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知道吗?“嫦娥五号”飞天,有很多安徽人保驾护航!

新安晚报 新安晚报 2021-07-21


11月24日凌晨4时30分,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托举着“嫦娥五号”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顺利升空,开启了我国首次月面采样返回之旅。在此次发射过程中,活跃着一群安徽人,他们为祖国的航天事业默默奉献,为“嫦娥五号”的成功发射保驾护航。
安徽籍的航天工作者
平时的生活和工作是怎么样的呢?11月24日,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联系上了几位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的工作人员进行了采访。



 

徐策

确保技术支援精准高效、勤务保障稳妥可靠


徐策,男,1988年9月出生,安徽铜陵人,现担任文昌航天发射场指控站勤务保障指挥,主要负责“嫦娥五号”发射任务中技术支援和勤务保障工作。


11月24日上午11时,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联系到徐策并了解到,2014年6月,研究生毕业了的徐策对国家航天事业发展有着浓厚的兴趣,毅然放弃其他工作机会通过校招来到文昌航天发射场,被分配在铜鼓岭测控区雷达岗位。刚被分配到文昌航天发射场从事雷达测量工作时,徐策就发现学校所学专业和工作内容存在一些区别,在理解运用所学知识时实际上手操作较其他同事相比进度还是有些慢的。但困难在前不退缩,徐策从零开始学习航天测控的相关专业知识,一边从繁重的工作中挤出时间从往年的数据和设备原理中学习理论知识,另一边每天跟着岗位上的老同志学习和实践,通过故障排查过程中的实际操作举一反三,积极主动向大家请教和探讨,以实践促进理论的运用,弥补学校期间未能掌握的知识漏洞。徐策告诉记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不是内在的动力在驱动我也是很难坚持下来的。”短短半年时间不到,徐策就成长为技术骨干。圆满完成了长五、长七首飞和天舟一号、天问一号任务。

 

由于工作突出,组织安排他担任站测控系统调度指挥员,负责任务的组织指挥调度。全新的岗位不再只满足于精通单一设备,而是要各个测控设备都要熟悉,组织指挥起来才能更加顺畅。面对全新的挑战,徐策充满干劲。由于发射场建设初期,执行任务不多,组织指挥流程上不够完善。他就一面摸索一面实践,常常一个设备一个设备地转,向岗位人员请教设备原理,探讨任务组织流程。通过不懈的努力,徐策根据自身实践拟制出航区任务组织指挥流程,规范了相关项目,极大顺畅了组织指挥关系,保障了任务的顺利进行。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采访得知,这次“嫦娥五号”任务中,徐策又一次开始面对全新的岗位,担任勤务保障指挥。对于发射任务而言,这个岗位可谓是名副其实的“大管家”。指控中心的配电、空调、电梯,铜鼓岭测控区的油机配电,任务的伙食保障……在徐策的记事本上密密麻麻列着数十项的重要事项。为了更好地提高保障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徐策提出开展指控中心集中控制系统建设,将各类勤务保障系统集成化监控和操作,使得可靠性和效率大幅提高,确保了任务的圆满成功。


23日下午四时徐策就开始进入工作状态,为“嫦娥五号”发射任务做着勤务保障工作,随着“嫦娥五号”的向月而行,徐策和他的团队欢欣鼓舞。他们的努力和勤奋,最终在火箭成功升空的喜悦中得到了回报。


 

 

王旭

“乘风破浪”的通信指挥员


1988年出生的安庆老乡王旭,和许多“后浪”一样,也是活跃在自己足球队里的主力、游戏公会里的“大佬”。而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他是通信系统指挥员,也是最早走上岗位的一批建设者。从2013年硕士毕业,他就来到了这里,开始了在发射场的“乘风破浪”之旅。


王旭来到发射场的时候,正好赶上了通信系统建设。他亲手参与了基础建设和设备安装调试,让各级指挥员有了千里眼、顺风耳,指挥决策更加精准,航天发射成功更有把握。回想刚来到岗位时,王旭面对全新的设备,看着密密麻麻的线路,倍感压力与迷茫。通信系统复杂庞大,想吃透原理、建成建好,不是件易事。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操作要领把握不住,王旭就虚心请教;设备手册看不懂,他就耐心的联系厂家。他的较真也让厂家非常佩服,设备交接时他已经弄清了系统原理、能够熟练地操作设备。在他的辛勤努力下、不知不觉中,不但自己承担的建设良好完成,王旭自己的业务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升,相关的工作都干得信手拈来。工作7年以来,王旭先后担任岗位操作手、分系统负责人、通信系统指挥。不论职位高低、工作普通或复杂,他都保持着一份刻苦钻研、认真负责的“初心”。


