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小恩小怨、小情小调霸屏,中国未来肤浅还是深刻?

王德培 福卡智库 2022-06-10


导读


主流价值观的变迁将经历从肤浅到深刻再到肤浅,否定之否定,不断螺旋上升的过程,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特征。


1

社会肤浅化?


近年来,伴随着影视综艺以及互联网热点的不断轮换,社会普遍感觉当下中国呈现出一种肤浅化的趋势。


比如,为了争夺流量,从影视剧、综艺节目到网络上的视频、文章,可谓无所不用其极,很多内容既无内涵,更谈不上逻辑。


有知名人士就在人民日报上刊文称,“有些现实题材作品对生活只是蜻蜓点水式的处理,轻浅浮泛表达,写一些生活中的小恩小怨、小情小调,用生活的表象去掩盖现实的复杂和深刻,用个人的闲愁去处理生活中真实的矛盾。”


再拿火出国界的抖音来说,也被认为,15秒的视频,为了迅速抓住眼球,只能呈现出比较肤浅的东西,它不仅杀时间,更“杀死”人们深层次思考能力,是有“毒”的。


不过,也有人提出反驳,“会被抖音毁掉的你,卸载了抖音也照样是废柴”,根本上不是肤浅的内容毁了你,而是你原本就肤浅、不深刻。


而在争议的背后,是社会对中国未来究竟是肤浅还是深刻的困惑与担忧。



2

肤浅之害


毋庸置疑,肤浅的国家是没有未来的。


首先,对一个国家而言,肤浅代表对社会内在发展规律的漠视或无知,致使无法看清未来走向的脉络,故而很难把握或踏准前进的方向;


其二,一旦肤浅成为主流价值观,就如同一剂“软骨散”,整个社会独立思考与创新意识的功力都将丧失殆尽;


其三,当肤浅上升为主流,将不遗余力地对深度思考进行排斥,从而阻碍社会进步。


实际上,历史与社会的发展均可佐证这一点。纵观古今中外,大凡那些文化与思想的表现颇具深刻度的国家,往往都会获得长足发展。从四大文明古国,到后来航海时代的大英帝国,再到20世纪初崛起的美国、20世纪中叶的日本,都曾以深刻的思想丰富与发展了人类文明。


显然,规避肤浅寻找深刻是确保国家未来的题中应有之义。



3

肤浅与深刻并非泾渭分明


问题是,界定深刻与肤浅却并非易事。比如曾经火得一塌糊涂的《中国达人秀》即是典型事例。《达人秀》自播出后收视率曾连创新高,连续三季打破了中国电视综艺节目收视纪录。


平心而论,就达人们的表演技巧或表现手法而言,用肤浅来形容几乎丝毫不为过。然而为何这些“雷人”演出却赢得无数观众的心,原因就在于其对人性的深刻体现:再平凡的灵魂亦有梦想以及这种精神的“传递”。


尽管日本学者曾将选秀节目大行其道看作是社会普遍低智商化的典型特征,但是主流大众所欣赏的表现形式肤浅却内涵丰富的《达人秀》究竟算肤浅还是深刻?


此外,目前社会上流行两种思潮,一种认为唯有回归老祖宗哲学才是深沉,故而打着国学、易经旗号的研究、理论四处可见;另一种却坚持只有师技洋法方能找到未来,因此言必称“华盛顿共识”以显示深刻。那么,这两种思潮是真深刻还是假深沉?


从以上两个例子可以看出,不管承认与否,无论形式如何,主流往往是既肤浅又深刻的。


就以文学创作为例。每个时代都有对那个时代的反思作品出现,揭露与批判主流肤浅的同时,也体现了那个时代的深刻。


如上世纪20年代鲁迅的《阿Q正传》,不仅刻画了社会冷漠、浅薄的现状,更深刻揭示了几千年沉淀下来的国民劣根性,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时隔近百年后仍具现实意义。


李敖其实与“鲁迅”有相通之处,同样以犀利的笔锋鞭挞时政,因此屡遭牢狱之灾,却也收获拥趸无数。他抨击的是主流的肤浅,却又受到主流的追捧。


80年代初,李泽厚所作《美的历程》对此有非常深刻的阐释,即人性是“感性中有理性,个体中有社会”。该书首次从人性的角度诠释传统艺术,认为心理结构创造艺术的永恒,永恒的艺术也创造体现人类流传下来的社会性的共同心理结构,并因此成为开启民智的敲门砖。


无独有偶,1985年龙应台的《野火集》在当时的台湾也引起极大反响,据说当时台湾几乎每5个人有1—3人看过这本书。她从中国人的文化心理角度深入解释台湾政府的作为和人民的表现,尽管其中辛辣讽刺的文笔遭人反对、谩骂,《野火集》却对台湾的解严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不过,随着80年代思想解放浪潮落潮以后,整个90年代沦为一个彻底平庸和彻底苍白的年代。在这种平庸和苍白中,余秋雨以一本《文化苦旅》登上文坛,其通过对现代人文精神的探索,追求人心灵的自由与“漂泊感”——这种“漂泊感”首先仍然是以自由思考、个性解放为前提,让文化走入民间,从而获得了普罗大众的认同。


鉴此,简单将主流划分为肤浅或深刻是有失偏颇的。



4

肤浅与深刻的交替


其实,判断事物或现象肤浅还是深刻,主要看其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能否代表未来,是则为深刻,反之则为肤浅。


事实上,主流价值观不断向更高层次跃迁符合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今日看似肤浅,但其实深藏着未来版本升级的种子,故而依然不乏深刻。


其实,主流价值观的变迁将经历从肤浅到深刻再到肤浅,否定之否定,不断螺旋上升的过程,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特征。


未来5年,将表现为肤浅大爆发的时代。追求肤浅的快感,把深刻归为“刻薄”,并将登峰造极。


未来10年,则是肤浅褪色,深刻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的阶段。


具体表现为,社会开始厌倦单一标准,物质条件与技术手段的升级也将改变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予求关系,多元融合逐渐上升为主流,从而进入相对深刻的阶段。


未来20年,多元价值观经过上一阶段10年的磨合,某一种最代表民族特性、符合国家特点的价值观将脱颖而出,成为主流价值观,标准又将回归单一、明了,但却将是更高层次的“肤浅”。


不过,无论处于哪个阶段,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即主流价值观的背后必然隐藏着社会的心灵之弦。


比如红极一时的《达人秀》对平凡人所展现出来的真诚与执着毫不吝啬地给予了衷心赞美,而这正好触摸到了看似肤浅的社会主流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分,因而很容易地引起了极大的共鸣。


精彩推荐

1500架飞机竟成了环保“照妖镜”!江河湖海却早没了“耐心”

换个名字吉利的“主帅”,中国股市从此大吉大利?|形势精要

十年还未走出危机,都是特朗普惹的祸?|形势精要

商业模式:抓大趋势还是小趋势?错过大趋势就死定了?

达沃斯会议上的气候议题“演”砸了?|形势精要

为什么流感成常客?

世界正为贫富分化付出代价|形势精要

新“三国演义”

(福卡原创,欢迎转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