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十大亿万富豪媒体人

2017-08-25 综艺



本文遴选10位已获财务自由意义上转型的知名媒体人,简述其转型路径和进化史,顺序依转型从易到难。


(文/小晅,商业史记)


1.陈菊红


知识人、媒体人、职业经理人



陈菊红是腾讯副总裁,曾供职于南方周末、21世纪经济报道。毕业于武汉大学新闻系。


《文湘莉,在1997年的最后一天》是陈菊红成名作,是一直做编辑的她写的第一篇新闻,发在南周新年的头版上,并无可争议入选年度佳作。本文作者看到此文已是2006年,刚从业四年,奉为新闻启蒙作品。


文湘莉的儿子开着一家小吃店,一天晚上,被派出所带走后次日死于非命,一个普通家庭幸福戛然而止,母亲不屈不挠奔波讨说法。


陈菊红与文湘莉同吃住三天的记录,勾起了三年来一家子人的命运波折。文章没有任何激烈文辞,静水微澜,却有一股强烈的冲击力。


南周新年献词: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看过此文,会深切理解这句话在本国的意义。


南方周末培养了一批这样群星璀璨的记者,他们是记录者、观察者,也是思想者。因为思想,所以命运微妙。


他们也是第一批媒体人转型者,国内主要门户网站,诞生了一大批总编、副总编,许多来自南方报系,陈菊红是佼佼者。


2003年陈菊红去哈佛读书,是中国大陆第一位哈佛尼曼奖学金获得者。


2006年陈菊红加入腾讯,任腾讯网总编辑,后晋升为腾讯副总裁,其财富受益于腾讯股价,如果没有卖的话,应该值好多个亿了。


财务自由之外,继续担纲喜欢的知识人和新闻人角色,还有比这更好的吗?


腾讯新闻一直是业内标杆,如旗下的棱镜系列独家调查作品。但腾讯新闻还停留在门户时代,仍是一个大手工作坊,最新的改革也很保守。


2.王帅



知识人、媒体人、职业经理人,公关界大神


对王帅印象深刻,并非他是阿里巴巴天下第一公关团队总舵主,而是他写母亲的回忆文字,温情脉脉,情真意切,字字伤感。


一位媒体人,最值得推崇的是其文字和思想,知识人的底色是几代人的福气。诗书传家,没有说财富传家的。


与王帅文字温柔相对应的是,阿里公关团队的犀利和勇猛,敢于怒怼,无论是怒怼媒体还是怒怼监管部门。


鉴于新闻系大多数毕业生和媒体人转型的最主要出路都是公关,阿里巴巴的公关风格未必值得效仿和称道,但是公关团队文字功底和王帅气度值得学习。


在阿里巴巴公关团队,文字不过关,怎么混呢,除非特别会打战。


风格未必值得效仿和称道,需要一个把公关看得很重的老板,愿意让公关放手去怼的老板。一家企业,无形资产是由公关和市场部来创造的。


王帅与陈菊红一样,其媒体人转型财富来自公司股权期权。学成文武艺,货与双马家。


3.吴晓波



知识人、媒体人、商人


吴晓波早早离职新华社,经常爆发出强大媒体影响力,缘由是知识人本色——孜孜不倦写。


论勤奋,吴晓波输于大学同窗秦朔;论影响力,则当仁不让。


《大败局》奠定吴媒体人地位,《激荡三十年》激发了知识人记录和解释社会变革的力量。


蓝狮子系列商业书策划,吴晓波持续不断创造媒体需要的知识和思想维度。


吴晓波财务自由是有个好太太,买了杭州好多好多房子。直到蓝狮子被一家上市公司并购,吴晓波频道横空出世,才证明了自己也是豪门。


媒体人转型,最怕别人说你这是媒体思维。


吴晓波更愿意人们称他为商人吴晓波,而不是媒体人。


4.牛文文



媒体人、创业家


当牛文文停了创业家印刷版后,也就是彻底转型一刻。


我一直好奇,中国媒体人为什么没有足够多勇气,把一本杂志卖100元。创业家内容足够好,在国内找到10万用户,一年印刷版收入也有1.2亿,而且续订率会很高,虽然初始成本高了点。


