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散文 | 三国遗风

王曼曼 河南师范大学大学生通讯社 2019-05-26

三国遗风

文学院 王曼曼


坐在图书馆四楼的书桌前,看着远处的光透过那面巨大的玻璃窗,一点点落下,我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最熟悉的地方,那个在历史上浓墨重彩渲染的、到了如今温润静默的地方——许昌。


如今的许昌,仿佛是一个四仰八叉、穿着时代新衣的俏娃娃。它是新的,正在成长的孩子。可是,当你来到这座城市,抚过桥上刀刻的痕迹、触过护城河水的温度、望着一座座檐角飞翘的亭台……相信那股自三国起便有的古风古韵已慢慢沁入你的心脾。




沿着杨柳飘青的堤岸,看如今的车水马龙围绕着街道,你也许会好奇这座城市最初的模样。还记得小时候拉着爷爷去春秋广场,一定会吃上一份小笼包子,沾上辣辣的酱。


偶尔再偷偷买一份臭豆腐,悄悄藏到身后,回家之前偷吃完毕,把小脸小手弄得黑脏。还以为爷爷一直未知,却忽略那高大身躯微扬的嘴角。


偶尔爬上广场的棕黑大马,听爷爷讲以前的故事——早在三国时期,文帝曹丕就将颍川镇以“魏基昌于许”,改许县为“许昌”。历史浮沉,即使在兵荒马乱的年代,这名字也一直未变。


然而,不变的不仅是是城市的名字,还有这里的古迹石刻和文化气息。它们没有过于高大宏伟的气势,就像这城,在风的吹拂下,泛着淡淡的荷香。


只可惜再没有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到底是时光转了,有些东西也就去了。



无论夏冬,我总要去灞陵桥逛一逛、晃一晃,那红漆高柱总不免要摸一摸。明嘉靖《许州志》曾记载:“八里桥在西八里,相传为曹操送关羽之所。”这里面的八里桥,便是霸陵桥。


因此,跨过门口高槛,正对着的便是有名的“关公挑袍”红石雕塑,讲述的是那个耳熟能详的故事——关羽被擒到许昌,曹操欲留之,然关心意已决,挑袍离去,而曹因爱贤舍之“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望着石雕的画面,我似乎感受到一代枭雄的豪情与洒脱。走过这园林,看着脚下的石板渐行渐远,天空中的晚霞染红那“望梅止渴”的梅林,似乎那些战争中细小温暖的动人瞬间在眼前一幕幕闪现。




多少次,我沿着运粮河的河畔,窥探着小巷里的生活。与北京的胡同不同,许昌的小巷大多沿河而建,与小区交杂互生,横向排列。因此,水是大家的,阳光是两岸的。朝阳归我,夕阳于你。


骑着车,望着古巷年深日久、前仰后合的样子,随地势起伏的坡度,被踩得坑坑洼洼的硌脚的石头路面,还有那忽然从巷角奔涌出来的一大丛绿蔓或生气盈盈的花朵,你能感受到慢生活的美妙。在这座城市中,即使是最忙乱的地方,也隐逸着一份安谧。



现代化的发展让城市没有夜晚,到处是五光十色的霓虹在闪烁,汽车在穿梭。可这座城市里的人似乎沉睡在古老的历史梦中,若不是火车轨道上机车一次次鸣叫,惊醒睡梦中的人,也许城市不会醒来。


清晨归来,灯光一点点被熄灭。古城弥漫在浓厚的雾气中,加上几叶扁舟,整座城都要随风而去。



文 字 | 王曼曼

排 版 | 刘 柯

图 源 | 网 络

*往期精彩*


实习通讯员名单

换届 | 我相信未来可期

笔试结果及二轮面试通知

第一轮面试结果及笔试通知

最后一天,我在等你

一轮面试通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