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21年10月17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开庭:教材说“同性恋是病”,这事被告上了法庭!

2018-01-17 推石头的西西弗斯 LGBT权促会

2017年7月,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书中存在污名同性恋的内容,西西委托其代理律师,向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以内容中存在错误、误导等内容质量问题为由状告暨南大学出版社、京东网上购物平台。


自10月宣布延期开庭后,法院终于于圣诞节宣布将于1月19日在江苏宿迁市宿豫区人民法院开庭!

这是中国第一起通过发起产品质量纠纷案的方式对教材污名同性恋提起的诉讼,并已上榜“中国2017年度大案”评选。包括张北川、方刚、谢永标、刘艳在内的多位心理、公共卫生、精神病学领域专家已通过提供学术证词等方式举证支持同性恋非病化。


欢迎大家关注,让我们一起来见证推动教育进步路程上的每一步!


以下奉上开庭信息(敲黑板!):

案子将于1月19日早上9点正在江苏宿迁市宿豫区人民法院第二法庭开庭,欢迎你前来打气!

目前仅有5张旁听席被开放,且需在16号前到现场办理旁听,因此限制,本案暂无法旁听。


新闻联系:西西 15011974271 (微信:oujiayong7)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n0534szgcpl&width=500&height=375&auto=0

开庭前西酱给大家录的一小段话

视频拍摄与剪辑:小滕


我们把“同性恋是病”

这件事告上了法庭

作者︱小鸽子

正文摘要

中国第一起通过发起产品质量纠纷案的方式对教材污名同性恋提起的诉讼,亦即,女大学生西西诉暨南大学出版社、京东网上购物平台一案将于1月19日正式开庭审理。事实上,病理化同性恋的“教材”广泛存在,这一问题又久久未能得到解决,藉此,这一案子蕴含着怎样的法理,对于教材去污名又有何意义,都是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对这一案子进行解析吧。

      Step

    1

    案情梳理

西西是一名广州的大学生。在阅读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曾庆、张将星主编,2011年版)时,她发现书中有将同性恋归为性心理障碍的内容。为了避免教材中的错误知识造成误导并对同性恋产生偏见与误解,西西与暨南大学出版社及主编曾庆展开多次对话,要求其修订教材中的错误内容。然而,编者与出版社皆消极回应,甚至逃避对话。沟通无果,西西决定用法律来维护同性恋群体应有的权利。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污名同性恋章节


事实上,作为读者,我们对这些教材并非只能是敢怒而不敢言的。图书作为一种在市面上流通的商品,本身当然应该据有一定的质量要求。图书的质量要求,并不仅限于其纸张印刷等问题,更重要的是其作为一种传递知识与信息的媒介,它的内容也应当是符合一定质量要求的。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制定的《图书质量管理规定》,图书质量包括内容、编校、设计、印制四项,其中有任何一项不合格,图书都可能被收 43 34938 43 15232 0 0 2678 0 0:00:13 0:00:05 0:00:08 2862回,而出版单位也会被行政部门予以警告甚至处以罚款。


因而,当图书成为一种产品,其质量存在问题而对我们作为消费者的人身财产权益造成损害时,根据《产品质量法》、《消费者保护法》,图书的出版者、销售者都应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正因如此,面对这些存在着不实内容,污名同性恋的教材,西西可以主动出击,向法院起诉这本教材的出版者暨大出版社和销售者京东网上购物平台。


本案能否胜诉的关键也就在于法院是否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产品质量问题。如前述,图书质量包括内容、编校、设计、印制四项,其中编校质量一项有着严格与详细的标准。差错率超过万分之一的图书,其编校质量属不合格。在编校质量中规定的诸多“差错”之中存在一项为“知识性差错”,我们认为,污名同性恋的内容即属此列。


虽然用于认定这本教材的编校质量不合格的这些差错之中,污名同性恋的内容只是其中的一个差错,但是法院要判定涉案教材是否有产品质量问题,就需要对污名同性恋的内容是否属于知识性错误做出认定。


那么,接下来我们要讨论的就是教材将同性恋归为性心理障碍到底是不是一种知识性差错。


      Step

   2

   “同性恋是性心理障碍”是一种知识性错误吗?

在《图书质量管理规定》中虽然没有对“知识性差错”做出明确的定义,但是只要通过查证,我们仍然可以对某项内容是否属于知识性错误做出判断。


从学术的角度来谈,同性恋并非疾病已经是精神医学与心理学界的共识。国家卫生部曾在2001年下达文件(卫医发[2001]286号)要求全国自2002年起使用《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ICD-10)作为我国疾病分类工作的国家标准,而其更在2013年颁布的《心理治疗规范》中明确要求全国使用ICD-10作为精神障碍诊断的标准。而早在1992年, ICD-10就已将同性恋剔除出精神疾病与心理障碍行列;而在《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中,同性恋作为整体概念已不属于性心理障碍,仅在同性恋因其自身性取向而产生焦虑、抑郁、内心痛苦的情形下,才将其视为性心理障碍。

录像作品《念》,根据教科书中的陈述,一名同志在桌子上用芥末写上:“同性恋是病”,然后用舌头,把这些字一一舔去。单纯的文字看似无关紧要,肉体却把我们的难过、愤怒、无助都表现出来。(导演:YY)