阿里巴巴早年收入不就这样起来的嘛,还只是几个网页呢。媒体人缺的不仅是阿里铁军,缺的是内容自信。


创业黑马是牛文文一大创造。创业者并不是不花钱,只是把钱花在刀刃上,如求投资、做品牌、导流量和找工位这些刚需,创业黑马把这些做成了一个闭环:媒体-培训-社群-投资。


知识经济,有三个层级。最底层是媒体,中间层是教育,最上层是咨询。


每一层级都可以做大生意。媒体层广告模式比较累,经济学人、纽约客和体育画报都是10亿美元级别收入,一大半来自订阅,教育层现金流最好,培训才是刚需,培训就是实体经济,培训现金流最好,培训费提前预付。


咨询层利润最丰厚,因为有知识壁垒,像德勤一年咨询收入高达100亿美元。

牛文文放弃媒体生意比较可惜,好在教育培训上找到了转型手感。创业者如淘金,培训如卖水。创业的人多了,淘金生意还不如卖水。


最后恭喜牛文文创业板上市,跻身传媒人转型亿万富豪之列,给媒体转型者一丝亮光:从媒体到教育和社群,走出了一条路。


5.罗振宇



知识人、媒体人、创业家


罗振宇创造了一个神话。吴晓波至少有广为熟悉和认可作品,罗振宇除了一张嘴,啥也没有。


为什么罗胖那么受追捧?在媒体人看来,没啥技术含量啊。直到有一天,得知一位很高段位的企业家说,他喜欢听罗辑思维,我大概明白了。


与牛文文服务的创业者刚需不同,大量已经成功的企业家孤独又恐慌。孤独是周边的人不可能提供思想和交流;恐慌是科技和互联网崛起的好奇与对未来的无助。


如果让他们去看KK,去看舍宾斯基,去看乔布斯传,他们真没耐心。有的人天生对文字过敏,他们喜欢听,正如他们在自己的王国里喜欢讲。


罗胖安抚了他们的不安,这是宗教般的抚慰,就如做弥撒时的主教布道。


媒体作为生意,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价值;一种是信息。新闻只是媒体影响力皇冠上的明珠,不可卖。你不能说,这条新闻卖多少钱。


