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三代人展当代愚公精神铸就“治沙大王” 湖南卫视《儿行千里》书写家风正能量

2017-08-26 祝媛莉 综艺



湖南卫视《儿行千里》在形式上以讲述为主,真挚活泼,用真实的家庭故事感染人;在表达上,节目具有深厚的价值内涵,和成风化人的教化功能,为当代家庭树立典范。


“儿行千里母担忧”。不管游子远行何方,家人的惦念不息,而家是永远向游子敞开大门的地方。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重视亲情。家和万事兴、尊老爱幼、相夫教子、勤俭持家等都体现了中国人的这种观念。其中,家风的建设和沿袭更影响一个人、一个家庭的现状和未来。家风对家族的传承以及兴国兴邦至关重要。


湖南卫视即将推出的《儿行千里》就是一档关照中国家庭现状,弘扬时代中国好家风的家风类访谈节目。这档节目在形式上以讲述为主,真挚活泼,用真实的家庭故事感染人;在表达上,节目具有深厚的价值内涵,和成风化人的教化功能,为当代家庭树立典范。


从“儿行千里”切入 契合国人最朴实的情感共鸣

“此次时刻的观众朋友,你是坐在家里,还是在离家千里之外的地方呢?”这是《儿行千里》主持人何炅在首期节目一开场提出的设问,将不少人的心拉回了一种“乡愁”的思绪。他自答,“儿行千里,父母在家牵挂,这是现在很多家庭的状态。”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传统的家庭结构发生了重大变革。出外求学、务工、参军、经商等正成为普遍的社会现实。几代同堂的景象往往只存在于过年回家的短短几天,大部分时间却是“儿行千里”的情感挂牵。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中唐诗人孟郊一首《游子吟》道出慈母一片深挚之情,这种深情厚爱在日常细微处流露出来,更催人泪下,唤起从古至今普天下儿女们的情思与念想。


古时,孟郊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对他而言,最痛苦难忘的时刻就是母子分离;当今,世界大同,时代发展,“游子”越来越多。在追求诗与远方的时候,对游子来说,家是永远牵挂的地方,也是心灵的归宿。



《儿行千里》节目就是关注到这一社会现象,从家庭横切面入手,通过“儿行千里”这个切口展现家风传承,搜集几代人之间典型的家教、家风故事,在故事中展现情感、奋斗、付出和感动。


节目现场,每一位观众身上的标牌上除了他们的姓名外,还有一个醒目的数字——他们离家的距离。一位广东中山的女孩,曾经到法国留学,最远时她离家9000多公里;来自香港的何嘉文如今在长沙读书,她离家的距离是1082公里......


因此,从立意上来讲,《儿行千里》这档节目从节目名称、节目形式,到节目内涵都非常“走心”,能够触摸到大多数在外打拼、离家千里的观众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因而契合国人最朴实的情感共鸣。


“不管当初为什么离家,离家的距离多远?出发的地方一定是家。”何炅在节目中如此说到。一定程度上,这也照应了节目的初衷,《儿行千里》从题目上看,讲的是游子的故事,而归根结底说的是家,传扬的是家风。

讲述真情实意 

以普通中国家庭的故事为家风下注脚

“家风”是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沿袭下来的的风尚、生活作风,即一个家庭的风气,是给家中后人树立的价值准则、精神风貌、审美格调和道德标准。有人说,家风是中国特色的正能量。的确,家风建立在中华文化之根上,成为一代代人的集体价值认同,见证每个个体成长的精神足印。如今再说家风,丝毫没有距离感和陌生感。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家风,说的是“小家”,着眼的是“大家”。2015年2月17日,总书记在中国春节团拜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中华儿女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湖南卫视高度重视履行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和价值引领担当,大力弘扬主旋律,传播荧屏正能量。此时推出家风类节目《儿行千里》正是对主流媒体责任担当的践行。湖南卫视开辟周日晚间22:00版面播出该节目,并精心挑选王琴团队、张丹丹和陈鹏飞团队、杨霖团队和余淑君团队4支优秀的金牌制作团队为节目保驾。节目在内容和视觉呈现上力求极致震撼。


《儿行千里》秉持“儿行千里家风随行”的理念,通过每期两个素人家风故事的分享,倾听不同家庭背景下的普通人,在成长道路所接受的家教、家风故事,带领观众进行一次传递温暖、传递知识、传播优秀家风品质的心灵旅程。


