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经济学家的预测经常不靠谱?

2018-02-02 王德培 福卡智库



 

摘要


预测本非易事,再受到内心种种“痴念”的干扰,自然是各种“出洋相”。靠谱的预测,其前提条件必然是和内在的羁绊“切割”。

 


奇怪现象

预测不准成常态


预测满天飞,说中的没几个。这可谓当下经济预测中的普遍现象。


国内情况


比如,对股市的预测就频频被打脸。2016年十大券商年初预测中,八家认为2016上证指数会攀到4500点以上,即便保守者也认为会到3910点。但实际上,上证指数2016年第一天的开盘价3536点就成为全年的高点“绝唱”。这也就难怪证监会主席刘士余怒责“个别券商经济学家胡说八道,全世界也没见这样。

楼市则让看空派连年栽跟头。典型代表者多如牛毛,在2015年下半年放言2016年中国房价将暴跌80%,中国楼市泡沫必然以拉美式加日本式的方式破灭。事实显然大相径庭。

看空中国经济的预测更是屡战屡败,2016年中国经济6.7%的增速,就让连续15年坚持不懈地预测中国经济崩溃的章家敦继续颜面扫地,其人预测2016年第四季度前经济灾难将降临中国。


对于这些打脸预测,有人将其归因为中国经济太复杂,不够市场化。


国际情况


但即便面对市场化国家,有关预测南辕北辙也是常态。比如:

对于2016年澳洲的房市,包括前花旗银行首席经济师、美林投行分析师在内的众多经济学家、分析师、甚至是声名在外的房市权威都对2016年房市“看走了眼”,预测普遍认为澳洲楼市将不可避免地衰退,但2016年各首府城市房价却不降反升。

2016年6大推荐交易中,有5大推荐交易在2016年开始还不满40天的时间里就惨遭止损出局,高盛被冠以2016年“反向指标王”。

此外,针对英国脱欧事件的预测,更是让经济学界几乎集体被打脸。早在公投前,专家学者普遍认为脱欧是小概率事件,而针对脱欧影响的预测也与现实背道而驰。


因此,有文章称,英国脱欧“对经济学家的专业性来说是一个冲击,即使外界不质疑经济学家的水平,他们自己也应该自我反思一些严肃的问题。”


英国央行首席经济学家霍尔丹2017年在接受采访时就公开承认,由于未能预测2008年金融危机以及对脱欧公投的后果预测不准确,其事业已经陷入危机。


同样,针对美国总统大选的预测,包括经济学人智库经济学家以及著名经济学家西尔弗等在内的众多经济学家也是群体性失分。

 

正是由于经济学家的预测动辄不靠谱,因此,有人对经济学提出质疑,认为经济学不是科学而是伪科学。经济学家被看成是“对人类毫无用处而人类又不能摆脱的东西”。马云几年前就告诫“企业家不要听经济学家的话,否则会死掉大半。”与其一脉相承,如今“经济学家的话不能相信”、“死都不能听经济学家的话”已成为某些成功人士对求教者首要的忠告。或许正因为如此,商人出身的特朗普,其24名内阁成员名单中竟没有经济学家,显露出其人对经济学家的不信任。


对此,有人辩称这都是如今黑天鹅满天飞,小概率事件接连发生,而大概率情形却经常不出现惹的祸。


不可否认,这种状况的出现确实对预测形成很大的挑战,但却不应成为预测不靠谱心安理得的借口,否则,经济学家就真成了“是解释‘之前的预测为什么会失灵’的专家”。

 

破解复杂

预测不靠谱的四大原因


事实上,经济学家之所以预测经常不靠谱,主要是受到四大扰动因素的羁绊:

 

内心的价值取向

经济研究和预测应以经济规律和经济现实为基准,并以此推演事物的演变方向和可能


然而,一些经济学家却往往用自己内心的好恶、价值取向替代事物自身的发展规律,在此基础上做研究预判。换句话说,这些经济学家的预测不是通过客观地研究事物本身而得出无主观偏误的科学结论,而是更多受主观价值判断的主导。


