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8年电影业盘点:平稳发展 日渐规范

综艺 综艺报 2019-03-30

2018年即将落下帷幕,《综艺报》特别策划“见证2018”,盘点电视业、新媒体、电影业、国际传媒娱乐业四大领域,总结众多关键词,以观2018行业之变。本篇奉上“电影业盘点”。


以下为《综艺报》版面效果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见证2018”

电影业关键词


  • 告别票补:营销回归口碑

  • 跨界营销整合渠道资源争取受众

  • 移动影院躺在家里看“在映”影片

  • 《我不是药神》现实主义的胜利

  • 文旅融合投资“新宠”

  • 重组万达重组举步维艰

  • 改档票房的“救命稻草”?

  • 合拍片中外双方开始平等对话

  • 退改签尚存难点 稳步推进

  • 重映片从热门回归冷静

  • 理性市场回归“内容”主导

  • 新零售赋予影院新活力


告别票补:营销回归口碑

文/纪文彬


2018年春节档前夕,业内呼吁限制票补数量最高50万张,最低票价不低于19元。实际情况是《唐人街探案2》《西游记女儿国》《捉妖记2》《红海行动》每部影片预售票房都超过1000万元,有的电影还通过异业品牌合作的方式向消费者发放大量电影优惠券。据悉,2018年春节档票补总计约为3亿元。


近几年,片方纷纷选择发放大量票补以获得较高的预售票房成绩,此成绩直接影响影片的起片排片。由此,票补成为影片的重要宣发手段,片方开始大打价格战。在票补的推动下,一些质量不过硬的影片也可能收获高票房。如2018年春节档上映的《捉妖记2》,通过票补获得了超过35%的起片排片,位列同档期影片起片排片首位。影片上映两天后,由于口碑不佳(豆瓣评分仅为5.0分),导致单日票房大幅下降,尽管如此,该片还是收获了22.37亿元票房。同期上映的《红海行动》虽然起片排片仅有10%,但随着口碑释放(豆瓣评分8.3分),排片占比逐步提升,一度达到49.6%。



票补虽然能给影片带来高预售、高排片,但业内却叫苦连连。导演和制片人纷纷表示,“一部电影宣传费加上票补共计1亿多元,超过了电影本身制作费,这种行业氛围让年轻导演、影视公司的中小成本影片难以生存。”“票补对片方是不小的负担,甚至一度呈现‘军备竞赛’的场面。”


国庆档前夕,有消息称官方将出台新规,取消票补。虽然新规至今尚未正式颁布,但业内纷纷叫好。耀莱发行总经理徐勋兵表示,全行业减少票补是对高质量影片的利好操作,必会促使市场加速优胜劣汰,“虽然口碑过硬影片的预售成绩也会因票补减少而降低,但不会影响最终票房。”


与此同时,也有业内人士担心取消票补、票价上涨会影响整体大盘成绩。影联传媒总经理讲武生认为,票补效用正在极速降低,减少票补金额不会对大盘造成多大影响,现在消费者观望情绪较浓,更看重口碑,不会因为低价票轻易锁定某一部影片;另外,消费者对于票价的敏感度也有所降低。上海联和院线市场部总监曹罡也认为取消票补对大盘影响不大,“只要影片质量过硬,即使票价上涨,影院生意也会同以往一样火爆。” 


可以预期,互联网时代,迅速扩散的电影口碑将会促进市场发展回归理性,影片品质成为决定市场走向的核心。


跨界营销:整合渠道资源争取受众

文/纪文彬


2018年,最为热门的电影营销手段当属跨界营销。无论是牵手目标受众相似的品牌,还是与品牌受众形成差异化互补,电影联合品牌跨界营销的目的只有一个——争取更多的消费群体。


与线上发布海报、预告、文章,线下投放硬广等传统电影营销手段相较,跨界营销大多是电影与品牌之间的资源互换,成本较低。此种营销方式不仅让影片在不同领域得到推广,同时,品牌也可借势电影口碑,将观影人群转化为品牌受众,可谓互惠互利。