王旭的妻子和年幼的女儿都远在家乡,他把她们的照片摆在床头,心中也总是止不住想念。每一次视频聊天,他总要找一个安静的环境,一心一意地陪着她们。他也曾想过离开航天事业回到家乡,但是每当任务开始,他就又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中。三十而“励”,心中有了牵挂,脚下还要再次出发。王旭没有墨守成规故步自封,而是利用零散时间,跟进学习通信与图像处理方向的新技术、新知识。一次发射任务后,大家发现摄像机拍摄的火箭尾焰过亮,拍摄效果很差。他带领团队多方学习请教,开展模拟实验。就这样,图像降噪算法、高速摄影改造等一项项技术难题,都在他的手上迎刃而解,通信系统的运行持续得到优化。


作为一个信息技术从业者,“30+”年龄已经不算年轻。王旭告诉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自己能有如今的成长,离不开当初毫无保留传授给自己技艺的“老师傅”,他有责任把这种传承继续下去。“这个软件的参数准确性很重要”“控制起飞图像的采集,动作要平稳均匀,并且时刻注意对焦准确”“任务每一次操作都是保障通信畅通的关键,我们要准确无误地完成。”王旭常常严厉而又耐心地教导岗位人员,他的工作经验、岗位知识,都是新人成长路上的宝藏。王旭感到,现在的通信系统,仿佛有“后浪”在不住奔涌。


像王旭一样扎根海岛的航天人们,把勤劳坚韧、全力以赴,作为他们“乘风破浪”之旅的罗盘,坚定地为祖国的航天事业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韩飞

为任务提供稳妥安全的车勤保障


韩飞,男,1989年6月出生,安徽阜阳人,现任文昌航天发射场指控站车辆驾驶员,主要负责任务中的车勤保障,满足岗位人员工作和应急用车需求。
“韩飞,下午设备转场,准备好设备拖车!”“韩飞,去一下点号,岗位要应急!”……
“嫦娥五号”任务启动后,韩飞的任务也逐渐多了起来。2008年12月,韩飞进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工作,先后为60余次航天发射任务提供车勤保障。其中包括嫦娥二号到四号任务,面对“嫦娥五号”任务,韩飞内心无比自豪和激动。面对繁重的出车任务,韩飞始终冲锋在前。“怎么说我也是个‘老嫦娥’了!干起活儿来就该倍儿带劲!”韩飞这样调侃自己说。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恰逢春节回家探亲的航天人返岗工作的时间,根据防疫工作要求,为了减少工作人员乘坐公共交通发生感染的风险,韩飞所在单位决定安排专车到机场接工作人员返回单位。“我是党员让我上”。关键时刻韩飞挺身而出,铿锵有力的誓言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11月24日中午12时30分,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记者联系上韩飞得知,因为工作原因来到文昌航天发射场的前五年,韩飞只回了一次家。2019年韩飞的家属带着刚刚两岁的女儿也来到了文昌探望韩飞,但是繁重的出车任务,让韩飞陪伴妻女的时间并不太多,不过韩飞仍然带女儿在发射场观看了一次火箭发射任务。看着火箭呼啸从女儿头顶上空飞过和女儿脸上洋溢的笑容,韩飞觉得自己的付出与努力都是值得的。“过来探亲,反倒成了另一种异地了。”面对妻子的“埋怨”,韩飞憨憨地笑着说:“等任务圆满成功了,我一定好好陪你们。”




王磊

铜鼓岭测控区的“守护神”

 

