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艺术界LEAP 全新上市 | 新艺术的冲击

李棋 艺术界LEAP 2021-09-05


封面作品:控制俱乐部“内察刻”项目现场,2019年

Courtesy Zhang Ding Studio

LEAP 全新上市


新艺术的冲击
THE SHOCK OF THE NEW


这已经成为我们所处时代的症状:对于“新”的诉求,对于“新”的焦虑。自19世纪末以来,伴随着人类社会不断涌现的政治运动,秉持迥异信念的实践者们从一个前卫跃向另一个前卫,这种持续的跃进正是现当代艺术自身历史的运行机制,即新艺术的传统。在过去的一百余年里,艺术史家、批评家和策展人通过著作、展览,乃至电视节目向大众布道,他们要把艺术博物馆变成艺术教育的车间,试图将新一代的人征召到新艺术的麾下。如今,受鼓舞的大众做出了响应,他们接受了“新”的传统,并开始主动地对艺术提出了“新”的诉求。然而,这种诉求反而对艺术话语权的把持者们造成了冲击:一方面,他们要忠诚于自己的信念,要为满足这种诉求疲于生产新的艺术;另一方面,来自大众的新的、更强大的引力正在造成权力的旁落,这无疑让既有规则的制定者和游戏的参与者感到焦虑。

“新艺术的冲击”的主题来自澳大利亚评论家罗伯特·休斯的同名电视纪录片和出版物。在考察了百年现代艺术发展的历史以后,休斯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即艺术史每经历过一个精疲力竭的时期,便进入一个新的创造循环期。”这正继承了美国评论家哈罗德·罗森伯格在他的《新艺术的传统》提出的前卫艺术不断跃进的观点。而当下,我们依然站在现代主义遗产的肩头,这样的循环仍在上演。值得思考的是,我们究竟处于上一个前卫的尾声,还是已经进入了新的前卫的循环?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我们要如何拨开笼罩在现实和艺术上的迷雾和幻影?为了回应这些问题,如罗森伯格所倡议的那样,“批评不能将自身分割为文学批评、艺术批评、社会批评,而必须从确实的作品或事件及其虚幻的背景之间的冲突条件入手。”

“新艺术的冲击”邀请了多位策展人、批评家和文化学者就“新”的命题展开论述。我们首先从机构的视角出发,皮力在他的文章中标记出了现代艺术和美术馆历史叙事的裂痕,从人与外部世界的间隙中发现构建新的历史的可能。他的论述试图为接纳新艺术提供一种方法和路径,从而实现新与旧的历史共筑。杨紫回顾了里程碑式的展览“ON | OFF:中国年轻艺术家的观念与实践”。以之为案例,他探讨了中国的年轻创作者如何走向职业化的道路,以及中国的艺术系统如何在资本和信息全球化的冲击和消耗下完善自身的体制构建,同时为本土和全球的新变革、新局面做好准备。

其次,在崛起的大众文化与艺术的交集上,王婷剖析了明星和偶像的生产模式与粉丝经济的运营逻辑,并针对艺术创作与大众文化跨界合作的议题进行了批判性的思考。卓睿以艺术世界中图像的资本主义经济为切入点,将以KAWS为代表的潮流艺术叙述为“资本主义现实主义”的“幽灵”。郗少男从美术馆的白盒子遁入夜生活的黑箱,探讨艺术家如何用夜晚的时段和空间,实验性的声音和审美,新的观众和生意模式,来争取主流艺术机制和市场之外的替代性与共存。

最后,没有什么比新一代的人更具有对未来的发言权。“新艺术的冲击”特别策划了23位青年艺术家的“自画像╱自我肖像”项目,穿插于正文间,借此揭示新一代创作者的自我面貌、自我表达和自我意识的一隅,并通过问卷的形式邀请艺术家对于自身的创作与生活状态进行陈述。我们还挑选了其中的五位艺术家和一个额外的项目组,对他们近期的创作进行了侧写。赖非亦撰文对当下艺术青年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批判性的思考。

“新艺术的冲击”试图以当代艺术为圆心,联系起也呈现出一个艺术及其创作者居于前景,系统与机构居于中景,社会、文化与政治居于背景的现场。带着“新”的传统,我们也将与它一起进入“新”的未来。

本期目录

  • 告别文化进化论的美术馆

    Bidding Farewell to the Cultural Evolution of Art Museums 

    文/皮 力 Pi Li 


  • O N | O F F:你 好 | 再 见

    ON | OFF: Hello | Goodbye  

    文/杨 紫 Yang Zi 


  • 后现代明星与偶像崇拜 

    Postmodern Worship of Celebrities and Idols

    文/王 婷 Wang Ting 


  • 贵族之家

    Nest of Gentry

    文/卓 睿 Jacob Dreyer 


  • 加速的节拍与网络化的社群:艺术和俱乐部(超)文化

    Accelerating Beats and Networked Communities: Art and Club (Hyper-)Culture, China 2019 

    文/郗少男 Xi Shaonan


  • 新青年,旧青年

    Something Old, Something New

    文/赖 非 Lai Fei 

肖像与侧写

  • 胡为一:超越新媒体

    Hu Weiyi: Beyond New Media

    文/李素超 Li Suchao 


  • 陈泳因:情感之刺

    Doreen Chan: Emotion's Thorns

    文/武 漠 Wu Mo 


  • 叶甫纳:捣乱的人

    Ye Funa: The Troublemaker

    文/赵梦莎 Zhao Mengsha 


  • 杨季涓:喃喃与自语

    Yang Chi-Chuan: Mutterings and Murmurs

    文/贺 婧 He Jing 


  • 沈莘:不被阐释、代表和归类的

    Shen Xin: Speaking Out and Not Spoken For

    文/缪子衿 Miao Zijin 


  • 一个人的社会——从个人的现实到社会的症结

    An Individual as the Society—From One Person’s Reality to the Symptoms of the Society

    文/刘曼堃  Liu Mankun


  • 陈 轴 Chen Zhou

  • 程新皓 Cheng Xinhao 

  • 方 迪 Fang Di 

  • 葛宇路 Ge Yulu

  • 何翔宇 He Xiangyu 

  • 许哲瑜 Hsu Che-Yu

  • 胡 伟 Hu Wei

  • 蒋竹韵 Jiang Zhuyun 

  • 李竞雄 Li Jingxiong

  • 李 然 Li Ran

  • 李亭葳 Li Tingwei 

  • 苗 颖 Miao Ying

  • 蒲英玮 Pu Yingwei 

  • 陶 辉 Tao Hui 

  • 童义欣 Tong Yixin 

  • 曾家伟 Eason Tsang Ka Wai

  • 杨牧石 Yang Mushi 

  • 于 吉 Yu Ji 

  • 钟云舒 Zhong Yunshu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