对英国脱欧及美国大选结果的近乎集体性误判,很大程度上就是“政治正确”的主观价值导向的结果。

而章家敦坚持“中国即将崩溃”,根本上是在价值导向下的先入为主,然后通过罗列中国的种种问题论证自己的结论。


被网友戏称为”我党潜伏在美帝的间谍”的章家敦,并不禁想为他献上“一曲忠诚的赞歌”


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只有一面,而是各种力量综合作用的结果,只揪住一面而罔顾其他,显然是以偏概全,哪里能准确把握事物发展方向?这与其说是预测,不如说是打赌。根本上,现实世界不是以任何个人的价值取向为转移的,因此,基于价值取向进行预测难免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对终极真理的偏执

事物的发展是有过程性和阶段性的,与此相对应,真理也是一个过程,是相对的,永远处在由相对向绝对的转化和发展中,任何客观真理都是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然而,一些经济学家在价值取向下,执着于终极真理,钟情、追寻一套能够一劳永逸解决所有问题的体系,凡是符合这个标准的,就是对的,符合事物发展方向的;反之,就是错的,是不符合事物发展方向的。在这种执念和情结下,其预测显然不是依据事物自身的发展规律,而是其心目中的终极真理。有人就调侃,“当一切顺利运作时,经济学家仍不会满意,因为他们要知道这种运作是否符合经济学原理。”


著名的未来学家托夫勒则说过:“未来总是来得太快,而且还以错误的顺序出现。”如果偏执一念,哪里能预知“错误的顺序”中所蕴含的未来?如此,预测与现实之间难免出现鸿沟。


专业面窄

预测面对的是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缺乏对影响预测对象的各种因素、力量的充分客观、系统的认知,是很难把握住事物的发展趋势的

只有具备相对宽泛、深厚的专业素养,才可能对预测对象有充分的认知。然而,很多经济学家往往受限于自身学科,在单一的领域里“打转转”,难以企及。毕竟,就经济学本身而言,其专业面很窄,且其中对最具不确定性的“人”,又进行了不太符合现实的“理性经济人”预设,再加上很多经济学定律更多是对过去的总结,用来解释过去或许说得过去,但预测未来则往往是隔靴搔痒。


有句广为流传的笑话从一个侧面道出了经济学家在这方面的“痛点”:


“学习经济学并不能保证你不失业,但是,当你有朝一日站在领取失业救济金的队伍里时,你能知道自己为什么站在那里。”


追逐眼球


一些经济学家完全为名利所诱惑,其出发点已经不在研究预测本身,而是为了博眼球,吸引注意力,为自己捞取名利方面的好处。



为此,这些所谓的经济学家要么危言耸听,语不惊人死不休,要么为某些特殊利益集团代言、站台,以致出现了“有一种忽悠叫经济学家”的状况。这显然已经与实实在在的预测“绝缘”,其预测不靠谱实属情理之中。

 

有效做法

这样才能预测准


其实,预测本非易事,再受到内心种种“痴念”的干扰,自然是各种“出洋相”。鉴此,靠谱的预测,前提条件必然是和上述羁绊“切割”。当然,仅是排除干扰远远不够,透过不确定性预见到未来的可能性和必然性,关键还在于对于时间和空间两大纵横坐标的把握。


在纵坐标上,就是要在时间上穿透“三天”,即昨天、今天和明天。昨天、今天和明天既存在递延,也存在突变,预测要看到递延,更要看到突变。毕竟,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变化都在于递延中孕育的突变。预测就是要捕捉到“小荷才露尖尖角”,为社会指点迷津。


在横坐标上,穿透宏观、中观、微观三维空间。社会的运行是一个系统,上述三维中,任何一维的变化都会带来另外两维空间的“变形”。托夫勒能够作出许多惊人准确的预测,就在于他贯穿整个社会系统,透过技术的演变,由点带面,预见了个体、家庭、企业、政府、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变革。基于此,即便经济学家的预测不能和小说《哈利•波特》中那张魔法界的《预言家日报》一比高下,或也将不会像当下这样太离谱。




精彩推荐

金正恩或被暗杀

韩国乐天事件

理性爱国主义实践

“韬光养晦”的时代已过

“围剿”马云

房市十大非典现实

中产阶级

中国核电何去何从


(福卡原创,欢迎转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