《一出好戏》携手五月天演唱会跨界营销。


于是,越来越多的中外影片、品牌开启了跨界营销之路。从今年年初春节档上映的《捉妖记2》,到暑期档口碑票房黑马《一出好戏》,再到11月上映的漫威IP电影《毒液:致命守护者》(以下简称:《毒液》)等,均不同程度涉猎跨界营销。


今年春节前夕,麦当劳携手《捉妖记2》推出幸胡堡、团圆堡、小福宝鸡排、青柠妖格饮等一系列春节新品,并在全国开设麦当劳清水镇(电影主要场景)主题餐厅。此外,《捉妖记2》还授权60多个品牌开展联合营销,仅IP授权金就回收超过千万元。这一模式不仅达到了预期的宣传目的,更令该片的起片排片占比超过35%,首日票房收入5.22亿元。


经此一役,大量影片开始借鉴这一模式,并在推出跨界产品的基础上,联合跨界品牌举办线下主题活动。如《复仇者联盟3:无限战争》联合奥迪Q5L,在北京世贸天阶举办AR沉浸式互动体验,让观众/用户感受漫威英雄的超级技能。


近两年,电影与电商、餐饮、汽车、音乐等多领域品牌跨界营销的案例屡见不鲜,最近上映的《毒液》,联合出品方自家产品进行跨界营销的模式也颇具新意。《毒液》联合影片出品方之一腾讯影业所在的腾讯系旗下游戏、音乐、视频等多种泛娱乐产品进行跨界营销。在“毒液”IP不被国内观众熟知的情况下,该片起片排片占比49.5%,首周末票房6.87亿元,这一成绩超过大多数漫威电影,也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这次跨界营销模式的有效性。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国家广告研究院副院长张翔表示,未来这一模式或将成为潮流。“因为在出品公司的媒体生态条件能覆盖绝大多数传播渠道时,采取这种方式不仅能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还可以节约成本。”


移动影院:躺在家里看“在映”影片

文/纪文彬


2018年5月9日,一款应用于移动智能终端、指向同步院线档期的电影放映App“移动电影院”在第十四届文博会定军山分会场正式发布。以往观众想要观看一部新上映的院线电影,只能到传统实体电影院观看,如果想用手机观看,只能等到影片从影院下线。“移动电影院”发布,意味着用户可以躺在家中,用手机观看影院正在上映的最新影片。



“移动电影院”App由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独家授权北京云途时代影业科技有限公司承担产品运营试点工作。用户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端,或者通过其他设备搭载的“移动电影院”软件系统作为放映设备,在该App上完成选片、购票、观影等流程。 “目前传统电影院在时空覆盖及电影排片机制上存在瓶颈,移动电影院是对实体影院的一个重要补充。”在阐述推出该App的原因时,云途时代影业CEO高群耀如是说。值得一提的是,“移动电影院”不仅能放映处于公映期的正版电影,其票房收入也会纳入电影票房统计。


“移动电影院”发布后,有业内人士担心它会冲击传统影院,导致电影产业格局重新洗牌。高群耀认为传统影院无须担心,因为“移动电影院”与实体电影院的关系是互补而非互斥的。


8月24日在院线和网络同步上映的动作电影《天下第一镖局》或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印证移动端对实体影院的补充作用。《天下第一镖局》上映首日,院线排片仅0.6%,分账票房为21.3万元,网络院线表现却非常理想,第一天就收获90.3万元票房,此后该片连续7天保持网络院线票房分账冠军,上映10天累计分账票房675.3万元,加上视频网站的营销补贴,共计收入近千万元!在爱奇艺公布的8月分账榜单中,《天下第一镖局》在“付费意愿榜”“主动搜索榜”“人均观影时长榜”均位列前茅。


