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美恩怨难了,第三种前景将逐步兑现|形势精要

新媒体中心 福卡智库 2022-06-10


▼  文明的建立靠的不是机器而是思想

中美贸易摩擦再起硝烟



在第十一轮磋商前,美国总统特朗普突然于5月5日提出,将会在5月10日对价值20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提升关税,从10%提升至25%。


而就在中方贸易磋商团队抵达美国开启第十一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的第二天,美方就将200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的关税从10%上调至25%。


对此,中方在表示遗憾的同时宣布,将不得不采取必要反制措施。


自今年初以来,中美贸易磋商似乎渐入佳境,不断释放出向好发展的消息,因此,当特朗普突然发出将提征关税的消息,社会一片愕然。


不过,早在去年10月份,在2018年第42期《福卡分析(上海)》的《贸易主战场(三)——贸易Z的三种前景》中,福卡智库就预判,中美之间将打打谈谈,谈谈打打,又打又谈。


在这篇文章中,福卡智库针对中美贸易摩擦的三种可能前景,即,速战速决、彻底闹掰和边打边谈进行了分析并认为,速战速决的可能性较小,断交、爆发军事冲突的可能性也较小,中和二者,战线拉长、又不彻底闹掰的可能性加大,而这种“战局”的表现形式即是打打谈谈、谈谈打打、又打又谈。


就美方而言,客观上,中国强硬反击,美国借贸易摩擦打压中国的如意算盘落空,不得不坐下来和中国谈。


领导人个人因素方面,特朗普谙熟“做生意的艺术”,并会把“提出一个远高于预期的条件让对手无从下手——反复无常的变化给对手施加压力——谈判、给出次优条件让对手急于接受了事——达到最初想要的结果”的“生意经”用在中美贸易博弈中,反复施压、谈判必不可少。


国内政治形势上,不痛不痒地打持久战,已经处于分裂状态的美国社会反倒可能因此而团结一致,特朗普从而为自己政治加分。


就中方而言,中国具有“后发制人、以静制动、以柔克刚”的文化底蕴,执政党善于审时度势,善打游击战、持久战、攻坚战,善于利用中庸之道化危为机。


当美国挑事,中国不会在其威胁下不战而退、俯首称臣;当美国“骑虎难下”、碍于面子又不能缴械认怂时,中国争取谈。


内因和现实都揭示了贸易摩擦“又打又谈、长期拉锯战”的趋势。


而这与历史上那场上甘岭战役如出一辙。1952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在美军绝对优势火力下,采取灵活战术、持久战术,击退敌人900多次冲锋,敌我反复争夺阵地达59次,借此牵制敌人、消耗敌人,终迎来朝鲜战争的转折点。


由此可断,本次中美贸易摩擦的前景上甘岭战役化将是大概率。


这意味着中国必须做好持久投入的准备,当年的上甘岭战役是朝鲜战争中最惨烈、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眼下的贸易摩擦关键词也是“耗”。


中美贸易摩擦的结果也将和上甘岭战役同样惨烈——双方谁都没讨到便宜,只不过相较之下,美国千方百计打乱中国崛起进程,而中国以拖为主,时间老人将更多站在中国一边。


彭斯言论揭开中美冲突的“面纱”



根据观察者网,保守派媒体《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news)5月6日报道,美国副总统彭斯出席2019年国际卫星通讯技术展及年会(SATELLITE 2019)并发表演讲,炒作中俄“太空威胁论”。


他声称中俄等国将太空作为战区,开发技术让美国面临威胁,因此美国必须在太空领域保持领导地位。


这已经不是彭斯第一次公开剑指中国。


早在去年10月中国国庆期间,彭斯就发表长篇演说,对中国从头到脚一番数落,全方位历数了中国的几大“罪状”。


具体包括:政治上,指控中国“发起了前所未有的行动,以影响美国公众舆论、2018年选举和2020年总统选举前的环境”,这些行动包括中国媒体购买美国媒体版面影响舆论、中国通过贸易反制打击特定选民、中国对美发动网络攻击等。


经济上,批评中国以债务外交的方式“扩大全球影响力”,对亚洲、非洲、欧洲、拉美国家政府提供的基础建设贷款不透明,给一些发展中国家带来“债务陷阱”;而且为了通过“中国制造2025”控制世界上包括机器人、生物科技、人工智能等在内的最先进产业,“北京指示其政府部门和企业动用一切手段去获取美国的知识产权”。


