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决定成功的是格局:公司最难过的关是创始人的境界 | 深度

2016-03-11 朱末 米龙谷

引子

上周五,我的朋友徐明(为保护当事人隐私,这里用化名)从上海来苏州办事,约我小聚。徐明从13年初开始创业,做互联网家装行业,算起来我们已有一年多没见。不是没有机会,而是创业后的徐明忙得像个陀螺,叫我这个“闲人”颇为自惭形愧。

 

进了星巴克,我差点认错人。不过一年时间,徐明的苍老显而易见,精气神倒是不减当年。在等我的空当里,也没闲着,我走近他打招呼时,他刚发完一封邮件,有些不好意思道:“抱歉,公司的事有点多。”

 

我调侃道:“怎么样,CEO不好当吧?”

 

徐明伸展双臂:“你说的没错,这两年来,我是深有体会。有时候,CEO就是全部...”

 

这个下午,我和徐明谈了整整3个小时,其中带给我的震撼久久难以平静。


谨以这篇文章,献给每个在路上的创业者。


公司最难过的关是创始人的境界文/朱末


毋庸置疑,创业的核心驱动力来自于“人”,创始人代表和引导着整个团队的精神与能量,可以说,创始人自身的积累和能力几乎可以决定这个企业的兴荣和衰败。所以,领队的重要性绝不仅是CEO这个词语就可概括,而也没有一个人,可以夸下海口,告诉你这个CEO具体应该怎么做,你必须自己找答案。


团队管理篇

把一群优等生放一起,未必能成功


“百度的技术、阿里的运营、腾讯的产品,这是业内流传已久的创业黄金组合。”徐明说,“我之前对这句话也是深信不疑的,觉得把一群优等生放在一起,成功的概率会很大。可也正是因为这个观点,让我走了很多弯路。”

 

“我们的前技术总监,是我三顾茅庐重金挖回来的,他能来我的公司,我觉得简直是如虎添翼。”徐明说,“我们此前已经有3个程序员,都是有丰富工作经验的老兵。因为我自己不懂技术,想要一个人来统筹规划,提高进度。”

 

让徐明意想不到的是,技术总监的到来,非但没有减轻自己身上的担子,反而出现了无法调和的冲突。

 

对于团队中出现的一些矛盾,徐明起初并未在意,开始合作的初期,由于大家的背景不同,彼此又比较陌生,对事情的看法肯定会有差异。为此,徐明用心良苦地组织了几次集体活动,让大家相互接纳和认同。


矛盾的激化并未因此而停止。徐明通过员工之间的谈话,了解到了背后的原因。




技术总监年纪轻,又是空降兵,另外3个程序员心里多少有些意见。而“牛人”又多会陷入PK思维,喜欢通过战胜别人来证明自己的“牛”,这恰恰会损害团队目标的达成。真正的团队“领导者”眼里盯的应是团队的目标,而不是和人争一城一池的得失。

 

重金挖来的技术总监虽然技术过硬,但情商和阅历却不足以担任领导的角色。最后,也没等徐明开口,技术总监便主动请辞了。

 

徐明说:“一个真正团队的形成并不是靠‘个体’牛。现实情况是,个体越牛,冲突越大。”


初期高工资不可取,收入必须多元化


员工工作是为了什么?一为挣钱,二为开心。挣钱是所有工作的出发点,这没错,但只为挣钱是远远不够的。

 

徐明在创业初期犯过的严重的错误之一,就是从团队组建之初,就开高工资。这样做的后果是,徐明面临严峻的资金压力,经常入不敷出,甚至向银行贷款来发工资。即便是这样,公司的业务并没有实质性的增长,因为几乎没有多余的资金用在客户维系、业务拓展上。更雪上加霜的是,有部分员工在这个时候提出离职,因为别家给的薪酬更高,更有诱惑力。

 

身心俱疲的徐明开始坐下来好好反思:高工资虽然在初期可以吸引人,但会造成团队资金压力大,并且如果只是冲着工资来的人,真心并不适合创业公司。再者,薪酬不仅仅是给钱这么简单,而是要完善晋升通道,提高创新性收入,否则就会造成恶性循环。也许自己觉得开这么多钱,业绩却不见提升正暗自恼火,而员工认为的是干多干少也就这么多,同样是6000的工资,远远没有3000基础工资+1000奖金+1000绩效+1000补助幸福感来得高,直接给6000,其他什么都没有,反而会被吐槽企业福利差。


所以,对于创业团队而言,一定是多样性收入结合,强调多劳多得的薪酬分配方式。

 

另外被徐明忽视的一点,就是员工晋升渠道的多元化。虽然在创业公司里,小团队里并不需要那么多职级。但随着公司的逐步发展壮大,人员分工一定是越来越细化的,讲究管理与技术的相分离。就会涌现出最强文案,最强策划,最强技术,而不是要晋升文案、技术、策划这三者都必须精通的人。这种团队更像是一个工坊,每个角色都是本领域内资深的老工匠。


联合创始人也需要管理,尽早进行责任分工


徐明说:“这个话题,其实很多人不愿意多讲,为什么呢,因为联合创始人基本上都是你很熟悉或者是你交情很不错的朋友,不可能用管理员工的那套去管理联合创始人。”

 

和大多数人一样,徐明的联合创始人王一舟(化名)是其高中同学,资历背景都很优越,对徐明所做的事情很认同。王一舟放弃高薪,甚至赔了一大笔违约金,才得以“脱身”。对此,徐明一直心存感激。