把媒体价值做到极致的是经济学人、纽约客和体育画报。价值有两个层面:知识框架和宗教般抚慰。人们会为体育画报和纽约客的特写付费。


本国这样超级写手并不多。我认识的人里,魏寒枫有这样的气质和能力,他的深沉和人性穿透力很少人能及。


听腻了柳传志张瑞敏任正非和马云虚无缥缈的布道,最后发现罗胖最走心,走进他们心坎里。若马云是传教士,罗胖就是随身携带的牧师。


当APP得到扑街时,罗胖走在了知识付费大道上,填补了媒体既不提供知识,也不提供价值的巨大空白。


得到成功,并不意味媒体死了,只是媒体副刊部分复活了,那是知识人曾经活跃的唐顿庄园。


罗胖是一位出色的知识搬运工。


6.网易系



媒体人、互联网创业家


李学凌李勇唐岩都是网易系,两李先后担任过网易总编辑,唐岩任过副总编辑。


媒体老板基本上控制欲很重,丁磊、邵忠、胡舒立都如此,这也很正常。


李学凌是第一个出走的,创办了欢聚时代,这是一个面向三四五线城市年轻人的社交网站,是网络夜总会,是现在网红直播模式的鼻祖。


李勇是唐岩早期投资人,陌陌是第一款移动陌生人社交软件,被称为约炮神器。其实陌陌的地图功能非常好用,是突发新闻记者的采访神器。


网易系创业者最懂当下中国年轻人尤其是三四五线年轻人的偏好,因此他们在网易的经历无疑至关重要。


他们的财富值也超过任何其他媒体创业者。


7.邵忠



知识人、媒体人、出版人、商人


邵忠是天生媒体人。作为前广州市委副书记公子、前广州发改委处长,他在30多岁黄金年龄,被美感召,辞去供职下海创办媒体,即使放现在也需要勇气。


如果说找一位对当代中国艺术与设计传播影响力人物,邵忠排第二,没人排第一。


其旗下的媒体如周末画报优家画报彭博商业周刊艺术界和生活杂志的审美理念,影响了北上广深许多文艺青年和中产家庭。


邵忠有一句名言,中国问题不是文盲法盲,是美盲。中国制造附加值不高,是设计理念低水平。


华为把设计中心放在了崇尚艺术的法国,也是意有所指。


直到乔布斯变态般的美学和设计执着,成就了苹果王国,本国科技和商业精英才如梦方醒。邵忠在这方面理念早国人二十年。


邵忠创办的现代传播在香港上市,应该是国内第一位媒体人亿万富翁。


媒体老板里,邵忠曾是为人才最愿意舍得花钱的老板。


8.黎瑞刚



知识人、媒体人、投资人


黎叔是娱乐界和媒体界教父式人物。


华人文化有媒体人的那种纯粹,源于黎叔身上的媒体精神气质,所以黎叔投媒体的项目在财务上不用特别看好,投娱乐的项目成功率则很高。


黎叔是典型媒体人,做过节目编导,做过台长,做过文广集团操盘手,旗下两大上市公司合并成千亿级市值媒体公司。


担任多家外资媒体董事,是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媒体人和投资人。


黎叔是体制内高层媒体人榜样,相信专业的力量,相信资本的力量,相信国际化的力量。


9.王利芬



知识人、媒体人、创业者


王利芬无论是气场还是执行力,在媒体人里都是极为出色的。她身上可能存在的典型媒体人思维,在陈菊红、邵忠和胡舒立身上也很明显。


媒体人思维,是一个中性词,但在转型时,可能意味着认知障碍。


王利芬媒体资历极为丰富。北大文学博士毕业,加入央视新闻调查,是第一位在电视上出现的与麻风病人握手的记者。中美领导人世纪会谈时,采访过克林顿。


创办了央视经济频道旗舰性新闻栏目--经济信息联播,这档节目从开播第一年广告费仅有9600万,上升到现在十几个亿。


美国游学归来后,王利芬创办了第一档真人秀创业节目赢在中国,决赛现场,柳传志张瑞敏点评极为精彩。


王利芬从央视辞职创办了优米网,获得了马云柳传志史玉柱等人支持,一时风光无两。


论资源和创业经历,王利芬比牛文文罗胖不知道高明到哪里去,也因为媒体思维错过了移动时代机会。


她采访过的那位国家最高领导人说:一个人啊,个人努力当然很重要,也要考虑时代的运程。


媒体人思维被认为是一种认知障碍:只看到局部、只从高处着眼,只看重资源,对商业的真实需求描述和产品把握却比较弱。


优米网比创业黑马更早做培训,但请的是思科总裁这样的职业经理人,彼时外资在中国已走下坡路,对话的时代都是十多年前了,国内草根力量已崛起。


优米网最早做午餐会拍卖时,也比罗胖的知识付费早很多高明很多。


柳传志张瑞敏任正非这代企业家特别幸福,他们生逢短缺年代,不必苦心孤诣寻找市场,一头扎进就是个大蓝海。


让大佬们出钱出人脉背书没问题,但咨询可能靠不住。


马化腾不知道电商怎么干,马云不知道游戏怎么干,市场和产品只能依赖企业家自己去摸。


腾讯网优米网都是媒体思维产物,并非时代认知需要。


10.吴晓鹏



媒体人、创业家


华尔街见闻已是国内金融市场从业者打开率最高的媒体。


媒体人转型最佩服吴晓鹏,作为华尔街见闻创始人,从他身上看到了布隆伯格早年的影子。


区别在于,布隆伯格是拿着2000万美元辞退费创业的,吴晓鹏几乎一无所有,从微博一个普通账号起家。


国内有哪家媒体哪个媒体人会为了耶伦讲话准备三个稿子,并在她讲话完瞬间,把稿子发出去?


