人提前料到,当这部中等体量的宝莱坞影片对阵有着广泛粉丝基础的漫威特效大片时,竟会发生如此戏剧性的逆转。这样的结果发生在WTO谈判即将重启的微妙时刻,确为行业所喜闻乐见,但只有当这部电影成为包含“三四十岁圈外中高层男性观众”等在内的大量非典型性观影人群的心头好,甚至成为小区里带娃阿姨们的街谈巷议时,才让人切实产生了一种不真实的兴奋感。它不再像《变形金刚》系列或者《速度与激情》系列,只是城市时尚年轻观众的专利,而是囊括了更为广泛且下沉的观影群体。


凭心而论,这部体育励志片的很多情节和人物刻画都显得有些套路,但让人钦佩的是其在满满套路之下仍获得观众赞不绝口的电影制作功力。由观众口口相传带来的扎扎实实的上座率倒逼院线提高排片,这又是一次观众和好内容的胜利。这种胜利我们曾在《战狼》《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夏洛特烦恼》等一批国产影片上映时见到过,如今再次在《摔跤吧!爸爸》身上得到印证。


关于这部电影已经有太多丰富的解读,这里只想再多谈一谈影片主演兼制片人阿米尔·汗。他不只是头顶“印度刘德华”“印度阿汤哥”光环的宝莱坞巨星,更是享有“印度国宝”称号的电影人。除了奉献出《地球上的星星》《三傻大闹宝莱坞》《我的个神啊》和《摔跤吧!爸爸》等现实题材佳作,促使印度社会某些陈规陋习发生改变的电视纪实节目《真相访谈》也出自其手,被誉为“印度的良心”。


与以往相同,《摔跤吧!爸爸》再次为我们呈现出“两个阿米尔·汗”,一个是电影里的父亲角色,一个是银幕外的“电影的赤子”。在“父亲”的身份里,他以一己之力对抗整个世界,为女儿们撑起挑战命运的一方净土。在“赤子”的身份里,他为我们展示了对“电影人”这个名称赤诚朴素的解读——认认真真讲故事,老老实实拍摄和表演,不投机取巧,不哗众取宠,也绝不轻易拔高自己,更饱含对民族和民众的拳拳之心。所以,归根结底,《摔跤吧!爸爸》的胜利是一场电影赤子的胜利。我们对这部影片的钦佩中也包含着对“阿米尔·汗式”电影人的钦佩。


阿米尔·汗的电影作品为宝莱坞带来一系列国际影响力,他曾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谈及心得。“做一部国际化电影,最重要的是要忠实于所讲述的故事。如果你的故事在这里需要一段歌舞,那么就加入歌舞,如果不需要,就放弃。一切以电影的素材和故事为准。”这一次他继续忠实于自己的理念,拍了几乎没有歌舞的“非典型”印度影片。他也有自己的野心,他说:“中国和印度都有很大的电影市场,如果有一个故事可以把印度和中国的观众都带进电影院,就占了差不多全球一半的市场。”如今,这个愿望基本实现。《摔跤吧!爸爸》不只成为了印度当年的票房冠军,并以超越前一部7倍的成绩创造了中国内地印度影片的新票房纪录,在欧美市场上也取得不俗战绩。


当我们振奋于某些国产影片特效技术的日渐成熟,同时又惋惜于它们失之于好故事和好创作心态的时候,《摔跤吧!爸爸》让我们再次看到“重回初心”的重要性。


@《摔跤吧!爸爸》


@《人民日报》

一些印度电影的成功,原因还在于其并没有因为坚持民族特色而拒绝外来优秀元素,也没有一味“崇洋”而丢掉本土的优质资源,而是坚持发扬本民族特有的歌舞文化和吸收外来精英文化双管齐下,并始终与瞬息万变的社会现实保持良性互动。


@冯小刚

一位说话靠谱的朋友强烈推荐我去看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昨晚和二十几个朋友一起看了电影,片尾升字幕时七八个人猴急往外跑,尿憋的。事后茶叙全体评价:好看!


@尹鸿

看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座无虚席。时光、豆瓣评分居然8分9分以上。应该说这是一部根据真人真事进行了类型化改造的主流体育片,但其艺术的完成程度,从剧作到表演,从节奏到音乐都相当惊人,一个大家不熟悉的体育运动,一个父与女的情感故事,被表现得收放自如、酣畅淋漓,影院里不时传出感动不已的抽泣声。虽然这是一部大众通俗电影,但的确为国产电影上了一课。国家荣誉、个人梦想、家庭感情、女性自立四大主题都比较自然地包含在故事之中。中国出了那么多冠军,竟然出不了一部像样的体育电影,这是个值得反思的好案例。


@高群书

刚看完《摔跤吧!爸爸》,确实好。最好的还是摔跤比赛场面,动作设计真实准确流畅,少年青年两姐妹都不是运动员,训练六个月,达到专业级别,得付出多大努力?实在值得所有中国演员学习。加油吧,中国演员。


@宋方金

宝莱坞影片《摔跤吧!爸爸》逆袭好莱坞影片《银河护卫队2》再次说明:在故事行业,故事是真正的胜负手。中国电影别再用重工业和审查这俩说法来逃避现实了。这是我对《摔跤吧!爸爸》的测评报告。哭和笑是人类两极情感的表达方式,它是人心在人间的宝贵形状。


@开心麻花刘洪涛

一部电影,入场要排长队,且座无虚席;电影院男厕所要排队;影院临时增加的下午场票子全卖光……《摔跤吧!爸爸》彻底火了!电影的节奏和音乐非常好!热烈祝贺!我们要虚心向印度同行学习!


@鹦鹉史航

《摔跤吧!爸爸》的票房确实养眼,我认识的一个女孩,已经11刷了,我怀疑她直接去偷师学艺了,也许邻座会被她伤及。


@梁宏达

从剧情来看,《摔跤吧!爸爸》充满了“套路”,但阿米尔·汗拍成这样,你得服。


@励志达人王达

#摔跤吧爸爸# 起初看到这部电影,我是拒绝的。原因只有一个:印度电影里面的歌舞不说,片长基本2小时以上,不符口味。最后也是勉强去看的。影片的主线清晰,片长但不冗长。细节上,父女的关系,青春的叛逆,父爱无疆,有励志,有亲情,谈梦想,唱青春。每一个情节,都能预料到,但每次都有惊喜,肉搏、冷漠、煽情,恰到好处。虽然最后男主被关在小黑屋,桥段老套以外,其他无可挑剔。毕竟评分9.8,赞!


推荐阅读


2017欧歌赛的惊喜舞美 错过一次等一年|干货


“周播剧”成长记:成也古装、败也古装!


独家|《欢乐颂2》,更多爆点在路上


如需转载请在文章开头注明来源,并附上原文链接。更多资讯请登录手机版“综艺+”m.zongyijia.net

*“综艺”订阅号投稿及业务联络:182-1013-1956,135-2158-7321

*“综艺”订阅号已入驻今日头条、一点资讯、新浪微博、网易、搜狐、百家号、UC订阅号、UC头条号、360众媒、界面媒体平台。


现在请长按二维码图片,关注我们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