军事上,指责中国在南海搞“军事化”,认为中国与萨尔瓦多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威胁台海稳定,还抱怨“中国如今的军费高过亚太区地区所有国家总和”。


可以说,从政治经济到军事、从贸易摩擦到“干预中期选举”,那次演讲是全方位向中国开火,甚至连中国的“社会信用分数”建设都难以容忍,认为这“几乎控制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中国不仅成了美国的“罪人”,更成了威胁现存国际秩序的“世界公敌”。


事实上,自特朗普上台以来,对于中国,美国已经不再遮遮掩掩,逐步把议题全面扩大化,不仅限于贸易,也不限于经济,而是把中国视为最大的敌人,将枪口直接对准中国。


由此而言,贸易摩擦不过是揭开第一层盖子。


美国如此针对中国,无疑是因为近年来中国所展现出的强大生命力,“威胁”了美国的全球霸主地位。


从历史规律来看,大国竞争向来难逃“修昔底德陷阱”。尤其是美国这位当了一百多年“世界警察”、喜欢颐指气使的“全球老大”,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后来者居上。


二战之后,面对实力强大、意识形态相异的苏联,美国发动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对苏联进行全方位打压和遏制,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外因。


上世纪80年代,经济迅速崛起的日本成为美国的“心病”,美国不断制造贸易摩擦,迫使日本签订“广场协议”,成为日本“失落的20年”的导火索。


对此,有人总结出了美国国际交往的“60%定律”:当另一个国家经济规模达到美国的60%,并保持强劲增长势头,甚至有快速赶超美国的可能之时,美国就一定会将其定为对手,千方百计地遏制对手的成长。


如今,中国快速崛起、中美实力差距不断缩小已经让美国难以容忍。


经济体量上,2017年中国GDP占美国GDP的63.19%,已经超越了“60%定律”的界限。


1946年,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在访问美国时,于密苏里州富尔顿发表题为《和平砥柱》的演说,指责苏联正在往欧洲的土地上覆盖一个巨大铁幕,并对“铁幕”以东的中欧、东欧国家进行着高压控制。丘吉尔希望和美国联合起来,抵制苏联铁幕的扩张。


这场演说成为历史上著名的“铁幕演说”,也揭开了美国和苏联冷战的序幕。如今,美国的冷战思维又一次卷土重来,不过这次的矛头指向了中国。


彭斯的种种言论似乎表达了美国要与中国“大干一场”,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场新的冷战不可避免。今天的中美关系与冷战时期的苏美对抗之间存在着三点根本性区别。


首先,中美竞争并未扩大到意识形态领域。


其次,与冷战时期苏美两国为争夺全球霸权所展开的竞争不同,如今中美两国对领导权的争夺相对较弱。


再次,与苏美的全面竞争相比,如今的中美竞争还控制在局部领域。


虽然中美与苏美不可同日而语,但崛起大国与守成大国的天然冲突却是古往今来难以避免的。


只是,伴随着双方的冲突,国际格局如何演变、中美之间孰进孰退的决定权已经不仅在于中美,更在于时代的更迭、演变。


从发展趋势看,中美之间难以真正割袍断义,未来双方将由接触性摩擦转为摩擦性接触,由经典的热战、冷战转为慢战、微战、挤压之战,通过挤压对方来实现力量的此消彼长。对此,“收听德培”的免费专栏《破解迷局,把握趋势》中有分析论述。



越复杂的表象

越有深刻的真相

我们旨在

破解复杂,预测未来

关注我们

让你多一双慧眼

精彩推荐

一次爆炸,一场“地震”?大调整早就注定了!

变天了?“野蛮人”遭遇“险情”,未来如何保险?堵堵堵,度假如渡劫!谁说这糟心的假期只是人多惹的“祸”?

为什么这些巨头下狠“抓组织”?

金融紧箍咒越勒越紧,一个变局正在兑现|形势精要苹果和华为比拼背后竟然暗藏中美关系变局什么?又一轮全球经济危机滚滚袭来?

(福卡原创,欢迎转载;原创视频内容请关注“德培论道”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