节目以VCR+演播厅访谈的形式为主,通过对普通家庭的挖掘,展示家风精神财富,并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主人公的性格及故事,进行区分化的精细设计。节目通过宣扬优良家风,增强文化自信,进而引领良好的社会风气。



第一期节目的两位嘉宾,一个是从湖南宁乡走出来的哈佛优秀毕业生、麻省理工大学博士后何江,远在异国他乡求学的他离家万里;另一位嘉宾张立强虽然从未离开家,但是他每天是绕着家行千里甚至万里,传承三代人治沙造林的事业,经过30多年的坚守,到今天治理沙漠11万亩,书写沙漠变绿洲的神话。


两位嘉宾都出自农村家庭,他们的父母并没有高学历、好出身,懂的是最朴实的道理,秉承的是传统的家风。比如,何家父母教育秘诀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陪伴”,坚持不打牌,孩子在家时坚持不打工,花费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此外,家里每天坚持组织阅读活动,两口子为孩子读书,孩子也会给爸妈读自己的作文。作为儿子,何江在美国时,不管学习多紧张都会保持每天和父母联系。与此同时,父亲的言传身教、谆谆教诲,母亲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何江与弟弟。这样简单的方法成就何家几十年如一日的家风。


说到来自陕西的张立强的家庭,何炅评价张家“家风强悍”,祖辈立定的一个信念,儿孙辈一起往上上,这种家风的力量非常震撼。



1984年,借国家个体承包制的政策东风,张立强的父亲张加旺抓住机会签订了1万亩承包合同,开始在家后面的毛乌素沙漠种植树苗,从第一棵树开始,到现在张家完成治沙造林63万亩,控制流沙面积近100万亩,目前森林覆盖率达到40.6%,有效阻止了毛乌素沙漠南移和西扩。


其实,当初张家是村里的万元户,本可以生活得很幸福,张家旺毅然将积蓄和精力都用在了买树苗造林上,他告诉儿女们,“如果当地的环境不改变,咱们的万元户不会持久。如果我们家把沙治了,以后的生活就太美好了,不仅咱们富,咱们村子里面的人也能富得流油。”



带着这个质朴的信念,张家旺和妻子牛玉琴率领一家人开始治沙。后来,张父不幸罹患癌症去世,母亲接班继续造林,即使在家庭状况非常困窘的时候也没想过放弃,还成了“治沙大王”。如今,不仅张立强这辈人还在坚守,张家孙辈人也踏上治沙造林之路。张立强在节目现场带来两样东西,一是剪树苗的剪子,一是父亲当年设计的治沙造林规划图,是家里的“传家宝”。他介绍,家里多年来一直秉承一个传统,就是加人团聚时,所有人一起聆听父亲当年接受电台采访的录音,激励家人完成父亲未竟的信念。这种传承的精神令人敬佩。


每期节目嘉宾的故事给予天下父母、儿女很多启迪和借鉴。现场,还会有一位学者解读家风故事的闪光之处,提出值得引以为鉴的方式方法。首期节目中,复旦大学的教授钱文忠就给观众强调了陪伴与陪读、教学与教育的区别,让人受益良多。这就是电视节目的教化与信息传递功能。



节目中,主持人何老师还会请现场观众讲述自己的家风故事,让他们将内心最想表达的话通过屏幕讲给爸爸妈妈听。有一位来自湖南长沙的观众,她是一个12岁孩子的妈妈,她说孩子参加军训时她是用书信的形式和孩子联系,因为当年她的父母也是如此与她沟通,她将这种方式传承了下来。


一段段普通人的家风故事并没有多么惊天动地,更多的是平凡又具有力量的感动,其实,真实的记录与叙述更能打动人心。这也以真情实感为底色,以真实为核心的电视综艺《儿行千里》的魅力所在。

推荐阅读

赏花赏月赏周莹,江苏卫视《那年花开月正圆》金秋再掀商界情场传奇风潮


迎接十九大 十大卫视总监“谋篇布局”|江苏卫视篇


中国十大亿万富豪媒体人


如需转载请在文章开头注明来源,并附上原文链接。更多资讯请登录手机版“综艺+”m.zongyijia.net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