或许移动影院可以解决实体影院地区分布不均匀、排片机制导致每年约一半新电影无法与观众见面等问题,但此类App也不是全无劣势。移动影院是将电影放映的整套技术嵌入手机移动端,如何不断完善版权保护是它要面临的重大考验,但手握5年独家试点期的“移动电影院”App,或许能在此期间不断优化完善并站稳脚跟。


不管怎样,作为一种新兴业态,移动影院才刚刚起步,电影产品、技术、服务能否让消费者满意,商业模式能否成功,还有待市场检验。


《我不是药神》:现实主义的胜利

文/黄柏雪


如果没有《我不是药神》,2018年的国产电影成色无疑会黯淡很多。



这是一部中国电影行业久违了的影片。去年《摔跤吧!爸爸》热映之后,国人纷纷感慨国产电影何时才会出现如此感人至深的良心之作,还好《我不是药神》没有让观众等太久。很多评论人士称赞该片是中国电影“里程碑式”的作品,将推动中国电影取得更大发展。


2018年是国产电影的小年,谁也没有想到《我不是药神》能冲到如此高度。《我不是药神》一开始被很多人认为是一部包装了喜剧外壳的普通剧情片,投资成本和宣传阵势不大,再加上题材敏感,并不被业界看好。


然而该片自7月5日暑期档上映后,口碑持续发酵,好评如潮,不仅各路影评人和自媒体几乎零差评,连一向挑剔的豆瓣用户,也给出了9.0的评分,早早预定了年度最佳国产电影席位。影片收获票房30.7亿元,仅次于春节档上映的《红海行动》和《唐人街探案2》。在口碑、票房双丰收的同时,《我不是药神》还将第42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最佳剧本奖、第55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原著剧本奖等奖项收入囊中。


《我不是药神》带给观众的惊喜,首先是它的题材。影片取材于真实案例——“陆勇案”,反映的是老百姓最为关心的“高药价”问题,这种题材在中国电影中可谓前所未见。此外,《我不是药神》的人物塑造近乎完美,徐峥饰演的主人公程勇从一个小人物蜕变成一个悲情英雄的过程完整而渐进,王传君、谭卓、章宇、杨新鸣和王佳佳等一众演员所扮演的小人物也都充满闪光点。


《我不是药神》是一部完成度极高的现实主义电影。当代中国电影一直比较缺乏反映社会问题的现实主义题材力作,这种题材很难把握尺度,拍得过于尖锐,难免失之偏颇;拍得矫揉造作,又似隔靴搔痒,难见成效。所以此类电影出片非常少,佳片就更鲜见。


除了春节档的《红海行动》和《唐人街探案2》,《我不是药神》是2018年唯一一部票房超过30亿元的国产电影,也是今年3月份以后仅有的两部逾15亿元的国产影片之一。在春节档过后,国产电影整体表现平淡的大气候下,《我不是药神》的成功也带给中国电影产业更多启示。中国电影很难再借助热门档期的短时间井喷票房来成就全年票房,更多地要依靠影片本身质量。让电影真正回归到内容创作本身,这才是决定中国电影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


文旅融合:投资“新宠”

文/黄柏雪


2018年是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年初《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确定将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合并,成立文化和旅游部,从国家战略层面举起了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大旗。一年来,电影行业积极响应文旅融合战略,一批依托电影文化元素打造的特色小镇、主题乐园应运而生。


2018年4月,乐创文娱发布了五大领域联营战略,“影旅联营”是其中的重要一环。为此,乐创文娱与大股东融创成立了合资公司乐创文景,进军文旅城、文化小镇、融创社区等多种形式的文旅实景业务。


合肥万达文旅城夜景


乐创文娱影旅联营模式的核心是重文化、轻资产,专注电影品牌文化价值的场景运营。6月,乐创文娱和融创宣布将在河北遵化共同推进“电影IP+文旅小镇”的文旅发展模式——从遵化清东陵“石像生”的文化内涵及传说中获取“东陵兽”品牌,创作《东陵兽》动画电影品牌,挖掘守陵人后裔“守信守义、一诺千金”的文化内涵,同时输出形成遵化影旅联营项目“一诺小镇”,打造“东陵兽”体验园,开发“东陵兽”夜间秀、神兽异界实景项目、一诺天街、板栗冒险园等实景娱乐项目。