王磊,男,1992年3月出生,安徽合肥人,现任文昌航天发射场指控站铜鼓岭测控区应急分队分队长,主要负责“嫦娥五号”任务中铜鼓岭测控区的安全警卫和应急处突工作
十一月的文昌,海风轻抚,气候适宜,“候鸟”人员也渐渐多了起来。铜鼓岭测控区外的海石天地景区,游人如织。王磊在值班室内,机警地观看着监控视频。任务临近,测控区安全防护重担也再一次压在了王磊的肩头。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了解到,铜鼓岭测控区地位重要,有“万里海天第一棒”之称,承担火箭起飞和初始飞行阶段的数据信息测量的重任。保障设备和工作人员安全和不受外界影响,是确保测控任务圆满成功、万无一失的前提条件。王磊为了这个目的,反复查看院落周界防护、检查视频监控状态,带领队员训练应急处突项目。
同时,王磊和他的团队还承担安控演练、对码装码时的安全警戒工作。测控区的安控设备是火箭安全控制的重要手段,对码装码又是其中最关键的任务流程。为了保障任务的顺利进行,王磊和他的团队轮班值守在机房门口,二十四小时坚守,严禁一切无关人员进出,有效保障了安控码的安全可控。
11月24日,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联系上王磊得知,他是2015年11月中旬来到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工作的。他平时除了站岗执勤,还要进行营区绿化和环境卫生整治等工作,坚守山头5个春秋,王磊眼看着测控区从一片黄土砂石变成了树木葱郁、果香满园的海滨花园。在工作之余,王磊会带领团队补种树木、修剪枝丫。一花一木、一叶一枝都凝聚着王磊和他的队员们的辛勤劳作。“向阳花”、“回.忆”……一个一个因工作离开测控区的队员们都会在离别之际在树木上挂上标牌,写上自己命名的名字。王磊时常会凝视这些标牌,回味一起为了航天奋斗的日子。
火箭呼啸而过,测控设备跟踪正常,对于此次嫦娥五号成功发射,王磊露出了喜悦的笑颜。接下来的日子如何度过?“有任务时就要站岗执勤、维护秩序、警卫警戒,没有任务时我们晚上7点钟开始看半小时新闻,然后学习,有时候也会集体活动打打球,玩玩游戏。”王磊告诉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

 


 

刘英祥

让岗位人员吃得好,就是助力祖国航天事业

 

刘英祥,男,1995年6月出生,安徽岳西人,现任文昌航天发射场指控站铜鼓岭测控区炊事保障负责人,主要负责“嫦娥五号”任务中铜鼓岭测控区工作人员的伙食保障。
热气腾腾的牛肉包子、香味四溢的现做奶茶……每当夜执行任务时的凌晨,铜鼓岭测控区的餐桌上摆上了丰富可口的宵夜,等待着工作人员利用间隙轮流过来用餐。
刘英祥是铜鼓岭测控区的大厨,2014年12月来到海南文昌航天发射中心,负责航天发射任务的任务用餐。“让岗位人员吃好就是助力祖国的航天事业!”是他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他一直践行的工作标准。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刘英祥会根据任务的时间节点提前安排好用餐时间,根据用餐时间段合理调配好食品种类。深夜不宜吃得过分大油大肉、也不能吃得过于清淡,还要考虑到工作人员犯困的情况,刘英祥根据此次“嫦娥五号”凌晨发射的特点,在食谱饮料中特意添加了现煮咖啡和奶茶,既保证可口舒适,又能提神醒脑,受到工作人员的一致好评。“从采购方面来说,要保证食材新鲜,每天都按时开饭,注意饮食卫生。”刘英祥说。
11月24日上午,刘英祥告诉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测控区的工作人员来自祖国五湖四海,每个人喜欢的口味都不一样,“我们这四川重庆的人偏多,以川菜为主。”众口难调是每个大厨都会头疼的事,为此他想尽办法为工作人改变伙食花样,提高饮食质量,有空就工作人员唠唠嗑,询问味道如何。工作人员都来自哪里,喜欢怎样的口味,刘英祥心里都有本“账”。一遇到空闲时间,他就利用手机APP翻看菜谱,尝试烹制新的菜肴,一道道网红菜品也端上了工作人员的餐桌。“吃得刘大厨的饭菜,一天的辛苦都不算什么了!”工作人员常常这样称赞说。

曾鹏 江鳞 许遥  李乃铮  王书琦  张敬琨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见习记者 孙召军

记者 许佳 摄影报道


嫦娥飞天!月圆梦圆!

各行各业都有咱优秀的老乡,

快为“嫦娥”背后的安徽人,

点个赞!


来源: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

推荐阅读

这家医院怒了:有驾校大量伪造学员体检表!警方已介入!

全国第4!全球第47!今天,让我们祝贺合肥!

刚刚!安徽下雪了!

事关安徽这两地撤县设区!官方给出权威回复!

编辑:蔡小晓

转载、勘误、福利、合作…加微信:envy0921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