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耳畔中国》:安徽卫视锻造音乐文化节目精品

2017-05-25 秦霍然 综艺

导读

作为2017年第一季度卫视晚间黄金档唯一一档音乐节目,《耳畔中国》用“中国风”为音乐节目开辟了新的探索空间。


作为民间文学的一种形式,民歌有着悠久的传统历史,也有辉煌灿烂的前世今生,国内首档大型中国风音乐竞唱节目《耳畔中国》,以传统民歌为内核,创造性地将竞唱演绎和文化解读有机结合起来,呈现中华文化魅力、彰显民族自信,向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展现了民歌的价值和意义,促进民歌的传播和传承,进而增加民族凝聚力。


2月17日—4月21日,《耳畔中国》每周五21:10在安徽卫视晚间黄金档播出,全季共十期。节目播出后收视口碑均表现不俗,据广视索福瑞35城数据显示,《耳畔中国》单期最高收视率达1.109%,省级卫视单期最高排名第2,整季节目正片全网点击量近2亿。《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官方权威媒体先后发声为《耳畔中国》集体点赞,更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评为2017年第一季度广播电视创新创优节目。



5月25日,安徽卫视《耳畔中国》节目研讨会在京举行,王黎光、雷佳、捞仔等明星嘉宾,节目主创团队,龚爽、傲日其愣、陈燕妮等前三甲优质选手,喻国明、高晓红、尹鸿、关玲、冷淞等业内知名学者,以及金兆钧、姚艺君等来自音乐界的专业人士汇聚一堂,共同分享、研讨《耳畔中国》节目的实践经验。



研讨会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宣传司司长高长力高度肯定了《耳畔中国》打造民歌竞唱、深耕传统文化的创新实践,并对文化类节目的发展前景提出了建设性的构想。


坚定文化自信  构建歌唱类节目新模型


《耳畔中国》是安徽卫视自主研发的原创节目。将民歌从悠扬的乡村山野、城市的谧静角落和百姓的口耳相传之中搬上电视荧屏,传递到世界耳畔,作为2017年第一季度卫视晚间黄金档唯一一档音乐节目,《耳畔中国》用“中国风”为音乐节目开辟了新的探索空间。



在嘉宾阵容上,歌唱家蔡国庆担任“耳畔召集人”,在节目中担任串讲的角色;著名歌唱家阎维文,著名歌唱家雷佳,以及中国音乐学院院长、作曲家王黎光担任专家评审团。此外,节目组邀请了曾在《百家讲坛》授课、担任《中国诗词大会》评委的南京师范大学文学系教授郦波,以纯粹、专业的音乐角度,对参赛歌曲背后的文化知识和渊源做解读,扩充了一个音乐类竞赛节目的文化深意。观众在看节目的过程中,不仅能听歌,还可以学到歌曲的文化背景。



谈及节目,安徽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台长、总编辑庄保斌表示,研制《耳畔中国》是安徽广播电视台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响应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推动广播电视节目自主创新要求的具体举措。“这一重要实践成果表明:一是看似‘高冷’的文化类节目能同时收获市场认同和好口碑;二是想要做出叫好又叫座的文化类节目,必须符合观众的基本价值认同,从而实现情感上的趋同;三是要敏锐地把握时代潮流,尤其是关注年轻群体的兴趣点,用他们更易接受的方式来包装和传播传统文化。”


庄保斌说,《耳畔中国》体现了三个关键词,即责任、情怀、匠心。在流行音乐节目盛行的当下,《耳畔中国》不满足于翻新节目形式,而是极具大局观,聚焦音乐内容的挖掘与创新,主打中国民歌和“中国风”音乐。并在保持民歌原有韵味和审美取向的基础上,用符合当下观众尤其是青年一代审美诉求的方式传承传播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耳畔中国》音乐总监捞仔曾操刀制作《欢乐颂》《解救吾先生》等热门影视金曲。《耳畔中国》节目现场的所有曲目均来自于节目组从网络选出的“100首经典民歌”,捞仔领衔的顶尖乐队担当现场演奏及制作,确保了“耳畔”呈现出原汁原味的民族风音乐。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喻国明教授在研讨会上表示:“衡量一档节目的标准,在于其是否对社会存在价值,《耳畔中国》拥有这个特征。”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影视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尹鸿教授表示认同:“《耳畔中国》将‘中国风’和‘文化风’完美融合,充分体现了民歌的气派和风格。面对流行音乐的挑战,节目中的选手和嘉宾赋有使命感和责任感,这种共同的力量形成了节目独特的风格。”