地产商同样对文旅板块寄予厚望。2017年融创斥资501亿元将13个万达文旅城项目收入囊中,用孙宏斌的话说,文旅投资就是“诗和远方”。另一厢,曾对文旅城项目投入大量心血的王健林仍然恋恋不舍。今年10月,万达集团发布声明称将继续投资文旅产业,旗下文旅集团(含文旅规划、建设、项目管理部门)将继续作为万达的重要产业集团永续发展。


文旅产业是典型的高投入、长周期、高风险行业,王健林忍痛甩卖万达文旅城以及国内多家影视城、影视小镇项目仍然亏损就印证了这一点。虽然迪士尼模式被国内电影行业推崇备至,但复制迪士尼模式并不容易。如何发掘文旅项目的文化内涵,释放电影IP价值,带动衍生产业发展,中国电影产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重组:万达重组举步维艰

文/黄柏雪


自2016年5月首次发布重组方案至今,万达影视注入上市公司万达电影的进程仍然步履蹒跚。今年7月,深交所曾向万达电影发出问询函,就重组案提出37个方面的关切。


在初版重组方案中,万达电影对万达影视的收购范围包括估值超过200亿元的传奇影业(海外资产),影视资产的整体对价为372.04亿元。2018年6月,资产重组方案进行了第一次调整,不仅剔除了饱受争议的传奇影业,万达影视本身的估值也打了折扣。11月27日,万达电影公布了二次修改的重组方案。相较于6月版本,主要修改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继续打折,万达影视估值由120亿元下调至110亿元;二是支付方式调整,由发行股份+现金改为全部以发行股份支付;三是提高业绩承诺,对赌期从3年延长至4年,承诺利润较此前预案多出7.66亿元。


近年来万达“去地产化”明显,在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提出万达“轻资产化”的战略目标后,万达影视集团在万达集团中的地位更加凸显,2017年万达影视集团实现收入532亿元,约占万达集团总收入的1/4。


纵观万达影视集团的业务版图,万达影视、万达电影和五洲发行分别负责制片出品、影院终端及影片发行。在外界看来,将万达影视注入上市公司,就是为了打通从投资、制作、发行到院线、影院的“一条龙”产业链。院线业务业绩稳定,现金流好,风险相对可控,但资产偏重;影视投资业务则高回报与高风险并存,万达将两者整合起来,就能发挥电影投资、制作、宣发、放映上下游的协同优势,提升整体盈利能力和市场地位。


过去几年是万达电影快速扩张的时期。万达电影拥有的直营影院和银幕数量分别从2014年年底的182家和1616块,急速扩张到2018年年底的573家和5062块,与此同时,其主营业务观影板块毛利率却一路下滑,单银幕产出也从2014年的260万元下降到2017年的161万元。面对业绩成长动力不足的压力,万达亟需将万达影视资产注入上市公司,为此不惜自降身价,再度向重组发起冲击。


外界认为,就监管角度,深交所关注的核心,一是并购过程是否合乎规范,潜藏哪些问题;二是合并以后涉及大量关联交易,带来监管难题。万达电影重组案做出的一系列调整,能否打动监管层,让其顺利过会,也许在不久后就会有答案。


改档:票房的“救命稻草”?

