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024·扩散】被监听了?刚聊到某商品,马上收到广告!手机里这些东西快关掉

2018-01-08 河北音乐广播

长按扫描图中二维码

主播精选商品等你来购~


最近,移动互联网关于隐私的问题又被推上了风口浪尖。这不,支付宝年度账单默认勾选服务协议还没落幕,今日头条又被曝出,利用麦克风权限“偷听”隐私!



比如,中国新闻社微博消息,有网友反映“和朋友聊天讨论西餐厅,今日头条马上给你推送西餐相关的广告和资讯”。1月3日,还有网友在微博上爆料自己没搜索和点击过“草莓”,今日头条却推荐了草莓相关文章:


微博截图



这边刚作出回应,互联网的另一巨头又因此被告上了法庭。


2017年12月11日,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就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涉嫌违法获取消费者个人信息及相关问题提起消费民事公益诉讼。今年1月2日,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已正式立案。


据江苏省消保委消息,“手机百度”“百度浏览器”两款手机APP在消费者安装前,未告知其所获取的各种权限及目的,在未取得用户同意的情况下,获取诸如“监听电话、定位、读取短彩信、读取联系人、修改系统设置”等各种权限。


不过,5日百度方面回应表示,媒体报道里提及的“监听电话”,百度的手机应用没有能力、也从来不会申请这一权限。



细思恐极!

“没搜过,却推荐给我”这事还真不少


话说,到底有没有监听用户,咱老百姓说不好。不过,好多网友都表示自己遇到过好像被“窃听”的情况,真是细思恐极啊!



除了上面说的“热心”推送文章,还有许多网友爆料,某宝好像也有这种“操作”。


微博截图


我们可以尝试一下,比如在下载一款视频软件安装时,“权限设置”包括“定位、获取手机信息、后台弹出界面、读写手机内存、系统设置、访问日历、相机、录音”8项内容,而且已经被手机默认勾选允许!也就是说,我们稍不注意,这些权限就被自动获取了。


涉及到用户个人隐私的包括,读取短信、读取联系人、读取通话记录,甚至还有监听电话、修改通话记录等权限。而这些处于“询问”状态的权限,我们在安装时面对一长篇授权项目和条款,一般很少仔细阅读、琢磨有什么用就直接允许通过了。



根据腾讯社会研究中心与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联合发布的《网络隐私安全及网络欺诈行为研究分析报告(2017年一季度)》显示,手机APP越界获取个人信息已经成为网络诈骗的主要源头。


APP要这么多权限有啥用?


看个视频还要监听电话,难道要把通话内容拍成视频不成?APP要这么多权限干嘛?


通信行业专家项立刚分析:“其一,有些权限对APP没多大价值,也可能不会被调用,但厂商开发APP态度有问题,认为权限越多越大越好;其二,厂商一开始心里面就有鬼,追求‘大权限’就是为了以后方便调用相关功能。”



当然,也有可能是为了未来的发展。从事APP开发的技术人员徐晓认为,尽可能广泛地调取用户权限,是为了尽可能广泛地收集数据,最后形成大数据,这些无论对精准推送、广告投放、还是软件改进来说,都至关重要。“互联网发展瞬息万变,谁也说不准这些目前看似没用的信息,在将来会不会发挥作用”。


那APP获取这么多涉及到用户隐私的权限合理吗?手机中国联盟秘书长王艳辉表示,“很难界定APP某个权限存在是否合理,因为该权限的存在可能是为了提供更多的服务,对其管的太多可能很多服务都提供不了,不管的话又可能会被滥用,这其实是一把双刃剑。”


大数据时代用户隐私谁保护?


不过,APP权限问题,我国相关部门也是有规定的:


《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预置和分发管理暂行规定》在去年7月1日正式实施,该规定指出,生产企业和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所提供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不得调用与所提供服务无关的终端功能。

APP获取权限越多,用户信息被泄露的风险也就越大,而APP获取的信息有可能会成为不法分子取得暴利的“商品”。在法律上,我国虽然有相关的管理规定,但是并没有具体的惩治措施,在法律实践中,也没有APP因权限越界问题被追责或处罚的例子。因此,加强监管,以及此方面的法律亟待进一步完善,以保障用户的权益。


业内人士建议,用户要增强隐私保护意识,尽量选择官方正规应用商店下载,安装后要查看应用开放的权限,读取通讯录、短信通话记录、位置信息等敏感权限尽量关闭,在以后确实需要这些权限执行某项功能时再允许APP获取。


猜你喜欢

来源丨中国之声、观察者网、澎湃新闻、北京晨报、苏州公安微警务、中新网、工人日报、北京日报

编辑丨孙珊

责编丨胡红

监制丨王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