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荧屏呼唤英雄 《霍去病》制片人“陈情表”

综艺报 2020-02-28



“面对世界百年不遇之大变局,我们有必要按照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要求,通过文艺创作在全社会进一步弘扬爱国奋进、敢于斗争的精神。”

电视剧《霍去病》制片人张健阐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当前,世界上贸易保护主义、孤立主义、民粹主义等思潮不断抬头,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的挑战越来越严峻。面对世界百年不遇之大变局,我们有必要按照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要求,通过文艺创作在全社会进一步弘扬爱国奋进、敢于斗争的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霍去病,汉朝名将,一代战神。面对匈奴进犯,他屡次深入大漠,大胜匈奴,留下了“封狼居胥”的赫赫英名。他不仅能战、善战,他纯粹的报国情怀更是给后人树立起一座丰碑。他一心为国,不计私利,当汉武帝要封赏他一座豪宅时,他掷地有声地回答“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正是千千万万胸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种高尚情操的中华儿女前赴后继,才让中华民族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流星瞬间,光华永恒,霍去病留下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长久地去挖掘和品味。基于对英雄的崇敬,制作方前后花费七年时间,投资四亿,倾注巨大热情拍摄了电视剧《霍去病》,为的便是将“霍去病精神”还原给观众。该剧在尊重历史史实的基础上,艺术性地塑造了霍去病的英雄形象,歌颂霍去病崇高的英雄主义和国家情怀,传递出和平的主题。我们所希望传递的“霍去病”精神符合当下国家所提倡的价值观,充满少年强军的家国情怀,传递励志奋斗的正能量。


对于霍去病一系列惊心动魄的征战历程,史书上记载寥寥。作为文艺作品,电视剧的在创作过程中在还原当时战况之余,合理化构架事件与人物,使人物符合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使故事更加生动而具有逻辑性,但并未有“使人设偏离”和“篡改历史”的剧情,尊重《史记》、《汉书》中对此段历史的记载。从整体而言,电视剧《霍去病》做到思想导向正确,主题鲜明,场面真实、宏大,制作用心,情节起伏合理,节奏张弛有度,人物形象立体丰满,道具服装讲究,符合创作团队真实生动还原这位伟大英雄人物的初衷。


英雄不死,灵魂永恒。摄制组用心呈现英雄魂,在寓教于乐中接受富国强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教育,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激情澎湃在每个人心中。


中国梦蕴含强军梦,强军梦支撑中国梦。只有坚定不移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同我国国际地位相称、同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才能做到关键时刻决战决胜,国家安全才有底气,民族复兴才有底气。


“霍去病”是中华民族不能遗忘的英雄人物,关于“霍去病”的学习内容,在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一历史课本“西汉与东汉——大一统国家的巩固”一课中有专门讲授。电视剧《霍去病》内容经过陕西省民族宗教事物委员会和陕西省广播电视局的审查,并无媒体和网友传言中那些违规内容。


希望能早日将“霍去病”的精神通过电视剧《霍去病》早日传达到中国青少年心中,望当代年轻人承接中华泱泱大国由古至今传承下来的气节,深明民族大义,激起“保家卫国”的满腔热情。


影视作品的重点应放在何处

——访制片人、编剧张健


来源:光明网


2018年5月21日,古装剧《霍去病》于全平台首次曝光长片花。这部以霍去病为主角的古装剧是兼任制片人、编剧与导演的张健的新作。张健从事影视创作多年,代表作有抗战剧《雪豹》与谍战剧《黑狐》,长期的创作使得张健对创作有自己的一番理解,在专访中,张健以新剧《霍去病》为例分享了他在影视作品中的创作心得。


《霍去病》片花



人物的塑造是重中之重


“电视剧也好、文艺作品也好,人物塑造是最难的,”张健表示,新剧《霍去病》拍摄花了近一年,但从有拍《霍去病》这个念头,到真正创作却花费了整整四年。尊重历史真实是张健的原则,霍去病被封为“战神”,是少年英雄,年仅17岁就大胜,一生没有打过败仗,对于霍去病的历史事件他绝对不会篡改也不愿意篡改。但在考察史料的过程中,他发现史料对霍去病的记载并不详细,史记对霍去病的记载仅有数行字的描写,“记载三言两语讲完了霍去病大胜的两场战役,但没有展现他的逻辑、他是怎么赢的、他有什么样的气势气魄敢这么打,所以需要创作人员去发挥的空间很大。”发挥空间大,就意味着需要创作人构思大量内容去填满,去合理化事件与人物,但对于张健来说,《霍去病》的创作难度并不在于此,“他的一生太顺利了,总是在胜利,怎么把握故事结构找到人物的支撑点,让人物饱满起来是此次创作的难点。”



为了剧作的感官体验,有时创作人员会将重心放在故事情节的呈现上,但作为后果可能会导致为故事情节的戏剧效果而强行赋予人物一些特质,甚至让人物做出一些不太合理的行为与选择。可张健觉得一部优良的剧作不能仅停留在展现故事情节上,虽然仅讲述霍去病一生的胜战事迹就已经足够传奇,“我要写的是人,而不是事件,是为什么这个人能做到,而不是为了故事情节而情节,把人物立住了,观众跟着人物的成长走,而不是被情节的发展推着走。事件不能打动观众,人物才可以。”


“有情怀、有人物,有情节的电视剧被电视台封为一类电视剧,第二类电视剧有人物,有情节,第三类只有情节。有情怀,有人物,有情节的一定会成功,这是作为顶级剧的要求。”张健说。



潜心创作,要拍有大情怀的作品


环看近几年的影视剧市场,一旦有热播剧出现,便会有无数的同类型剧蜂拥而出,竞相追逐市场热点。张健认为,不论是哪种类型的剧,都只是一种表现形式,只是一个载体,关键应该在于人物,在于情怀,追逐市场热点永远来不及。此次拍《霍去病》也是同样的逻辑,张健觉得,虽然《霍去病》并不是市场流行的“大女主剧”,亦不是纯粹的爱情片,但《霍去病》的精神非常符合当下国家所提倡的价值观,是少年强军、家国情怀,在张健眼里,大情怀远比小情小爱更能“戳中”人心,“霍去病是一个很纯粹的人,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不计较私利,这是很励志的正能量,人物本身就带有大情怀,当年的《黑狐》、《雪豹》也是这样,大情怀、正能量会比小情小爱更能感染观众。”


所以,对张健来说,本着认真、踏实的态度去创作才是创作人员该有的精神,“对于创作人来讲,你不用想市场流行什么,把心血精力投入到好的项目上,创作有大情怀的作品才是应该做的。”



创作剧本需要非常的严谨,不能留有一点点逻辑上的疏漏,这是张健遵守的信条,在此次《霍去病》的创作中同样也是,“不能像小说描写一样胡乱就过去了,要确保他干的每一件事都要有支撑,都是完全合理的,逻辑性必须要强。”要能说服自己,张健才会把它呈现给观众。


对于剧作之外的东西,张健认为并不应该在意。张健坦言,对于选角,他并不考虑演员的人气有多高,张健对演员的唯一要求是,演员要将自己变成角色本身,“任何演员都是有了好剧才能出名的,剧足够好,这才是最重要的。”张健说。


推荐阅读


2020年!中国电影市场超越美国(附美媒体娱乐业各领域未来增长率图表)


伊利蒙牛综艺场“决斗”,且看综艺节目背后的金主们


如需转载请在文章开头注明来源,并附上原文链接。更多资讯请登录手机版“综艺+”m.zongyijia.net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