稿子甚至准备了耶伦讲话时可能使用的三个对市场最为重要的词汇,每个词都意味着市场变动的潮汐方向。


为什么说国内大部分财经金融媒体不够专业呢,它们的专业从来都是政策层面的喂料和专家意见,但很少去理解市场。


作为21世纪经济报道驻纽约记者,吴晓鹏对市场波动理解极为深刻。


当一些媒体人以为华尔街见闻只是综合抄袭国内外信息时,它们不会明白也不愿意明白,哪些信息对市场是有影响的,哪些没有。


华尔街见闻价值首先是彭博社式的,对市场信息极为敏感敏锐,快而精准,专业但清晰;其次是互联网精神,拥有丰富的市场用户行为数据。


彭博终端的价值在于数据,华尔街见闻的价值在于用户。对于晓鹏来说,用户价值转化和模式升级是未来难点。但他已经完成最难的了。


11.胡舒立(候补)



知识人、媒体人、创业者


第一代财经媒体起家的亿万富翁是《财经》总编辑王波明,掌控了财讯和和讯两大媒体集团。


随着王波明逐渐退出媒体江湖,胡舒立可能填补空白。


如策略得当,背后的财经大佬继续发挥影响力,胡老师跻身财经媒体亿万财富一姐顺利成章。


让人玩味的是,黎叔花了1个亿投资了华尔街见闻,投给财新传媒只有区区2000万。


胡老师可能很不服气,无论团队还是品牌影响力,财新不应该输给华尔街见闻,起码估值不能如此悬殊。


在胡老师和业界眼里,财新是正宗财经新闻专业主义,可是So What?


胡老师是对的也是错的,或许犯了媒体人思维障碍症,同是媒体人出身的黎叔则洞若观火。


传统媒体最大罩门是追求影响力,从来不知用户在哪里,觉得新闻牛逼为啥不关注呢,脸朝着监管者,屁股对着市场和民营经济。


财新影响力建立建立在独家采访资源上,对市场并无持续影响力。偶尔独家,新闻不能拿来卖。要说独家,新华社又不知道高到哪里去。


但财新在商业上的价值空间依然很大,以胡舒立和财新的影响力,找到知识付费细分市场一点不难,如果他们把脸朝向用户的话。


同样纳闷的是,如果说财新是最专业财经媒体,财新周刊面向的市场至少应该是国内金融机构前5000强和500万金融从业者。


一期财新周刊定价100元,5万人订阅,一年发行收入也有2.5亿,像纽约客、经济学人和体育画报那样。


专业杂志在报刊亭卖是错误的,定价10元也是。


或许胡老师对财富并无兴趣,在意的是影响力。


12、总结


知识经济,有三个层级。最底层是媒体,中间层是教育,最上层是咨询。


媒体人转型,要么保持知识人本色,要么去寻找以上三个层级任一细分市场,脸对着用户吧。14亿人,万分之一也有14万人呢。

>>>>

相关阅读:

牛文文对话罗振宇:

内容创业春天来了 不是只能卖广告


在创业黑马的上市庆功酒会上,创业黑马创始人牛文文、罗辑思维创始人罗振宇一起围绕着内容创业展开了一场对话。


牛文文说,内容类的,服务类的创业公司的春天可能很快要来了。


“不过,我要对内容创业者讲的是,内容有流量,流量特别贵,如果只是卖流量,卖不过BAT,也卖不过罗振宇。”


牛文文指出,内容创业巨大的难题是,有一些影响力后,如何从商业上进行变现,如果勇敢一点的话,完全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进行变现。