在这种情形下,这本《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仍然将同性恋整体视为性心理障碍,是没有科学依据的,也因此是一种严重的知识性错误。即便国内仍有小部分学者抱持着同性恋是疾病的观点,但是一本大学教材在编写时,显然应该优先介绍通说;而如果需要介绍争议较大的观点,也应当提示读者这一见解存在争议。这本教材将同性恋直接描述为性心理障碍会对大学生带来误导,一方面会造成读者对同性恋群体的偏见、排斥与歧视,催化基于性取向的校园欺凌;一方面非但不利于同性恋学生完成自我接纳,还会导致其心理的冲突与痛苦。


在这里,也有必要提及CCMD-3自身所存在的一些问题。CCMD-3在当下的临床应用中已经逐渐减少,原因在于其过于陈旧(2001年编写)、缺乏严谨性。而碍于当时社会认知的局限,CCMD-3没有将同性恋完全去病理化,而是保留了一个小尾巴,将自我不和谐的同性恋纳入了性心理障碍的范围。CCMD-3原文表述的模糊不清与不完全的去污名化也使得许多编者、临床工作者以此为依据,传播同性恋仍是疾病的观点,并宣扬对其的扭转治疗。而问题同时在于,目前大多数的教材编撰者,其对ICD-10才是真正被认可的国家标准这一事实缺乏认知。因此,我们希望ICD-10能够得到普及,也希望CCMD-3可以跟上时代的潮流,尽快将同性恋完全去病化。


另外,同性恋是一种正常现象的观点,已有被司法界认可的先例。在2014年的同性恋扭转治疗一案中,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做出判决,认为被告心理咨询机构对同性恋进行矫正治疗确实是对原告的精神造成了一定损害,并且是一种虚假宣传,判决书中也明确指出了“同性恋并非精神疾病”。而2015 年11月,联合国禁止酷刑委员会(CAT)审议对中国进行审议时,中国司法部代表就曾表示:“中国并没有将LGBTI(即女同性恋、男同性恋、双性恋、跨性别与间性人)看作一种精神疾病或要求对LGBTI人群进行强制治疗。


      Step

    3

    说“同性恋是病”,是言论自由吗?

在这里,我们还想要讨论的问题是,如果由公权力来介入,阻止出版社在教材中将同性恋整体作为性心理障碍,是否是对教材编写者言论自由、出版自由的一种限制?亦即,一本教材的编写者是否有在书中说“同性恋是性心理障碍”的言论自由呢?


首先,我们不能撇开教材的性质来谈这个问题。公开出版的图书中的言论本身就具有一种公共性而不同于私人言论,更不必说教材有着较普通出版物而言更加特殊的作用。对学生来说,教材是其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且具有相当的权威性。因此,即便立法没有对大学教材这种出版物的内容审核做更详细的规定,但是从法理和道义上来说,大学教材都承担着更多的任务与社会责任,因而其言论自由也并非不受限制。


对歧视的干预程度分布图,来源:C计划

(歧视所发生的领域越具有公共性/所涉及的群体越是少数或弱势群体,应介入的干预力度越大)


其次也知道,言论可以区分为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事实判断是针对价值中立的事实做出的判断,价值判断是我们对某种事件或现象表达的主观评价。对于价值判断,我们很难区分对错,亦很难对他人的此类言论做出限制,因为这正是言论自由的意义所在,它保护所有人自由表达的权利,除非此种权利的行使会与其他人的权利产生冲突。但是事实判断,由于其本身有正误之分,因而此种言论的自由度会较价值判断低。在教材中直接陈述“同性恋是性心理障碍”这一观点,而没有说明这只是作者的个人见解,很明显作者是将其作为一种事实陈述的。上一部分中我们已经论证了为什么说“同性恋是性心理障碍”是一种知识性错误,所以,将这种有着严重错误的观点以这样的方式写进大学生教材里,并不是一种应被保护的言论自由。


此外,当公权力介入,对公民的言论自由做出限制时,必然是出于公共利益的考虑。具体到污名同性恋的这个议题上,之所以对教材编写者的言论自由做出限制,则是出于维护每一个同性恋个体的社会权益的考虑。在编写者的言论自由与同性恋的社会权益这二者之间,我们需要进行一个法益衡量。前面已经论证了教材编写者的言论自由本身就应当受到限制,在这里可以再从同性恋的权益的角度来做一些思考。


虽然近些年来,国内的同志群体不再隐匿于人群之中,并开始通过法律救济、媒体传播、政策倡导等方式来争取尊重多元的社会环境,然而,同性恋依然在社会之中处于较为弱势的地位,而且并不能够集合更多的社会资源来为自身争取应有的权益。在这样的环境之中,大学教材将同性恋描述为疾病,对同性恋进行污名化处理,将会助长其他群体对于同性恋的歧视。而在这样不平等、充满仇恨的社会环境之中,同性恋等性少数群体的许多权益都将会受到间接的损害。而现实中,同性恋在就业、教育、医疗等方面确实仍然面临诸多歧视与不平等。另外,同性恋的弱势与边缘社会地位也意味了,社会需要让更多的力量参与进来,以保障其权益。


以上,我们讨论了与西西诉暨大出版社和京东网上购物平台一案相关的一些法律问题。没有救济就没有权利,当污名同性恋的教材对我们的合法权益造成伤害时,法院应当要依法做出裁判,保护我们的权益。而言论自由也不能成为教材污名同性恋的借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出版者与销售者都应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但愿一切顺利,19号见!


公众号:推石头的西西弗斯

江湖有风险,欢迎加我的个人微信号:oujiayong7

(麻烦添加时介绍一下你自己哈~)

或关注我的微博@-推石头的西西弗斯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高校“恐同”教材产品纠纷第一案


如您遇到法律问题可联系

微博:@同志平等权益促进会 

Email: cn.lgbtrights@gmail.com

愿所有改变都有你一起的参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