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同战疫 共担当 | 防疫应急志愿者“内卷”的让人感动

艺小派 NWNU师大青年 2023-02-17


“志愿者们,辛苦了!你们的工作开展的非常好,你们一定要保护好自己,天气冷,防疫也要防止感冒!”作为大家长,刘仲奎校长的一袭话,让志愿者们十分暖心。

不畏惧,不退缩

有一份热,发一分光

无数人的光芒

汇聚在一起

便是青春之光

站出来,不仅是责任

也是一份光荣


随时待命


夜幕降下,“NWNU防疫应急志愿服务队”微信群里弹出一条条消息:“董家祥、吕凯已到26号楼”、“冯环、梁亚琪已到达37号楼”、“张转过、王曜已到达15号楼”……寒冷和疲劳并没有使这些奔波了一整天的孩子们停下脚步,反而,加快了脚步。已经帮了二十多位老人进行手机信息登记、陪伴十多位老人全程核酸检测的董家祥,发出申请:“我还能再去入户核查!”



“现在疫情严峻,就是想着能够贡献自己的一份薄弱力量,这一次就换我来逆行吧。”擦了擦眼镜上的雾气,给手消毒、戴好手套,董家祥一刻也不敢怠慢,再一次出发了。晚上回到宿舍睡觉前,董家祥将手机的声音开到最大,“我害怕错过志愿者群消息,会误事”。

成为志愿者后,“担心肯定也是有一点的,今天早上我妈妈还打电话再三叮嘱我要小心,做好防护,但是这一次我不想退缩,团队的并肩作战让我有了坚持的动力,我相信,只要我们团结协作,一定可以共克时艰。”董家祥说到。


被需要是一种幸福


作为西北师范大学防疫应急志愿服务队的一员,“被需要是一种幸福!”是陈蓉最深的感受。穿起防护服,佩戴好团徽,“那一刻自己不再是平常人,而是一名可以保护大家的小战士,虽然容貌被防护装备遮去,但我相信每位志愿者耐心解答的话语,忙碌奔波的身影都会是防疫一线最美的景色。”



“有你们这些孩子真好,不然我自己什么都做不了,年轻人就是利索!”这是陈蓉陪伴退休教师汪奶奶去家中录入生物识别时,听到奶奶说的最多的话。汪奶奶由于腿脚不灵便,子女又不在身边,在学校生物识别办理中无人陪同,在了解了老人的具体情况后,陈蓉决定上门服务。



“你们不要太累,去阴凉底下休息会儿。”“这些新鲜的橘子给你们志愿者,大家辛苦了!”师大社区的教职工家属们用最简单的话语和举动,给予着陈蓉和同伴最强大的精神力量。“在疫情封校停课期间,能够被社会需要,能够坚守一线,能够服务社会是我们每位队员的责任,更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一枚光荣勋章。”陈蓉说到。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贯穿着我的大学生活。而如今,看着自己的弟弟妹妹们在防疫一线奋战,我深受感触,也觉得自己应该站出来,继续和他们并肩作战。”张宏治,文学院大四本科生。自从疫情严防严控以来,他主动参加志愿活动,先后在离退休处生物识别志愿岗、文学院党员先锋岗和校医院志愿岗主动参与一线防疫。



在志愿岗上,张宏治迅速反应,遇上老人询问帮助,他总是更耐心、认真;遇到现场秩序混乱,他总是第一个站出来,引导帮助大家。“去年疫情期间,我也到社区当志愿者,引导劝阻居民及时做好防护。”



“从这次疫情的蔓延中,我看到了青年志愿者是一个有组织、有纪律的群体,每一个志愿者,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张宏治说道:“志愿者是最普通的人,也是最可爱的人。无论以后身在哪里,志愿事业终将陪伴着我,让自己在志愿事业中发光发热。”