文/黄柏雪


“今日正式改档,他日必有回响。”这是距离上映仅有10天时宣布改档的《大轰炸》留下的“遗言”。从宣布延期,到再次定档10月26日,再到取消公映,这部电影就这样悄悄地遁形无踪了。


原定8月17日上映的《大师兄》,后推迟一周上映。


如果你认为《大轰炸》只是一个特例,那就错了。电影改档这件本该慎之又慎的事情,在2018年成了“常规操作”。以暑期档为例,共有23部影片改档或撤档,其中7月的改档影片更是占了当月新片的30%,堪称史上最混乱的一届档期。


今年暑期档,在票房31亿元的《我不是药神》的强势挤压下,同档期的《风语咒》《新乌龙院》《墨多多谜境冒险》等5部电影“落荒而逃”。另一部暑期档影片,由甄子丹主演的《大师兄》原定8月17日上映,后推迟一周,却仍未逃脱被8月24日空降开画的《蚁人2》无情碾压的命运。


实际上,改档往往是弱势影片的无奈选择,毕竟没有哪家片方愿意在宣传营销上重复耗费资金和精力。按照行业惯例,片方一般会在公映前3天左右拿到预排片情况。对于稍具票房野心的影片来说,首日排片量的底线通常在6%左右。如果低于这个比例,影片很有可能被迅速边缘化。因此,影片的紧急改档多发生在这一阶段。


中小成本国产电影,改档1次、2次不足为奇,改档4次、5次的“奇葩”操作也并不鲜见。毕志飞导演的《纯洁心灵·逐梦演艺圈》两年内改档5次,最初定档2016年5月13日,经过3次改档后定于2017年9月22日上映,5天后紧急撤档,又经过2次改档后于2018年2月9日再次上映,两次登陆院线累计票房仅有234万元。号称制作成本4100万元的中法合拍电影《暮光·巴黎》,从最初的2017年10月31日一路改档5次,于2018年10月26日艰难上映,票房207万元。


比临时改档更匪夷所思的,是影片上映后又撤档。号称7.5亿元投资的《阿修罗》公映3天后撤档,票房仅有5000万元。国产动画《昨日青空》也在全国点映后撤档,从暑期档改为10月26日上映,票房成绩为8350万元。


业内人士指出,电影发行有一种说法,叫作看前、看后、看左右,档期策略是宣发核心,在票房总空间一定的情况下,竞品情况会直接影响一部影片的成败。因此,除了少数影片的确是出于制作周期等原因选择改档,大多数影片改档都是为了避开同档期大片,以争取尽可能多的排片空间。


事实上,对于弱势影片而言,无论档期怎么调整,都会面临腹背受敌的局面。2018年这波令人眼花缭乱的改档操作,不仅浪费了片方和宣发方本就有限的资源,也让影院和观众无所适从。过于迷信档期选择,并非明智之举,踏踏实实在创作上下功夫,才是取胜之道。


合拍片:中外双方开始平等对话

文/纪文彬


2018年8月10日上映的中外合拍片《巨齿鲨》在中国获得10.51亿元票房,全球斩获票房5.27亿美元,这一成绩为常年“扑街”的合拍片市场带来一丝曙光。


回顾中外合拍片历史,自2001年李安《卧虎藏龙》以1.28亿美元获得合拍片北美票房冠军后,后人鲜少能超越这一成绩。《长城》《金蝉脱壳2》《环太平洋2》等合拍片要么票房不理想,要么让中外观众觉得“文化割裂”。


为争取中国观众,在影片中加入一两位中国演员或融入中国元素是合拍片的常用手法,如黄晓明以男二号的身份加盟《金蝉脱壳2》并在片中植入青岛方言;《长城》选择景甜出演女一号,并在片中呈现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饕餮巨兽等。然而这种做法很可能会让影片变得不伦不类,两头不讨好。《巨齿鲨》尝试将中国演员李冰冰作为绝对主角讲述国际化故事。影片出品方之一,华纳兄弟影业中国区总裁赵方认为,《巨齿鲨》是一个没有太多历史背景和文化差异、情感“独立”的故事。