中国音乐学院院长、著名作曲家、《耳畔中国》音乐评审王黎光教授认为,如今,让文化保鲜是文化创新非常重要的一步,“创新并不是推倒重来,而是要加固地基建设。”


传播是一档民歌音乐节目的重点与难点,为此,《耳畔中国》营造了“竞技”和“舆论”的双场域,打破了观众与民歌之间的沟通壁垒,将文化与娱乐进行无缝的勾连穿插,在潜移默化、寓教于乐中为观众植入了一份重要的文化认知。节目深入挖掘“民歌历史人文”及“歌者传承坚守”的双重故事,以情感共振和常识教育拉近大众的距离。


正如捞仔所言,《耳畔中国》是对中国各地域、各文化风格的本土音乐的一次大巡礼,是一场文化盛宴。《耳畔中国》也将民族民间音乐以更现代和时尚的方式呈现,让更多观众接受并喜欢。


弘扬民族魂  文化类节目突围


作为主流媒体,安徽卫视在连续研发生产了大型文化品牌节目《百家姓》和赛歌纪实真人秀节目《中国农民歌会》后,具备了更广泛的野心和更精准的定位。《耳畔中国》播出后,有不少观众评论称《耳畔中国》是“国货综艺”“真正有民族魂的节目”。


高长力表示,今年文化类节目的爆发,是近几年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大力推动的成果,《耳畔中国》不仅是综艺节目,还是一档文化教育类节目。著名歌唱家、《耳畔中国》音乐评审雷佳表示,观众对文化类节目非常感兴趣,《耳畔中国》作为音乐文化类节目,是一瓶“老酒”,是用经典的中国风音乐描绘中国、唤醒民族文化记忆。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电视节目模式研究专家冷凇评价《耳畔中国》是一档让经典再度流行的节目,他表示,《耳畔中国》表达了对祖先的敬仰、对文化的领悟、对审美的感知、对祖国的深爱和对生活的歌颂,推动了中国电视节目的创作改革。


值得一提的是,《耳畔中国》是安徽卫视首个采用新版综合评价体系来考核的大型综艺节目,安徽卫视新版综合评价体系对大型综艺节目的考核突出“三性三力”(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创新力、传播力、融合力)这六大指标。在考核收视率的同时,更是强调了节目的综合表现。


思想性上要求节目承担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艺术性上要求制作精益求精,发扬“工匠精神”;观赏性上要求打磨内容,使得节目好看耐看;创新力考察的是节目模式的原创性、节目内容的新颖独到和表现手法的多样化;传播力除了节目在传统媒体中的传播效果,还包括其在新媒体上的传播影响力;融合力是指节目系统化融合表现,包括内容融、平台融、机制融等。


安徽卫视实施的新版综合评价体系,有效修正了“偏收视”乃至“唯收视”的错误考核评价观念。迥异于当前大多数歌唱类节目,也与同时期走红的《中国诗词大会》等文化类节目差异显著。《耳畔中国》以中国风为基础,灵活加入摇滚、交响、歌剧等国际音乐元素,这不是让中国民族歌曲西洋化,而是反过来让更多的音乐元素为中国的经典歌曲服务。


唯有厚积方能薄发。综艺节目市场类型愈来愈多样化的当下,其价值表达也更加多元,但安徽卫视重拳打造的“中国风”,找到了当下观众最需要的文化内涵,而事实也证明了,这番创新与坚守获得了观众和市场的认可。


推荐阅读


锤炼精品 网大前方“高能”


从戛纳看上海,东方娱乐要出海——专访东方娱乐总经理兼东方卫视中心总监李勇


《花儿与少年3》怎样“冒险”与“保鲜”|专访总导演吴梦知


9.1的豆瓣高分 《白鹿原》用实力铸就大剧范儿


如需转载请在文章开头注明来源,并附上原文链接。更多资讯请登录手机版“综艺+”m.zongyijia.net

*“综艺”订阅号投稿及业务联络:182-1013-1956,135-2158-7321

*“综艺”订阅号已入驻今日头条、一点资讯、新浪微博、网易、搜狐、百家号、UC订阅号、UC头条号、360众媒、界面媒体平台。


现在请长按二维码图片,关注我们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