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红色题材如何“恰到好处”?专访《秋收起义》导演

2017-08-16 冯刚 综艺



《秋收起义》没有过度呈现战争场面,而是将故事合理化作为主要创作方向,让“每个抉择”拥有合理的逻辑。摄制组辗转长沙、怀化洪江、浏阳文家市镇、浙江横店4地市,拍摄200多个场景,累计投入群演近2万人次。


“通过《秋收起义》,我希望大家可以了解到,这段历史不只是教科书上的一段话,而是无数革命前辈用青春和热血铸就的丰碑。”导演嘉娜·沙哈提说。


芒果影视、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湖南和光传媒等联合摄制的大型红色青春史诗电视剧《秋收起义》,由拍摄过《恰同学少年》的嘉娜·沙哈提团队操刀,侯京健、赵韩樱子、黄勐、白恩、夏德俊等国内青年演员主演。该剧讲述“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爆发后,毛泽东等老一辈共产党人领导“秋收起义”,逐步建立由党绝对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点燃中国革命希望之火的历史故事。该剧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列入“庆祝八一建军90周年献礼参考剧目名单”,于8月1日19:30在湖南卫视金鹰独播剧场播出。

真实还原 以青春诠释青春

电视剧《秋收起义》对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共产党人面对反动派围剿,在困境中为党、为中国革命找寻出路时面临的挑战做出了呈现。该剧剧本由总编剧黄晖协同柳桦、杨宏、刘雪萍、叶牮五位编剧共同创作,编剧团队根据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专家意见和建议,历经10个月完成剧本并通过审查。



制片人邹鹏介绍,《秋收起义》摄制组辗转长沙、怀化洪江、浏阳文家市镇、浙江横店4地市,拍摄200多个场景,累计投入群演近2万人次。


为了全面再现“秋收起义”宏伟历史,剧组在总投资之外,建造湖湘红色文化影视城。城内浓缩了民国时期湖南地域的功能性建筑,真实还原了当时的建筑风格。1月16日建设完毕后,剧组于当月18日进入取景拍摄。


对秋收起义革命家们的青春形象进行全景呈现是该剧的亮点。十年前拍摄《恰同学少年》时,嘉娜·沙哈提团队就要求选角尽量贴近原型年龄,并以此为延展,提出“红色偶像剧”概念。监制、编剧、导演团队和《恰同学少年》一脉相承的《秋收起义》也延续了这一理念。《秋收起义》中,32岁的侯京健扮演当年34岁的毛泽东,25岁的李政阳扮演同龄的罗荣桓,即便如潘心源、宛希先等不为观众熟知的人物,制作团队也以此原则进行选角。


嘉娜·沙哈提认为,《秋收起义》的感人之处在于,老一辈革命家在他们青春年少时,为实现理想做出人生抉择的心路历程。即便是在当下,老一辈革命家们“为理想而挥洒青春”的豪情壮志依然能够引发青年观众的共鸣。虽然年轻演员在演技成熟度以及对时代人物的理解上会有所欠缺,但是他们会把青春的激昂带到角色中来,而且因为年龄相近,他们也能够更好地拿捏人物的思想变化。随着拍摄的进行,年轻演员们辗转各地,经历“秋收起义”的全过程,在体味着前辈们革命友谊的同时,他们之间也会快速建立起亲密关系,同龄人之间的凝聚力逐渐显现。“这种体验有利于他们揣摩人物性格,在剧中的表现会非常本真。”

为理想而奋斗 激发年轻观众共鸣

在《秋收起义》后期剪辑时,曾有年轻的工作人员感慨,“虽然学过这段历史,但不知道‘这条路’如此难走。”