“内容创业者有些能力,但大家习惯去卖广告,其实可以向姚劲波学习,做苦活累活,向罗振宇学习,一个男人每天60秒(发语音视频),超过60秒就减掉。”


牛文文还爆料,自己有一次和罗振宇一起出差,那里的网络特别不好,早上喊罗振宇去吃饭,他怎么也不来,后来发现罗振宇就坐在马桶盖上做语音60秒。


牛文文与罗振宇都是内容创业的佼佼者,其中,创业黑马日前正式登陆创业板,开盘12.90元,上涨44%,市值为10.5亿元。


当前牛文文直接持有发行人41.87%的股份;创业嘉乐持有公司8.19%的股份,牛文文持有创业嘉乐49.82%的普通合伙人份额,为创业嘉乐的实际控制人;随着创业黑马上市,牛文文身价已超过4亿元。


罗振宇则通过内容创业大获成功,最近罗辑思维被曝2015年、2016年及2017年1季度,营业收入分别1.59亿、2.89亿及1.51亿;公司净利分别1860万元、4462万元及3805万元。


罗辑思维还被曝出,将启动新一轮的融资,投前估值为70亿元。其中,新股增发规模为3.7亿元,老股转让规模为5.9亿元,一共募集资金规模为9.6亿元。


吴晓波:我也有过被封号的恐惧


我们无论把微信生态看成是一个“虚拟国家”还是“巨型市场”,它都应当建立在一个权力分立的制度基础之上。唯有这样,在此“土地”上劳动的人们才可能有生存、生产和财富保全的安全感。  


吴晓波频道第一次被“封稿”,是两年前了。一篇文章过了十万,瞬间就看不到了。巴九灵同学惊恐失措。可最大的焦虑是,不知道哪里出错了。


发邮件给微信的后台,那里的同学也弄不清楚。辗转了几回,才搞明白原因,是我们在分析马佳佳的商业模式时,用了一张她的照片,马同学举着两只震动棒,“涉嫌色情暗示”。可问题是,这张照片在百度图库中随手就能搜到,如果违法或违规,认定的边界是什么呢?是不是震动棒、跳蛋或安全套的图片,都不能够出现在公众号的文章里?


今天,这还是一个谜。


到今年的8月,微信公众号平台上线满五年,据说已经有了2000万个订阅号,如果每个公号有三名从业者的话,那就是一个6000万人口级的“创业者之国”。


在过去的这些年里,遭到封稿乃至封号的事件,不知道有多少起了。可是,有相当比例的公号运营者都跟巴九灵同学一样,在很多时候,并不明白实际的原因。微信在“执法”程序上的暗箱化,已经构成为一个“生存恐惧”。


在过去的两个月里,微信密集处罚了一批社交电商公号,如小黑裙、环球捕手和云集等,其处罚方式都是最为严厉的“永久封号”,理由是“涉嫌传销”。


这些创业公司,都拥有上百名员工,有的已经有亿级的风险投资,有的月营业额达到数亿规模,遭遇微信处罚,真的是旦夕祸福,如临灭顶之灾。


这几家公司中,我只熟悉云集的肖尚略。我曾经考察过云集的模式,也听过肖尚略的详尽阐述。


此次针对云集的处罚起由,是2015年杭州滨江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的一张罚单,云集在创业初始,采用了三级分销模式,触碰传销红线,被罚款958万元。其后,肖尚略对云集模式进行了迭代。到今年7月,云集的月营业额已经突破8亿元。


微信的处罚,让云集陷入空前的运营和信任危机。“涉嫌传销”如同林冲脸上的那块罪犯烙印,很可能永远也无法消除。



在过去的一周里,我拿着云集模式去请教了四位法律专家,大家给出的意见是,云集通过发展注册店主,销售商品给消费者,同时店主获得返利,是基础于移动社交圈的分销模式,无论在主观目的还是客观表现上,都与欺诈性质的传销有区别。


