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桔黄龙病蔓延五大原因,你躺枪了几个?
近日,又有媒体报道,一位做水稻种植和研究的农艺师声称,通过使用生物有机肥和生物源农药等就能救治柑桔黄龙病。
据了解,他采用的方案的核心技术是彻底停用化肥、杀虫剂、除草剂。在生产栽培环节,使用生物有机肥,改良土壤,增加土壤有益微生物,增加果树的物质生成和积累。喷施新陈代谢光合促进剂及提高抗逆力的离子液。防治病虫、杂草则采用生物源农药和人工、机械除草。
该农艺师称,采用了这么多的方法,就是希望患病的果树能“强身健体”,增强抵抗黄龙病的能力。
你信了吗?一直以来,在柑桔产区常有宣称能治疗黄龙病的农资产品,但经试验证明均无效。对于黄龙病,只有正确认识它的发生原因,掌握并做好防控措施,才能真正达到防治效果。而这种为了卖产品而以黄龙病为幌子进行宣传的套路,只会坑害农民。
柑桔黄龙病的发生历史已有将近100年,最初,人们认为它是由水害,管理不当,肥害,镰刀菌,肥料不足等原因引起,后来确定为病害;最初认为黄龙病由病毒,类菌原体,类细菌等引发,2006年科学界确定病原为革兰氏阴性细菌,属于细菌分类中新定的一个属:韧皮部杆菌,而且是目前用人工合成的培养基难以培养或尚无法培养的细菌,习惯称为“难培养菌”。人类对黄龙病的认识经历了颇为漫长的一个时期。
从发现之初,国内外的科学家一直在确定病原,寻找解决措施。我国的科学家也对黄龙病的研究贡献了毕生精力。华南农业大学的林孔湘教授首先实验证明了黄龙病的嫁接传染性,为这一病害的研究作出了先驱性贡献。这也让国际同行感到钦佩,在1995年,国际柑桔病毒学家组织的第十三届会议将黄龙病的学名改称“huanglongbing”,这是国际上第一次用中文拼音命名一个植物病害。(其他都是用拉丁文命名)
黄龙病属于柑桔产业的毁灭性病害,在发生地区,种柑桔首先要学会辨别黄龙病症状,”柑桔黄龙病的病原是寄生在柑桔韧皮部内的细菌,而非病毒或类菌质体、类病原体等,更不是其他生理性黄化。病原都没研究清楚,谈何治疗呢?
某资深柑桔专家说,”目前很多农户买苗渠道多,很容易购进带病苗木,管理几年后出现病状又不忍心砍树,结果导致病情蔓延严重。对于柑桔木虱的防治也是各自为营,今天你打你的药,明天我打我的药,或是选择的药剂效果不佳,使得黄龙病传播得更快。“
黄龙病的防控,要按照“八个统一”和“五项措施”进行技术管理的落实。
“八个统一”:对黄龙病的危害统一认识,发展统一规划,苗木统一繁育,园区统一品种,管理统一规程,生产统一措施,技术统一指导,木虱统一防治)
“五项措施”:成片改造病园(隔离种植);种植无病苗木;坚持防治木虱;彻底挖除病株;加强栽培管理。)真正把每一步的工作做好才是关键,很多人技术措施没做到位,就喊着这不行那不行的,最终害的却是自己。
事实上,曾经的亚洲最大柑桔种植专业场——杨村华侨柑桔场,在上世纪70年代后期也曾大规模爆发黄龙病,果园发病率在25%以上。但是,在认真总结了教训后,杨村华侨柑桔场及时大面积清除病树,成片改造发病果园,种植防风林,在深山繁育无病健壮苗木,在生长期重视有机质肥料,坚持年年深翻改土,统一防治病虫害,尤其是新梢期的病虫。于是,果场成功种植了第二代柑桔,总面积三万亩,产量达到一百万担。
这个案例表明,种柑桔必须重视技术,只要掌握系统管理技术,并且适度规模发展,及时防治柑桔木虱等各种病、虫害,复种是可以成功的。
在黄龙病肆虐的情况下,柑桔产区的种植户也有不同选择。很多人选择逃离到外地继续谋求发展,承包柑桔果园。如部分潮汕种植户,从潮汕平原到珠三角平原,继续发展蕉柑,或辗转到河源等地。而云肇地区一些种植户也从四会、郁南到广西梧州、桂平、贺州等地继续种植沙糖桔。荔浦当地果农也从荔浦到桂林其他县市以及来宾、河池、贵州、罗甸等地发展沙糖桔。
也有一部分人选择转种其他作物,比如花卉、香蕉、番石榴、龙眼、山楂等,但经济效益往往不如柑桔。还有少数人在老区复种,却因品种苗木存在诸多问题,生产上又忽视肥料管理(尤其是土壤的改良和有机质补充),病虫害防治上没及时控制木虱,或黄龙病树清除不彻底等问题,果园又出现大面积黄化或被黄龙病毁灭。
作者:农财网 郑朝武
感谢杨村华侨柑橘场柑橘研究所原所长蔡明段研究员、博罗县柏塘镇壹号农专家朱伟泉等对稿件的斧正和补充。
农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