 “课本对秋收起义这段历史的描述仅限于事件的发生以及事件的意义。但直到井冈山会师,这期间长达一年的战火洗礼是教科书无法展现的。” 嘉娜·沙哈提表示,当人们接受历史给出的结论时,会认为某件事情的发展理所当然,从而忽略了当事人摸索道路时的艰辛。秋收起义时期,毛泽东提出“到敌人武装力量薄弱的地方去”,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实践却很难。“哪里是薄弱的?如何去?实现这句话要经历很多磨难,做大量的工作,才能够统一思想,最终实现目的。”任何走向成功的人,困难的不是他们做出抉择的瞬间,而是在做出抉择后如何将大家统一到正确道路上,这一过程必然面临着不同视角和出发点的交锋,这才是最复杂、最有趣、最值得关注的。“我们需要展现的就是这个过程,让大家看到教科书上没有呈现的真实内容。”


嘉娜·沙哈提表示,红色题材作品创作时往往要遵循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三性统一原则。“首先,立意要正确;第二,要尊重史实,不能胡编乱造;第三,讲求历史真实性的同时,将内容故事化,让剧集接地气,吸引观众。”



《秋收起义》没有过度呈现战争场面,而是将故事合理化作为主要创作方向,让“每个抉择”拥有合理的逻辑。嘉娜·沙哈提举例,剧中22岁的秋收起义总指挥卢德铭为掩护大部队而选择牺牲。一位22岁的年轻人,为什么会在生死关头做出如此抉择?为了使剧情更为合理,制作团队在前面的剧集中对此进行了铺垫。


“卢德铭和师长曾进行过探讨,走上革命这条路,前面有人牺牲,后面就有人补上。确立信仰之后,为追求自己的目标,牺牲如果不可避免,我们是不是做好了准备?”嘉娜·沙哈提相信观众在了解卢德铭的信念之后,能够顺理成章地接受他随后的选择,而此时卢德铭的人物形象也就更加丰满。“我们希望观众能够感受到,这些年轻人,甚至是观众的同龄人,正在牺牲生命,为自己的理想奋斗。”

对话《秋收起义》导演嘉娜•沙哈提

红色题材创作的“恰到好处”与“精神”呈现



《综艺报》:红色题材作品在拍摄过程中有哪些难点?


嘉娜·沙哈提:红色经典题材也好,历史题材也好,共通点就是需要在历史框架内创作,可以任意发挥的空间不多。每个真实人物,每个历史事件的发展,都有一条严格的轨迹,创作过程中我们需要摸索它,把一些突出的点反映出来,这个过程恰恰我觉得是最有意思的部分。


《综艺报》:湖南卫视的观众群体主要是年轻人,作为一部革命剧,《秋收起义》选择在湖南卫视播出,你是否有压力?


嘉娜·沙哈提:当得知这个片子要在湖南卫视播出时,我是有担忧的。但是湖南卫视是个很好的平台,而且是年轻观众非常多的平台,如果片子播出后,能够得到年轻人的喜爱,那就是我们最大的欣慰。


《综艺报》:你一直提到《秋收起义》要真实还原那段历史,具体如何操作?


嘉娜·沙哈提:很多内容都是有据可查的,老一辈革命家们当时做了什么,说了什么,都是可以查到的。我们也会结合历史照片进行揣摩还原——演员的长相严丝合缝、跟原型一模一样不敢保证,最重要的是体会这些人物的精神风貌,我们追求的是神似。


《综艺报》:秋收起义的发生地就在湖南,剧中是否进行了一些有特色的地域设计?


嘉娜·沙哈提:我们尤其注意控制了这一点,因为《秋收起义》要面向全国观众,所以剧中人物基本都是说普通话,但是在一些表述方式上会带有一点湖南特色。我们尽量把它掌握在“合适”的程度上,让湖南观众看了觉得亲切,其他地方的观众又不觉得有隔阂。


推荐阅读

18家影视公司IP争夺战:未来爆款在这里


电综vs网综,植入吸金大比拼


如需转载请在文章开头注明来源,并附上原文链接。更多资讯请登录手机版“综艺+”m.zongyijia.net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