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影评 | 殊途同归

2017-11-09 张晗婧 河南师范大学大学生通讯社





 殊途同归

《如父如子》影评 


父子两人各自走在公园的道路上

终于

汇合在了路的尽头



历史文化学院 | 张晗婧



01


在歌颂父爱的所有说辞中,如山般的厚重是最温情、也是最令人满意的表达,但如山般的沉默也是最无力的。父子间的关系,似乎总需要存在一些执拗坎坷,才是完完整整地刻画了一份爱的踪迹。

电影《如父如子》中,野野宫良多是一个严肃而沉默的父亲的典型,他优秀上进,性格好胜,爱自己的妻儿,但他与温柔敏感的妻子组成的优渥家庭,实则有些阴沉压抑;经营着电器行的斋木雄大,看似不思进取,自由随性,但却乐观温暖,他让家庭充满了亲热。这样不同的两个家庭,因多年前护士的恶意迁怒,两家孩子发生了对调。而随着真相被发现,两家人也陷入了迷茫。



影片没有将矛盾继续

而是探讨父与子的相处模式


02


影片没有将矛盾继续,只是平淡地铺陈了两家人不断尝试见面,甚至到后来开始让孩子试着回归自己真正的家庭。

在逐渐的接触中,两个家庭的问题渐渐暴露出来——良多工作繁忙,从来没有好好陪过儿子,并且对儿子要求严格;斋木家境困难,无法给孩子充实的生活条件。

尽管如此,事实是,两个儿子依旧只爱抚养自己长大的爸爸。可以说影片不是在讲述两个家庭之间的故事,而是为了探讨父与子的相处模式。

从某种程度来讲,良多是个好职员,也是一个优秀的男人,但他不是一个好丈夫与好父亲。

他以为自己有足够的能力承担一切,甚至对斋木提出同时抚养两个孩子,却被连一顿饭都要记在医院账上的斋木拒绝:“钱也有买得到的东西和买不到的东西的”。斋木聪明于良多,起码在守护这件事上。

但其实这种联系更像是一种症状,根本就没有得到解决,它正表现出我们害怕孤独这脆弱的一面。


孩子是最纯真的

自己也想要一些回报

03


实际上父亲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是很容易相处建立,却也容易被单方面破坏的。

父亲因为血源或亲源与孩子朝夕相处,总有一天会发现,原来孩子不是父亲的复制,基因中总有一些属于他们自己的,且与父亲无关的东西。

爱毕竟不是人类社会约定俗成的物质,不会因为孩子与父亲不同,爱就不发生。

当一个父亲看着孩子时,可能使他心中热血澎湃的是如何教孩子做一个优秀的人,甚至可以以自己为标榜,然后超越自己,并且期待着这份希望能够无条件的,顺利地被孩子接受;但孩子从未想过父亲要变得与自己相像,或是为了自己一定要变成什么样的人。这便可能形成一份伤害。

良多这样的父亲,比比皆是。父亲的权威促使他们习惯一个大人的角度,不自知地就忽视了孩子的真心,在父亲付出爱时,也忘记了看看孩子付出了什么。孩子是最纯真的,他们有时候不明白其实自己也想要一些回报,这种回报不只是父亲灌输的优秀思想,更要同样的真心。


04




共度的时光和爱



影片一直伴随着哥德堡变奏曲清淡地进行,充满了感情的克制。在这份克制中唯一成长变化的人,是良多。其实可能良多早就懂了,当儿子庆多为了他学钢琴,庆多为他做玫瑰,直到发现庆多的镜头中全是自己。良多终于懂了自己作为父亲,最该做的就是陪伴。至于血源,正如斋木所说的,像不像这种问题,只有不陪孩子的冷漠的父亲才会关注。像不像,优秀不优秀,都不足以成为牵绊父与子的理由。共度的时光和爱,才是最重要的。

“有只有我能做的事情等着我去做。”

“父亲也是无人能取代的工作吧?”

还好良多发现,抚养了六年的儿子庆多多么爱自己,而他内心深处也一直有一个好父亲的灵魂在跳跃,孩子和父亲不走同样的道路又如何呢。影片结尾,良多追着伤心的庆多,一直看着他的背影,父子两人各自走在公园的道路上,也终于汇合在了路的尽头。


排版 | 张晨扬

图 | 网络


*往期精彩*




讲座回顾 | 从校媒学生记者到央媒高级记者

今天我也想回家

快来看看你有没有身患绝症!!!

调频FM91.0 | 人在囧途

讲座预告 | 从校媒学生记者到央媒高级记者

为你读诗 | 一首空诗

小小说 | 四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