《巨齿鲨》尝试将中国演员李冰冰作为绝对主角讲述国际化故事。


一直以来,制作班底和资本之间如何平衡成为横亘在合拍片面前的一大难题。赵方表示,整个制作过程要中外双方全程参与,工业化体系贯穿始终。以《巨齿鲨》为例:脚本开发、剧本台词、实体制作、后期制作、音乐、商业事务、制作融资、劳资关系以及视觉特效等由华纳兄弟美国团队、中国团队,以及影片中国出品方引力影视全程共同参与;中外宣发团队共同制定因地制宜的宣发策略。


在《巨齿鲨》以“讲述全球故事”的方式获得高票房的同时,业内也有“根据影片目标市场讲述地域故事”的看法。“合拍中文电影就要使用中国的表达方式,合拍英文电影就要针对全球市场讲故事。”博纳影业总裁于冬曾在北京国际电影节上如是说。


12月21日上映的《白蛇:缘起》就是一部尝试针对中国市场讲述中国故事的中美合拍动画电影。该片以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白蛇传》为基础,围绕白蛇“白素贞”的前世,讲述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与《花木兰》等以西方传统价值观为创作出发点的好莱坞动画不同,《白蛇:缘起》采用中国传统动画风格讲述中国传说故事。该片能否让海内外观众同样感受到中国故事的魅力,可观后效。


随着中国电影市场日趋成熟,中国观众开始更加注重故事本身。未来,或许好故事才是合拍片的核心竞争力。


退改签:尚存难点 稳步推进

文/黄柏雪


网络购票的普及让观影流程变得更加便捷,观众对电影票退改签的需求也随之放大。电影票能否退改签,业界看法莫衷一是。2018年,观众终于迎来一波“福利”。根据9月18日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发布的《关于电影票“退改签”规定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院线、影院以及第三方购票平台均应明确“退改签”规定,即是否同意“退改签”,什么情况下允许“退改签”,以及“退改签”服务流程及服务电话。


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是电影行业自愿组成的社会组织,其出台的文件在执行方面更多依靠行业自律。此次出台的《通知》并没有硬性要求所有院线必须开放电影票退改签业务,第三方售票平台、影院等售票渠道只需做好退改签规定的公示即可。


《通知》发出后,《综艺报》记者查看了猫眼、淘票票等主要购票App。用户购票时可以清晰地查看到是否“可退”“可改”的标签,不过支持退票或改签的情况依然不乐观。猫眼App显示,北京地区影院中可退可改的影院占比约为20%,仅可改签的影院占比约为10%,其余约70%的影院尚不支持退改签业务,且支持退改签的影院大多为区域影院,耀莱、万达、大地、博纳、金逸、中影等连锁院线基本不支持退改签。


业内人士表示,电影票退改签涉及多方利益。对电商而言,他们自然希望所有电影票都可以随意退改签,这样更能让用户满意。但电影院线有着不同的诉求,为发展自家网络购票渠道及会员业务,大型连锁院线往往把更好的退改签政策留给自家渠道;此外,他们还担心,如果无限制地允许第三方售票平台渠道退改签,一旦出现大规模恶意退票,会严重影响影院的正常排片和票房收入,给影院带来难以预测的风险。


今年五一档《后来的我们》曝出的“退票门”风波无疑放大了影院的这种担忧。这部刘若英导演处女作上映首日疯狂吸金2.8亿元,随后曝出上千家影院出现大量异常退票的消息。猫眼作为这部电影的出品方和发行方,也在此次事件中遭遇信任危机。在此之后,许多票务平台和影院纷纷收紧退改签政策。


《通知》的出台释放了明确的信号,能够督促业界各方进一步优化票务流程和手续,主要电影院线也对此做出了积极回应。同时,他们也指出,全面实行退改签还有很大难度,退改签是有前提和限制条件的,包括时限限制和数量限制等。未来,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秩序的逐步规范,第三方售票平台、院线、影院等各方也会采取更多措施,改进票务服务水平,让观众享受到更好的观影体验。