小喇叭传出大能量


“除防控必需、生活必需,请自觉做到不出门、不串门、不聚会、不聚餐......”上午九点,师大社区准时出现小喇叭的声音。只见一群穿着红马甲、手拿循环播放疫情防护提醒音频的喇叭,穿梭在社区的各个小道里。

而作为这支队伍的组长吕园芷,已经是连轴转的第三天了。“我们的工作就是劝导社区居民外出做好防护,戴好口罩,必要时发放口罩。”



在执勤中,喇叭小分队时不时还会延伸出其他志愿工作。“经常有爷爷奶奶会找我们穿红马甲的,问一些生物识别的问题,我们也就立即解答,不让老人再跑去离家远的咨询点了。”此外,志愿者们在执勤中还遇到了收废品的爷爷奶奶,看着沉甸甸的袋子,吕园芷让同伴们放下手里的活,帮助老人们抬上车,之后给爷爷奶奶发了口罩,提醒他们疫情期间做好防护。



音乐学院郜老师看着志愿者们穿梭的身影说道:“孩子们做到位了,做的挺好的,怪辛苦的。”

喇叭小分队的工作,是台前也是幕后。为了让喇叭的声音更加有亲和力,支援小分队紧急联系传媒学院王银,提前录好喇叭的音频。
“给我打电话的时候,我还在睡觉,当时没多想就赶紧下床,他们在一线也挺辛苦的,主动配合他们工作,能尽一份力就尽一份力,能帮一点是一点。”第一次在喇叭上录音,八个喇叭录了两三次,因为怕打扰室友休息,王银又从五楼下去,在楼底下完成录音。
“我能做的,一定尽自己做大的努力去做,一切只为了抗击疫情!”



筑牢物资保障“生命线”


“防护面罩消耗30个,防护服消耗22套,手套消耗440只……”统计与发放物资是防疫应急服务队物资保障组的日常工作,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确保后备物资是否充足是重中之重,而作为物资保障组组长的邓美林,通常是志愿者中到达现场最早,结束最晚的人。



“起初,面对物资、人手短缺的情况,我是有点慌的,这种情况下保障好每个志愿者的防护是不太容易的,第一天结束后整个就是身心俱疲的状态。之后在各方捐赠、调节下,更多的物资、志愿者加入物资保障组中,“腰包”充足,底气也足,我也从刚开始接手时束手无策变得学会总结经验、及时调整。”邓美林说到。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大考,物资保障时刻先行,做足准备方能超常发挥,筑起了物资保障“生命线”!


疫情大考,我们经得住


“每轮核酸检测,对我来说,都是一次考验,因为我负责安排志愿者到各个岗位,从招募志愿者开始,我就开始紧张,害怕没有人愿意参与,但大家的积极参与和热情让我很感动。”身为防疫应急志愿服务队志愿者统筹招募的负责人,张怡欣说已经很久没有睡过好觉了,经常梦到的都是“怡欣,马上安排志愿者。”



从幕后的招募到各个岗位的安排,再到处理现场的突发情况,每天平均17000的微信步数就是最扎实的见证。“志愿者的奉献精神,让我觉得我做的还不够,这种精神也在激励着我一直坚守在岗位上,现在我只希望疫情赶快过去,大家都平平安安的。”

第三轮核酸检测的志愿者招募发出后,不到一分钟,志愿者就招够了,张怡欣心里暖暖的,隔着屏幕,深深的感谢着这些与她并肩作战的战友们。





在这场抗“疫”战斗中,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争做最勇敢的人,一篇日记、一幅画、一条朋友圈、又或是一条请战消息,都是青春最勇敢的符号。


1. 文学院   刘乐乐



2.  旅游学院 吕锦楷


3.  经济学院  李睿



4.  法学院  嘉宝才让



谢谢你们,最美的孩子

用最稚嫩的肩膀

扛起青年一代的责任

好样的!


图文编辑 | 王丽娟

责任编辑 | 陈禹宁

审核 | 杨庆  丁岩



 和艺小派一起    

为“志愿者 

点个“在看”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