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现“珠海丹心”,海珠广场喜换新颜
老广州情怀 集体回忆
海珠广场及周边区域是广州最具传统风情的地段之一。这里处于广州传统中轴线上。海珠广场承接云山水脉,是广州两千年历史轴线与珠江滨水风光带的交汇点。这里分布着大量的历史建筑与人文景观,包括海珠桥、广交会旧址、五仙门旧址等等,海珠广场沿滨江一线过去以“珠海丹心”、“海珠风月”的景观盛名。这里承载着浓厚的老广州情怀,是广州市民的集体成长记忆。
改造后的西广场
今天的海珠广场,经过岁月多年的洗礼,景观环境不断发生变化。根据《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以“老城区、新活力”为建设目标,将构建传统格局、时代风貌和岭南特色有机融合的城市景观,并优化公共中心体系,全面提升“花城”、“绿城”、“水城”魅力,打造宜居宜业“生态城市”。2019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市十一届六次全会关于打造“云山珠水吉祥花城”的指导精神和工作部署,提出将海珠广场作为广州园博会分会场,以进一步提升花城广州的国际影响力和美誉度,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交流。由此,海珠广场及周边景观开始了新一轮的提升改造,由普邦股份中标景观绿化工程设计施工总承包。
文化传承 城市名片
本次景观提升改造含设计和施工总工期90天。项目以“碧海丹心、珠江秋月。江城相迎,盛世花开”为主题,对海珠广场及周边景观空间进行提升改造,重新点亮羊城八景的旅游名片,恢复海珠广场作为城市中心广场的功能,并使其成为红色文化传承、门户形象展示、市民休闲观光、城市活动举办的城市门户空间。海珠广场景观提升改造,包括:海珠桥桥下空间;沿江路永安堂绿地景观提升;起义路节点青云书苑绿化提升;北京路财厅花坛;泰康路、起义路、一德路摆放花箱;侨光东路侨光西路挂花箱,沿江路树池种植时花。另有园博会整体景观提升、园博会立体花坛等。其承载了广州传统中轴线区公共空间品质提升、生态环境优化和文化功能集聚等诸多诉求。
在景观升级改造的过程中,主要面临三大挑战:一是海珠广场历史格局的恢复,二是要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庆典活动以及花博会分会场的展览活动相结合,三是国庆节后的广场复绿以及市民活动空间的融合。
生
态
景
观
疏林、草地与花境
互相交融
针对以上三大挑战,我们实施了三大改造策略:
策略一:疏林——草坪——花境,恢复开放的广场绿地空间
01
场地植物的保留与优化
由于海珠广场现场乔木的树冠非常浓郁宽广,导致林下郁闭度过高。
项目主要结合场地情况,将乔木进行艺术造型修剪内樘枝,增加视线通透性,注重保护特大乔木,地标性乔木的生长环境。
02
视线的引导与疏通
起义路与海珠桥之间的广州解放纪念碑,是整个海珠广场的中心焦点,也是“珠海丹心”的丹心。现状海珠广场与广州解放纪念碑被道路和密闭的树林所隔离,难以形成互动。同时,原有交通以外部人行环路和内部公园环路环环相扣,广场之间的通达性不强。设计布局上,结合东西广场现有的地铁、小广场等出入口,以广州解放纪念碑为中心,打通四条景观视觉通廊,建立起广场与广州解放纪念碑之间的视觉联系。在功能分区方面,主要结合人流涣散的需求,以海珠桥为轴线,打造出中部休闲活动区及疏林花景游赏区。
在中部休闲活动区,围绕广州解放纪念碑展开的市民活动广场,纳入了现状地铁站、海珠桥两侧步行匝道、桥底通道等空间。在疏林花景游赏区,在保留现有的乔木基础上,疏枝、清杂,整理出良好林下空间,结合主题花景、林下花径,形成疏林-草地-花境的绿地空间。
策略二:东西广场的连通,桥下空间的再利用
原海珠广场东西广场相对隔离、封闭,存在多处漏水的情况,不能开放给市民使用。在桥下空间的实施中,我们拆除原有的桥下围墙,打通桥下与两侧广场的联通空间。结合3D艺术绘画,创造出城市海珠历史与现代市井生活互动的停留空间。地面铺装运用LED地砖灯带进行引导,让桥下空间与东西广场两侧形成整体。
策略三:庆典后的绿地修复与景观改造
庆典后主要采用3种手法对海珠广场进行景观修复。针对小园圃和立体花坛区域,主要采用景观覆绿的手法打造疏林草坪,成为未来庆典活动的预备场地。针对轴线上的花池区域,主要将时花替换为观赏草和耐水植物。针对原绿地上非重点区域,将替换为易维护的地被,通过植物自身的形态营造景观,体现生态性的同时降低维护成本。
如果说以海心沙、广州塔等地标为代表所构成的广州新中轴线象征着广州市欣欣向荣的现代化进程,那么北起人民公园,南至海珠广场的广州传统中轴线保留的是广州千年的历史遗存与城市记忆。如今,这个有着新中国记忆、老广州乡愁,与珠江母亲河风采共同汇聚的海珠广场片区,正在重现当年羊城八景的“珠海丹心”。它也成为普邦股份立足广州,全面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建设的重要阶段性成果。未来,普邦股份将继续通过一系列景观项目的落地,共建人文湾区与幸福城市,打造大湾区商务旅居全新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