重映片:从热门回归冷静

文/纪文彬


2018年11月8日,国家电影局下发了《国产电影复映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该《规定》对复映影片的资质、报审方法、放映规模等作出了详细规定。《规定》显示,距首次公映结束超过两年的影片拥有复映资格,复映影片的放映范围不超过2500个影厅,每家影院放映单部复映影片的影厅不超过1个。此规定于2018年12月1日起施行。


在《规定》出台之前,经典影片修复重映曾形成一股小热潮。重映片数量逐年加大,从2016—2017两年间上映23部重映片,到2018年年初至11月底的37部。《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英雄本色》《阿飞正传》等经典影片复映时取得的几千万元甚至上亿元票房成绩,成为重映片数量快速增长的一大诱因。尽管众多电影公司看好重映片的市场盈利空间,但此“生意”并非人人可做,重映片影院“一日游”的情况也并不鲜见。


《失业生》重映时,由于片方前期宣传突出张国荣,弱化片中男一号陈百强,引发后者粉丝不满,导致票房受影响,最终仅获得610.2万元票房。面对几十万元、上百万元的修复成本,很多影片甚至难以收回成本。今年重映的张艺谋处女座《红高粱》,虽然档期借势同导演作品《影》,但影片最终票房仅85.9万元,引发业界反思。


《规定》的出台,或许会令重映片市场回归冷静。就时间限定上,今年9 月小规模重映的《战狼2》——此类距离影片首次公映结束不满两年的重映片将不再出现。再加上《规定》限制了重映片放映范围,重映“爆款”或将很难再现。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规定的施行对象是国产电影,港片、进口片、中外合拍片等影片的复映规则如何尚不可知。


业内普遍认为,2009年重映的《东邪西毒终极版》是国内第一部以非学术展览性质数字修复的经典影片。自此以后,除了美国的《泰坦尼克号3D》,大部分高票房重映片均为香港电影。另外,最近复映的宫崎骏导演电影《龙猫》,由吉卜力工作室进行数码修复、重制高清版本,距1988年日本首次公映后,时隔30年登陆国内院线。由于该片不受《规定》中关于影片放映范围的限制,凭借豆瓣9.1分的高口碑以及宫崎骏在中国大陆多年积累的粉丝,或将引发一场新的怀旧观影热潮。


虽然经典影片值得怀念,部分重映片项目也收获了不俗的票房成绩,但影联传媒副总经理焦靖认为,行业发展最终还是需要不断创造新作品。“如果重映片数量过多,对电影产业其实是有一定打击的,亦会过度消费观影情怀。”


理性:市场回归“内容”主导

文/黄柏雪


2018年中国影市即将进入收官阶段。据国家电影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2月2日全国电影票房567亿元,已超过2017年总票房,但相比2017年综合票房13.45%的增速,2018年票房增速明显回落。



回首2018,中国影市呈现出高开低走的态势,春节档强劲爆发,收获57.43亿元票房,同比增长67.5%;暑期档《我不是药神》票房、口碑双丰收,带动整个档期国产片的不俗表现;但之后影市整体表现平平,国庆档票房不孚众望,即将到来的贺岁档由于没有高票房预期的大片上映,预计最后冲刺阶段也难有大作为。


过去几年中国电影产业经历了举世瞩目的快速发展,票房从2011年的131亿元一路攀升至2017年的559亿元,但这种高速成长很大程度上是由大量资本涌入、巨额票补投入以及银幕数量高速增长带动的。


今天,中国已经成为仅次于北美的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高增速已不再是中国电影产业的唯一追求,引导中国影市回归理性,为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积蓄力量显得尤为重要。2018年,资本、票补、影院建设、明星拉动等拉升因素正在逐步退出,中国电影市场的成长开始更多地依靠加强规范管理,增强自身质量。


