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互联网银行,举办了金融科技界的“华山论剑”!
12月8日,经过三个多月角逐,2019“创青春•交子杯”新网银行高校金融科技挑战赛在成都落下帷幕,大赛吸引了1632名极客应战,分别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斯坦福大学、康奈尔大学等208所高校,完成了3054套人工智能算法作品,晋级决赛的队伍在经过24小时的极客“马拉松”之后,平均年龄23岁的“学学没完”战队拿到了AI赛道的冠军,而在分布式赛道,同样年轻的“cdeb”队摘得了桂冠。
此次大赛的两道赛题由四川新网银行设置,不仅有考验挑战者AI建模能力,利用说话人嘴唇运动序列图片识别说话内容的考题。还有测试分布式算法能力,考验挑战者打造动态高可用网络能力的考题。
大赛的闭幕式上,主办方也宣布,这场具有高校影响力的赛事将永久落户世界上第一张纸币交子的诞生地成都,这对推动西部金融科技建设、加强校企合作、动员更多青年为“治蜀兴川”贡献青春力量具有重要意义。在闭幕式后,四川新网银行董事长江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这项赛事将在成都永久举办下去,每年一次,成为一项持续性赛事,“我们也希望这项比赛能够成为行业的通行证,成为一个专业技术领域的权威认证。”
记者:作为一家银行,新网银行为什么会参与到这种纯科技的赛事中来?
江海:从成立之初,新网银行就坚持 “技术立行”理念,目前全行员工有70%的人才都拥有IT工程师、算法科学家背景,同时我们也是全国第二家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银行,根据我们最新的统计数据,到今年12月,我们专利申报数量已经超过了128项,可以说,金融科技在我们的银行业务开展上有着大量的应用。承办这场比赛,以比赛来发掘人才,以比赛促进技术进步,也是我们不忘技术立行的初心,不忘数字普惠的使命。
记者:这样一场比赛对四川、对成都来说意味着什么?
江海:从“创青春•交子杯”新网银行高校金融科技挑战赛的大赛名称就不难看出它的主题和意义,“创青春”是团中央的系列活动,在四川举办的这场赛事,体现了主办方共青团四川省委、四川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四川省教育厅着眼未来,着眼金融,招引全球青年俊杰,汇聚新经济,汇聚新天府,奋斗新时代的举措。而对成都来说,成都是“交子”的发源地,自始至终都具有金融科技的基因,近年来,成都也在围绕“交子”品牌打造金融科技产业,所以,命名为交子杯,永久落户成都,永久落户高新区,体现历史传承,是今人向先贤的致敬,是前沿向经典的致敬,也是用人工智能技术向交子发明者致敬。这是一场穿越千年的对话,也是时隔千年之后金融科技的再次出发。
记者:这项比赛具体对一座城市和这座城市的金融行业来说,有哪些利好呢?
江海:这项比赛吸引了来自全球高校的科技人才,很多人都是通过比赛第一次来到成都、认识成都,将比赛固定下来,这有利于让全球金融科技顶尖人才向成都聚集,这样的赛事在成都举行,可以提高成都在金融科技包括AI领域的专业辨识度和城市影响力。新网银行承办此项赛事,也正是希望人才因新网而来,为成都而聚,为成都创新创业单元贡献更多人才。在闭幕式上,新网银行还对优胜者发出了offer,这不仅代表新网银行,也代表了一大批合作的银行,很多银行已经表达了强烈意愿,希望在大赛中发掘更多人才。
记者:在设置赛题方向时,新网银行有什么具体考虑呢?
江海:这两个赛道和我们业务结合非常紧密,分布式赛道面对计算机领域IT专业的高校学生开设,而对于开放银行或者基于数据驱动的银行来说,分布式技术能够应用到很多方面。唇语识别赛道的内容则在我们业务的风险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吸引了不少数据运用和统计方面专业的学生。新网银行目前的人员主体构成是IT工程师和数据科学家,正好可以很好地对标。来参加这次比赛的多是95后年轻人,他们在本次比赛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也代表了未来的无限可能。
记者:闭幕式上我们也展示了很多前沿技术,目前新网银行的技术都是自研吗?
江海:准确来说,新网银行是技术的应用者,如果市场中没有成熟解决方案的技术又是我们业务所需的,我们会进行技术的探索。“底层技术”、“通用技术”、“共性技术”尽量采用行业标准,毕竟新网银行是一家互联网银行,而不是一家“技术公司”。此外,在应用层,我们也会根据新网银行的场景、客群、风险管控等需要,做一些定制化的技术研发,新网银行很多技术在行业中相对走在前列,这都是因为技术需求对自主创新的要求。
记者:作为一家新生的互联网银行,新网银行在科技赛道上非常抢眼,但未来很多大行都在金融科技领域加大投入力度,到时候如何继续保持发展势头?
江海:大和小是相对的、是变化的、也是永恒的。所有的大企业都是从小企业发展起来的,永远都有大企业,永远都有小企业,大企业和小企业将并存,因此大银行和小银行也是一种生态必然的逻辑。无论是从大银行的立行理念还是格局,都会支持、包容、促进小银行发展,市场格局是大小机构并存的格局,不会出现一家独大的荒漠式生态。新网银行在这其间也是要做行业的“补位者”,做大银行触及不到的一些业务。大型机构擅长做1-100,把新生事物规模化、批量化、产业化,小企业擅长做0-1,擅长做细分领域的创新。大有大的强项,小有小的优势,小银行和大银行并存的生态将是一种长期的状态。我们作为一家小银行,反射弧比较短,在科技和风险上的迭代速度较快,能够把握细分化、碎片化的机会,这也需要我们对金融科技力量上加大投入,这也势必加大对金融科技人才的不断需求。
看懂小程序上线啦!
↓↓↓↓↓↓↓
< end >
投稿邮箱:yg@cetralbanknews.cn
文章转载请加微信号:jiangniangy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