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需求惊吓世界?10亿人的“第二世界”将成为政策重头

王德培 福卡智库 2022-06-10

▼  不论做什么事,不懂得那件事的情形,它的性质,它和它以外的事情的关联,就不知道那件事的规律,就不能做好那件事。


导读


中国客观上在内部形成了“三个世界”,其中这10亿人的“第二世界”是真正的重头压力所在,从国策轻重选择上,似乎只能“抓中间、带两头”。


中国正奔向高收入国家。


改革开放40年,中国GDP规模从1978年的3678亿元暴涨至2018年的突破90万亿元,2008年挤走原先第三的德国,2010年超过日本,2018年GDP已是美国的64%,几乎相当于其后日德英法四国GDP之和。


人均GDP也水涨船高,从1978年仅385元升至2001年8717元,远快于同期世界人均GDP增速的2.5倍。


2002年中国人均GNI达到1110美元,按世行2019年的最新标准,中国2002年就脱离了低收入国家(1025美元以下),并在2010年突破4000美元,从中等偏下收入(1026-3995美元)晋升到中等偏上收入国家。


到2018年,中国人均GNI为9470美元,虽仍没达到全球平均水平,只相当于美国1977年的人均水平,但世界排名已从110名跻身到70名左右,离12375美元以上的高收入国家又迈进一步。


照专家测算,如果中国能继续保持6%左右的增速,到2023年前后,中国将进入世行划定的高收入国家行列。


但亦有专家质疑,中国虽已在中等偏上水平,但迈入高收入国家群体前还有个陷阱,人均GDP一万美元之后若走上去,那就将如韩国、日本那样走出“芝麻开花节节高”的轨迹,若走不上就可能掉进陷阱,重蹈墨西哥、巴西等国的覆辙。


2019年作为中国进入中等收入国家的第18个年头,恰恰是中国跨过“中等收入陷阱”的最紧要关头。


这也难怪有专家说未来5年将决定中国未来50年,也将决定世界经济未来10年、20年了。


中国形成“三个世界”


遥想当年,领袖面对超复杂的国际形势,高瞻远瞩地提出“三个世界”,将中国定位在“第三世界”,不但在“第三世界”国家帮助下进入联合国“五常”,更与美国、日本等建交,才奠定了改革开放、韬光养晦的良好外部环境。


在集中精力发展经济之下,中国从计划经济的半道上拐弯上了市场经济的高速公路,率先以沿海开放一路狂奔。


照邓老所言,“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大部分地区,然后达到共同富裕。”中国社会由此拉开了距离。


中国的高增长首先就在消灭贫困。按世行每人每天1.9美元的国际贫困标准看,中国贫困人口从1981年8.78亿人减少到2013年2511万人,减贫人口8.53亿人,占全球减贫总规模超七成,贫困率从88.3%下滑至2013年末的1.9%,到2018年中国农村贫困人口只剩下1660万人。


其次是3亿人先富起来,人均GDP在2.5万美元左右。


据媒体统计,2018年中国有15个城市的人均GDP突破2万美元,除东营、鄂尔多斯这两个因石油和煤炭暴富外,伴随北京和上海的新加入,北上广深首次集体跻身发达经济体水平。


而遥遥领先的当属港澳,2017年分别以4.62万美元、8.09万美元排名世界人均GDP榜单的第16位和第2位。


撇开两头,中间还有10亿人仍在嗷嗷待哺,作为中国人口主体,其仍处于满足衣食住行的温饱阶段。


照专家所言,中国5亿人没用上抽水马桶,近6亿人没碰过网络,还有10亿人没坐过飞机,奔小康的欲望和潜力极其强大。


就连美国都惊诧于中国的消费能力和富裕速度,在特朗普看来,美国薄弱的基建尚不如中国,中国哪像“第三世界”?


以此看,正跟“第三世界”说再见的中国,恰恰客观上在内部形成了“三个世界”:


“第一世界”是人均GDP两万美元以上的3亿人口,正步入发达国家行列;


“第二世界”有10亿人口,人均GDP在四五千美元,仍处于中等阶层;


另有几千万处于绝对贫困的“第三世界”。



先富的3亿人创造了庞大的消费需求


于是,中国一边贫困人口下降,一边富人越来越多,与西方相当的3亿人已重重惊吓世人。


因为仅就这3亿人的先富,就造就了庞大的中国需求。


截至2018年底,中国(大陆及港澳台)拥有600万资产的富裕家庭已达494万户,总财富高达128万亿元,是全年GDP的1.3倍。


中国千万资产高净值人群的平均年消费182万元,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到发达国家疯狂购物,仅2018年就以7700亿元买走了全球1/3的奢侈品,2012年至2018年间,全球奢侈品市场超过一半的消费增幅来自中国。


要知道,美国也只有3亿多人,却造就了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而中国正向美国学习,努力成为下一个消费强国,3亿人先富者买房买车,实现了现代化的富裕;


