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改变“孤岛”式服务:开放银行离我们还有多远?

看懂君 看懂经济 2021-08-25

来源:金融时报 


“金融服务无处不在,就是不在银行网点”,美国知名银行创新教父布莱特·金(Brett King)在其所著的《银行4.0》中写下的这句话,正在成为现实。今天,越来越多的客户已经习惯了点进APP,选好心仪的商品或者服务,然后直接支付或选择分期付款。


银行将自己的API嵌入合作伙伴平台中,用户不需要再跳转到银行APP或网站去完成支付或其他金融行为,金融服务被无缝嵌入消费场景之中,这就是“开放银行”的初级阶段。(更多原文点击》阅读)


对此,「看懂经济」决定邀请几名看懂经济评论作家对此文进行点评。(评论内容精选自的解读)

董希淼

新网银行特邀顾问,评论作家

从根本上说,“开放银行”是一种理念,即银行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拥抱合作,拥抱未来。

现在很多银行谈“开放银行”,往往聚焦于技术层面如API、SDK、H5等等。如果以更宽广的视野看,“开放银行”就是一种开放理念。有人写书说“银行不再是一个地方,而是一种服务”。银行要以客户为中心,但在实际上很难做到客户在哪里银行服务就在哪里。

如果把“开放银行”理念贯彻得很好,与各种商业生态深度合作,就可以践行这种能力,真正为客户提供无处不在、无微不至的全方位服务。从这个意义上讲,互联网银行、直销银行、手机银行APP都是“开放银行”。


周科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观察者、思辩者、践行者,评论作家

2018年1月,在“看懂经济”聊了《开放银行理念的缘由、实施和挑战》,转眼一年半过去,我国对于开放银行理论研究已更为全面,各行纷纷推出实施成果,2018年也被称为我国的开放银行元年。 

对于尚未上车或正处启动伊始的银行而言,建议需意识到以下三点,从而能以平和心态、稳健步履前行。其一,不要把开放银行当做噱头、时髦,充分认识实施的难度和复杂性。其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需内部建立合适的机制体制。其三,开放的底气在于自身先拥抱新技术、新趋势。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各方还需要研究和探讨如下内容:第一,技术、标准、口径等的统一和规范。第二,平台、系统、技术的自主性和网络安全性。第三,优胜劣汰后的机构整合、退出。总之,开放银行不是一个筐、什么都往里装,不应再走人人热炒区块链比特币最后眼见其楼起楼落的老路。不要光顾玩概念结果把自己绕进去,要看真正为客户、为银行自身带来些什么,在此基础上才能真正有效落地开放银行理念和实践。

要用符合互联网时代特点、开放和兼容并包的新思维、技术、方法,革新旧有理念、机制和模式,采用不限于开放银行在内的开放共享方式,围绕核心竞争力建立周边生态圈,在不确定的未来中依然延续辉煌。 


车宁

北京市网络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评论作家

时下对于开放银行的讨论,一方面更多讨论了技术而看轻了其变革在业务方面的意义,另一方面则更多关注于外部的冲击和应对,忽视了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内生需求。对于前者,虽然开放银行的载体是API、是SDK、是技术、是数据,但归根到底还是为业务服务,需要解决的是银行在诸如客户经营转化不佳、场景碎片化、系统对业务支出不足等痼疾;对于后者,开放银行的打造是银行从电子化、网络化、移动化一路走来的必然结果,是一个接着说的故事而非是一种“颠覆”。

虽然开放银行的讨论很多是对外赋能,然而做好自己的事情更加重要。如何在开放银行战略引领下首先实现自身业务的系统化、标准化、产品化,理顺内部之间纵横交错的关系,这才是关键。 





看懂小程序上线啦:热点热评来看懂!

7大领域资深专家重磅登场

深刻、独到、犀利的新闻解读等你来品尝!


↓↓↓↓↓↓↓↓↓↓↓↓↓↓


<  end  >


你的每一个“在看”,我都当成了喜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