如果后来的事情没有发生,徐明可能至今还会觉得,联合创始人并不需要管理,因为他们彼此可以算是一体,为同一个目标努力向前。

 

王一舟在之前的公司一直担任销售主管,做事雷厉风行,很多事情经常是由他在主控。但王一舟其实并不太懂产品和策划这块。徐明和王一舟的争吵,原因在徐明没有及时通知到他就单方面改动了原先的产品决策,尽管王一舟也承认,徐明享有最终决策权。但在这件事上,王一舟和徐明存在着明显的分歧,而徐明也没有充分的说服他,王一舟心里自然是不痛快的。

 

创业公司面临高度的压力,压力会令人情绪失控,小错误也会被放大。这正是责任分工不明确导致的后果。

 

在事情发生后,徐明及时找王一舟进行了推心置腹的长谈,并对自己创业以来不妥当的行为做了检讨。


他们最终达成了责任分工,徐明负责产品、策划及最后的决策,王一舟负责市场拓展及公关。




在责任划分后,徐明和王一舟至今没有再出现过类似的激烈冲突。管理联合创始人并不轻松,也不要指望它会很简单。有时候,和联合创始人之间的沟通,甚至更难。预先认识到彼此间可能会出现的争执,想想自己应该怎么把对方说通。处理这些事情要讲究策略,才能避免公司不会因为这些事而毁于一旦。


融资篇

徐明不是个外向的人,用他的话来说:“没有天生的演说家,机会一定是给有准备的人。”

 

想要融资,必须走出去。徐明选择性地参加一些大型路演和投资人见面会。徐明对那些逻辑缜密,口齿灵活的创业同行十分羡慕。有一次,徐明忍不住上前向一位刚刚获得融资的创业者讨教,那位创业者对徐明说:“对答如流都是练出来的,你把每次机会都当成是一次宝贵的锻炼,每一次你都能发现新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再改进,慢慢地你会把项目梳理的越来越顺。不管投资人问什么,你都能很快地给到答案。投资人喜欢看到这样的创业者。”

 

除此之外,徐明在商业计划书上也下了狠功夫。有次,徐明把商业计划书给另一外创业前辈指点,那位创业前辈倒也直接:“你这商业计划书,说的好点叫简洁,说的不好就叫粗糙,哪个投资人愿意看?”

 

徐明正要进一步讨教,这位创业前辈继续说:“如果你出钱,我可以帮你代做商业计划书,你也省去很多麻烦。”

 

徐明拒绝了,他说,现在有很多机构都提供代写商业计划书的服务,但在自己看来,这是对创业的亵渎。试问一个创业者,连最核心的商业计划书都不愿意自己写,自己做的事自己都没把握说清楚,又怎么可能说服的了投资人。


做不出高大上的PPT可以自己学,这些不足以成为创业者的借口。作为创始人,以后要面对的大风大浪多的去了,连一个小小的PPT都没有信心学着搞定,还创什么业呢。

 

14年初的时候,徐明在朋友的介绍下和一位投资人碰上了头,这位投资人是传统行业出身,并不懂互联网,愿意投资,并且数目不小,但要参与公司的日常管理。上面也说到过,徐明当时正面临者严峻的财务问题。

 

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后,徐明最后还是拒绝了这个投资人的橄榄枝,咬着牙挺过了最难熬的一段时间。“没有什么办法,就是死扛,为了稳定员工,我还要摆出一副什么事都没有的样子来画饼,其实我内心无比煎熬,每晚失眠,在想最坏的打算,当然,更多的还是给自己打气。”

 

14年8月,终于守得天开见月明,徐明成功了。他的投资人还为徐明带来了有利的资源,并且现在公司的产品经理,正是来自于这位投资人的介绍。

 

在融资的时候,投资人固然在选你,但不代表,你就没有挑选投资人的权利。一时的妥协,可能会埋下永久的隐患。


创始人的自身境界

徐明说,自己也不知道成功CEO的标准是什么,但他觉得,比起其他,公司最难过的关,是创始人的自身境界。

 

创始人是公司的灵魂人物,要有足够的心胸。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每个人能力和经历有限,在某个领域也许有所建树,但对于其他领域也许并不擅长。所以,对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徐明的做法是多听,可以提意见但绝不瞎指挥。




“这点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特别是某些事达不到预期效果的时候,你还是要保持冷静和信任。比如说地推,你其实并不如他们了解怎么做效果更好。”徐明说。

 

再来就是贪多求大,贸然进入新领域。举个聚美优品的例子,化妆品电商做的好好的,突然宣布进入新的领域开始送早餐,结果被市场教育的劈头盖脸,一个大妈都可以搞定的事儿为何非要卖化妆品的来做。当一个新项目进入一个新领域时风险是极大的,这和跨界还不一样,跨界是做足了准备有资本,但这明显就是CEO脑子一热的决策。

 

创始人是团队的核心,人才是团队的根本。但人才民主了,如何有效地管理,让团队利益最大化,让员工幸福感最高,是需要走心的。如果集权了,如何不膨胀,不迷失自己,不把团队带进坑里,这也是技术活。但说白了其实也都是些细节性的东西,并没有什么大道理,用点心,总能琢磨透的。


* 本文为米龙谷原创,转载请联系授权。

米龙谷O2O众创空间:让创业更简单

专属对接100位资深创业导师

400家投资机构,超过800位投资人

BP投递:xiangmu@minigee.com

微信ID:digzone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特别声明】米龙谷尊重版权,本公众号转载的所有文章、图片、视频音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果版权人认为其作品不宜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妥善处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