最关键的是,“第二世界”的10亿中国人正在一路狂奔,试图加入“第一世界”,从社会公平公正角度看,理所当然,但从现实约束看,似乎难以逾越。


毕竟中国有近14亿人口的当量,任何东西乘上14亿,那就是天量。


21世纪开始,全球人均电力消耗年增长仅1.1%,中国却高达7.3%,6年贡献了全球电力消耗增量的57%。


2016年中国拿走了全球15%的石油、50%的铁矿石,70%的大豆,而这还是在人均汽车、电力、肉类消费量分别仅是美国20%、30%和50%的前提下。


3亿先富人群的需求就将中国汽车产销顶到了天花板,中国自2009年产量突破千万辆,连续十年产销世界第一,但中国千人汽车保有量才170辆,汽车行业就开始“掉转直下”,2018年出现28年来首次负增长,2019年1-11月产销分别下降9%和9.1%。


试想,若未来10亿人也想拥有汽车,按千人400辆计算就将新增4亿辆,加上2018年底的2.4亿辆存量,6.4亿辆汽车将让城市瘫痪、污染更严重。


最关键的是,若每辆汽车年均耗油2吨,仅是中国的汽车就将吃油12.8亿吨。如果从人均石油消耗看,日本每人2吨,美国每人3吨,14亿中国人若想做到日本人标准,就得消耗28亿吨石油,而中国每年自产才2-3亿吨,余下的25亿吨去哪找?


全球所有石油都给中国还嫌不够,更别提如何安全运回中国,环保问题又如何解决了。面对如此“宏大”前景,全世界都惊恐不已。



3亿人的消费模式无法延展至10亿人


2010年5月奥巴马接受澳大利亚采访时就警告:如果十多亿中国人口也过上与美国和澳大利亚同样的生活,那将是人类的悲剧和灾难,地球根本承受不了!


面对中国如此庞大的体量崛起,作为世界老大,美国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贸易摩擦只是刚刚掀开了中美全方位冲突而已,仅是华为在5G上的领先就逼着美国绞尽脑汁棒杀。


说到底,地球只有一个,但中国对资源的消耗,已对美国生存空间产生严重挤压,这才是当下美国高官歇斯底里的真正底牌。


可不管外部压力如何,仅从国内看,3亿人进入“第一世界”意味“让少部分人先富起来”已经超额完成。


但当初的辉煌,从深圳画圈到浦东开放,皆以侧重东部沿海为主,这种国策倾斜的态势已经结束,现在从中部崛起、东北振兴到西部大开发,恰恰轮到“先富带动共富”了。


只不过,这3亿人和10亿人的层次不同,需求不一样,自然无法让3亿人的市场去带动10亿人,即便能带得动,10亿人也无法延续3亿人的套路。


因为若把10亿人的消费水平提升到3亿人的水平,仅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就将从去年的40万亿元增加到120万亿元,就是全球商品供应中国,耗尽地球资源也供应不了13亿人高涨的欲望。


世界容不得中国经济线性发展,在通往发达国家的道路上,中国显然无法回避选择新的道路。



10亿人的“第二世界”是国策的基本


可从现实看,当下政府恰恰是抓两头,压一头,扶一头。


前者,尽管这么多年制度红利都让富人荷包鼓鼓,以八项规定来肃清官商勾结本无可厚非,未料反腐“拔出萝卜带出泥”,反让中国的精英阶层胆战心惊。


即便官方定调民企是自己人,给足政策倾斜,也吓得富人纷纷向国外转移资产,仅2018年就有1.5万个高净值富人移民海外,中国产生富人最多,富人外逃却也是最多的。


后者,从金融扶贫到精准扶贫,中国千方百计“消灭”贫困人口,6年脱贫8239万人,到2020年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消除绝对贫困;确保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按中国领导人要求,不让一个贫困群众在全面小康的进程中掉队。显然,解决几千万绝对贫困人口相对容易,维持3亿发达人口也还行,就这10亿人的“第二世界”方是真正的重头压力所在,才是国策的基本路线。



国策选择:抓中间、带两头


为此,面对“三个世界”的中国,从国策轻重选择上,似乎只能“抓中间、带两头”。毕竟,奥巴马之言并非危言耸听!美国如今又把中国作为最大对手,就是整个西方都对14亿中国人的全面崛起忧心忡忡,就看中国如何让“三个世界”做到一个世界化。


正所谓量变决定质变,所有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交换方式一碰到10亿人,那都得换种方式,这是中国未来二十年国策之根本,也是前无古人的伟业。


如果中国“第二世界”的10亿人进入发达行列,还能保持能源环保等方方面面界面友好,那就意味着中国为世界提供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亦是检验“中国模式”最有效的标准。


从上述意义看,改革开放的语境在中国正版本升级,未来创新转型将成为时代主旋律,而这将成为各行各业发展方式的基本坐标。


为此,中国应早早地向全世界展示10亿人转型方案,才能让世人尽早地安静下来,只不过,中国是否准备好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了呢?



越复杂的表象

越有深刻的真相

我们旨在

破解复杂,预测未来

关注我们

让你多一双慧眼



精彩推荐

中西方殊途同归!国家治理现代化何去何从?

倒闭、团灭、洗牌,风口变风暴!创业变了······跌幅近“腰斩”、数据“注水”······新能源车三大方向性变局为什么如此迷乱?八大“理论迷失”!为什么如此迷乱?八大“理论迷失”!五年规划一到中期就变!“十四五”靠什么打破中期变局魔咒?三大误区、“失魂落魄”!特色小镇方向在哪?

四大争议纠缠!汽车没了方向?

(福卡原创,欢迎转载;原创视频内容请关注“德培论道”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