今年9月出现的“取消票补”传言虽然至今尚未落地,但票补退潮已是不争事实。春节档各大片方票补大幅缩水,最低票价不低于19.9元,单部影片补贴不超过50万张,不过春节档7天总票房仍取得了57.43亿元的优异成绩。业内人士认为,票补在中国电影市场成长之初确实发挥了很大作用,为影院带来很多增量观众,随着中国影市的发展以及观众的成熟,票补的效率大打折扣,票补投入必然进入理性回归的过程。


与此同时,国内影院建设热潮开始降温。2017年全国总银幕数超过50000块,超越北美位居全球第一。今年以来,很多影院出现亏损,证明影院市场已经趋于饱和。业内人士认为,依靠大规模建设影院的外延式增长已经后继乏力,中国电影产业亟需建立稳定的中等以上质量的生产体系。


中国电影行业正在朝着更加规范、更加健康的发展路径迈进。在主管部门推动下,电影行业注重提高行业规范水平和自律能力,坚决向追星炒星、过度娱乐化、低俗媚俗、高价片酬等说“不”。明星偷税漏税问题的曝光和依法清查,也有利于引导正确的价值取向,规范电影行业秩序。


随着资本投入更加理性、行业秩序更加规范,以及观众观影选择更加成熟,中国电影行业正在逐步回归以内容为主导的良性循环。


新零售:赋予影院新活力

文/纪文彬


一方面,全国银幕数量快速增长,目前已经近60000块,影院同质化严重,竞争压力增大;另一方面,超过8成的消费者在网络票务平台购票,且多数消费者对影院会员制捆绑消费模式存在排斥心理,影院在与网络票务平台的竞争中,会员不断流失,议价能力不断下降,让影城经理们压力倍增,纷纷寻求经营新模式。


影院经营如何突围?或许可以借鉴马云的“新零售”模式。


马云在2016年云栖大会上首次提出“新零售”概念,即企业以互联网为依托,通过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对商品的生产、流通与销售过程升级改造,进而重塑业态结构与生态圈,并对线上服务、线下体验以及现代物流进行深度融合。如阿里巴巴的盒马生鲜在销售门店中设立餐饮加工区,星巴克将消费场景细分并拓展数字业务等,都是对“新零售”模式的实践。



那么,影院“新零售”的正确打开方式又是什么?北京耀莱成龙影城五棵松店进行了尝试。该影城通过调整会员卡充值门槛、增加会员消费场景、组织非观影活动三大方式,增加特定会员群体与影城之间的情感连接。这三大方式让北京耀莱成龙影城五棵松店的会员制重新焕发生机,2017年会员充值卡消费金额达到1600万元,相当于一个中小型影城一年的票房总数。星美影院利用星美生活App、PC端、微博、微信以及全国318家影商城线下渠道销售生活用品、生鲜食品、电影周边等各类产品,再加上产品的价格优势以及影城周边2公里免费配送的便捷服务,使影院额外获得了商超和电商两重身份。


“新零售”有别于传统零售的关键一点是以互联网为依托。通过线上信息,对不同地域、时段、商圈、兴趣等多维定向,影院“新零售”可以精准覆盖目标受众人群,帮助影院更好地排片和开展线上、线下活动,获得相对稳定的忠实观众群体,增加重复购票率,以此提高影院票房收入。


此外,为增强影院抗风险能力,重塑业态结构和生态圈必不可少,其中一点就是影院需要跳出单一经营模式,拓展非票务收入比例。北京耀莱成龙国际影城除了尝试在自家影院内增加KTV机、抓娃娃机、成龙咖啡、VR互动机等多消费场景,还计划联盟500家商户,打通吃喝玩乐诸方面生活场景,让影院成为消费场景的集合地。未来,影院或将通过“新零售”方法拓展多重身份,使经营结构多元化,重新焕发活力。


“见证2018”丨特别策划



推荐阅读


原电视剧司副司长王卫平:在历史的节点上着眼未来


揭秘吉卜力产制流程与工作趣事


如需转载请在文章开头注明来源,并附上原文链接。更多资讯请登录手机版“综艺+”m.zongyijia.net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