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60余年!安徽“小宝”寻亲梦圆!
被河南安阳一对夫妇领养的安徽小宝王文书,在花甲之年终于寻得回家路。他将在9月27日携家人跨省回到无为祭祖认亲。当天,新安晚报将联合河南商报、大河报,一同见证这场跨越700多公里、60余年的“国家孩子”的认亲行动。
比对到亲人“寻到根了”
两年前,一部名为《国家孩子》的电视剧,将上世纪60年代三年自然灾害时的一些真实历史,展现到观众面前。数以万计的南方弃婴被称为“国家孩子”。相关部门组织这些南方孤儿沿铁路公路一路北上,被沿途省份一路收留。安徽小宝王文书就是其中一位。
1959年,母亲徐立珍为了让襁褓里的他活下去,从无为老家出发,辗转几百公里到了上海,将亲生骨肉放在了最繁华的百货商店大楼门口,期望得到好心人收养,给孩子一条活路。在国家民政部门统筹安排下,这些弃婴被火车搭载一路向北,小宝也被河南省安阳市安阳县清池村村民王作林和刘先知夫妇收养,改名王文书,安然度过了60余年的岁月。
“养父母对我视如己出,他们在世时,怕他们伤心,我从没想过寻亲的念头,”王文书说,1981年、2004年父母相继去世后,2007年他才重新点亮心里的归家梦。
然而多年的寻亲路充满羁绊和失落。转机直到2021年才出现,今年9月15日的晚上,一直帮助王文书寻亲的江阴寻亲志愿者协会的工作人员告诉他,他与远在无为的兄弟季益寿通过比对。
王文书老人寻亲成功。
9月24日,河南商报记者曾前往来到安阳市,见到了已逾花甲之年的王文书,儿孙绕膝的他提及此事时激动得数度流泪。比对结果出来之后,他与弟弟季益寿那边联系,定在9月27日上午十点,由他带着家人,一起前往无为市无城镇七广村蔡湾自然村的季家老宅祭祖。”王文书说,“我的亲生父母和养父母都已经过世,安徽的亲人还剩一姐一兄一弟,认亲没有别的目的,我终于知道根儿在哪,这才是圆满。”
无为老宅插满彩旗欢迎他
为了迎接二哥王文书的归家认亲,比王文书小四岁的弟弟季益寿,这几天都在老宅里忙碌筹备。“我们买了彩旗一路插回来,还准备了十几桌饭菜,邀请了亲朋好友,到时候给我哥哥好好庆祝一下。”26日季益寿告诉新安晚报 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他们将用农村特有的隆重的方式欢迎哥哥回家。
同样已是近六旬的老人,时隔多年,季益寿对于这位被送走的哥哥依然记忆犹新。他说母亲在世的时候,和大姐时常提及这件事情,尤其是过年过节的,讲着讲着就眼泪汪汪。
那时候自然灾害饥荒,家中余粮母亲让家里两个大孩子和父亲先吃,自己用来哺乳小宝的奶水却越来越少。“都说大城市里有饭吃,母亲不能眼睁睁看着怀里孩子饿死,只能忍痛把哥哥送走了。”季益寿说,母亲回来之后哭了好几天。
王文书当时是家里最小的儿子,已满14岁的大姐季益秀最爱的就是这个小弟弟。识破了母亲无奈且心酸的想法,她得知母亲带着小宝要去上海,专门拉住母亲,“你不要把小宝扔下。”
季益秀的儿子杨祖华说,母亲季益秀早些年患上阿兹海默症,“前阵子,我们告诉母亲,舅舅找到了,她的眼神有一些波动。”而这次,杨祖华也将代表家人回来看望这位二舅。
寻亲过程一路跌宕起伏
从2007年开始寻亲,到2021年即将归家,正驱车从安阳老家赶往无为老家的王文书感到,十余年的找寻就像一场梦。
助力王文书寻亲成功的江阴寻亲志愿者协会会长李勇国,2018年与王文书在安阳举办的一场寻亲活动中相识。他得知,这些年王文书一直辗转在各类寻亲活动中,并无太多收获。
今年7月份,李勇国接到了王文书的一通电话,电话里他再度表达了自己的寻亲意愿。“”当时我就建议他邮寄一份血样来,很快通过我们江阴公安部门的研判分析,综合各类信息,锁定了王文书的出生地无为,是季姓家族。”
欣喜的是,寻亲范围在一步步缩小。但季姓家族这么大,又该怎么去找寻?江阴寻亲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王砚萍原本计划在今年7月月份,带着王文书和另一人王福存,前往无为市寻亲。但受到水灾和疫情的影响,计划推迟了。在此期间,王福存寻亲信息比对成功。于是他们决定,9月13日时先带王福村去认亲,再帮王文书找家。出发之前,王文书的寻亲信息也已经在当地扩散开来。
巧合的是,9月11日从邻居那里得到消息的季益寿,看到这份寻亲启示。
“我看到他的照片,觉得我们俩很像,会不会就是我的哥哥?”按捺不住内心激动的季益寿,拨通了王文书的电话,约定13号他也从镇江回来见个面。
当天王福存认亲结束后,大家聚在一起聊天时,已经返乡的季益寿向王文书走来。当两人站在一起时,在场的人见到这一幕都惊呼。“这不是双胞胎吗?”的确,不论是个头、身材、还有两人都有的少年白让大家觉得,这就该是一家人了。当天,两人即进行了采血,并走加急程序进行比对。15号傍晚结果出来了,时隔60多年,一家人梦想成真。
要去亲生父母坟前“磕个头”
王文书得知了这个好消息,激动地第一时间跟老伴报了喜。电话里老人哽咽着说了一句,“我多年的梦想实现了。”紧接着,夫妻俩都流泪了。王文书说,这些年老伴陪着他出去了好几次寻亲,每次都是失望而归,如今多亏了国家的“团圆行动”和志愿者的积极帮助,他终于圆梦了。
王文书老人和他的爱人及两个孙女。
寻到家人之后,王文书也会在闲暇时琢磨自己在季家的名字,“弟弟叫益寿、哥哥叫益福,我觉得家人应该给我留了个名字,叫益禄。”王文书感到,有时候命运充满了玄妙的意味,这次陪同他回来的还有他的儿子,名叫王为。这个“为”字当时在他取名时,是寓意孩子能有出息、有作为,可是没想到竟然和他的老家“无为”产生了这样微妙的联系。
已经退休的王文书如今生活得很好,知足感恩。他说自己从不埋怨亲生母亲,他也理解她的做法,“我知道,她是想让我活下来”。
就要到家了,王文书想好好打量一下出生的地方。“看看家人过得怎么样,再去给父母的坟上磕个头,就这个愿望了。”王文书的声音里满是期待。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陈牧 (图片由河南商报提供)