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科技圈富豪“领风骚”,可我只看到了贫富差距……

王德培 福卡智库 2022-06-10


日前,《福布斯》杂志发布了2017年富豪榜单。美国400人榜单当中,今年入榜的最低门槛是20亿美元,再创记录新高。


在美国最富有的400人中,科技领域人数和总财富都高居榜首。


在上榜的59位科技领域亿万富豪中,总净财富同比增长了19%,至7015亿美元,相当于平均每个人净身家为119亿美元,是整个400人榜单平均净值67亿美元的1.77倍。


排名前四的美国富豪中,科技界占了3席;排名前十的美国富豪中,有六人都来自科技圈。

微软联合创始人比尔•盖茨,连续第24年蝉联全球首富,在扣除8月对盖茨基金会捐赠的价值46亿美元微软股票后,个人净财富还有890亿美元之多

排名第二的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拥有亚马逊近17%股份,个人净财富高达815亿美元,曾在7月27日股价创新高1074.68美元后,超越比尔•盖茨成为“4小时首富”(准确地说是4个小时)。

第四富有、也是第七年轻的是Facebook CEO扎克伯格,得益于Facebook股价累涨30%,净身家新增了155亿美元,至710亿美元,是今年个人财富增加最多的富豪。


10月12日发布的《胡润百富榜2017》,上榜门槛连续5年保持在20亿元,而且具有典型的中国特色——首富轮流坐,地产商是首富。


地产商许家印以2900亿人民币的个人财富位列第一,马化腾(2500亿人民币)和马云(2000亿人民币)分列第二、三名,顺丰王卫以1500亿人民币排名第六。


为科技富豪鼓掌欢呼的同时,心头也掠过一丝不安的阴影。

毫无疑问,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正驱动全球经济增长,却也成为不平等现象加剧的主要驱动力,扩大了贫富差距。

正如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所言,科技发展正令收入不平等现象加剧,技术的迅速进步可能导致大多数人陷入“悲惨的贫困之中”。


如果机器产生的财富能被共享,每个人都将可以享受奢华富足的生活。可是当机器所有者反对财富再分配时,大多数人都会陷入悲惨的贫困之中。到目前为止,这种趋势似乎在向第二种情况发展,技术正驱动不平等加剧。这一切都取决于在富人和穷人之间如何分配收益。


原因不难理解。

首先,科技创新本身就是少数人的游戏,科技实现从0到1的颠覆就是对天才的确认,盖茨、马斯克即是站在科创巅峰上的典范。

其次,技术一旦突破后出现井喷效应,进而财富进入爆炸阶段,同时财富爆炸又将反哺科创研发,触发多米诺骨牌效应。

以成立于1998年的腾讯公司为例,18年后的2016年总收入为人民币1519.38亿元(219.03亿美元),比来2014总收入789.32亿元翻了近一倍,算下来每天狂赚4亿元!

再则,技术专利的垄断也将带来超额红利,比如全球能掌握一流水平涡扇发动机制造技术仅有英国R&R(罗尔斯罗尔斯)、美国P&W(普惠)和GE(通用)3家,航空工业的垄断程度可见一斑。

最后,对互联网的利用——即依靠互联网开启全新商业模式甚至经济模式——奇峰突起,而一个个拥有权力、资源与声望的庞然大物,在新贵崛起的丛林中节节败退。


阿里巴巴目前市值11850亿元,全球最大的网络零售商,年交易额超过一万亿元,而号称中国最大电器零售商的苏宁电器,实体店的业务自2009年开始就不温不火,至于国美则从昔日的辉煌中读出英雄暮年的落寞。


如果说农业文明时代财富积累需要三代人,甚至更长,工业文明时代财富积累至少需要两代人,信息文明时代仅仅需要一个年代,甚至只需要三五年时间。


相比之下,新科技革命使得就业岗位不增反减,对劳动力的边缘化愈发严峻。

前两次工业革命,尽管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但仍是对人手的延伸,故而新增就业岗位几何级增长。


而第三次工业革命,无论是共享经济方兴未艾还是机器换人如火如荼,都意味着对既有就业的整合及未来就业的挤出。

伴随着新经济全面登上历史舞台,自动化、智能化、机器人化大发展,将有更多的劳动力被替代。

英国央行就在去年预测,未来10到20年里英国和美国将约有50%的劳动力被机器人抢走饭碗;


日本NRI(野村综研)也推算10-20年后日本国内49%的劳动人口很有可能被人工智能、机器人替代。

如果说过去就业人口被替代还主要体现在生产制造领域,未来包括金融在内的大量服务业人口也面临同样的厄运。


如此说来,对创造无限可能的科技也应该心怀畏惧,未雨绸缪。



(福卡原创,欢迎转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