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楼市开始流行鸡汤了 | 红黑榜

新媒体中心 福卡智库 2022-06-10

编者按

红黑榜》是福卡智库针对媒体上各路专家学者、机构、名人乃至自媒体人言论的一个汇总分析,以给读者展现分析、研究经济社会等各方面问题的不同视角。频率为每周一次。


红榜为优秀榜,黑榜为差评榜。上榜的依据包括逻辑性、常识性、洞察力、思想深度和可读性等。


我们秉持不以人废言,不以言废人的宗旨,仅依据相关人士、机构或媒体针对某些问题或事件的分析本身为评选依据,不涉及他们以往的立场、表现和背景。上过红榜的也可以上黑榜,反之亦然。






黑榜


紧急宣布!今晚,买房人或彻夜不眠(作者:要参君  财经要参)



没买房的恭喜了!楼市巨变,这个城市打响第一枪!(frm考友论坛)

http://www.sohu.com/a/273030714_479565?_f=index_betapagehotnews_4



入榜理由

至少从题目来看,这两篇文章,都属于比较能够吸引眼球,满足某种情绪的那一类。只是,扎眼的题目本身就和事实有较大的距离。到底有多少买房人会彻夜不眠?又会有多少人打心底里真正愿意接受没买房的“恭喜”?


先来说第一篇文章。就内文而言,乍一看,文章似乎没什么问题,紧紧把握住了“房住不炒”的主基调,并围绕这个主基调,呈现了当下楼市发生的变化。


然而,虽然楼市发生了变化,但并不意味着就如作者所言,“即使一时赚到了快钱,但早晚是要赔回去的”,更谈不上因为一个以房产为投资中心的时代要结束了,因而“一个以奋斗者为本的时代就要来了”。这两者没有逻辑上的必然关系,更多是用愿望代替现实,鸡汤的成分不免多了一些。


第二篇文章其实是转载第一篇文章,只是在“灌鸡汤”方面更加添油加醋。详细可看前面截图或原文。此处不再赘述。


类似这样的言论其实并不少。比如,此前另外一篇名为《楼市巨变,马云预言成真?这个世界正在惩罚炒房者!》的文章也很典型。对于其核心观点,别的不说,就看一个数据:2008年北京房价平均1万元出头,2018年北京均价维持在6万元左右。这样的房价涨幅下,到底谁被惩罚了?


事实上,虽然房地产市场的大格局确实发生了变化,但变化的核心并不是表现在让买房人“彻夜不眠”或者没买房可喜可贺上。并且,由于全国各地楼市差异较大,且不断分化(本公众号后续将推出文章详细进行论述),因此,不能简单一概而论。这两篇文章的说法其实很容易形成误导,是用心灵鸡汤式的思维来替代对市场的真实走势的判断。








红榜


金庸│人生就是大闹一场,悄然离去 (怀恩书社)


入榜理由


金庸去世后,纪念和评论的文字铺天盖地。


这篇文章写于金庸去世前(去年底),该文简明扼要地梳理了金庸的一生。


金庸是一个复杂的人物、全面的人才。不过,基于某些特殊的原因,当下还很难对这样的一位人物做出更全面的评价。


但不管怎么说,作为一个类型小说家,金庸的影响力超越了武侠小说本身,成为了整个华人世界的文化符号和文化建构者。他的语言、小说里的人物和架构已经成为了普通人的语言,影响着普通人的思维方式和想象边界。


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和媒体经营者,冷战时期他在香港发表的社论、对于突发事件的报道,都在历史上留下了重要的印记。


报人是金庸的主业,他对于政治从来都是有态度的,也会有立场变迁。这篇文章虽然也不可能全面、完整地讨论一个文化巨人的复杂面,但至少各个层面都有提点。



学者余英时:今天许多中国读书人常犯一种通病



入榜理由

这篇文章虽然讨论的是读书方法,但对于如何对待中西方思想和文化很有启示。


余英时先生的论点围绕着一个基本面,学习中国历史的方法不要胡乱套用西方的一些“流行”做法,也没必要完全按照西方标准去简单地做论断。


中国历史以及中国历史学自身有一个很长的脉络和体系。首先应该对这些脉络、体系和方法有个基本的认知,再去思考如何结合别的东西,包括西方学术的新鲜手法。


但是,他同时强调,讨论方法论就是讨论方法论,完全没有必要去搞什么“学术民族主义”,为了中国而中国,为了西方而西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