甚至在一些电商学者看来,云集模式有很强的创新性。阿里的曾鸣教授最近在提S-B-C的新零售模式,云集便是他重点推荐的模式之一。在他看来,云集整合制造商资源,同时集成一张大的服务网络,在仓储配送、客服、内容、培训及IT系统上提供全方位商业支持,赋能小店主,鼓励他们通过社交媒体服务于消费者。


至少从我的实地调研来看,云集模式或有可议之处——比如它的培训服务费的收取,采用了类似直销的计算收取方式,但是要定性为传销,恐怕是处罚过度了。


可是,在现行的微信“执法”制度下,肖尚略几乎没有任何可以申述的空间。


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可是如果规矩不透明,或没有可以公共讨论的机制,则方圆不符合公平公义。


在过去二十年里,互联网摧毁了既有的商业秩序,成为中国商业文明进步最大的推动力,而微信的诞生及其实验,更是一个中国式的创新,为无数创业者——包括我在内,提供了前所未见的福祉。


到今天,微信不仅是中国最大的社交平台,同时更成为商业应用的最大试验场之一。对于一家基础设施运营商,所有在此平台上社交和从事交易行为的用户,如同是它的“国民”,微信为此制订了相关的规矩。 


而今的现状是,微信团队既是规矩的制定者,又是规矩的仲裁者和执行者,即所谓“三权合一”,这无疑是一种不稳定的治理模式。


早在三百五十年前,英国思想家洛克就提出了权力分配的理论,在他看来,立法、行政等权力应该分立,从而保障社会的安全以及人民的自然权利。到美国建国的时候,杰佛逊等人吸取这一理念,在美国宪法之内清楚地把行政、司法、立法分开,而且让它们互相制衡,从而创造了三权分立的民主政体。


我们无论把微信生态看成是一个“虚拟国家”还是“巨型市场”,它都应当建立在一个权力分立的制度基础之上。唯有这样,在此“土地”上劳动的人们才可能有生存、生产和财富保全的安全感。


古今中外,几乎所有的创新都是从边缘地带展开的,其天然地对现有秩序构成挑战,而所谓的游戏规则,正是在如此的冲撞之下健全而完善起来的。微信的五年发展史,既是技术迭代的结果,同时也是规矩迭代的结果。


在过去的一年里,微信大力推广小程序,希望把线上的社交流量与线下的消费场景相链接,构筑全新的、更有效率的新零售模式。无论是以文本传播为主的吴晓波频道,还是以社交电商为试验的云集等等,都希望与微信生态共同成长。在这一进程中,构建一个普适合规、不断完善的治理环境,无疑十分的要紧。


与社交相比,电商的穿透力更强,参与者更多,资本投入更大,运营范式也更多样化,其所涉及的货品、支付、传播、用户互动等环节都存在着灰色、可议的地带。规矩的公平公义,已成为一个无法绕开去的制度创新课题。


在目前的权力分配设计中,最值得改进的环节是仲裁权的透明化和分立。


建议微信组建一个自组织形式的“仲裁法庭”,以专业为主题,邀约国内的法学专家、大学教授、社会专业人士,对有争议、申诉的处罚进行独立的仲裁评决。然后,将这些仲裁案例公开化,以形成运作和制裁的合规边界。


这一机制的建立,一方面将给予肖尚略们一个申诉的公平机会,另一方面,也可以彻底缓解平台与创业者们的尖锐矛盾。


孟德斯鸠尝言,“自由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力。”


商业世界的美好在于,机会面前,人人平等,规矩面前,无人例外。微信提供了一个革命性的移动互联网创新平台,在此平台之上,追求财富的自由,以及创造和积累的安全性,都应当得到公平、公开的民主机制的保护。

推荐阅读

江苏综艺频道: 坚持主流价值观,探索成长新路径


迎接十九大 十大卫视总监“谋篇布局”|浙江卫视篇


《未来架构师》:轻操作节目 强互动观点|科技类节目走俏暑期荧屏


如需转载请在文章开头注明来源,并附上原文链接。更多资讯请登录手机版“综艺+”m.zongyijia.net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