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论原创与改编的“博弈”|观点

2017-06-16 徐江 综艺

导读

原创剧本和小说改编,一直是剧本生产的两大支柱类型。孰重孰轻,哪个更受欢迎?一时很难断论。



对“收视率统计”这类东西,我一向将信将疑。国内的收视调查,细节上未必禁得起推敲。通常只能把它看作是剧方、播出平台的推动力度以及观众反馈这二者之间的一个指标。比如前段时间《剃刀边缘》的“烧脑”品质和收视都不错,但数据远远落在《人民的名义》之后。我问了一些身边的人,不少人都没有看《人民的名义》,还有些中途看的,却在吐槽该剧依然有些套路化,这与众多一面倒的表扬性评论有一定出入。从我个人的角度而言,出自小说改编的《剃刀边缘》与原创剧集《人民的名义》(同名小说是在剧本之后创作的),品质未必差多少。



原创剧本和小说改编,一直是剧本生产的两大支柱类型。孰重孰轻,哪个更受欢迎?一时很难断论。曾经有一个阶段,由名著和当代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成为收视重镇,而且这个局面一直延续到近年的《红高粱》《芈月传》《大刀记》以及剧版《白鹿原》。可备受关注的《白鹿原》刚一播出,旋即为避开《人民的名义》的风头选择延播,足可见重量级的原创剧未必会逊色于重量级的名著改编剧。



在原创与改编的“博弈”里,口碑和品质不见得每次都同步。谁能在口碑上胜出,要看谁能更精致,谁更贴近观众的观赏趣味——审美的、社会情绪的,以及是否填补了类型剧的某些空白。还以《白鹿原》为例,该剧演员阵容和制作品质都不错,改编也很努力,完胜几年前的电影版,可与当初《平凡的世界》相似,两剧都有些吃亏在剧情的想象力上,剧集灵动的地方少,显得平淡。虽然该剧富于陕西的地域色彩,但比照近年大家熟悉的几部农村戏,无论是强调年代感的《老农民》,还是在平淡中咀嚼人性的“乡村爱情”系列,以及更时尚化的《马向阳下乡记》,《白鹿原》在趣味性上还是寡淡了一些。这固然与编剧的改编意识有一定关联,但更多的,恐怕还是受制于原著的气质与情节,改编时有些过于忌惮原著“当代文学经典”的名头。


名著改编,一旦改编意识不够新,原有的情节和人物架构优势很可能成为一种负担。《白鹿原》延后播出,固然避开了《人民的名义》对公众关注度的裹挟,但正式播出后,依然要在荧屏上直面另一部“烧脑”原创剧《卧底归来》。有意思的是,两部剧集的部分主演还有重复。相对于《白鹿原》旧时代风云变幻在乡村一隅的折射,一些观众会优先选择追捧更紧张、悬疑,且具当下感的《卧底归来》,也并不令人意外。


原创剧本和文学作品改编,前者的优势是自由度,后者的优势在于原著的人气预设。但制作阵容、审美趣味和观剧的心理前提,这三点哪一点稍弱,都有可能为剧集的收视争夺带来致命的障碍。怎么规避?就要看操盘者的审美,以及这种审美在观众中能获取多大共鸣了。所以,每年乃至每个播放季“剧王”的造就,其关键固然在演员阵容、题材、投入,但最后比拼的还是综合实力。


电视剧越来越难拍,不过对观众而言,这一定是件好事。毕竟前有更精致的英剧美剧,后有更灵活、接地气的网剧,靠拍各类“神剧”、传统剧很难混下去。


推荐阅读


《明星探索之旅》——通过五部纪录片看人类与濒危野生动物之间的故事


专访华策赵依芳、SMG王磊卿 谈战略谈爆款


影视营销新攻略|特别策划


《笑声传奇》激发新锐、逼出传奇,重燃喜剧烽火!


如需转载请在文章开头注明来源,并附上原文链接。更多资讯请登录手机版“综艺+”m.zongyijia.net

*“综艺”订阅号投稿及业务联络:182-1013-1956

*“综艺”订阅号已入驻今日头条、一点资讯、新浪微博、网易、搜狐、百家号、UC订阅号、UC头条号、360众媒、界面媒体平台。


现在请长按二维码图片,关注我们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